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管理之庫存表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20-12-2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通過庫存表數量、狀態、位置的變化對日常庫存管理進行了簡單說明。庫存管理是倉儲管理的核心,通過了解庫存表的基本結構, 庫存表的變化,可以更好的了解倉儲管理。

做了n年的wms系統, 終於想著總結一下, 思來想去點太多,無從下手, 先找一個話題試試,直接進入正題吧……

先看一張簡單的庫存表,假設某倉庫有商品A、商品B、商品C 三種商品,各有若干件,放在不同的庫位上,A、B為良品,C為殘品,庫存表如下:

庫存表:

這張庫存表包含了一些庫存的基本信息,通過它可以掌握倉庫內現有商品的剩餘數量,商品放在了倉庫的什麼地方,商品是好的可以銷售的還是壞的,以及商品的生產日期等,通常倉庫對在庫商品進行管理,管的就是商品的數量、狀態、位置等這幾個關鍵信息。

倉庫裡面的商品進進出出,或者商品的位置移來移去,還有商品過保質期等,倉庫的庫存表實際是動態變化的,我們知道在沒有使用計算機的年代,進銷存帳都是手工記錄的,面對實時變化的庫位庫存,手工記錄顯然不是很方便,數據共享也是個問題,傳統一般是把每次進出的量記錄下來。

如果想得到結餘庫存,需要通過前一天的庫存加上當天入庫的量,再減去當天出庫的量才能算出,如果商品很多,人工帳是分散的,還需要匯總整理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通過計算機及專門的倉儲系統,我們只需要記錄好每一次的進出、移動等,計算機系統會幫我們自動計算商品的實時庫存。如上面的庫存表,其實就是一張實時庫存表,它所表達的就是當前這一刻倉庫的實際庫存情況。

下面我們結合實際,看一下庫存表數量、狀態、位置等何時變化,以及如何變化。

數量變化

庫存的數量何時變化呢,一般很容易想到,商品入庫會增加庫存數量,商品出庫會減少庫存數量,商品破損、丟失後,我們做盤點庫存調整等,也會改變庫存數量,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些變化。

入庫增加數量: 商品從工廠生產好後拉到了倉庫,收貨員會進行清點,檢查商品質量等,然後會把商品上架到某個庫位上,這個時候會增加當前庫位的庫存。

如上,商品D入庫後上架, 庫存表中多了一條記錄,庫位為「B01」, 數量為「100」, 狀態為「良品」, 生產日期為「2020-03-01」。

一般情況下, 如果原庫位上有庫存, 生產日期、庫存狀態與本次收貨商品相同, 兩批的貨可以混放在一起,實物完全一致,不需要區分。這時候,我們的庫存表通常是通過修改原庫存記錄數量來表示的,原來有50件, 新入庫50件,當前庫存就是100件。

通常,相同商品多次入庫,如果庫存狀態和生產日期都相同,允許放在同一個庫位上,否則不同狀態、不同生產日期不允許混放,道理也很簡單,同一商品生產日期不同。如果混放在一個貨位上,如果想按生產日期先後順序發貨,發貨時還得刻意找出生產日期靠前的先發,正殘品也一樣,通常是把殘品挑出來單獨存放,避免被發到消費者手中,造成客戶投訴。

出庫減少庫存:商品出庫會減少庫存,如果庫位上的商品全部出庫,一般會把庫位庫存數量調整為0,如果是部分出庫,會減去部分數量,訂單出庫還涉及到庫存佔用等,這個不在本次討論。

綜上:商品入庫會增加庫存, 可能是增加一條記錄,也可能修改原記錄的數量,這取決於實際情況,如果貨位上空的,系統中沒有該商品庫存,放了新商品進去,系統一般是增加一條記錄,反之,則修改對應數量, 出庫則同入庫相反。

狀態變化

庫存的狀態什麼時候變化呢?

我們知道,一般商品在入庫的時候會做入庫質檢,將商品判定為「良品」或者「殘品」,在上面庫存表中,我們通過「狀態」列可以了解當前庫存的情況。

除了入庫初始化庫存的時候標記狀態,日常的庫存管理中也可能去修改調整庫存的狀態,場景會很多,比如包裝破損、變質、變形等,一般會根據實際情況,會修改對應庫存記錄的狀態。

一般倉庫發現商品有問題,會把問題商品拿出來放在專門的地方。如上:發現商品C有一件破損, 庫管員將這1件商品從C01貨位移到了D01貨位上,C01貨位原來有5件商品,拿走1件,變成4件, 同時,庫存表中增加了1條新記錄, 數量是「1」,庫位是「D01」, 狀態是「殘品」。

上面例子中, 我們將1件商品標記為殘品, 並將它移到其他貨位上,我們知道,倉庫管理中為了避免出錯,會把不同狀態商品分開存放,拿出1件到新貨位,原貨位數量減1,新貨位數量加1,總數量不變,狀態從「正品」變成「殘品」,庫存狀態的變化是伴隨數量變化一起變化的 。

位置變化

商品存放在倉庫裡面, 一般是通過「庫位」來定位商品的位置,大一點的倉庫一般會分為好幾個區域:卸貨區、整箱存儲區、散件揀選區等,區域下面再設置貨位,通過通道、貨架組、層等來定位商品的具體位置,例如:貨位編號「A01-01-06」可能代表是在A區01通道的第1層第6個位置,入庫後商品放到具體貨位,有訂單需要出庫時,再從相應的貨位找到商品,打包出庫。

一個大型的倉庫,存放成千上萬種商品, 分別放在不同的存儲庫位,信息之多,靠人腦無法記住,藉助計算機記住這些位置,並實時告訴操作員,什麼訂單該在什麼位置拿貨,庫存位置管理也是庫存管理的一個重要維度。

涉及位置變化的場景有哪些呢?

除了商品入庫上架到某個庫位, 通常庫管員定期還會做庫位調整,例如:將出庫量大的商品集中在一起;將殘次品移到專門的地方;將上層貨架的商品移動到下層貨架等,這些都是庫存位置的管理, 對應的, 庫存表中庫位及數量會發生變化 。

通常倉庫內調整商品庫位是藉助PDA完成的,例如: 商品A從原貨位移到新貨位,只需要掃描原貨位,並掃描商品,再掃描新貨位即可完成,通過此操作,告訴計算機你要移動什麼位置的什麼商品到什麼位置,系統自動完成庫存表的操作。

如上,原來A01有商品20件,從A01貨位移動了2件商品到A05貨位,A01上面數量變成18件,另外2件在A05上

以上,通過庫存表數量、狀態、位置的變化對日常庫存管理進行了簡單說明,庫存管理是倉儲管理的核心,通過了解庫存表的基本結構, 庫存表的變化,可以更好的了解倉儲管理。

倉儲管理的很多工作都是圍繞庫存進行的,這個我們在後續的話題裡討論, 希望本次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 謝謝!

本文由 @嘉葉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書籍導讀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它一開始給你「產品經理是CEO的學前班」這樣的崇高感,但當你誤以為這是一本預備CEO的修煉寶典的時候,隨著書中逐步講述這個養成過程,你卻會發現你所知道的永遠不夠,應該掌握的方法和技巧還有很多。
  • 電商後臺:庫存管理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二、庫存的重要性重要性應該都清楚,在柔性供應鏈管理中很多企業都在追求零庫存,但是真正的零庫存是相對的,個人覺得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在供應鏈管理中對於庫存成本是需要通盤考慮的,它包括獲取商品的相關成本,如貨物裝卸、檢驗、等成本,也包括貨物在倉儲存儲的成本,如板位費、包裝費,甚至還包括因為缺貨而造成損失的成本。這些成本在電商內部ERP或SCM可能會以費用的形式體現,在銷售報表、收入報表中都不會展示,所以我們更多的關注的是商品本身的成本。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蘇傑:大神級產品經理必經的7層修煉
    ▌導師:蘇傑,阿里8年產品經理,饅頭商學院特約產品導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一書作者。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這些能力,於是我在2009年初的時候提出了這個口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當時也沒有人知道我,也就沒有人覺得太有問題。
  • 3問產品經理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19年10月19-20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舉辦的【 2019上海產品經理大會】完美落幕。餓了麼高級產品專家 劉瀟老師,她為我們帶來《從基石到武器,業務系統的進階之路》
  • 一套適合To B產品經理使用的工作方法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乾貨提煉:一名To C的產品經理,教你如何做好To B的產品》一文中,我們曾提到,做To C類產品,其核心是:創造需求場景 → 引導用戶 →  建立使用習慣。而做To B類產品,由於產品經理很難創造需求,因此產品經理首先要能適配現有業務,才能再針對業務中的痛點逐步優化。
  • 產品經理的三大職業發展方向,你選擇哪條?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細分領域的發展方向,有諸如數據產品經理、中後臺產品經理、C端產品經理、開放平臺產品經理、商業化產品經理、硬體產品經理、策略產品經理等各類方向。這個領域可以是行業領域,比如你在金融行業沉澱了多年,了解各類金融產品的設計。也可以功能領域,比如你是一個支付專家,做過多個行業的支付系統。既然明確了最終目標是「成為某領域的資深產品專家」後,意味著你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職業目標。任何行動都需要有目標,目標指導你的行為,影響你的判斷,讓你所做的每件事都為目標服務。
  • 產品經理,如何做管理?
    關注並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設為星標每天早 07 : 45 按時送達並不是只有管理者需要學習管理學知識,在職場中,人人都需要學習管理學知識,這有助於促進團隊更好地合作。文章對騰訊基層管理幹部模型展開了分析,並分享了自己關於管理的相關經驗,希望對你有用。
  • 從「人人都是建築師」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01 「人人都是建築師」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專業是土木工程,在土建領域,有句並不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那麼出名的話,叫做「人人都是建築師」。據不權威的統計,人一生80%以上的時間都在建築裡——住宅建築、商業建築、工業建築等等。所以,作為建築的使用者——人,本身就有權利對建築的設計指指點點。
  • 需求是一棵樹,產品經理如何「種」?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如何把需求比作一棵大樹的話,那麼樹根是用戶需要、樹幹是用戶需求、樹枝是市場需求、果實則是產品需求。需求是一個老話題,卻又是一個新話題。之所以說是老話題,因為在網際網路將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推向頂峰之前,需求在市場導向型產品經理或者叫做營銷型產品經理領域中就廣泛的提及應用。
  • 產品經理學項目管理01:產品經理為啥要學項目管理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在職場中要掌握多種技能,面對每天從各方過來的需求以及項目的跟進,各種情緒就是找上門來;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產品經理為啥要學項目管理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二、因為高級別的產品經理必須懂項目管理蘇傑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寫給泛產品經理》中寫到:產品經理與項目經理,縮寫都是PM,都是矩陣式組織的產物,都要通過做項目來成事,所以10年前許多人分不清這兩個PM,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比較少見了。
  • 電商如何做好倉儲物流管理?
    我們總結了以下五點,可以有效地管理倉儲。1.明確管理電商倉儲的全過程:產品入庫記錄、庫存管理、出庫記錄、進出庫文件管理、報表匯總、帳目核對。我們需要管理人員,規範電商倉儲管理,不僅可以避免倉儲管理問題,而且可以了解產品的數量和銷售。並且電商倉儲是在做應該在倉儲做的事情,儘量不要把倉儲的一個角落分成員工宿舍或車庫等。
  • 1小時搞定面試:產品經理面試經典15問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畢竟沒有相關工作經驗,能獲得一次面試機會,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邀請都極為珍貴,不容浪費。產品經理作為傳說中的「CEO學前班」,崗位前景好,無專業門檻限制,也成為很多人轉行的首選目標。每年都有大量的人踴躍嘗試,相應的,hr對產品經理的面試也會更加嚴格。
  • 產品設計的 7 個步驟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總要面臨產品設計的問題,產品設計可能沒有標準的流程,每個產品經理都有自己的體會,筆者根據多年經驗總結了7個步驟,在此和大家分享。這是昨天一個同學在知識星球裡向我提的問題,是關於產品設計的流程和 SOP 的。
  • 項目經理、產品經理、客戶經理,都是真的經理嗎?
    )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文章《當你沒事可做之時,你應該做什麼事?》《崗位不匹配的工作,為何也會錄取我?》中,我都提及了我那位後來做了民企老闆的賴師兄,這位打工時就是做的模具經理,Tooling Manager,也不管人,專門管理模具的工程師,但公司比工程師高多了,還蠻有權力的。
  • 產品經理要如何進行情緒管理?
    讀歷史之時很難將其與工作練習在一起,直到剛畢業之時,公司給我們這些應屆生做了一起職業規劃的培訓,其中最為重要的兩點是時間管理與情緒管理。產品經理這崗位在國內誕生以來,每個時期都有人在問,產品經理到底需要具備什麼能力呢?
  • 電商後臺:商品庫存管理之批次管理
    而商品能夠有序的流轉,離不開對每一次入庫的商品做精準的批次管理,何為批次管理?由於不同批次的產品,在具體的屬性上有區別,或出於保質期、質量追溯、庫存精準管理等原因,需要對同一商品、不同批次編號,以此來進行區別。
  • 常用推薦算法介紹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餘弦公式本身應用範圍很廣,量化相似度在搜索推薦,商業策略中都是常見問題,餘弦公式是很好的解決方案。就推薦本身而言,計算內容的相似度,計算用戶的相似度,計算用戶類型的相似度,計算內容類型的相似度,這些都是可以應用的場景。
  • 好書推薦《人人都是產品經理》PDF網盤分享
    閱讀時需要注意:這本書仿佛更像是作者的自傳,由於作者自身經驗的限制,不免在很多問題上只是一家之言。書籍自己認真拜讀了,現梳理重要知識點如下:01第一章:寫給-1到3歲的產品經理產品是什麼?3、生命周期不同:幾年vs.幾個月4、盈利模式不同:單一賣產品賺錢vs.多元盈利5、用戶心態不同:花錢買vs.免費用產品經理需要在資源(信息、人員、時間、資金等)不足的前提下進行「管理」,完成任務。
  • toolbar - toolbar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NLP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子領域,作為AI產品經理,我們至少要知道NLP是什麼,它能做什麼事,這樣我們就能獲得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將遇到的問題和方法連接起來。接下來我從「NLP是什麼、能做什麼、目前遇到的難題」三個方面來簡單介紹下NLP。
  • 中臺產品經理實戰(3):數據中心中臺化案例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例如在當時,我們的酒店預訂就分為兩個業務團隊:所以此時在後臺我們有了兩套業務數據體系,這些數據都是這兩個業務方進行自主定義的。二、挑戰:業務線這樣的數據看似很尋常,目前很多企業也是這樣對內部團隊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