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本頭條號,獲取拆遷知識,帶您了解更多拆遷資訊。
拆遷補償不具有同一性,單蘊律師曾經多次給大家講解過關於拆遷補償的衡量,根據各地徵地拆遷時的地區政策、同類房屋市場價格以及您家的房屋土地性質現狀等等的不同,關於全國各地的拆遷補償標準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別再問你家房屋拆遷能給多少補償了,拆遷補償標準不是誰可以隨便的說一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的,單律師要再次告訴大家:國家沒有統一的拆遷補償標準。
如果對自己的補償標準把握不準確,又不知道自己的拆遷補償給的是否合理,或者不知道應該要多少拆遷補償款才是最合適的,又或者對當地的補償方案不滿意,請看過來,單律師將交給大家一個判斷的方法。面臨拆遷首先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有一個清晰的把控:
了解拆遷項目
拆遷項目很重要。面臨徵地拆遷,一定要弄清楚是誰要拆,因為什麼拆遷。如果是因為公共項目徵地拆遷,則帶有一定的強制性,這種情況下最好的結果就是爭取合理補償,例如修建機場、高速公路等等。如果是因為商業開發而實施的徵地拆遷,就不具有強制性,你的主動性就很大,徵地拆遷必須要經過本人同意。
明白土地性質
「你家屬於國有土地還是集體土地?」這個是單蘊律師解答諮詢常常會問到被拆遷朋友的問題,根據土地性質不同,徵地拆遷的補償也是有區別的。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必須按照市場價給予補償;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目前沒有直接的法律依據,主要依據《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集體土地要開發首先必須先徵收為國有。並且主要徵收土地和地上房屋及其附著物都是必要的補償。但是無論是哪種性質的,都必須給予被拆遷人公平合理的補償。
明確自己身份
房屋的所有權人?承租人?誰可以拿到拆遷補償款?單律師告訴大家,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拆遷,拆遷補償的對象是土地的使用權人、房屋的所有權人,手中持有的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是和拆遷方商談拆遷補償的「身份證明」,更是拿拆遷補償的「身份證明」。
如果你不是土地或房屋的產權人,而僅僅是承租房也就是使用者,關於拆遷補償也不是一分沒有的。因為拆遷確確實實也是影響到了承租房的正常使用,所以首先要看租賃合同中是否將遇到拆遷相關的權利義務清楚的羅列,有的話按照合同約定執行即可,但如果沒有的話,也就是說在有效的承租合同下,因拆遷而導致的停產停業損失或其他損失是可以主張補償的。
了解補償範圍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的補償主要包括:
1、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2、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3、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集體土地上徵收主要包括:
1、土地徵收的補償
2、房屋、青苗等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搬遷和臨時安置的補償
4、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明確補償標準的原則
回歸到單蘊律師起初說到的問題,很多被拆遷人會問到找到律師第一句話就是先問怎麼補償。拆遷補償顯然是大家關心的重點,但是如果要合理衡量拆遷補償就必須要弄清楚以上幾個問題。
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徵收,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按照周圍類似房地產價格進行補償。
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就土地徵收補償適用問題是這樣規定的:「徵收集體土地上房屋的補償不能直接適用《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但可以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補償標準予以補償」。
至於徵收耕地等不涉及房屋的情況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是按照最高為前3年年均產值的30倍,實踐中被徵收人可以按自己土地的年均產值來主張補償。
■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聊
■ 徵地拆遷、拆遷補償、農村拆遷、國有土地拆遷、拆遷知識交流與分享。
■ 拆遷補償標準提醒大家,拆遷補償不合理,歡迎私聊,提高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