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澳:能成為中國第一大港嗎

2020-12-22 搜狐網

  鋪開中國地圖,可以清楚地發現:綿延1.84萬公裡的中國漫長海岸線,也是經濟發達區域薈聚的黃金海岸線。但是,在黃金海岸的東南一翼,卻存在著一個令人矚目的斷點??福建省寧德市;而位於寧德市的世界級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是目前中國黃金海岸線上最後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

三都澳,水深灣闊,口小腹大,不凍不淤,水域面積714平方公裡,是中國目前最好的深水良港寧波北侖港的5倍,建港條件世界第一。

  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中,譽三都澳為世界「最深不凍良港」,稱三都澳為「世界不多、中國僅有」,並預言三都澳可建成東

方大

港。但由於臺海局勢緊張:10年前線、10年內亂、10年軍事禁地,三都澳,「銅雀春深鎖二喬」;這片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從此封閉於東海之濱。

  現在,隨著海峽兩岸經濟區戰略的實施,三都澳正迎來其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三都澳:能成為中國第一大港嗎

  三都澳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點,地處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陸上交通要衝,位居我國東部沿海中間位置,能同時得到大陸和臺灣省的「雙向輻射」。而且,緊靠赤道環球航線,處在一個密集網絡的核心位置,其區位地理優勢「無以倫比」。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中國經濟開始迅速崛起,沿海重化工業的發展階段已經來臨。而我國鐵礦、原油等資源相對短缺的特點,決定了大進大出的港口經濟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港口建設在我國邁向重化工業階段的過程中地位日顯重要。

  與此同時,臺海局勢的相對穩定與逐步緩和,讓封閉近半個世紀的三都澳迎來歷史性的建設發展機遇。而如何將港口資源優勢轉化為更大的經濟優勢,環三都澳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三都澳,

  中國黃金海岸線上最後一塊處女地

  本世紀初,福建省作出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大戰略構想。位於福建東大門的寧德,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三都澳是福建省規劃建設的四大港口之一。

  福建省港口岸線資源豐富,優良深水港灣眾多。近年來,福建省充分發揮港口深水岸線資源優勢,以貨櫃、陸島運輸和海峽間對臺客貨運輸為重點,逐漸將港口資源優勢轉化為更大的經濟優勢,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作出了重要貢獻。

  擁有「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的環三都澳,能否迅速崛起?三都澳能否借勢成為中國大港口?

  黃金海岸線上的「斷點」

  寧德不僅是中國1.84萬公裡黃金海岸線上的一個「斷點」,不能與富庶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即便在福建的九個地級市中,寧德的經濟實力也是忝陪未座的一個。人口佔全省的10%,經濟總量只佔5%,地方財政更只佔區區的3%。全市9個縣,竟有6個屬國家級貧困縣。

  寧德長期窮困,源於此地交通逼仄、地緣偏僻。它的西面是武夷山,東面是大海,雖然北接溫州,惜為大山所阻,南邊是福州,中間也橫垣著重重山嶺,100來公裡的山路,汽車竟要繞上四五個鐘頭。區內同樣多山,平原還不到4%。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出任寧德地委書記,針對閩東基礎設施滯後、經濟底子薄的現實,他鼓勵閩東的幹部發揚「滴水穿石」精神,對準目標,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寧德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

  進入21世紀,寧德「由量變到質變」的機遇終於來臨。

  2003年,福(州)寧(德)高速公路建成;2004年,溫(州)寧(德)高速公路通車;2005年,溫(州)福(州)鐵路動工,定於2009年建成。交通狀況的根本改變,不僅使寧德與沿海大中城市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而且凸顯了寧德「北承南聯、西進東出」的區位優勢。尤其是,這裡有世界聞名的天然深水大港三都澳。

  過去,由於海峽兩岸的緊張局勢,三都澳港口的開發利用受到極大限制。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潮流,以及兩岸關係的積極變化,將三都澳發展的課題歷史性地推上議事日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寧德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環三都澳區域發展戰略。

  未開發的中國第一大港?

  在福建,寧德長期被視為「山區」,連寧德人「自己也這麼認為」。於是,人們在山上做出不少文章,古田的食用菌、福鼎的白茶、柘榮的太子參,都拿到了全國的單打冠軍。這些雖好,可惜都不足以讓寧德登上經濟發展的「第一梯隊」。

  當人們將當目光轉向海洋的時候,情況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大家終於發現,寧德最大的優勢其實是海,全市海岸線長1046公裡,佔到福建省的1/3,全市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裡,相當陸地面積的3.3倍。

  交通運輸部前不久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國內地主要海港吞吐量情況,其中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26億噸,同比增加16.6%。吞吐量首次超過上海港,居我國內地各港口第一位。

  寧波-舟山港區域是我國港口資源最優秀和最豐富的地區,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39座,最大的有25萬噸級原油碼頭,20萬噸級(可兼靠30萬噸船)的卸礦碼頭。

  與寧波-舟山港相比,三都澳「有過之無不及」,簡直就是上蒼賜給寧德的瑰寶:在任何潮位上都可以隨時航行和停泊30萬噸巨輪,規劃可建3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其中2050萬噸級泊位61個。在世界航運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的發展趨勢中,如此深水良港的優勢已十分難得。

  在地理區位方面,三都澳地處

太平洋

西岸國際諸航線的中心位置和全國南北海岸線的中心點,緊靠赤道環球航線,東距臺灣基隆港僅126海裡,可以直接通達全國和世界主要海運航線。

  在經濟腹地方面,三都澳北鄰長三角,西靠中部內陸,隨著通往內陸高速通道的加快建設,必將成為浙西南及江西、安徽、湖南等中部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之一。

  在配套資源方面,三都澳周邊擁有豐富的灘涂、淡水和電力資源,可以為布局發展大型臨海重化產業提供可靠的資源保障。

  「先行」機遇

  當今世界,由於發展重化工業所需要的鐵礦石、煤炭、天然氣、原油等大宗原材料,都需要世界性的交流配置,都需要有大港口與之配套,才能降低運輸成本,因而重化工業項目臨港布局已越來越成為潮流。

  就中國國內來講,目前正值國際重化工業產業向中國沿海臨港轉移的高峰。僅近幾年以汽車、化工為代表的全球重化工業,有一半以上的投資都集聚在中國沿海地區。國內產業第二波沿海化浪潮也正在進行,以石化、鋼鐵、能源等為重點的重化工業都跑到沿海尋求布局大項目,呈現出向沿海臨港轉移的態勢。

  環三都澳區域如能做好引資和承接工作,就完全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大型臨海重化工業集成發展的前沿要地。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福建省委也明確提出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和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的目標,並要求寧德「發展先行、方法先行、科學先行」。經過多年探索,寧德決策者越來越深切地認識到,寧德要實現後發趕超,必須選準發展潛力大、帶動性強的關鍵領域,集中優勢資源,實現重點突破。

  而三都澳,正是寧德最大的優勢、潛力和希望所在,也是實現跨越崛起的核心戰略資源。天時、地利、人和,都決定了實施環三都澳區域發展戰略,既是閩東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唯一的出路。

  (中標題)央企搶先入駐環三都澳

  實施環三都澳區域發展戰略,常規路子是行不通的。

  寧德市委認識到,要在宏觀調控大環境中實現新發展,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為此,他們多次組織研討會,對《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等進行論證,結合自身實際,圍繞新一輪發展「動腦筋想辦法」,既統一思想認識,又研究對策措施,著力解決那些「不敢想、想不到和會想不會幹」的問題。

  環三都澳區域開發需要大投入。引進大型鋼鐵、石化、煤化,一個企業投資動輒幾百個億,對財政收入只有幾十億的寧德來說,何啻天方夜譚。為解決資金瓶頸,寧德人想了很多辦法。其間最成功者,首推引進央企。

  2008年2月18日,幾聲「嘭、嘭」巨響,喚醒了沉睡萬年的福鼎秦嶼海灣。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這裡宣布:「寧德核電站開工!」

  寧德核電規劃建設6臺裝機100萬千瓦的機組,在建的一期項目4臺機組,總裝機400萬千瓦,投資逾500億元。這是福建能源建設史上投資最大的項目,也是國家迄今在閩東布點的最大投資項目。

  以核電落地閩東為標誌,海峽西岸最大的能源基地在寧德誕生。構成寧德能源基地的,除了核電,還有火電、水電、風電、潮汐發電等眾多項目。

  寧德火電廠是由大唐集團投資建設的,項目總投資180億元,規劃總裝機容量440萬千瓦,分三期建設,首期2臺機組已於2006年併網發電。寧德火電廠只用兩年多時間就實現了第一臺機組投產,深深打動了投資者。

  當大唐國際發電股份公司準備上馬核電項目時,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寧德。而這個由大唐和中廣核、福建煤炭集團聯合投資的寧德核電站,從開展廠址調研和前期工作,到正式動工,也才用了不到四年時間,而核電項目此類前期工作,一般需要用20年。

  大能源催生大工業。隨著寧德能源基地的「橫空出世」,環三都澳的臨海大工業正「噴薄而出」。福建省政府和中海油公司籤訂協議,後者將投資數百億元,在環三都澳的霞浦溪南半島開發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同樣在環三都澳的蕉城漳灣港區,福建省和鞍鋼集團將合作建設一座現代化鋼城。

  除了展開「中心突破」引進央企外,寧德還全方位做好資金融通工作。

  向東??抓住太平洋東岸、北歐地區國際產業資本向中國轉移的機會,積極推進引資招商,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到閩東投資;向北??從浙南到長三角引進以及上海、閩東商幫回歸投資,已經達到600億;向西??通往中部內陸的寧(德)上(饒)高速公路、寧(德)景(德鎮)鐵路等正在加緊建設,吸引江西、湖南、安徽等中部內陸地區資金參與寧德港口、產業等方面的投資建設。

  為解決資金瓶頸,寧德還在引進開發性貸款、吸引銀團貸款,通過國有投資公司融資、做優現有上市公司、推行能效融資以及籌集企業發展基金等,努力予以解決。

  對於資金融通,身為經濟學博士的寧德市委書記陳榮凱體會頗深。他說:「解決資金瓶頸的路子很多,關鍵是我們怎麼開拓思路、搭建平臺、靈活運作、用好資金。」

  6月16日,「海峽西岸經濟區?環三都澳2008"投資洽談會」在福建省寧德市舉行。投洽會從徵集到的300多項招商項目中,精心篩選出63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元。格外引人關注的是,在8大類63個重點項目中,鐵路支線有項目4個、投資9.78億元,港口碼頭項目有5個、投資3.65億元,物流配送項目有3個、投資15.3億元。三類基礎設施項目數隻佔總數的19%,投資量卻佔到40%,而且全都圍繞著環三都澳區域各港口展開。

  盛會期間,還將有18個項目動工投產,其中外資項目總投資2億美元,內資項目總投資17.77億元。這些大動作,標誌著寧德環三都澳區域開放開發已經邁出實質步伐。

  當地民企「造船出海」

  在央企看中和入駐環三都澳的同時,當地民企也藉助「天時、地利」搶得發展先機。

  寧德靠海,自古就有修船、造船的傳統,也造就了一批能工巧匠。改革開放以後,一些心靈手巧的寧德人拿起這份手藝,修船、造船、拆船,沒多長時間便「風生水起」。寧德下屬的福安縣,大大小小的船廠一度多達上百家。可是,當那些掘得了「第一桶金」的船老闆們打算再做大,從「修修補補」轉向「造船出海」時,才發現單靠自己這些「遊擊隊」,還真「辦不成大事」。

  1999年,由國營福安造船廠和拆船廠改制,引入民營資本參股組建的股份制企業??閩東叢貿船舶實業公司「首開風氣」,在外來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上邁出了「堅定的一步」。

  叢貿公司大膽聘請上海江南造船廠高級工程師為總經理,引進了13位高工和60多名高技術人才,組成了強大的叢貿技術團隊,接來了大額訂單。

  在引進人才的基礎上,叢貿去年又投資1000萬元,與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聯辦船舶技術分校,標誌著福安船舶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程全面啟動。以叢貿為主體的閩東船舶修造技術研發中心,目前也在著手組建中。

  依託人才優勢,叢貿在短短幾年裡就發展為閩東船舶修造業的龍頭,公司註冊資本上升十倍,固定資產從幾百萬擴張到十多億;原先只有一座三千噸級的船塢,現在已擁有一萬兩千噸、六萬噸、十萬噸三個船塢,還建造了一萬五千噸、三萬噸、五萬噸三個船臺。

  2007年12月,他們為德國航運公司建造8萬噸級的散貨船,是目前福建正在建造的最大噸位船舶。而相繼下水的兩艘1.6萬噸近海貨輪,則開創了福建民營企業建造萬噸輪的先河。眼下,叢貿的造船訂單已排到了2012年。其他造船企業的數十萬噸船舶也在建造之中。

  民營船舶修造業的經驗,給人一個啟發:建機制才能聚人才。目前,寧德市委、政府正抓住人才引進、培育、使用等三個環節,從辦好本地高校、實行委託培養、吸引產業急需人才、柔性引進、重獎傑出人才、組建產業研發中心等七個方面努力,為環三都澳區域開發提供人才支撐。

  陳榮凱說,資金也好,土地也好,人才也好,想要破解這些影響發展的瓶頸制約,都得依靠市場運作,在市場中找辦法,向市場要出路,努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加快創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眼下,寧德正在盯準兩岸關係發展的難得機遇,大力推動「寧(德)?馬(祖)?臺(灣)」客運直航,首航即將在7月5日實現;吸引臺灣石化、鋼鐵、船舶、電子等項目向環三都澳區域轉移,目前臺灣東元集團與福安電機業已實現對接,有望成為提升閩東電機產業的基礎;基於同一區域、同一文化的寧臺旅遊合作,也展現出廣闊的前景。

  保護「處女地」

  開發三都澳,是寧德人民多年孜孜以求的夢想,如今終於提上議事日程,引發各界諸多反響。在「大幹快上」的熱烈氣氛面前,寧德的決策者顯得頭腦冷靜。

  他們認識到:在寧德這類基礎較為薄弱的地區推進跨越式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天就趕過人家發展了幾百年的大城市。一定要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絕不可近視短視、急功近利,也不可草率行事。

  為避免「今天的發展成為明天的遺憾」,寧德市委、市政府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海峽西岸經濟區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委託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諮詢研究《環三都澳產業發展規劃》,並請新加坡和美國的規劃專家諮詢論證,做到以國際先進水平為參照系,前瞻性思維、高起點規劃,立足現在,循序漸進,務求實效。

  科學規劃,使環三都澳區域實現科學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已提交的《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初步成果,不僅對環三都澳區域的定位、功能發展模式、空間布局提出了建議,而且兼顧區域規劃的綜合統領作用,對環三都澳區域的交通體系、生態環境、市政設施、資源保護、城鄉協調及區域統籌等重大問題都提出了指導意見。

  青山綠水藍藍天,是三都澳的一大優勢。面對中國沿海僅剩的一塊尚未大規模開發而又不可再生的臨海「風水寶地」,寧德市決策層認識到,環三都澳區域開發如果重蹈「先汙染、後治理」的彎路,不僅生態環境很難恢復,而且發展成果也會大打折扣。

  因而,他們從一開始就明確提出環三都澳區域發展必須做到港口、產業、城市、生態「四位一體」,互動發展。

  在《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中,更把重視環境保護貫穿於區域開發的全過程和每一環節。尤其對綿延千裡的港口岸線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報批,騰容、擴容、美容三管齊下,強化保護。

  對生產方式落後、汙染大的企業「騰籠換鳥」,騰出發展空間和環境容量,讓渡給資源利用效率高、科技含量高、環境汙染小的產業和項目;對環三都澳區域中有條件的重點產業領域,創造載體,為其「擴容」,加快推進。

  三都澳海域生態資源豐富,寧德市在大力引進高端工業項目的同時,還刻意保留良好的生態景觀,對官井洋大黃魚繁殖保護區、溼地鳥禽紅樹林保護區、沿海生態防護林等做出明確保障,實現沿海產業帶、城鎮帶和生態旅遊風光帶的有機統一,使這片「處女地」愈發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連結

  滄桑「三都澳」

  追尋著歷史的脈絡,我們不難發現,三都澳歷史上就是我國繁華的對外貿易港口之一。

  早在唐朝以前,三都澳就已開發;明代就開闢了運糧航線,戚繼光在這裡抗擊倭寇;清代鄭成功率師進三都澳,清康熙二十三年在此設立稅務總口,下轄九個口岸;清光緒年間正式開放三都澳,為對外貿易港口,並成立福海關,英、美、德、日、俄、荷、瑞典和葡萄牙等24個國家在此修建泊位、設立辦事處或代表處,有4個國家在這裡設有錢莊,義大利還在此設立領事館。

  由於三都澳在軍事和經濟上的特殊戰略地位,早在19世紀就成為帝國列強爭奪的對象。義大利最早向中國政府提出租借三都澳,德國在獨佔威海衛之後欲佔三都澳,美國要求租借三都澳作為軍港和煤碼頭,英國海軍上將也專程訪問三都澳。

  抗日戰爭前,三都澳為大半個中國供應「美孚石油」和其它日用品,澳內駁船競渡,漁舟唱晚,商號林立,商賈雲集,是當時寧德經濟發展鼎盛時期的一個縮影。但為此她也承受了日軍於1938、1939年的兩次大轟炸及1940、1941年的侵佔蹂躪,基礎設施遭受徹底破壞。

  歲月的豐碑記載著三都澳千百年來的滄桑變幻。回顧三都澳的這一頁歷史,有過戰爭與和平,也有過輝煌與衰敗,但始終不變的是三都澳的獨特風韻和神奇魅力,無時不在牽動著世人關注的目光。

  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教授曾寫過文章披露,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時,美國也想在中國沿海港口中找一個據點。當時美國一個海軍將領到三都澳考察,被這裡無與倫比的自然條件深深吸引了,他聲言,「誰控制這個港灣,就可以控制整個西太平洋;美國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會成為美國湖。」

  1927年末和1962年末,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兩度來到三都澳,並在1962年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

  海峽西岸經濟區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指臺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包括周邊地區,南北與珠三角、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東與臺灣島、西與江西的廣大內陸腹地貫通,具有對臺工作、統一祖國,並進一步帶動全國經濟走向世界的特點和獨特優勢的地域經濟綜合體。它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總的目標任務是「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基本要求是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宏觀政策統一化、產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文明化。經濟區以福建為主體涵蓋浙江、廣東、江西3省的部分地區,人口約為60008000萬人,預計建成後的經濟區年經濟規模在17000億元以上。

  2005年10月,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寫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06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又分別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2007年,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全面推進,海西戰略開始形成、海西定位開始形成、海西效應開始形成、海西氛圍開始形成。到目前為止,已有43個國家部委和央屬企業推出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具體舉措;與福建相鄰的浙南、贛南、粵東等周邊地區與經濟區建立了緊密的協作關係,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也對經濟區建設積極呼應、主動融入。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王燕)

相關焦點

  • ...有個夢,一個大港夢,夢了數百年」——三都澳演繹新時代「變奏曲」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導(文/張選傑 陶德言 李兵峰 高飛)「三都有個夢,一個大港夢,夢了數百年。」「到了福建一定要看看三都澳。」記者在福建採訪時聽到這一說法,不禁好奇,何為三都澳?它是什麼地方?知名度為何這麼高?
  • 中國天主教第一位華籍主教與三都澳
    中國天主教第一位華籍主教與三都澳 羅文藻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籍的第一位主教,確實具備了這兩點。由於他的勤奮好學,清順治元年(1644年),被選送到了菲律賓馬尼拉,在多明我會主辦的聖多馬斯學院學習拉丁文、西班牙文和哲學,歷時兩年半,回國繼續傳教。順治九年(1653年),又赴菲律賓娃多瑪斯學院攻讀神學和其他課程。兩年後,在馬尼拉主教堂由波布萊德總主教祝聖,晉升鐸品(天主教修生的最高品級),成為中國天主教第一位中國籍神甫。
  • 為港口讓路 福建三都澳海域大力整治海上養殖
    讓老陳打算轉行去做老闆的,是寧德市開始於11月初的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它計劃在明年2月10日前完成對轄區海域內佔用航道、錨地和軍事用海區域進行水產養殖的全面清理,三都澳海域是重點整治對象。  三都澳是寧德東南部一個世界級天然深水良港,但由於歷史和客觀原因,還沒有發揮出商用大港的功用。
  • 福建寧德三都澳傳統養殖開始轉型升級
    福建寧德三都澳傳統養殖開始轉型升級2018-11-20 15: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漁業報三都澳除了深水面積和航道水深屬世界第一外,另外還有兩個「世界第一」:大黃魚養殖數量世界第一,海上養殖漁排規模世界第一。&nbsp  大黃魚是我國特有而珍貴的地方性海水魚類種質資源,有「國魚」之美譽。1985年春,在大黃魚資源瀕臨枯竭背景下,寧德市水產部門成立項目組,開展大黃魚人工養殖。經過30年的努力,大黃魚成為我國大規模海水網箱養殖魚類和八大優勢出口養殖水產品之一。
  • 是時候去三都澳看海了!
    為感恩致敬逆行者,三都澳鬥姆景區自恢復開放日至2020年12月31日時向全國醫務人員免票(憑醫師證或護士證等有效資格證書,並攜帶身份證) 寧德市三都澳旅遊開發有限公司2020年3月13日 三都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 海上天湖·三都澳
    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數十萬噸巨輪。10公尺以上等深水域173平方公裡,可開發深水岸線72公裡,均居世界首位。孫中山《建國方略》稱之為世界「最深不凍良港」。    早在唐朝以前,三都澳就已開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此設有寧德稅務總口,下轄9個口岸。光緒二十三年(1898年),正式開放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同年5月8日,成立福海關。
  • 遊譯中國三都澳,轉一轉東南良港的迷宮洞
    有人將三都澳的繁華稱為「畸形的繁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抗日戰爭時期,三都澳遭到日本的三次大轟炸,40餘年繁華毀於一旦,荒涼更比從前。後來,因為臺海局勢,三都澳一直被封閉於東海之濱,直到近年來旅遊業逐漸發展,三都澳才逐漸恢復人氣。
  • 三都澳,假裝在歐洲的廢墟探秘
    1932年,羅馬教廷撥款修建了這座天主教堂,因此中國東南的小島山林中才出現了一座哥德式建築。三都島上的天主教堂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教堂所在的三都島是三都澳眾多島嶼中最大的一座。三都澳位於福建寧德附近,整個海灣由東衝半島和鑑江半島合抱而成,形如一隻倒扣的窄口瓶子,僅有一處2.6公裡寬的出水口。
  • 來三都澳,看藍色的海,品海島醉人的風景
    其實,寧德也是有很多旅遊景點的,比如說鴛鴦溪,比如說九龍漈瀑布,還比如說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三都澳,這些都是很好的旅遊地,只是很多還未打出名聲,因此,經常被人忽略。第一,依舊是要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三都澳這個地方。三都澳還有另外兩個名字,一個叫三沙灣,另一個叫寧德港。
  • 寧德三都澳旅遊攻略
    島嶼連綴,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數10萬噸巨輪,是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其深水面積和航道水深都堪稱世界之最,開港條件綜合指數也堪稱世界一流。同時,它也是非常良好的旅遊勝地,本篇文章就給您帶來寧德三都澳旅遊攻略。
  • 中國唯一的水上村莊—三都澳,堪比威尼斯的「水之城」,場面壯觀
    這裡有一個村子,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它是一個堪比威尼斯的「水之城」,當地人把房子都建在了水的上面,好像漂浮在水面上一樣,這個神奇的小村子就是三都澳。「三都澳」又名「三沙灣」,位於福建寧德市東南部,是世界一流的天然深水良港。
  • 全國網媒記者走進三都澳 探訪中國大黃魚之鄉
    寬闊海域上,一框框一排排漁排相連成網箱養殖區,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三都澳大黃魚養殖區。14日上午,「清新福建海絲行」採訪團走進三都澳,探訪中國大黃魚之鄉。第一站採訪團便來到了大黃魚博物館,在博物館採訪團認真傾聽工作人員對大黃魚科普、文化及產業的介紹,加深了對大黃魚認識。 隨後,採訪團參觀了大黃魚育苗車間,了解大黃魚生產情況,和目前大黃魚產業結構。
  • 福建寧德的三都澳,清朝時為何被英德日意等列強盯上?
    其中,水深10米以上的水域就有173平方公裡左右,荷蘭有世界級的鹿特丹港,他們的這個數據是三都澳的八分之一。更重要的是,這裡的水域很少有暗礁,這可是要成為世界級天然良港的基本條件,否則到處是暗雷,誰敢來?三都澳還有個優勢,水域中的含沙量非常低,沒有淤積層,水域內部全年基本可以無障礙通行,無論是小扁舟,還是30萬噸級的巨輪。
  • 寧德市穩步推進三都澳新區開發建設
    只見廣闊的三都澳新區啟動區內,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冒著高溫奮戰在建設一線,抓緊路網、防洪防潮工程等項目建設。這邊三都澳新區啟動區配套設施建設熱火朝天,那廂金蛇山市政填海造地工程進度也不甘落後。該項目用海總面積615畝,陸域總面積434畝,項目概算投資近3.4億元,截至8月初,已完成陸域吹填砂98.5萬方。項目計劃於2019年底完成總體建設。「三都澳新區啟動區和金蛇山市政填海造地工程都是三都澳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地圖看世界;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新加坡、世界第一大港上海
    (新加坡美麗的城市景色)(孫燕姿)二,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口貨櫃吞吐量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約有三成左右的「中國製造」經由上海輸往世界各地,也有約三成左右的各國商品經由上海進入中國市場。(上海中心亮燈,陸家嘴夜色迷人)(江疏影)三,歐洲第一大港荷蘭鹿特丹港
  • 地圖看世界;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新加坡、世界第一大港上海
    (孫燕姿)二,世界第一大港上海。GaWC發布2018年世界級城市名冊,上海位居世界一線城市第六位。港口貨櫃吞吐量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約有三成左右的「中國製造」經由上海輸往世界各地,也有約三成左右的各國商品經由上海進入中國市場。上海港是中國最大的樞紐港之一,共有35個客運站,長途班線1611條,可抵達全國14個省市的660個地方。
  • 三都澳:我國唯一水上村莊,神秘的軍港基地,卻是風情絕美的海島
    海上天湖,神秘港灣,在中國有一座奇特的小村莊,它是全中國唯一的「水上村莊」,是個不太為人所知的閩東港灣,它叫做:三都澳。三都澳位於福建省寧德市的東南面,為中國海岸線的中點,自古以來就是當地的一個重要港口,現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天然深水良港。郭沫若曾在這作詩:三都良港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三都澳一直是重要的軍事基地,也正因為如此,這顆閩東明珠鮮為人知。
  • 「i·寧德」誰是三都澳?它有著什麼曾經、未來!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撰見圖片下方圖注丨圖片來源三都澳的久遠,要從唐朝開始講起。等到了五代,閩王王審知執政時期,更加重視港口建設和對北方的海上溝通,三都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三都澳,也成為蕉城走向世界的門戶。一個地方的繁盛,是與經濟的繁榮成正比關係的,三都澳也不例外。它有天造地設的地理環境,在數百年前,就是關乎國家經略的一枚棋子,它的背後,是一盤更大的棋局。
  • 三都澳:臨港臨海新興產業正崛起
    原標題:三都澳:臨港臨海新興產業正崛起 16日下午5時04分,福州港三都澳港區漳灣作業區8號、9號碼頭。忙碌了一天的輪機,沒有因此刻臨近日落而停歇:一臺輪機正往一輛大貨車上卸貨櫃,還有一輛大貨車在一旁排隊,第三輛滿載貨櫃的大貨車正徐徐開進港區。離輪機不遠的泊位上,還停著一艘輪船,正在裝水泥。
  • 三都澳不止有你所知道的礁石岸塢,這些圖片你見過麼
    想念著那些傍晚吹著海風看著日落的日子,忽然,就想去三都澳了。三都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裡是東方的」威尼斯」,這裡是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這裡有此生必看的」海島奇觀「。我這次出遊竟然在三都澳拍出了東方瑞士,中國馬爾地夫的感覺。每次來三都澳都有不一樣 感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