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筆記】中小學老師要讀的幾本「老書」

2020-12-27 央視網

【教師筆記】中小學老師要讀的幾本「老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2日 23:36 來源:

來源:中國教育報

  開展專業素養閱讀,是教師走向專業化的重要途徑。作者認為中小學教師今天的必讀書目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孩子們,你們好!》等無分數教學三部曲、《公民的誕生》、《給教師的建議》和《杜威教育名篇》。

  中小學教師要不要讀書,讀書能否帶來學校和教學的變化,這並不是完全解決了的問題。不少人至今認為教師讀書是可有可無的,而在學校裡抓好考試和分數才是實實在在「有用」的東西。面對應試教育文化中的強大人群,說什麼好呢?

  但作為教育者,我還是要堅定地說:教師要讀書,要讀那些影響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為的書。正是由於「久違」了這些教育著作,正是由於我們深陷於有限的、狹隘的教育經驗主義,才導致了今天中小學的落後狀態。日本人年平均讀書40本,韓國人年平均讀書7本,而中國人年平均讀書0.7本。這怎麼能行呢?我們必須改變這種不讀書的狀況,才有國民整體教育文化素養的提高。

  近讀杜威著作,看到一段對知識的極為精闢的論斷。知識有什麼用呢?杜威說:「因為我們並不生活在一個固定不變的和完結了的世界,而是生活在一個向前發展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展望未來,而回顧過去———一切知識和思想不同,它是回顧過去的———它的價值在於使我們可靠地、安全地和有成效地去應對未來。」這正是一切有價值的教育經典著作對所有教師的作用。我們可以在人類教育智慧的照耀下前行,而不是像許多人那樣「摸著石頭過河」。

  鑑於此,以我做教師的經驗和對教育著作的理解,特別建議:

  小學教師急需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阿莫納什維利的無分數教育三部曲《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樣?》和《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這幾部書將把教師帶到一個冰清玉潔的兒童世界,和孩子共度嘰嘰喳喳的歡樂童年。一位印度教師讀了泰米爾文版的《孩子們,你們好!》後禁不住讚嘆說,想不到世界上會有這麼好的學校和老師!我們中國教師接觸到這幾本書的人,又何嘗不是這麼想呢?它們將給小學教育教學帶來巨大變化!

  中學教師急需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公民的誕生》。人們說小學教育是鐵腳,高中教育是銅頭,初中教育是「豆腐腰」,可見學生蓬勃生長期、問題多發期的初中階段,恰恰是我國基礎教育的「軟肋」。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初中是人的生命的第二次誕生,即一個公民的誕生,認識這個時期身體和心理發展的特點,正確進行少年期的教育教學,對一個人個性的形成有重要意義。他認為少年期精神發展中的突出矛盾:一是不能容忍邪惡和說假話,卻不善於理解這種現象,教師要珍惜和保護這種戰勝邪惡的情感火花,善於用智慧和能力幫助他們理解各種現象和疑難問題;二是少年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卻又不願意讓別人教育他,教師在這種精神領域的深刻變化面前,常見做法是區分對或錯,把好學生和壞學生比較,這是一種極為簡單和無力的教育,很像「文化保姆」和「巫醫術」。而教育的真正藝術和技巧,要求教師運用集體教育的強大力量,為學生提供各種自我教育的機會。只有與學生保持思想感情一致的教師,他的引導和教育才能產生最大的效果,而對少年行為的簡單禁止、把高分學生與低分學生比較、拿優點和缺點比較,都是十分錯誤的做法,只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妨害學生的發展和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個階段教育的深刻性和細微性,需要教師用愛的智慧和能力呵護學生的成長。初中校長和老師請閱讀《公民的誕生》,這是巴甫雷什中學教學實踐的總結和縮影,它的真實生動教育細節將啟迪你反思自己全部的教學實踐,帶給你的教學以深刻變化。

  中小學老師請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它從理論高度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課堂教學中的許多問題,提出了100條教學建議,猶如交給我們一把把破解教學難題的鑰匙。該書在2005年教育著作銷售排行榜中高居榜首,但只有13萬冊,這僅是中國1300萬教師的百分之一啊!

  為什麼總是推薦這些書呢?中國學者認為,從文化傳統、意識形態和社會變革來看,沒有哪個國家像俄羅斯和中國這樣具有如此大的一致性和借鑑性。幾十年來,正是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如此深廣地滋養了我國教育!

  倘若我們想進一步走近教育,不妨讀讀杜威照耀20世紀的教育經典名著《民主主義與教育》,關注90年代以來建構主義、後現代課程思想的巨大發展所帶來的教育範式的變化!

  我堅信科學沒有國界,我國教師倘能閱讀並運用這些思想於實踐,中國學校將拓展出21世紀新教育蓬勃發展的道路!

  名師們的作業設計,彰顯了他們作業設計的新理念,更是對新課改下作業設計的有益探索,極具啟發和借鑑意義。

責編:張建

相關焦點

  • 老師,多讀一些書又何妨?
    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起源於哪一年?可以從一本雜誌的變化中見分曉。這本雜誌是東北師範大學的《中小學教師培訓》。該雜誌創刊於1984年,刊名叫《高師函授》,1989年更名為《中學教師培訓》,1993年更名為《中小學教師培訓》。也就是說,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肯定起源於上個世紀80年代後,也就是改革開放之後。全面重視應該從90年代開始。整體來說,也就三十多年的歷史。
  • 反駁俞敏洪,中小學教師絕對有資格,也絕對能勝任教學崗位
    最近,新東方培訓機構創始人俞敏洪炮轟中小學教師根本沒有教師資格,一年讀不了三五本書,一輩子就是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格局太小,知識面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教好當代的中國學生。在偏遠山區,很多老師的工資微薄,但是也能培養出非常出色的人才?要不你也去山區體驗一波?給你20年時間,看看你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呢?其次,中小學教師格局太小,一輩子就教那些東西,一遍一遍地重複?你們新東方的教師是不是也今天教物理,明天教俄語,後天教數學呢?
  • 讀一本好書 做一個好老師
    2020年4月16日早晨,莊浪縣第二幼兒園黨支部,組織全體教師工,制定幼兒閱讀計劃,開展教師讀書、悅讀活動。由惠明霞老師負責活動方案的起草和策劃,由王曉春老師啟動並倡導全體教師悅讀活動,全體教職工現場參與,幼兒在線上參與,活動主題是:讀一本好書,做一個好老師。
  • 中學語文老師應該讀哪些書?
    中學老師只有中學水平,小學老師只有小學水平的尷尬顯然會影響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利於學生的發展。作為近17年教齡的中學語文老師老汪,以為唯有讀書可以避免這樣的尷尬。著名語文教育專家李海林教授說,語文教師所有的素養都可以從讀書中獲得。
  • 按老師要求讀了幾十本名著,寫作文沒一本派上用場?
    但是,當提及這些名著的時候,很多學生猶豫回答:「這是一本好書,但是讀過後沒有深刻的印象」或者「我按老師要求讀了幾十本名著,但是沒一本派上用場的」......回想一下,是不是有這樣的感受?那麼,問題來了:一直到大學之前,我們至少是讀完了相同的幾十本名著。
  • 世界讀書日到了,老師還為讀書找藉口嗎?不為俞敏洪讀,為自己讀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知識面很狹窄,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子教好……一石激起千層浪,把中國大江南北的老師惹怒了,老師紛紛反駁和痛斥敏洪。我也寫了篇《老師你讀書了嗎?讀了就別與俞敏洪老師較真了,沒讀就抽空讀點吧》,雖然閱讀量只有近1000,但評論有150多條,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評論;大多數評論還是很理性,有少數友友特別激烈的批評和痛斥俞洪敏。
  • 100本適合中國中小學教師閱讀的書快讀起來
    1  專業閱讀造就幸福教師  ——中國中小學教師基礎閱讀書目《過去的教師》 商友敬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  6.《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 吳正憲、竇桂梅等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7.《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 【美】帕克·帕爾默著/吳國珍等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二)專業發展類(15)本  8.
  • 對話俞敏洪:你能給中小學教師道個歉嗎?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最近在一次直播中說道:我們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知識面很狹窄,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子教好。
  • 讀紙質書,如何做筆記?
    最近在讀的幾本書,在各大平臺都沒有找到電子書,故只能讀紙質書。
  • 暑假裡老師們在讀什麼書
    來激揚最了解的作者是艾麗絲·門羅,在她獲諾貝爾獎之前,就看了能找到的所有資料,順帶看了加拿大另一位女作家阿特伍德的書。  小時候覺得語文老師都是「讀書破萬卷」的存在,但浙江杭州所前二小語文老師趙佳妮發現,自己平常的讀書時間「很少很少」。「上班的時候不用說,晚上回家要帶娃,等娃睡了,自己也要睡了。我看書都是趁學生睡午覺時看的。
  • 連看了幾本關於如何記筆記的書,才發現我根本不會記筆記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我對2020年進行了總結,發現自己雖然一整年讀了150多本書,但是讀書筆記卻沒有記錄多少。在2021年的計劃中,我將讀書筆記加入了閱讀任務之中。為了改善讀書筆記的質量,我閱讀了幾本關於記筆記的書,我竟然的發現我自己其實根本就不會記筆記。
  • 圖畫書怎麼讀,怎麼教 | 我的學習筆記
    我認真聽課,用心做好筆記,及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在課程社群中,我認真聆聽每一位老師的發言,學了不少乾貨。我期待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春暖花開,期待再聚校園時能將自己的收穫帶給更多的同伴。時光如流水,三個月的專業社群陪伴,大量的刻意練習+研習點評+專業解答,最大化提升了線上的學習效率。
  • 為什麼老師一定要求孩子做這種閱讀筆記?因為能把書讀慢、讀透
    我曾經在國際學校的一堂課上,看到一個老師,拿出厚厚一本大開本,對孩子們說:「本學期我們的目標,就是每個人做這樣一本reading希望你們從此能養成看完書做reading reflection journal的習慣。」我也上前去翻了一翻,果然是好有料的一本!所謂reading reflection journal,也有老師在低年級時把它叫做reading response journal,我就統一叫它們閱讀筆記吧!現在開學了,每個孩子每一天都應該至少留出30分鐘來看書。
  • 一位教師,讀《蒙田隨筆》的筆記之(一)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文/編 烏江讀《蒙田隨筆》筆記之(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題記 先說點廢話。在讀國學大師季羨林《談人生》時,他提及了最著名兩篇作品。其中一篇是法國大文豪米歇爾.德.蒙田的《蒙田隨筆》。我在閱讀時就立即在自己手機的備忘錄裡記下了這本書名。
  • 買教輔書要有針對性 學生練習本應按需購買(圖)
    我看有本每周練習題集不錯,也要一本嗎?」  昨天(3日)是新學期開學後首個周末,記者走訪本市多處教輔書專業門市部和書店,發現前來選購教輔書的學生和家長絡繹不絕。一些學生和家長在購買教輔書時明顯有「盲目性」:只要是「最新版」、「名師指點」一律收入囊中。  有關專家提醒,學生購買教輔書也應「對症下藥」,最好在老師的建議下購買合適的教輔書。
  • 每年讀50本紙書,比爾·蓋茨的讀書筆記寫了些啥?
    讓伊萬·託馬斯沒有想到的是,比爾·蓋茨會在「蓋茨筆記」上表達對自己這本著作的喜愛。「我從未見過比爾·蓋茨。從不知道他還有個讀書博客。他涉獵如此之廣,真是讓人激動。」託馬斯說,自從這篇書評發表後,新書銷量就蹭蹭往上漲。《尼克森:一個分裂的人》「我驚訝自己讀過這麼多的傳記,」蓋茨寫道。
  •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路怎麼走
    他的獨特性在於將教育實踐與教育研究緊密結合,走出了一條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路。科學的教育理念是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起跑線研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會感慨他的教育思想是如此豐富且站在時代前沿,今天讀來仍表現出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 錢鍾書讀過多少書?僅中文筆記就摘記3000餘種書
    都說錢先生是書痴,他一生讀過多少書,可有誰知?  我們只能從他留下的讀書筆記中略覓蹤跡:1.5萬頁中文筆記摘記了3000餘種書籍,3.5萬頁外文筆記摘記了4000餘種書籍,多卷本文集僅算作「一種」,讀而未摘的書則無法考證了。一個人一生中,怎麼可以讀這麼多書!
  • @老師、同學,廣東省中小學「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喊你來參加啦!
    @老師、同學,第十三屆廣東省中小學「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喊你來參加啦!近日,廣東省教育廳辦公室印發《關於舉辦第十三屆廣東省中小學「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的通知》,值得注意的是,活動首次設立「教師組」,熱愛閱讀的老師也可以和同學們共赴今夏讀書盛宴,盡享閱讀樂趣!活動有哪些要求?如何參與活動?快快往下看!
  • 用心學,才能成為好老師——讀李志欣《優秀教師的自我修煉》心得
    教師一直以來都扮演著一個「教」的角色,很多人評價一個教師是個好老師,會說「這個老師教的好」,的確只有會教並能教會學生的老師才是好老師。但是,沒有人天生註定就會做一個師傅,連《西遊記》中的唐僧也是轉世九次,讀了千萬佛法,才成為能夠降服魔猴的師傅。所以,要想成為別人眼中的好老師,還得先學,並且是用心學,盡力學。這是我在讀完李志欣老師《優秀教師的自我修煉》後體會最深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