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尾仲浩二:森山大道的弟子「出走」了

2020-12-22 澎湃新聞

尾仲浩二作品中的那些風景,與其說是對過往的懷舊與鄉愁,不如說他在尋找一個根植於自身感覺與情緒的多元化的烏託邦。

攝影 | 尾仲浩二  撰文 | 林葉  編輯 |景旭

1

2017年6月,我在上海的德大咖啡館第一次見到了尾仲浩二。德大咖啡館是老上海人聚集地,人聲嘈雜,煙霧繚繞,咖啡館裡的裝飾,深紅色的桌子、老式吊燈等,讓咖啡館彌散著一股濃重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味道。

或許在這個地方見尾仲浩二,真是再合適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尾仲浩二的照片裡,時間仿佛是停滯的,始終是一種1980年代的感覺。

我到了之後不久,尾仲浩二和獨立出版機構無像的創辦人倪梁等人便走了進來。儘管在雜誌上早就看過他的照片,但見到本尊的時候,還是吃了一驚,沒想到他是這樣一個身材高大的日本人。乍一看就像是瘦版的日本職業摔跤大師巨人馬場。

當然他並沒有巨人馬場所顯露出來的那股戾氣,反而是一臉羞澀,溫文爾雅,略微有點拘謹。儘管尾仲浩二早已是一位知名攝影家了,卻絲毫沒有那種「知名攝影家」的架子,仿佛坐在我們面前的依然是1983年第一次舉辦個展「有高高的麒麟草的地方」的那位青年人。

△第一次舉辦個展「有高高的麒麟草的地方」的尾仲浩二。

事實上,在我看來,尾仲浩二身上一直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叛逆精神,這是一種對抗世俗標準、商業主義的叛逆精神。或許他自己並沒有明確地宣揚這樣的理念,但是這樣的叛逆精神卻一直能夠在他的創作實踐和作品中感受到。

△《蜻蜓》

△《Hysteric5》

△《short trip》

2

1960年,尾仲浩二出生於日本九州的直方。那時候正是蒸汽機車和鐵道非常盛行的時候,直方站內就有一個大型的機車庫房,尾仲浩二老家就在這個庫房後面。因為蒸汽機車的煙,尾仲浩二的家以及他的手腳從來都是黑漆漆的。火車、鐵道、鄉村、商店街裡的小酒館、簡陋而溫暖的民房……這一切記憶全都烙進了尾仲浩二的攝影作品裡。

尾仲浩二的父親喜歡攝影,還經常投稿參加攝影比賽。到了尾仲浩二記事的時候,雖然他的父親已經放棄了這個興趣,但照相機一直陪伴著尾仲浩二。高中時期,尾仲浩二加入了攝影部,他的父親為此非常高興,還專門為他買了暗室設備。尾仲浩二把自己的房間做成了暗室,開始拍攝自己身邊的風景。

高中畢業之後,尾仲浩二到父親工作的千葉制鐵所工作了兩年。這是一家大型企業,按照昭和時代日本企業的情況,如果尾仲浩二安安心心在那裡工作,意味著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

但是,在一些人心中,夢想永遠可以非常果斷地戰勝現實,尾仲浩二就是其中之一。他意識到成為攝影家是他難以拋棄的夢,就毅然決然地離職去上了東京寫真專門學校。

畢業的時候,尾仲浩二所在班級的畢業展在森山大道創辦的獨立畫廊「CAMP」舉辦,半年後,他成了「CAMPY(CAMP成員的別名)」。那一年他22歲,森山大道44歲。

△CAMP的海報

1970年代中期,以東松照明、森山大道為代表的幾位重要攝影家在創作上逐漸進入調整期,紛紛開始嘗試設立自主的同人畫廊。1974年,東松照明、細江英公、森山大道、橫須賀功光、荒木經惟、深瀨昌久六位攝影家一起在新宿開設了「WORKSHOP寫真學校」。學校的主要運營方式為每個講師每周開一次個性化的研究會,有的時候也會邀請其他特邀講師舉辦論壇等,並定期發行會刊。

雖然「WORKSHOP寫真學校」只開設了兩年,但對後來的日本攝影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很多日本年輕攝影師的意識發生改變,他們嘗試不依靠大企業的展示場所及大眾媒體的發表平臺,轉而靠自己的獨立展示空間自主地開展創作與展示活動。影響力最大的當屬森山大道與他的學生北島敬三、倉田精二一起創辦的畫廊兼共同工作室「影像商店·CAMP」。

△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

那個時候森山大道雖然創作上進入了低迷狀態,但在日本攝影界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用他的學生瀨戶正人的話說,當時日本攝影有三種病毒,「T病毒」「S病毒」和「M病毒」,其中T是東松照明、S是深瀨昌久、M就是森山大道。在他看來M病毒「誰只要看到了就會感染上,並擴散出去」。

很明顯,尾仲浩二就是這種病毒的重度感染者。他不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拍攝的作品被人認為有森山大道的影子,而且,他也學習森山大道,自己開設獨立畫廊「街道」,拒絕商業主義,確保自己的創作時間,將自己的整個身心都付諸攝影創作。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儼然就是一種極其強烈的叛逆精神。

在CAMP的日子無疑是幸福且充實的。「每個月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這裡值班。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去新宿的黃金街,讓前輩森山大道先生和北島敬三先生請客喝酒(笑)。」有的時候還和森山大道及北島敬三一起去跨年旅行,住在溫泉旅館裡。

「在酒桌上前輩們對我說了很多。讓我覺得非常刺激。」就這樣,不論是在攝影創作還是在生活習慣上,尾仲浩二都跟隨森山大道一起,耳濡目染之後,森山大道的各種風格觀念也都滲透在了他的身上。

例如,森山大道曾經對他的學生說過,攝影家就不應該去打工,攝影家就不要去做別的工作。這當然不是不考慮攝影家的吃飯問題,而是說,做一位攝影家就應該具有這樣的氣概、這樣的覺悟。而尾仲浩二就在自己的一本書中寫道,「確保自己的拍攝時間,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雜誌之類的工作,需要事先協調,還要交接稿件等等,拍攝也要花好幾天時間,不管怎樣都要和編輯、設計師來往,那就好像變成了一位貨真價實的攝影師(Cameraman),所以我一直敬而遠之」。

不言而喻,他就是按照森山大道所提倡的那種觀念,選擇了一種獨立攝影家的生活方式,持續拍攝自己想要拍攝的照片。不過,森山大道也對他產生了另外一種讓他想方設法都需要擺脫的影響。那就是他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拍攝的作品一直被認為有森山大道的影子。

△「高高的麒麟草」系列,千葉縣,1991

△「高高的麒麟草」系列,東京都,1989

△《悠航(Slowboat)》

△《悠航(Slowboat)》

「因為我是森山大道先生的弟子,所以,黑白照片的話,不管怎麼變化,照片中的對比度、濃度、色調影調,始終會被認為是森山大道式的照片。Slowboat這個作品,是以暖色調作為主色調,可即便如此,在別人看來還是一樣。這讓我非常煩惱,無論如何都要確立自己的原創風格,否則的話,就完蛋了。」尾仲浩二如是說。

不過,倘若現在再來看他最初的作品,就會發現他當時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視線與風格,甚至可以說要從中找出森山大道的影子還是相當難的。

3

1983年,CAMP即將解散。尾仲浩二想,既然如此,那自己也做一次個展,於是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北九州。

1983年12月1日,尾仲浩二在CAMP舉辦了個展「有高高的麒麟草的地方」。在那些作品中,我們會看到之後總出現在他作品中的各種元素,商店招牌、汽車、鐵道、狗、農田、天空、貓以及他那開闊且貌似雜亂的視線……

從1983年開始一直到1991年為止,尾仲浩二共舉辦了32次「高高的麒麟草」展。同一年,日本獨立出版機構蒼穹捨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攝影集,書名就是《高高的麒麟草》。多年以後,尾仲浩二回想自己的創作生涯,還是認為這是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攝影集。

△「高高的麒麟草」系列,東京都,1988

1999年,尾仲浩二購置了一套彩色膠捲衝印器械,踏上彩色攝影之路。這也幫助他走出了森山大道的影子,在讀者心中樹立起全新的形象。

在這之前,因為彩色膠捲都是送到衝印店去衝印,但尾仲浩二始終認為自己衝印照片才稱得上是製作作品。

他痴迷於暗房裡的工作。在暗房裡,為各種想法傷腦筋才是最快樂的時光。「用同一張底片在同樣的條件下衝印,能衝印出完全不同的照片,那是最好的。拍攝的時候看到的風景,和在暗房裡變成照片顯現出來的風景。第一眼看到這些風景的時候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那真是最棒的!」

「起床→吃早飯→進暗房→上廁所→再進暗房→沉浸在暗房裡→澡堂→居酒屋→回到家裡繼續喝酒→爆睡」,據說尾仲浩二會連著好幾天持續這樣的生活。

△《東京糖果盒(TOKYOCANDYBOX)》

很快的,尾仲浩二就在暗房中摸索出了自己特有的色彩風格,那是一種微微發黃的暖色調,帶著一股鐵鏽的氣息。這樣的色彩仿佛是一種情感魔術,所有的風景一旦被這種色彩覆蓋住,立刻就帶上了一股濃濃的鄉愁。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被稱為「尾仲調」的色彩風格已經成了尾仲浩二的標誌,成為人們認可他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說這也是讓他蜚聲海外的一個原因。

例如他的作品《東京糖果盒(TOKYOCANDYBOX)》,就非常符合西方人對東京的想像。「對於來過東京的外國人來說,這大概就是他們非常了解的東京吧。電線桿林立,高樓大廈在亂七八糟的規則中共存。他們可能真的在看了我的照片之後,以一種『東京,就是這樣』的感覺,向別人講述東京的事情。」

不過,我始終覺得一種色彩上的格調並不能真正概括並決定一位優秀攝影家的創作。當我們將這一層魔術般的色彩去除掉之後,就會發現他的作品依然讓人怦然心動。這可能最明顯地體現在《悠航(Slowboat)》這個作品中。

4△《悠航(Slowboat)》

《悠航》是一本對尾仲浩二有著特殊意義的攝影集。因為這本書,尾仲浩二拍攝的照片在海外得到了認可,這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

可以說,這是一本能夠集中體現尾仲浩二攝影思想的攝影集。

這個系列既沒有延續森山大道的那種高反差風格,也沒有特別奇觀式的事物,更沒有之後成為他的標誌的「尾仲調」,但每當翻看這本攝影集的時候,總有無盡的驚喜,都會發現一些新鮮且親切的地方。整個系列就像是一個無比開放的容器,容納不同人的感覺、情緒、記憶及想像。

尾仲浩二曾說:「拍照拍久了以後,就會陷在自己的某些關鍵詞裡面,於是就會刻意地想要擺脫這樣的慣性,拍攝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明明什麼都可以拍,卻要給自己套上枷鎖讓自己變得不自由。讓自己保持在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的狀態裡,想要拍的東西就會增加,這個時候我就會非常高興,非常興奮」。

他最珍惜的大概就是這種始終保持開放的創作狀態吧。在他看來,「攝影就是詢問『這個,如何?』這樣的感覺。事實上,事物之中是有心機的。它們沒有注意到我的話,那就算了。

注意到了,那就會在我拍照之前告訴我的,這是最好的。對我來說,我想要拍攝的是那種讓我感到驚訝的『絕對不會變舊變老的景色』。我們的原風景其實並不是什麼特殊之物,而是一種與原風景聯繫在一起的感覺」。

△《悠航(Slowboat)》

在形成這樣一種創作理念的同時,尾仲浩二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模式。「在作品創作上我最重視的是拍攝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完全不了解的地方到處旅行,最初映入眼帘的事物全都是新鮮的,這成為了我拍攝照片的動機。

旅行目的地依據地圖和鐵道線路圖決定。例如,某條線路的終點站或者海邊等等。居住的地方也遠離都市,因為大都市到處都是一樣的風景,去都市以外的地方,就會遇到很多有趣的光景。」

「儘可能不要事先掌握當地的信息,選擇以前從來沒去過的地方,然後就晃蕩過去。我有點臉盲,但是土地感這種東西是附著在自然上面的。到了那個地方,像一個迷路的孩子一般地在一座一無所知的城鎮裡晃蕩,這種感覺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公交車時間地點都不大可控,所以輕軌電車是尾仲浩二最重要的一種出行手段,而步行則是最適合他的拍攝方式。一般尾仲浩二到了一個地方,如果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自己,他馬上就會去往下一個地方。現在因為城市規劃和發展越來越趨同,日本甚至全世界的城市也變得越來越同質化,這讓他心生牴觸,「不想在一個糟糕的地方長期居住」。

△《悠航(Slowboat)》

從這一點上看,尾仲浩二的作品似乎一直在對現代化都市的全面發展進行對抗。他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那種欲望橫流的都市風景,即便有在東京這種大都市裡拍攝的作品,進入他的視野的也往往是那種早就被人遺忘、忽視甚至刻意排斥的地區。

可是,這些在大多數人眼中被視為邊緣化的、落後的、前現代的地區,經過尾仲浩二視線的掃描之後,仿佛煥發出新的魅力與生機。那些風景仿佛在破落中重新獲得了一份溫情,在雜亂中緩緩生成一種有機的秩序。

△《悠航(Slowboat)》

儘管他的作品會讓人形成某種既定印象——將時間和氣氛永遠保留在日本昭和時代,但是倘若以一種更開放的態度去咀嚼他的作品,或許會發現某種別樣的未來感。

換句話說,商業主義的資本開發、停留在視網膜上的表象模仿、單一價值觀統御下的同質化,這些都將把我們的未來帶入絕境。而尾仲浩二作品中的那些風景與其說是對過往的懷舊與鄉愁,不如說他在尋找一個根植於自身感覺與情緒的多元化的烏託邦。

他顯然不是在告訴我們,過去的都是美好的,而是說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一種狀態。時至今日,他依然保持著這種創作模式,他都始終是那位未知之地的迷途者。

關於尾仲浩二

尾仲浩二,日本攝影家,1960年生於日本福岡縣直方市。1980年後半期開始創辦獨立畫廊「街道」。1992年獲得日本「寫真之會」獎,2002年獲得東川獎新人作家獎,2006年獲得日本攝影協會新人獎。

(本文圖片由攝影家本人及獨立出版機構無像提供。本文由騰訊新聞出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運營|陳佳妮

校對 | 阿犁

統籌 | 迦沐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另一個國度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④
    原創 林葉 影藝家 來自專輯彩色的隱喻:森山大道的街頭攝影© 森山大道森山大道認為,存在於影像之中的世界是另一個國度,它是一個平行的、包裹在現實之上的另一個國度。
  • 尼埃普斯與安井仲治:記錄與等價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③
    © 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我認為這個描述非常生動形象,讓我們明白森山大道在拍攝的時候是怎樣的狀態。而且,這也是他日常生活的一種基本狀態。他已經拍了幾十年,從二十多歲走上攝影道路,一直走到現在,幾乎沒有停下來。拍一兩部作品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但是能拍一輩子,估計很少人能做到。
  • 藝術作品都應該是心理創傷的表現 | 林葉談森山大道
    原創 林葉 影藝家© 森山大道森山大道在國內的揚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讀者的誤讀。一直以來,我們對森山大道的理解,總是囿於「粗糙、晃動、高反差」這幾個關鍵詞。在我看來,森山大道的攝影書(包括他的攝影思想類書籍)在國內都還是很少的,儘管他已經算是國內介紹最多的日本攝影家之一,但說實話,還是遠遠不夠。而且,我也聽到了國內一些不同的聲音。在我看來,我們仍處於對森山大道完全不了解的狀況之中,但僅僅通過既定的或者說一種刻板印象式的觀看,我們早就已經把森山大道的作品談論到某種逆反的程度。
  • 作為生活方式的攝影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②
    彩色的隱喻森山大道的街頭攝影 ②文 | 林葉接下來,我們要考察為什麼森山大道會從早年的黑白攝影作品慢慢轉到現在的數碼作品、數碼彩色作品。我們需要追本溯源。剛才說過,《挑釁》雜誌停刊之後,森山大道和中平卓馬探討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瓦解以透視法為基礎的攝影。
  • 《森山大道:Pop Noir》特展帶你走進藝術家的黑色幻夢
    提起森山大道這位現今最知名的日本攝影家,熟悉的追隨者可能會立馬浮現他的攝影風格──搖晃、模糊、失焦,其影像描繪了潛藏在城市表面下的黑暗與陌生。1968年,森山大道加入影響日本藝術深遠的先鋒攝影團體「挑釁」,自此五十年間未曾間斷地擴展攝影的極限。
  • 青春叛逆早期的孩子想要離家出走,媽媽寫給她的一封信
    就嚷著要離家出走已經是第四次了。每次引發的事情都是些小事:無非是幹擾了她,責備了她,或是囉嗦了她不喜歡的話題。青春叛逆早期的號角已吹響了,沒有耐心傾聽表現得尤其明顯:狂躁!太狂躁!!!叫吼功有增無減,摔門功變本加厲!!!縱觀幾年來有關離家出走的新聞,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10-16歲的青春叛逆期少年。萬一什麼時候真的來一次…,想想就十分害怕!
  • 叛逆、離家出走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青春期叛逆到底是個什麼鬼?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叛逆、離家出走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到底想要怎樣?這種情況,是不是很熟悉?這麼叛逆!怎麼辦?怕,沒有用啊!我得想招對付他啊!我得想辦法幫助他減少青春期叛逆行為啊!我得趕緊為我們倆的情感帳戶增加儲蓄啊......那麼,叛逆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表現的那麼明顯?青春期,由於身體生理髮育的特點和體內荷爾蒙的分泌,是孩子長大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無法跨越,也是孩子的第二次心理斷乳期必須經歷的階段,通常會持續6年。
  • 伊恩·布魯瑪︱森山大道的粗俗美
    《大道 東京》(Daido Tokyo),森山大道(Daidō Moriyama),巴黎卡地亞現代藝術基金會策展,泰晤士與哈德森出版,192頁,40.00美元。要在現代的東京或大阪——森山成長的城市——發現傳統美的元素,你必須在滿眼現代的混沌中仔細尋找。森山的藝術正是無視那些光鮮部分,把髒亂變成美。森山大道拍攝,選自「東京色彩」,2008年12月-2015年7月,收錄於《大道 東京》。森山並不是唯一一位發揚這種風格的藝術家。
  • 森山健康小鎮開展自然教育
    森山健康小鎮作為義烏規劃建設25個小鎮中的一顆明珠,是一座集生產、生活、生態、生命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化小鎮。小鎮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是中小學生和社會大眾開展自然教育研學培訓的理想之地。        農業區塊是森山健康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森山中國鐵皮石斛地理公園」,總面積1500畝,其中一期農業核心區域佔地600多畝,以科普宣傳為主要功能,布局了森山鐵皮石斛繁育中心、中國鐵皮石斛博物館、森山百草園、百花園、世界矽化木地質公園、世界珍稀瓜果花卉中心、鐵皮石斛資源庫等板塊,其中鐵皮石斛資源庫中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87個石斛品種,包括43種具有藥用價值的石斛種質資源,
  • 森山健康小鎮暑期研學忙
    森山健康小鎮研學教育營地由森宇控股集團聯合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踐教育分會共同創建,致力於發展全國領先的研學實踐活動營地。小鎮擁有中國鐵皮石斛地理公園、世界矽化木地質公園、中國鐵皮石斛博物館、浙江院士之家、世界珍稀瓜果花卉中心、森山科普中心等豐富的研學資源,是切實加強國內外青少年文化交流、開展實踐教育、推動研學實踐活動發展的創新性平臺。  2019年,森山健康小鎮先後被評為全國林業科普基地和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 因為叛逆,孩子離家出走12年,母親苦思了12年
    然後就進入了越打越叛逆,越叛逆越打的情況。 一時衝動離家出走這一次,小真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才12歲的她,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後來,她跟了一個陌生人去了外地打工。從此以後跟母親失去了聯繫。 剛開始小真很高興,以為脫離了母親的魔掌,自由了。不久後,小真想家了,想媽媽了。她想回家,發現自己未成年,沒有身份證,回不了家。小真去了很多次火車站,因為自己沒有身份證而買不到票。
  • 森山大道的巴黎:除了是年少時的夢想,更多是失敗的經歷
    【編者按】日本著名攝影師森山大道,文筆也絲毫不遜於日本一流作家。自稱「野犬」的他,1982年出版了自傳攝影集《犬的記憶》,回憶了自己的童年成長經歷;16年後,他又出版了《犬的記憶終章》,以自己走過的城市為背景,展開長幅心靈畫卷。
  • 膽大,13歲叛逆少女離家出走,父母報警,姑娘說出了一個特殊理由
    青春期,一個充滿各種幻想和叛逆的時間段,我們都曾有過這個階段,現對於以前,我們80後那時候基本是傻呵呵的,頂多是抽菸打架,熱血的年紀,無腦的青春期,這個時間段記錄著我們最無知,最叛逆,最有活力,最不安分的躁動的記憶,如果是一個13歲的青春期少女,她們現在的夢想,可能 就是出去看外面的世界,13
  • 15歲叛逆女孩離家出走,欲想騙民警被識破:為何要離家出走?
    民警聽懂了女孩的方言,並且教育了這個15歲的叛逆少女。小女孩對民警交代的家庭背景都是虛構的,父母並非不想管她,她的離家出走讓她的父母十分擔心,這個15歲的女孩為何要撒謊呢?為何要離家出走呢?在被民警發現之後還想騙到民警,不得不說小女孩從未預知社會的危險,如果遇到壞人,親人又該怎麼辦?女孩是與家人發生爭吵了嗎?
  • 旅西華人少女內向叛逆 因父母嚴格管教離家出走
    旅西華人少女內向叛逆 因父母嚴格管教離家出走   中新網8月16日電 據西班牙歐浪網報導,近日,旅居巴塞隆納的王先生在與自己的女兒發生爭執之後,發現女兒突然失蹤,幾經尋找之下擔心不已的王先生和家人聯繫了自己的親友四處尋找,正準備報警處理之際,終於得悉自己的女兒離家出走至九十多公裡外的Tarragona同學家。
  • 曠課、逃學、離家出走,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如此叛逆暴躁?
    而遇到了喜歡曠課、逃學的、喜歡離家出走的孩子,家人更是無語,家裡面總是隔山差五的要上演一次貓捉老鼠的遊戲,很多家長又都是雙職工家庭,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和時間跟孩子玩這樣的遊戲,導致很多家長都是心力交瘁。
  • 叛逆女孩被收養近17年 離家出走急壞家人
    老人盼著女兒早日回家    本報記者李宗華攝  女兒離家出走的這些天裡,任玉萍(化名)寢食難安,度日如年。  老人撿到棄嬰 收養近17年  離家出走的女孩名叫任馨怡。2001年7月15日,家住西安市碑林區大話南門小區的任玉萍在離家不遠處的一個菜市場裡撿到了她。  至今,73歲的任玉萍還能完整的複述當時的情景。
  • 叛逆少女拉黑父母,離家出走已長達11天仍未找到
    到了十幾歲的年紀,孩子就會進入青春期,他們會變得很叛逆,經常會與家人鬧矛盾,甚至可能會離家出走。對於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多給予寬容和關愛,不然孩子離家出走找不回來,一旦發生意外情況,那可就悔之晚矣。 近日,武漢一名13歲少女於9月12日凌晨,偷偷拿走父親的100元錢後離家出走。如今11天過去了,警方曾短暫與女孩取得聯繫,卻仍未找到女孩身在何處。
  • 離家出走、夜不歸宿...是孩子叛逆還是「心理問題」?
    家長問訪談的結果,我說「您的孩子是有社交焦慮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有的家長之前沒有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和求醫經驗,聽到「焦慮障礙」會嚇一跳,說:「這麼嚴重啊,我們以為他就是叛逆。」青春期的叛逆是正常的發展表現,但是叛逆並不能解釋一切,區分孩子「正常發展中的叛逆」與「心理問題」對家長而言非常重要。
  • 湖北叛逆少女離家出走見男網友,被長沙鐵警及時攔截
    湖北叛逆少女離家出走見男網友,被長沙鐵警及時攔截 澎湃新聞記者 蔣格偉 實習生 史浩然 2017-10-16 19:53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