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的事情,比做對事情更重要|拆古書《素書》(一)

2020-10-18 洞察Live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反對,墊在腳底下也能增加身高(笑)。

一文。

通過這個文章,我發現很多愛書的人。但是對於三本推薦(贈送)的書,大家似乎都很謙讓。上文留言基本沒有人說想看這三本書。

嗯,好的,喜歡看書就可以了。我個人比較任性,並沒有介紹三本書到底講了什麼內容。如果以後大家想了解什麼書,我可以幫你們拆讀一下。(後話)

今天,我來拆讀最喜歡的一本書——《素書》(第一段話)。

後期不定時更新,歷史文章搜索拆古書,即可看到所有文章。希望你也愛上這本書。

《素書》教我們,如何做對的事情。

《素書》介紹。

書名:素書

作者:傳說中秦末黃石公

推薦理由:傳說黃石公三試張良,而後把此書授予張良。張良憑藉此書,助劉邦定江山。

讀書禁忌: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如果傳授給他們,必受災難。(敬請各位不要做壞事。)

正文: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已成人倫之序。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在上一篇:中,我侃了侃底線淪陷的那些事。

底線,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個人最後的遮羞布,如果你沒有,那麼就等待別人挑戰你的容忍度吧。

此文也從底線層次展開。

一、拆書——拆解做對的事情的五個條件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本文作者提到,做人需要考慮五個點,道、德、仁、義、禮,也可以說是底線的五個方面。

道,是人遵從而履行的,從哲學上說,是一切從實踐出發,從心學上說,是心遵從的方向。世間萬物,都有它的道,比如星球有它的運行軌道,比如每個人有他的成長道路,萬物的道各不相同,所以萬物不知「道」的由來。

有一個現象叫蝴蝶效應,即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就是當你選擇一件事後,事情的發展,就隨著你的選擇而產生。

比如你早上睡過了頭,要遲到,是由你賴床選擇的,你為了趕時上班打卡,就必須做出連鎖的動作,換個方式上班、錯開高峰期、加速洗漱等等。如果你不幸遲到了,那麼你就要處理遲到產生的各種後果——工作效率低、心情不好等等。

初始變量決定了接下來事情的發展,這就是道。你選擇了開始,但是接下來的故事,並不是你能完全控制到每一個細節。

所以,選擇善還是惡,選擇和誰相處,從開始就決定了結局。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德,用一句現在的產品解釋:即,芝麻信用。支付寶用每個人的各種消費習慣,來評價芝麻信用高低,而支付寶現在又推出芝麻粒,每次履約,都可以得到芝麻粒,芝麻粒又可以用於捐贈公益項目。

信用,是外界給到你、評價你的標籤,也就是品德的外在表現。有了信用,你可以獲得各種資源,各種人脈、金錢、財富。一次履約交換一次實現你的願望(即欲)的機會。而從萬物的角度來說,德是內在品質的外在表現,互相給予,也就可以互相成就。

從善如流,疾惡如仇。有德的標尺,才能滿足所需。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

三國時期,有劉備、曹操二人。讀《三國演義》的人,如果只是看字面描述,可能都會覺得劉備是有仁愛之心的人,他是正統身份——劉皇叔,所以很多有能力的人願意追隨他。但是,曹操也是有仁愛之心,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所以三國裡很多戰鬥力很強的人都投奔他。

有惻隱仁愛之心,能懂他人冷暖,所以交友、招聘、合作,都會受到支持。仁也是在這種互相關懷的環境產生。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什麼是義?

《孟子·告子上》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義不是一時逞強,頭腦發熱,對別人的事大包大攬,而是面對重要抉擇的時候,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為了私利而為他利。

義,是值得的,應當的,哪怕沒有表揚、沒有觀眾。義,也是有善惡衡量標準的,義支持善良,懲罰邪惡,對人的行為督促,也是有成就、能做成一件事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義,可以兩肋插刀,可以辨別善惡、也可以用於考核事情成敗、判斷事情是否可以得到嘉獎。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已成人倫之序。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禮,是人要踐行的,早晚自律,敬人愛己,繼而傳承一代又一代的人,長幼有序,尊老愛幼,所以家庭和睦。

人和動物的區別,也是禮。人懂得尊重、禮讓,而不只會弱肉強食,所以人和人可以合作共事、可以相親相愛、可以友好往來。

反之,大到國與國之間沒有禮節,互相侵犯,會產生戰爭。小到人與人直接越過禮數,會吵架、鬥毆。

二、解讀——把事情做對只是皮毛,而做對的事情才是安身立命根本

我是喜歡看古文原文,而不願看解釋的人。素書的文言文意思很淺顯,任何詮釋都有可能是讀者的臆想,所以,建議大家自己多理解。

喜歡素書的原因,一是它的字數很少,讀起來沒有壓力,二是它用幾句話解釋了很多書一本書都說不清楚的事情。

比如《三國演義用了各種故事、典故、段子寫成,也無非想表達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劉備表面有義,所以有那麼多人追隨,曹操表面是篡位者,名不正言不順打亂了劉氏正統的更替節奏。

但是,劉備真的義麼?曹操真的不義麼?

單從曹操來說,曹操終其一生也沒有稱帝,而是他的手下司馬懿隱忍多年,從內部瓦解了曹氏集團,最終成立新的皇權。

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司馬家族雖然得到了江山,但是沒有守住義字,所以,蓋棺定論,提到惡,曹操讓歷史恨不起來,司馬懿、司馬昭、卻可以讓歷史恨起來,這不就是說,義是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麼?

《素書》為人的成長建立了一個結構,《素書》為學習者建立了一個體系,學完之後,可以提升能力,終身適用。

所以,你在做對的事情麼?

關注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雞娃也是個技術活,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數字篇)
    學了好多的陪娃秘訣,但一上手就翻車?別人的雞娃個頂個的強,可自己還在哄好娃這件事上拎不清?之前遵循的看娃金標準已一一廢除,手機、IPAD、電視只要不哭不鬧隨便看?是不是感覺很鬱悶?整個人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 對決策者說來,「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文:黃建東 新媒體編輯:胸懷天下 效率(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效率講的是把事情「做好」,而有效性講的是要「做對」的事情。對一個決策者說來,「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加重要。
  • 【好文推薦】都說要做更重要的事情,但什麼是重要的事情?
    看這篇文章。  什麼是重要的事情?  美國著名出版家Tim O'Reilly最近寫了一篇好文章,談到了如何選擇人生道路。  他說:去年,我花了很多時間,鼓動大家去做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問我:「什麼是重要的事情?」  我不太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每個人的判斷標準不同。
  • 素書分享會走進藝羽股份
    長風導師分享他在讀大學時期,他眼睛生病的案例,她的母親說如果可以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給兒子,兒子的眼睛會好,她會毫不猶豫的去做,這種母愛已經用德的形容遠遠不夠了。這件事情對你有多重要,把它看的多長遠,你就會對他有德的表現,例如,沒有一個老闆會對加班抱怨!在組織中,越高層的人,德越重要;越基層的人,才更重要,要做事情做好!
  • 做自己是比生命重要的事情
    安悅心理諮詢做自己是不生命重要的事情我們國家的家庭觀念裡好孩子是聽話,懂事。不給大人惹麻煩。最好是在我沒有注意的時候,你已經長大,變成了現世好青年。學校也如此老師眼裡的好學生都是聽話的。聽話,懂事,乖巧,從小不用自己做決定,做選擇,一切自有他人替自己選擇。成年後是不能面對成人世界的拼殺和內心各勢力的撕扯。也就沒有判斷力,選擇力和方向。不知道自己是誰和要做什麼。在我十幾年的自我搏鬥裡。有一次,上小學的一點事情突然跳進意識(如果不是親歷,我也不會相信這樣的事情)。就是一年級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求手背好,坐直了,認真聽講。然後我非常認真乖巧的這麼做了。
  • 遇到難事了,這樣就可以了,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做每一個人都經歷過求學、工作、生活中許多事情,面對很多困難,這些難題解決真是讓人心煩,其實很簡單……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工作中,很多難題,會讓你不知所措,其實不必驚慌,工作中每個事情都會使用於前後工作人員,分清楚工作事情應用誰, 來源誰,有誰來做,他是怎麼想的,劃分界限後做起來就很好了。複雜的事情簡單做,就這麼容易解決問題,讓你學習、生活、工作都順心。
  • 【懶人拆書 第150篇】如何複雜的事情簡單做?
    通過這些方法,你可以到諮詢人如何思考問題,如何複雜事情簡單做。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把一個工作項目分解為若干個更細的工作任務的方法,一般常用於觀點和影響要素都不是很明確具體的情況。
  •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
    其實去幫忙做的事情,也就是一些所謂的整理整理單證,歸檔裝訂封存。說實話,都是些不起眼的小活,按照現在年輕人的邏輯,就是不上檯面的打雜,這種活學與不學都沒什麼要緊,而且也很簡單,沒有技術含量。但是活兒雖簡單,我也做得津津有味樂在其中。十年以後,我來到了一家新的工作單位。一切都是新的,從頭學起。可是沒想到,居然我的工作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歸檔裝訂。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不能做
    真的是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安心學習嗎前幾周小編的外甥一回到家,嘴中便念叨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不能做!」。剛開始還自己盛飯,夾菜,然後嘴中念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臉上蕩起自豪的表情。可如今打回了原形,書包外婆拿,衣服外婆幫忙穿,他只負責伸手伸腿,每次吃飯就喊外婆盛飯夾菜,小編看不慣,就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不能做」,他只是臉上浮現一絲不好意思的表情,等到外婆盛飯過來就假裝吃飯了。看到此情形,小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 蟲子做的很多事情,人是做不到的朱贏椿和他的《蟲子書》
    (理想國供圖/圖)書籍設計師朱贏椿的視線,突然被一隻掠過的小蟲所吸引。那是2015年秋日,他坐在出版機構「理想國」的小院裡,邊吃午飯邊聊天。充足的光線令小蟲更加不顯眼,還是引起了朱贏椿的注意。昆蟲對朱贏椿向來有種說不清的吸引力。走在路上,他常借眼角餘光發現兩三米外的昆蟲,哪怕它與環境顏色相近,格外隱蔽。
  • 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認真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對一、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做事之前,要想清楚:(1)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4)嚴格按照企業和公司要求制度和流程做事不亂為不亂來只有按照工作流程和標準做事(5)堅決杜絕想當然和差不多的行為發生,否則,職業生涯從一開始就在隨意和無組織狀態下亂做
  • 對青春期的孩子,比起學習,教會孩子做上面的4件事情更重要
    進入青春期,這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的重要。很多家長可能會問,每個孩子都需要進入青春期,這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成長過程,有什麼重要?其實在青春期,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甚至有些事情會讓人追悔莫及。。相反的,如果家長的教育方向對了,就可以處處事半功倍。
  • 為什麼明明知道有些事情很重要,卻遲遲不肯開始做
    為什麼明明有些事情很重要,就是不肯去做? 在生活當中,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前段時間,我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到一個讓我很有感觸的事情——找對象。 記住,比好方法更重要的是——上手去做。 做任何的事情,只要不是風險過大,就直接上手去做。不管你做得好不好,你首先要去做,事實上,你根本不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做得好不好上面,你應該關注下一步怎麼做,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就像下象棋一樣,持之以恆,日拱一卒。
  • 《素書》:聰明人要懂得用人:知人可以善用,知己方能守身
    看似深奧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人世間,最簡單明了的事實真相:今日的果,便是前日種下的因;而以後的將來如何,要看今日如何做。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發生,其實不是無故而來,細細拋開,你會發現今日的一言一行,都在決定日後生活的因素。
  •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無怨無悔」
    (原標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無怨無悔」——記崇左市機關保育院教師黃尚婷□本報記者 陳文聖她說:「人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無怨無悔。」當一名幼兒教師,就是她喜歡做的事情。她還說:「因為喜歡,所以,管好班級,帶好孩子,平凡的工作不會使我厭倦。」她就是在教師節前夕被評為「崇左市優秀班主任」的市機關保育院教師黃尚婷。2014年6月,黃尚婷從廣西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同年9月,考入崇左市機關保育院成為一名幼兒老師。
  • 彼得德魯克談教育: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讀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現在漸漸明白彼得德魯克的無數著作一直在屬於他的那個時代甚至當今時代都居圖書榜首的原因所在了,這是一盞燈,一盞在位居高職的管理者們全面管理周身所及的一盞明燈。管理者必須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它讀來讓人振奮,讓人時時刻刻都有一種,如果我在這個位置,我處於這種情況下,我會做出怎麼樣的決策又會有怎樣的表現的疑問。
  • 怎樣讀中國古書?
    譬如要做一個民主國家的官吏或公民,須真正懂得民主的道理才能做得好。所以對於一個現代的國民,現代知識最為重要。這種現代知識,自然只能從現代書籍裡去求。但是一切知識,差不多在數千年前即已發端。這非特倫理和政治的學說這樣,即自然科學亦是這樣。我們若能窮本尋源,豈不是一大快事!
  • 成長感悟的句子,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經常做!
    2.任何行業沒有指定的專人,由簡入繁的去行動,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經常做,只要堅持下來了,就算剛開始對這件事情沒有多少興趣,到最後也能慢慢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成為專家。3.回憶無法還原過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們:過去曾經擁有過什麼?
  • 《打官司不求人》(一)你要做好哪幾件重要的事情?
    但是,打官司這種事情,你從來沒有經歷過,心裡沒有底兒,你可能會考慮請個律師來代理。可是等你一到律所去詢問,說不了幾分鐘,律師就會拿出代理協議或者合同,讓你籤字交費,開口就是幾千塊錢。你想啊,你自己與對方的糾紛金額也就是幾千塊錢,官司輸贏還不知,律所就先要了幾千塊錢,就算贏了,你的利益也是送給了律所,自己只是出了口氣;如果輸了,那損失就更大了。
  • 父母可以做的十件最重要的事情,以提高自信的孩子
    我們教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必須從我們開始。如果我們想提供一個健康的信心,那麼我們作為家長,也必須學會有自信。我們不能給我們沒有的東西。以下是父母為了培養自信的孩子而做的10件事情:1.承認他們所做的一切。認識孩子的事情並鼓勵他們繼續前進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