《森山大道:Pop Noir》特展帶你走進藝術家的黑色幻夢

2020-12-18 睿智創藝

提起森山大道這位現今最知名的日本攝影家,熟悉的追隨者可能會立馬浮現他的攝影風格──搖晃、模糊、失焦,其影像描繪了潛藏在城市表面下的黑暗與陌生。1968年,森山大道加入影響日本藝術深遠的先鋒攝影團體「挑釁」,自此五十年間未曾間斷地擴展攝影的極限。身為戰後最重要的國際攝影大師,森山大道質疑並重新定義了攝影。他的早期作品挖掘了日本在工業化都市中的泛濫擴張、衰敗與神秘。而作為《Provoke 挑挑釁》刊物的重要成員,森山大道也定義了與當時傳統背道而行的「顆粒、模糊、失焦」美學:粗糙、高反差的表現手法,就像獵人一樣在世界中遊走,反應式地捕捉著現實生活與圖像

的瞬間。今年9月11日起,Each Modern亞紀畫廊將展出《森山大道:Pop Noir》特展,帶來森山大道的絹印作品,囊括藝術家數十年來借鑑普普藝術與表現主義元素的攝影實踐。這之中獨樹一格的黑白攝影絹印作品,包含了各種知名,罕見,以及上色的畫面。這次展覽的部分作品原本將在法國阿爾勒攝影節展出,但隨著攝影節因疫情取消反而收之桑榆,很榮幸地邀請來臺。同時,森山大道現正於東京都攝影美術館展出大型回顧展《Tokyo Ongoing》,本展亦展出了部分相同作品。

無論是在題材還是媒材上,森山大道的攝影蹤是處在現實與幻象之間。普普的元素不僅可以在「scandalous」系列中發掘,也呼應著絹印的製作方法。受普普藝術影響深遠的他,也同時專注在消費文化上:例如在「Provoke」的第三期刊中,森山大道的作品複印了超市層架、安迪沃荷的標誌性絹印作品,並讓它們更為影像化。

2020《森山大道:Pop Noir》展出作品概要《Pop Noir》的作品同時也呼應了40至50年代黑色犯罪電影的表現主義。看似危險的城市黑影空間、擦上紅唇膏的蛇蠍美人,這些意象都與森山大道所捕捉的初期現代日本相似,並在視覺上投射了這樣的經典風格。在作品《Untitled,Lips 9 Times》(2019)中,魅誘的都市危險感與普普藝術的玩趣便十分明顯:這件大型作品印著強烈的紅色唇印與黑色嘴唇,曖昧微開的表情如同一個閃耀的警告標誌;《Tights (Black and Gold)》(2020)則展現了另一種普普玩味,用幾近媚俗的金色取代了標準的黑白形象。

來自《SCANDALOUS》(2016)的作品拍攝了60年代的都市變變化、車禍畫面與用詩意角度拍攝的戰後日本。破碎與疏遠的面孔融合在了普普藝術的拼貼中,就像夢境的碎片一樣。在另一件作品中,戴著深色墨鏡的女人與嘴上叼煙的男人坐在一輛汽車之中,彷彿一對逃跑的罪犯鴛鴦。這些極富顆粒感的作品有些是翻拍了既有照片,也驗證了森山大道在當時突破的攝影定義界線;《Provoke 2》(1968/2019)是另一件藝術家在「Provoke」系列中知名的作品,拍攝了在幽暗的旅店中的抽菸女子。在這件作品中,我們能極致的體會森山大道所帶來的「noir(黑色)」情趣,即使在原作中也是如此。

抽象且看似漩渦的自拍照《Farewell Photography》(1972/2020)則來自森山大道最獲好評的攝影書《攝影啊再見》。這件作品中,藝術家出現在了他的創作元素之中,在底片與負片之中,幾乎被化學藥劑的消除的照片被攝體、媒材、以及藝術家構成了一個新的真實視野—可稱之為「Pop Noir」,是森山大道帶領我們走入的另一條光影巷弄。

相關焦點

  • 叛逆的尾仲浩二:森山大道的弟子「出走」了
    他意識到成為攝影家是他難以拋棄的夢,就毅然決然地離職去上了東京寫真專門學校。畢業的時候,尾仲浩二所在班級的畢業展在森山大道創辦的獨立畫廊「CAMP」舉辦,半年後,他成了「CAMPY(CAMP成員的別名)」。那一年他22歲,森山大道44歲。
  • 藝術作品都應該是心理創傷的表現 | 林葉談森山大道
    原創 林葉 影藝家© 森山大道森山大道在國內的揚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讀者的誤讀。一直以來,我們對森山大道的理解,總是囿於「粗糙、晃動、高反差」這幾個關鍵詞。在我看來,森山大道的攝影書(包括他的攝影思想類書籍)在國內都還是很少的,儘管他已經算是國內介紹最多的日本攝影家之一,但說實話,還是遠遠不夠。而且,我也聽到了國內一些不同的聲音。在我看來,我們仍處於對森山大道完全不了解的狀況之中,但僅僅通過既定的或者說一種刻板印象式的觀看,我們早就已經把森山大道的作品談論到某種逆反的程度。
  • 另一個國度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④
    原創 林葉 影藝家 來自專輯彩色的隱喻:森山大道的街頭攝影© 森山大道森山大道認為,存在於影像之中的世界是另一個國度,它是一個平行的、包裹在現實之上的另一個國度。
  • 尼埃普斯與安井仲治:記錄與等價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③
    © 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我認為這個描述非常生動形象,讓我們明白森山大道在拍攝的時候是怎樣的狀態。而且,這也是他日常生活的一種基本狀態。他已經拍了幾十年,從二十多歲走上攝影道路,一直走到現在,幾乎沒有停下來。拍一兩部作品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但是能拍一輩子,估計很少人能做到。
  • 作為生活方式的攝影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②
    彩色的隱喻森山大道的街頭攝影 ②文 | 林葉接下來,我們要考察為什麼森山大道會從早年的黑白攝影作品慢慢轉到現在的數碼作品、數碼彩色作品。我們需要追本溯源。剛才說過,《挑釁》雜誌停刊之後,森山大道和中平卓馬探討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瓦解以透視法為基礎的攝影。
  • 光影大師山下工美特展首次來滬 帶你探索光影世界
    圖:「浮光掠影·山下工美特展」現場    上海熱線訊 由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浮光掠影·山下工美特展」將於2018年7月6日—10月14日在上海環球港4樓展出。山下工美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用影子創作的藝術家,本次展覽內容涵蓋了山下工美所有系列的作品。「浮光掠影」展第一站曾在臺北展出並取得了轟動反響。七月登陸上海為第二站,也是她本人在中國大陸的首次個人作品展覽。    1968年山下工美出生於日本高崎,隨後一直生活在前橋,一個距離東京一個多小時火車程的小城市。
  • 山下工美特展呈現「浮光掠影」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尹春芳)「浮光掠影·山下工美特展」正在上海環球港展出,本次展覽集結了藝術家創作二十五年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除了最知名的「光影系列」外,還有「星座系列」、「拓印系列」、「織品系列」與近年的「山谷系列」,觀眾可從不同側面了解藝術家的創作脈絡。展覽展出之後得到了觀眾的好評。
  • 文旅探訪報告|「幻·夢」沉浸式藝術展,十三場夢境的體驗如何?
    新旅網探訪員:姚堯2019年,你是否又被火爆朋友圈的【漫步星際系列展】刷屏了?數十萬人次的看展記錄、近千平方米的展覽空間、解救無聊假日的打卡聖地,藝術,科技,浪漫,酷炫~幻藝術中心將攜手藝術家黃鶯、何在峰以及Y&Z新媒體團隊傾力打造幻系列沉浸式展覽【十三場夢境】在北京開放。
  • 《準現實》推測設計展揭幕,帶你跳脫既定觀點、重新思索當下
    沒有標準答案,卻十足引人思索,剛於「森 3」開展的《準現實——推測設計與時空重個展——展》用 10 件作品、10 個提問,帶你跳脫既定觀點,重新思索當下、構想未來。來到 21 世紀,「設計」還是以解決問題為主嗎?
  • 伊恩·布魯瑪︱森山大道的粗俗美
    《大道 東京》(Daido Tokyo),森山大道(Daidō Moriyama),巴黎卡地亞現代藝術基金會策展,泰晤士與哈德森出版,192頁,40.00美元。要在現代的東京或大阪——森山成長的城市——發現傳統美的元素,你必須在滿眼現代的混沌中仔細尋找。森山的藝術正是無視那些光鮮部分,把髒亂變成美。森山大道拍攝,選自「東京色彩」,2008年12月-2015年7月,收錄於《大道 東京》。森山並不是唯一一位發揚這種風格的藝術家。
  • 光影大師山下工美特展來滬 探索當代藝術裡的光影世界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9日電(徐明睿)由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浮光掠影·山下工美特展」於即日起至10
  • 【知美術館】「幻」展解密
    ▲《懷玉圖》1968,丙烯 紙本,76×306cm  LYC 私人收藏福伯60年代筆下的奇幻世界是摸不著邊際的長夢。意境離奇荒誕,色彩、結構、線條都自由率真。那時的畫看上去像哈利波特電影中的魔法肖像,人活在畫裡,不斷在變化:你可以和他們說話,他們也看著你的一舉一動。 畫中人身著華服,頭戴美冠,古人、今人、華人還是洋人不甚分明,熙熙攘攘,熱熱鬧鬧。你會看到一個人從這裡出現,又在那裡消失,一切情節都在流動,真實與虛幻相生相滅。
  • 評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梵谷展」:梵谷何以成為梵谷
    正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辦的「梵谷展」呈現了梵谷藝術道路的起點與成長過程。聚焦於梵谷本身,拋卻一切繁文縟詞,名稱走的是日式極簡風——「Vincent van Gogh 梵谷展」。除了其代表作《麥田》、《絲柏樹》、《薔薇》外,展覽還囊括了同時代對梵谷產生重大影響的他人作品,包括海牙學派和印象派的畫作。
  • 10藝術家連手 臺南市新營文化中心特展迎新春
    臺南新營文化中心10日起推出「2020麗島瀛春」新春特展。(臺南市文化局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為迎接農曆新春假期遊客,臺南市文化局新營文化中心推出「2020麗島瀛春」新春特展,共有10位藝術家的100多件精採作品,1月10日至3月1日於全館展出,更安排3場民眾體驗工作坊,歡迎民眾過年來新營走春,參觀這難得一見的藝術展。
  • 人民藝術|「幻」中求真 知美術館呈現陳福善回顧展
    落葉金秋人颯爽知美術館「幻」陳福善回顧展在花好月圓的中秋時節(9月22日)盛大開幕而聚 //下午閉門學術研討會中,四位學者與特邀嘉賓陳福善家屬林慧靜女士、漢雅軒畫廊創始人張頌仁先生、知美術館學術顧問柴中建先生、藝術家魏立剛,及成都本地的藝術家們進一步在陳福善的欣賞體驗及東方美學現代性及當代性的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 兩大海外特展開啟上海新一輪「特展季」
    接棒莫奈與蒙克,兩大海外特展開啟申城新一輪「特展季」 厚植藝術教育土壤,形成海外名家特展不斷檔的良性循環■本報首席記者 範昕昨天(3日),滬上西方藝術「頂流」特展——外灘壹號美術館的「莫奈《日出·印象》」與久事美術館的「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雙雙收官。
  • 《馬德裡黑色序曲(Madrid Noir: Prologue)》一個迷人的皮克斯
    深受大眾喜愛,而現在《馬德裡黑色序曲(Madrid Noir: Prologue)》把那些模糊的感覺帶進了VR頭顯。由No Ghost製作並由James Castillo執導,馬德裡Noir在今年的飛雨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首演VR體驗獎,原因顯而易見。
  • 幻樹藝術空間十二人國際邀請(線上)展
    策展人:易婷 孫海榮(幻樹先生)藝術家(排名不分先後):巴塔納桑阿那瑪(蒙古) 駒田吉行(日本) 貝隆昂多(緬甸)澤美 王成宇 趙倩 熊藝為欣賞、學習眾多藝術家的作品、感悟,以及背後的故事,我更願意用「寄託」一詞來概括藝術創作,對過往的記憶、對現實的批判、對未來的期許、對夢想的堅持,以及對文化的詮釋,都會在藝術家的作品中流露。「為藝術發聲」不僅僅是「幻樹藝術空間」的一句口號,其核心是對原創藝術的支持,對藝術家的尊重,我們希望打造一個無國界、有溫度、有水準的藝術家圈,大家一起努力,為原創藝術的發展盡一點綿薄之力。
  • 日本VOCA展將開幕 留學中國藝術家首次參展
    當代美術展望VOCA展創立於1994年,旨在向世界向未來推出新型傑出的藝術家。該展邀請日本全國重要美術館的資深策展人、大學教授及評論家推薦40歲以下的「獨特的、必然性的作品,具有國際性視野和強烈表現力的出色藝術家」。VOCA展在日本藝術界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 幾米星空展 臺灣14藝術家訴說青春故事(圖)
    新華網消息走進華山創意園區中一館主展場,黑暗中,天花板緩緩亮出大熊星座、獵戶星座...,在這14座星座燈的照射下,幾米新作「星空」流動燦爛的顏色,向觀眾訴說一個既哀傷又美麗的青春故事。  據臺聯合報報導,「幾米星空特展」昨天在臺北華山開展,展至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