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都說要做更重要的事情,但什麼是重要的事情?

2021-02-23 人民網

  #每周多來點思考#

  彭縈:最貴的東西是時間,時間要給最重要的事情。那麼,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看這篇文章。

  什麼是重要的事情?

  美國著名出版家Tim O'Reilly最近寫了一篇好文章,談到了如何選擇人生道路。

  他說:去年,我花了很多時間,鼓動大家去做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問我:「什麼是重要的事情?」

  我不太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每個人的判斷標準不同。

  不過,新的一年來到了,我想最好還是說一下我的看法,供你們參考。

  接下來,他舉出了三大標準。如果你做的事情,符合這三條,那就屬於重要的事情,值得做下去。否則,你最好思考一下,是否應該就此罷手。

  下面就是他的三大標準,以及我的理解。

  1. 不僅僅為了賺錢

  青年人容易犯的一個大錯誤,就是太關注錢,將金錢作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實際上,錢的作用在於,你能用它來幹自己想幹的事。錢本身並不是生活的目的,你自己想幹的事才是。錢就好比汽油,生活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汽油,而是為了讓汽車加滿油之後,去那些你想去的地方。

  不要去想你怎樣才能賺到錢,而要去想你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在哪裡。你要相信,如果你對社會是有價值的,你就一定能夠賺到錢,雖然未必很多。

  不要讓自己變得太現實。很多中國年輕人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早日買到一套自己的房子。你應該有一些更遠大的追求,天下的房子有無數套,但是你的人生只有一次。就像網上流傳的一句話所說的,「Make big dreams, because if you don't, you will end up in small places; Take small steps, otherwise you will end up with big troubles。」

  不要害怕失敗。有一句西方諺語說得好,「殺不死你的東西,讓你變得更強大。」(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德國詩人裡爾克說過:「同渺小的對手戰鬥,勝利只能使我們變得同樣渺小。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英勇地被更強大的對手擊敗。」(What we fight with is so small, and when we win, it makes us small. What we want is to be defeated, decisively, by successively greater things.)

  當你幹一件事的時候,如果你更關心什麼時候你才能獲得回報,而不是什麼時候你能做出更大的成果,這通常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表明你的人生可能走錯了路,你正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2. 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如果你幹的事情,不能為世界創造更多的價值,不能抵消成本,那就別去幹它。典型的例子就是彩票和博弈。如果你把博彩當作自己的事業,那就太危險了。因為彩票業作為一個整體,不創造任何社會財富,反而要消耗大量的社會財富。只有行將崩潰的亂世,彩票業才會有大發展;任何欣欣向榮的社會,都不會鼓勵發展這種浪費社會資源的事情。此外,很大程度上,證券業同博彩業是類似的。許多青年人迷戀炒股,無異於將人生投入賭場,最終只能是浪費了自己寶貴的青春,而一無所獲。用經濟學的語言說,就是你要迴避「零和遊戲」,絕不參加像彩票那樣的「負和遊戲」,而要去做那些為雙方帶來共贏的事情。

  任何真正成功的人生,都是為他人創造價值的人生;任何真正成功的企業,都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企業。如果一個朋友不能為我們帶來任何正面的反饋,交往就無法維持;如果一個企業的產品,不值客戶支付的價錢,客戶就會流失,企業就會關門。我們的人生通過不斷與他人進行雙贏的價值交換,達到壯大自己和發展自己的目的;整個社會通過這樣的交換,實現了繁榮和進步。

  第一條原則同這一條,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前者用來判斷你選擇怎樣的事業;後者用來判斷你的事業能否成功。以微軟公司為例,它的目標從一開始就是「讓每個家庭的每一張桌子上,都有一臺電腦。」(a computer on every desk and in every home.)這符合原則一。然後,微軟公司製造了Windows作業系統,大大增加了電腦的易用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這符合原則二。就是因為微軟做到了這二點,所以它成了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這並非偶然。

  當然,這並不意味盈利是不重要的。相反,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賺不到錢,我們就無法滿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這裡面存在一個平衡問題。我們必須經常自省:我們得到了什麼?我們又創造了什麼?

  3. 符合長期利益和整體利益

  人類的生命只有幾十年,這註定了人類是一種短視的動物。我們無法跳脫局部的和短期的視角,來判斷自己的利益,尤其不願意用短期的犧牲,來換取長期的利益。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對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事,都是由非營利性組織來推動的原因。

  但是,這樣做是不對的,是用現在換取將來。規劃人生的時候,必須有長期觀點,考慮5年後、10年後、甚至20年後的發展。現在有一種論調,提倡大學生「先就業再擇業」,這本來只是無路可走時的應急方法,倘若作為找工作的指導思想,就大錯特錯了。正是因為人生太短暫,一旦走錯路,將來再想回頭,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當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發生衝突時,你必須非常小心,必須多考慮將來的需要。

  另一方面,當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你還必須考慮到其他人的利益,甚至是子孫的利益。(政府龐大的財政赤字就是在花子孫的錢。)所有人的命運是休戚相關的,你個人的成功是建立在你對集體的價值之上的,所以對你來說重要的事,往往對其他人也是重要的。除了你自己的立場,你還必須站在其他人的立場,判斷某件事是否重要。

  文 by 阮一峰

  封面圖 by Christopher Auyeung

相關焦點

  • 對決策者說來,「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文:黃建東 新媒體編輯:胸懷天下 效率(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效率講的是把事情「做好」,而有效性講的是要「做對」的事情。對一個決策者說來,「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加重要。
  • 做對的事情,比做對事情更重要|拆古書《素書》(一)
    接一文。通過這個文章,我發現很多愛書的人。但是對於三本推薦(贈送)的書,大家似乎都很謙讓。上文留言基本沒有人說想看這三本書。《素書》教我們,如何做對的事情。《素書》介紹。什麼是義?《孟子·告子上》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義不是一時逞強,頭腦發熱,對別人的事大包大攬,而是面對重要抉擇的時候,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為了私利而為他利。
  • 什麼都不重要,唯又關於你的事情,就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小雲很少積極主動的去做一件別人的事情,或者幫別人做些什麼。但是這次男朋友的生日,小雲想好好給他過一下。小雲好像從來沒有給別人過過生日,其實長這麼大小雲也沒怎麼認真地過過一次生日,但是上次那一個生日小雲非常的難忘。因為自己的男朋友,也因為自己的男友做的那些事情,讓她感動,並且想要她的男朋友也感動一次。
  • 做自己是比生命重要的事情
    安悅心理諮詢做自己是不生命重要的事情我們國家的家庭觀念裡好孩子是聽話,懂事。不給大人惹麻煩。最好是在我沒有注意的時候,你已經長大,變成了現世好青年。學校也如此老師眼裡的好學生都是聽話的。聽話,懂事,乖巧,從小不用自己做決定,做選擇,一切自有他人替自己選擇。成年後是不能面對成人世界的拼殺和內心各勢力的撕扯。也就沒有判斷力,選擇力和方向。不知道自己是誰和要做什麼。在我十幾年的自我搏鬥裡。有一次,上小學的一點事情突然跳進意識(如果不是親歷,我也不會相信這樣的事情)。就是一年級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求手背好,坐直了,認真聽講。然後我非常認真乖巧的這麼做了。
  • 無論做什麼事情,腳踏實地最重要
    如果問你2015年最令人激動的事情是什麼,部分人一定會說:「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 的確,屠呦呦的獲獎,打不過的,中國人不可能獲獎的,但是,會有幾個人知道屠呦呦,知道他為人類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呢?「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這句俗語至今都被國人所熟記,回首歷史的長河,這樣的人物數不勝數,司馬遷經歷了宮刑後,30年如一日的創作,出了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成為後世了解古代史學的重要途徑,身患重病卻依舊堅持學習,歲月飛逝,曾經的小女孩如今成為中國十大傑出女性之一,和全國婦聯的主席,她就是張海迪,被譽為現代文學之父的卡夫卡,在世時,不被世人所理解
  • 雞娃也是個技術活,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數字篇)
    宅在家,帶了二十幾天娃,大家都好嗎?每天都在和娃鬥智鬥勇中度過,比上班還累?學了好多的陪娃秘訣,但一上手就翻車?別人的雞娃個頂個的強,可自己還在哄好娃這件事上拎不清?之前遵循的看娃金標準已一一廢除,手機、IPAD、電視只要不哭不鬧隨便看?是不是感覺很鬱悶?整個人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 重要的事情說3遍
    那麼究竟什麼是看齊意識,又要怎樣做到,學習小組(微信號xuexixiaozu)推薦閱讀一篇文章,是來自全軍政工網移動處的投稿:《看齊!看齊!看齊!重要的事情說3遍》。文章認為,當下黨員幹部要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責任自覺,以增強看齊意識。
  • 為什麼明明知道有些事情很重要,卻遲遲不肯開始做
    為什麼買回來的好書,總是要等到「有空」再看? 為什麼身材走形已久,卻遲遲不肯鍛鍊? 為什麼明明有些事情很重要,就是不肯去做? 在生活當中,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前段時間,我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到一個讓我很有感觸的事情——找對象。
  • 對青春期的孩子,比起學習,教會孩子做上面的4件事情更重要
    進入青春期,這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的重要。很多家長可能會問,每個孩子都需要進入青春期,這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成長過程,有什麼重要?其實在青春期,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甚至有些事情會讓人追悔莫及。。相反的,如果家長的教育方向對了,就可以處處事半功倍。
  • 《尋夢環遊記》:家人是比夢想更重要的事情
    電影的靈感源於墨西哥亡靈節,每個亡靈在亡靈節那天都可以踏著金色的萬壽菊花瓣鋪滿的天橋返回人間,但是那些被現實世界遺忘了的亡靈就會化成金色粉末灰飛煙滅,從亡靈世界消失,這時他就真正死去了。所以說,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被愛的人遺忘,所以說,雖然我們終有一天會分開,但只要記住彼此,就會重逢。
  • 永遠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在安排時間時,要永遠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在沒有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前,決不著手做次要的事情。「我能教給你們的都教了,今天我們只做一個小小的測驗。」教授把石塊一一放進鐵桶裡。當鐵桶裡再也裝不下一塊石頭時,教授停下了來。教授問:「現在鐵桶裡是不是再也裝不下什麼東西了?」「是。」學生們回答。「真的嗎?」教授問。隨後,他不緊不慢地從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
  • 為什麼我們反倒沒時間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有一個如上圖所示的時間管理的表格,幾乎每個公司都會跟員工們分享,我們要專注於重要的事情,不要專注於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我們要認真的區分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這種說教幾乎是沒有什麼作用的,其實每個人都知道這個表格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做到的非常少,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 深度好文: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大家好,我是小編依稀淺薄的愛,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關於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凡事都要三思,但是三思而行,遠比三思還要更重要。因為凡事三思的最終結果只是空想。而三思而行,是要把這些空想變成現實。並為之不斷努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成功的大門。
  • 在加拿大多倫多做5件最重要的事情,你要收藏的,了解一下
    在加拿大多倫多做5件最重要的事情,你要收藏的,了解一下各位熱愛旅遊的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適合旅者的打卡旅遊勝地,這個地方水天一色、山清水秀,有來自各國的友人前來遊玩,因為這裡有許多美景和美食,大家來到這裡一定會印象深刻
  • 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個
    今天聽了一個本書,就叫《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作者是加裡·凱勒,是全球最大地產公司之一的董事長,寫過好幾本暢銷書,這本書就提到了,他從創業開始到慢慢做大,用到的核心理念,就是只專注於做最重要的一件事。
  • 「小月子」比「大月子」更重要,女性要愛護自己,這些事情要注意
    坐月子一直都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產婦的生活也要需要多加注意,畢竟好好坐月子護理好自己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坐月子很重要,「小月子」更不能忽視丹丹在生完二胎之後,沒想到又意外懷孕了,無可奈何的丹丹只能去選擇了做人流。
  • 為人處事很重要,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太過激動
    不管你處於一個什麼樣的職位,也不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我們應該做到懂得尊敬別人,不管你是一個門衛,還是一個清潔工人,我們都有個同事的人員,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人員給維持好,不要過多的去得罪別人,這樣在我們以後的工作中就很不受別人尊敬,做事情不要太過於激動,我們要壓住自己的情緒,對每一個人保持一個自尊心
  •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習慣比智商更重要
    我們經常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個人的習慣可以決定某些事情的「成敗」。  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知道,最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習慣。眾所周知的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相應的,不好的習慣也會毀了一個人。所以,一個人的習慣可以決定某些事情的「成敗」。
  • 什麼更重要
    這個知識就是「什麼更重要」,我們一生中做的所有決定都來自這個判斷——什麼更重要。而什麼更重要就是我們用來鍛造價值觀的問題。而價值觀是我們這個作業系統裡最重要的核心元素之一,幾乎一切的決定,都來自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上幼兒園開始,當你還沒有選擇能力時候,父母就開始幫助你選擇學校,他們選擇學校的判斷來自於那個學校更好,而判斷什麼更好是根據那個因素更重要來判斷的。
  • 關於大學生活我們要知道的事,大學裡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小編想說,來到大學,學習可能不再是我們生活最大的部分。大學就相當於半個社會。大是我們進入社會前的最後一站,大學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平臺,讓我們去學習,去交友,去戀愛,學會更多的技能。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大學生活我們要知道的是,作為大學生在大學裡什麼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