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若水的第93期分享
作者:若水
來源:若水說時間管理
今天是若水老師每天早上5:00早起,500天個人成長計劃的第47天,堅持早睡早起第297天,堅持運動第244天,堅持寫作時間管理原創文章第93篇,堅持練習聲音第72天,堅持閱讀2小時第47天。
01
學習的速度,跟不上遇到問題的速度
這是一個全民焦慮,全民學習的時代,這是大家學習的動力,但是大家停留在如何學習,而不是學來幹嗎的思考上。
一開始我們依靠興趣學習,但是興趣多變;然後我們追新知識,發現新知進化得比我們學習的速度還快;之後我們回身去讀經典,卻發現一輩子也讀不完;於是我們又開始尋求底層邏輯。
學習的速度,跟不上遇到問題的速度,這也是全民焦慮的根源。
換一個思考的角度,以問題為出發點去學習,能解決當下問題的,那就是有用;不能解決當下問題的,降低關注度,我們需要的,是用來解決問題的知識。
我們要學什麼?答案就在於我們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增強學習動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真正感興趣的問題,專注於我們的問題,調動多元知識。在目標上專注,在手段上多元。未來沒有專業,真正的專業是我們特別擅長解決某種類型的問題。
有的小夥伴說,苦水老師我想去賺錢,我們需要研究趨勢,找到一個垂直細分的賽道,尋找行業的標杆去模仿,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然後堅持下去,不斷深耕,拿到結果。
02
奇效的提問,最絕佳思考角度的提問
那我們如何去提問呢?
第一個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教育學家,「小型學校運動」的開拓者梅爾提出了5個絕佳的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角度。在他的學校,知識點不重要,5個問題卻是討論的核心,每一節課圍繞這5個問題提問,並逐一解決。
一是證據: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
二是視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視角看這個問題,會怎麼樣?如果換一個角度會怎麼樣?
三是聯繫:他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規模和模式?我們以前在哪兒見過這種模式?
四是猜想:如果它與眾不同,那是什麼樣的?
五是相關:它為什麼重要?
如果遇到問題,不妨從這5個角度組織知識,往往其中有一個能觸及奇效。
03
知識的變現,取決於提供價值的變現
輸入問題,以持續解決問題為目標;解決問題,以整合多學科知識為手段;輸出產品,通過諮詢研發,授課整合和寫作,讓思想產品化。
古典老師在《躍遷》一書中,把這套系統叫做自己的IPO。
比如未來是個體崛起,若水老師如何打造個人超級IP,這是問題;這個問題讓我學習朋友圈打造、寫作、演講、讀書、產品設計、社群運營、拍攝短視頻,解決了個人自律,自律變現和企業高效的問題;輸出的就是個人自律蛻變訓練營、副業變現訓練營、企業高效訓練營等訓練營課程。
最好的檢驗輸入的方式是輸出,而檢驗輸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實際解決一個問題,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相當於向別人提供價值。
真正的人生,從自律之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