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下沉市場賣奶粉

2020-12-20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燃財經」(ID:rancaijing),作者 金璵璠,編輯 阿倫,36氪經授權發布。

要點速覽

模仿一二線城市的生活方式,用著大城市人用的東西,他們覺得就是過上了城裡人的日子;

「小鎮貴婦」的育兒理念是只選貴的,她們要給孩子吃最好的奶粉,用最好的紙尿褲,連奶瓶也要向一線城市的寶媽看齊;

小鎮店主就是下沉市場的KOL,他們掌握著下沉市場的信任節點,因為和電商的競爭關係,會傳播電商的負面新聞,無限放大網購的弊端;

奶粉行業的潛規則是,不管出廠價多少,經過層層轉手,到下沉終端門店至少賣300元以上,因為下沉用戶認為低於300元的奶粉都是假冒偽劣;

下沉市場的套路是「買奶粉送一切」,送孩子的各種玩具,送家裡缺的大件,彩電、空調、洗衣機、電動三輪車;

生活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花100-200元能買到世界上最好的奶粉,而在縣鎮一級市場的人,花著兩到三倍的價格,吃著不知道哪裡產的奶粉。

「如果不提『下沉』概念,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零售圈的。」

拼多多、快手、趣頭條這些快速崛起於三四五線城市的獨角獸,讓下沉市場扛起人口紅利的大旗,「五環外」成了所有商業模式尤其是零售業必然要重走一遍的市場。但是1年做1億用戶的淘集集倒下了,告訴投機者們概念需要落地,下沉市場並非遍地黃金。

下沉市場的焦點,從來都是女人們,她們掌握著家裡的消費大權。易觀發布的《下沉市場消費者網購趨勢洞察2019》顯示,從性別看,下沉市場網際網路總體人群女性佔比為48.4%,其中移動購物人群女性佔比57.2%,高於一、二線城市移動購物人群女性佔比。這份報告還顯示,2019年中國 母嬰行業消費用戶城市分布方面,三線和四線及其他城市用戶共佔比46.6%,母嬰消費渠道下沉趨勢明顯。

2018年,中國有1523萬新生兒,有80%的新生兒降臨在三線到六線城市。張建富盯上了下沉市場的奶粉生意。挖掘一個新市場最好的辦法,就是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挖掘出他們的認知邏輯和消費習慣。為此,張建富丟掉亞馬遜中國前VP、蜜芽前COO的身份,帶著創業項目「積納有品」,前後花了一年半時間,走訪了中國中部及沿海地區的100多個縣鎮。

他總結出了下沉用戶身上的隱性標籤和小鎮經濟特有的信任節點。這些經驗,不僅僅屬於母嬰行業,也適用於盯上下沉市場的所有業態。

以下內容為張建富口述(經燃財經編輯):

陌生的熟人社會

下沉市場普遍節奏偏慢,人們的生活是模式化的。每天早上7點起床吃早飯,有孩子的送孩子上學,有工作的去上班,中午回家吃飯,睡一覺下午再去上班,下午6點回家吃晚飯,聚在一起搓麻將或者到公園跳廣場舞,晚上9點基本就睡覺了。

他們每天花費最多時間的事,就是「殺死時間」。男性耗在付費遊戲、在線讀物、短視頻app上,女性就是「買買買」,當然不是高頻次地買,是高頻次地逛。小鎮的實體業態非常發達,雜貨店、超市、化妝品店、餐飲業這幾類最為突出。

我把下沉市場的核心用戶定義為小鎮青年、小鎮貴婦兩類。不要認為「小鎮貴婦」是貶義詞,她們的工作不是掙錢,是照看孩子的同時,幫家裡花錢買東西。這兩個人群有先進的消費理念,有較高的購買力,無論是線下實體零售、線上電商,還是抖音、快手這些短視頻,都主要面向這兩類下沉人群。

而所有零售業態裡客戶質量最高、店主運營水平最強的就是母嬰店。一個店主能聚合1000-2000個寶媽用戶,這些寶媽靠大量逛店和消費來消磨時間。因為沒有車貸和房貸的壓力,她們的消費能力不弱於一二線城市。我們市場調研發現,下沉市場一般家庭月收入6000-8000元,可支配現金收入4000元左右,這其中一半要花在孩子身上。

她們的育兒理念是只選貴的,要給孩子吃最好的奶粉,用最好的紙尿褲,連奶瓶也要向一線城市的寶媽看齊。我在走訪店鋪的過程中,遇到有寶媽點名要Hegen,價格接近300元的新加坡奶瓶。下沉用戶對大牌抱有天然的推崇心理,他們模仿一二線城市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覺得用著大城市人用的東西,就是過上了城裡人的日子。

但是縣城的商業業態發展極端滯後,整體還處於2000年左右的比較原始的商業社會,尤其滿足不了高客單價的大宗消費需求。在很多縣城,人們買大件要去地級市,現在交通方便了,甚至轉到省會城市。舉個例子,陝西的洋縣,到所在地級市漢中約一小時車程,高鐵通了,洋縣到西安高鐵車程也是一小時,洋縣的大宗消費就從地級市轉移到了省會。類似的低線市場的消費需求其實是不被滿足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天量的藍海市場。

圖 / 受訪者提供

縣域或者小鎮上,兩個陌生人總是能找到互為好友的第三者,我形容為「陌生的熟人社會」,這帶來了下沉市場的另一個典型特徵,信任經濟——只有建立信任了,才能做交易轉化。而一個小店店主就是一個KOL,他掌握著下沉市場的信任節點。他傳遞什麼信息出去,推什麼單品,他的用戶(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他的粉絲)就接受。

在下沉市場,實體門店天然就是一種信任背書。人們的想法是,店裡東西雖然比網上貴一點,但是有什麼問題,出了什麼事,我可以直接找門店,門店在這兒,「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他們寧可為了「心裡踏實」,多付出一些代價。再加上因為和電商的競爭關係,店主會傳播電商的負面新聞,無限放大網購的弊端。而小鎮的百姓不願意為了嘗試新鮮事物付出高昂的學費。

當下沉市場掌握信任節點的人,成為電商的對抗勢力,也就難怪巨頭電商沉不下去了。下沉市場是藍海,更是深海,是許多大的平臺和連鎖企業沉下不去的市場。

買奶粉送一切

走完下沉市場,我有時候挺恍惚的,不知道是一二線還是下沉市場用戶購買力更強。去之前難免帶著偏見,去之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以奶粉舉例,奶粉的成本差異很大,一罐可以高到70-80元,也可以低到30甚至28元。我們在一線城市,但是在下沉市場終端售價都在300-400元之間,最便宜也是299元一罐,多數價位定在349、358、368、399、459。定價比一線還一線,而且多數是一線用戶從來沒有聽過的品牌。

下沉市場的母嬰店非常畸形,60%甚至80%、90%的銷售額依賴奶粉。我們做過調研,在一個人口規模5萬的鎮上,每年新生兒約500個,鎮上最多15家母嬰店,每家店收30-50個新生兒就已經很不錯了。按照每個新生兒每月吃4罐奶粉計算,如果店主每罐掙10元,那一個月才掙2000元,連西北風都沒得喝。

這也就帶來了奶粉行業的潛規則,不管出廠價多少,經過層層轉手,到終端門店至少賣300元以上。一是因為用戶認為低於300元的奶粉不能喝,都是假冒偽劣或者次奶粉。二是奶粉品牌在不同市場的定價策略不同,市場越下沉,渠道利潤率越高,品牌則把高利潤讓給店主,借營銷手段抓住用戶。一般來說,店主每銷售一罐奶粉,有100到200元不等的利潤。只有足夠高的利潤才讓店主有動力推一個單品,加之奶粉經過多道轉手之後到達下沉終端用戶手裡,加價率遠大於一二線市場,就導致了雜牌和質次價高的奶粉盛行。

門店之間低層次的競爭更是激烈,店主要想拿到高利潤,除了淵博的育兒知識,最重要的是練就一套適合下沉市場、佔領用戶心智的營銷手法。這絕對是我們一二線學不會的,也是我做了這麼多年零售,一直渴望達到的高度。

什麼叫佔領用戶心智,就是我說什麼,用戶就信什麼。店主普遍獲取信任的套路就是「買奶粉送一切」,送孩子的各種玩具,送家裡缺的大件,彩電、空調、洗衣機、電動三輪車等等。

奶粉廠家做過調研,要過4-6周時間,孩子才能完美切換一款奶粉。店主知道,一旦一個孩子吃上他的奶粉,一年1.5萬的人均消費就提前鎖定了。那麼50個孩子一年75萬,店主從中提35-40%利潤,這在當地屬於絕對的高收入,可以在鎮上過很好的生活,他當然願意提前拿出一些利潤以贈品的形式營銷。

1次到店10次復購

有次我在安徽安慶的一個鎮上,和當地一個店主聊新零售模式。我們正聊著,店裡進來三個顧客,一個姐姐帶著妹妹妹夫,典型的老帶新場景。姐姐是老用戶,進來就問「你們家有沒有A奶粉」。

她要的這款在這個品牌裡是最好的,屬於拳頭產品,說明她是高精準人群,一定提前做了功課,認準了這款。店員剛要點頭,老闆接過話茬,轉頭跟我說:「你給我10分鐘時間。」

「你有病啊,讓孩子喝這個奶粉!」店主上去就先批評這個姐姐,這仨人一聽,馬上就愣住了。店主這話的基礎是,「我比你權威,比你專業,我是為你好」。一看有效果了,店主開始把一個精準用戶引導到他標準的銷售話術裡。「A配方裡沒有什麼什麼……你在網上電視上看人們推薦它,說明花了多少廣告費啊,廣告費佔比高,你說這粉能好到哪兒去……」這家人頻頻點頭,店主開始推薦:「你就喝B吧,某某家孩子喝了,大便就特別好,而且比A還便宜。」

沒有一款奶粉是十全十美、無懈可擊的。每一款進到門店的奶粉都有針對競品的銷售話術,針對同品牌的有一套,針對不同品牌的另有一套,永遠是以其他奶粉配方的短板和他所賣奶粉的優勢對比。他店裡也有A奶粉,只不過擺在貨架最隱藏的角落裡,賣得也不貴。為什麼店主不賣A而要賣B?因為A是通路貨,一罐掙不過20塊,而他有B奶粉的代理權。

這家人開始問:「B一罐多少錢?」這家人已經忘了自己是帶著目的來店裡了。店主說:「349元一罐,你們今天趕得巧,活動最後一天,買5送1,折算下來一罐才290元。」這家人開始盤算,店主回頭一指我們,「你看,廠家老總在這兒呢,我今天再做個主吧,買40罐贈10罐,一下送你3500元的奶粉。」

圖 / 受訪者提供

寶媽已經毫無抵抗能力了,直接問,「還能送點什麼啊?」這時候,店主從櫃檯裡拿起一個藍牙學習故事機,「我店裡賣299,送你一個吧!」其實這是奶粉廠家配的贈品,採購成本一個70元。「那我就掃碼了啊」,店主開始拿著奶粉一罐一罐掃碼。寶媽繼續尋摸,「再送點什麼吧」,一低頭看見嬰兒學步車,「再送一個,就買單了。」

「你真麻煩!我都送了3500塊的奶粉了,你還要!這是樣品,不能給你,我上樓看看,要是還有庫存,就給你一個。」店主噔噔噔跑上樓,噔噔噔又跑下來,一點沒有耽誤,拎下來一個學步車。「還剩最後一個,你真命好,送你吧。」

說完,「啪」把電腦屏幕一轉,「13960,怎麼付?」寶媽乖乖掏出手機結帳。店主記下名字記下手機號,囑咐寶媽,「今天先拿兩罐喝著,隨時再來店裡提最新保質期的。」這就意味著這個用戶會持續復購。

這家人提著奶粉,臨出門,寶媽看見店裡牆上掛著假的Burberry圍巾,直接抄起一條,「老闆,再送條圍巾,謝謝啊」,圍上就走了。店主什麼也沒說,他知道,一定要滿足用戶佔小便宜的心理,用戶下次就會再回來。

店主坐下來跟我們說:「至少再回來10趟,看著,每次我都讓她花三五百塊錢。」

整個過程12分鐘,店主付出了一個學習機的成本70元,一個學步車的成本30元,一條圍巾的成本10元,用110元成本讓用戶預付了將近1萬4。不但這個寶媽一年的消費鎖定在店裡了,她還會介紹朋友,自己孩子但凡有點大事小情,一定也第一時間找店主。

「孩子三天沒有大便了怎麼辦?」

「喝點益生菌啊。」

「孩子發燒了怎麼辦?」

「別去醫院治,我這兒有乳鐵蛋白,增加孩子免疫力的。」

等狼真來了,就危險了

這就是目前的小鎮經濟,所有店都這麼賣,定價都差不多,玩法也差不多,用戶沒得選。寶媽不但被店主爭來奪去,還會陷入奶粉縣級代理的拉鋸戰裡。

下沉市場裡奶粉分銷代理的業務員為了獲客,一般都會做「陌生拜訪(客戶)」。他們一般開著麵包車,車裡裝著代理品牌所有段位的奶粉,各種各樣的贈品,有玩具有零食,到下面村裡轉,看誰家有小孩,或者院子裡晾著孩子的衣服,推門進去就開始拉家常。一旦發現孩子的奶粉不是他代理的品牌,就開始普及育兒知識,把用戶帶進標準營銷話術裡。為了讓用戶接受,他會免費給用戶試用裝,送贈品,給零食,用各種手段。更極端的情況,代理會用自己品牌的奶粉置換用戶手裡的奶粉,比如用戶有5罐,他就拿6罐換。

在走訪的過程中,我深刻發覺,不論是開放度比較高的沿海地區還是相對落後的內部省份,這些小鎮店主佔領用戶心智的營銷套路,暗含的另一面都是善良、熱心的特質。他們對待陌生人,對外任何職業的人,都像對待自己親人似的,親切、友善,總是一腔熱血,但凡有任何幫忙的可能性他們都會上去幫一把。

這是下沉市場人群的共性,也是滲透到小鎮店主骨子裡的一種營銷手段,我稱之為「職業狀態」。只有達到這種狀態的店主,才能在當地市場上很好地生存。

在這些縣鎮走多了,會慢慢愛上下沉市場。生活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的寶媽們,花100-200元能買到世界上最好的奶粉,生活在縣鎮一級市場的人,花著兩到三倍的價格吃著不知道哪裡產的奶粉,這種反差讓我挺痛苦的。但是也不賴店主,他們也不知道奶粉生產的真實情況。

小鎮店主的手工帳本圖 / 受訪者提供

下沉母嬰市場一直以來的問題,是分散的供應鏈和極端落後的運營管理模式,據我觀察,有一半的門店仍然在手工記帳。我創業積納有品,就是為了搭建渠道,把一二線城市高品質的國產好奶粉、跨境保稅的優質奶粉輸送下去,儘可能地拉平城鄉孩子在奶粉上的差別。當然,我們還要依靠有頭部運營能力的小鎮店主。如果當地人還是願意花300元買一罐奶粉,那我們以當地人認可的價格輸送下去,最起碼能保證奶粉質量,同時保證店主的利益。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電商逐步滲透到下沉市場,下沉用戶獲取產品知識的通路,如今也不再單一依賴店主,小鎮店主的話語權優勢正逐步被拉平,尤其誕生於下沉市場的社交電商已經崛起,生存也艱難了起來。與此同時,店主手裡握著上千核心用戶,把這個群體通過微信運營起來,零售場景就延展了。至少80%的店主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或者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去做。原本的生活太安逸了,他們不願意花時間學習,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方法論,也沒有系統工具。

我們積納有品上線的納小店,一個半月拓店4000家,但真正有效運營的不到20%。納小店現在的戰略是,重點布局四川和安徽兩個人口大省的縣鎮。選安徽,是因為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後,形成了「中國的奶粉看安徽,安徽的奶粉看阜陽」的認知。一年時間裡,我們不斷調整策略,研究怎麼讓下沉店主接受新的工具和運營手法。從今年9月份開始,我們開始鋪直營店鋪,直接輸出新零售模式,手把手教學怎麼做社群運營,甚至給店主獲客補貼、運營紅包。相當於我們把飯都做好了,只需要店主直接開飯就可以了。

未來三年,如果傳統的零售業態還不調整,前些年紅利期掙的錢必定要賠出去了。如今,越來越多店主接受賦能的方式。不然,等到「狼」真的來了,就危險了。

*題圖來源於網絡。

每日話題

你認為下沉市場還有哪些機會?

相關焦點

  • 我在下沉市場賣奶粉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連奶瓶也要向一線城市的寶媽看齊; • 小鎮店主就是下沉市場的KOL,他們掌握著下沉市場的信任節點,因為和電商的競爭關係,會傳播電商的負面新聞,無限放大網購的弊端; • 奶粉行業的潛規則是,不管出廠價多少,經過層層轉手,到下沉終端門店至少賣300元以上,因為下沉用戶認為低於300元的奶粉都是假冒偽劣; • 下沉市場的套路是「買奶粉送一切」,送孩子的各種玩具,
  • 美柚下沉市場奶粉消費洞察:效果接近母乳更受歡迎
    2020年,下沉市場成為了各行各業重點拓展對象。嬰幼兒奶粉作為剛需、高頻消費品,在下沉市場中的表現同樣值得期待。日前,美柚聯合母嬰觀察發布了《下沉市場奶粉消費及潛在消費行為洞察白皮書》,通過5500+定向調研問卷、美柚&柚寶寶雙平臺大數據,對下沉市場媽媽們的奶粉消費行為、潛在購買力,以及品牌喜好等進行了全方位解析。三段奶粉更換比例最高進口與國產相互替代性大報告顯示,偏下沉市場的媽媽們在三段奶粉(寶寶1歲-2歲)更換品牌佔比最高。
  • 美柚:下沉市場奶粉消費最關注消化吸收 200-300元接受度最高
    目前,我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總體依然呈逐年增長態勢。支撐起這片市場的除了一二線城市,廣袤的下沉市場同樣功不可沒。多份報告調查顯示,下沉市場的家庭雖然單看收入並沒有很高,但消費增速優勢明顯,有著更為旺盛的消費意願。  奶粉作為下沉市場中母嬰產品消費的絕對主力,自然成為產業鏈條上各方密切關注的對象。
  • 三四線城市賣奶粉:一罐賺200元,寶媽為100元「贈品」買一萬多元奶粉
    當下沉市場掌握信任節點的人,成為電商的對抗勢力,也就難怪巨頭電商沉不下去了。下沉市場是藍海,更是深海,是許多大的平臺和連鎖企業沉下不去的市場。2買奶粉送一切走完下沉市場,我有時候挺恍惚的,不知道是一二線還是下沉市場用戶購買力更強。
  • 別急著進「下沉市場」,先想想「下沉營銷」怎麼打?
    我問這個男青年:「你為什麼要換城市、來深圳呢?是為了逃離霧霾嗎?」男青年的答案讓我頗為吃驚,他說:「在北京買不起房子,所以我來深圳了。」「難道你在深圳就買得起房子?深圳的房子不比北京的便宜呀。」「但是,我在深圳能看到希望。」 聽完他這句話,我就特能理解他的這個決定。因為深圳是個開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不是有句話說:「來了就是深圳人嗎?」
  • 惠氏藉助鉑臻阿爾法創新產品的差異化策略,要在下沉市場「乘風破浪」
    出生率創新低,奶粉還賣得動嗎?尤其是要怎麼賣給那些對寶寶口糧挑剔、希望從第一口奶就贏在起跑線上的媽媽們?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擁有科研實力和品牌美譽度的奶粉更容易進入媽媽們的視野。拼配方,更拼研發實力在中國市場擁有相當長輝煌時期的奶粉品牌惠氏,最近再次證明了其在嬰配粉研發領域的創新力和影響力。8月27日,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的【2020界面新消費論壇】在上海魯能JW萬豪伯爵酒店圓滿落幕。
  • 為何出現下沉市場,家電下沉市場如何升級?聽聽這些大咖怎麼說……
    網際網路企業角逐縣鎮市場,家電下沉成主力軍。7月30日,新京報經濟智庫思刻(thinker)沙龍現場。 新京報記者吳江 攝今夏,下沉市場成為熱議話題。「五環外」人群消費能力不斷崛起,縣鎮市場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競相爭逐的領域,其中,家電下沉更是主力軍。
  • 在下沉市場開母嬰店,如何抓住小鎮青年的心?
    下沉市場的確大有可為,但無論是消費者教育,還是經營者的思維,都需要進行深刻的改造。以三四線城市為代表的下沉市場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整個商業市場的矚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超6萬億元。
  • 惠氏推高端嬰配奶粉臻朗,加碼渠道下沉舉措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6月30日晚,惠氏營養品線上發布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臻朗」。在業內看來,隨著出生率下降以及「大吃小」市場整合的基本完畢,「臻朗」加碼渠道下沉的舉措值得關注。據惠氏營養品中國臻朗事業部負責人周昉介紹,「臻朗」與中國母乳研究項目北京大學「明研究」對中國8個城市母乳中的122項指標展開了分析,涵蓋從初乳到出生後240天的母乳樣本,將諸多關鍵發現應用於奶粉配方研發,特別是精準分段定製上。因此「臻朗」是惠氏首個創新含有MOS模擬「母乳低聚糖」的嬰配產品。
  • 萬能的淘寶,下沉市場為何能「躺贏」
    尤其是在眼下如火如荼的下沉市場爭奪上,淘寶只要不犯錯,必然能 「等」 到下沉市場的最終勝利。就像在微信公眾號領域如火如荼的內容電商,寫一篇軟文來賣貨,通過賣貨的佣金賺錢,這樣的模式,其實早在博客時代,就有許多人試水過——只不過他們當時沒有 「內容電商」 那麼高大上的名字,而是因為依託淘寶的 「阿里媽媽」 平臺,而被稱為「淘寶客」。
  • 奶粉第一神話不再,雀巢沒有等來惠氏「回血」-虎嗅網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惠氏就開始賣不動了。2019年尼爾森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飛鶴的銷量超過了所有外資品牌,整體市場份額為11.9%,這意味著惠氏失去了國內奶粉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二、幾次下沉受阻「我們這裡不賣惠氏奶粉,一直都不賣,很少有人賣惠氏。沒錢賺、渠道亂、價格亂、質量和配方也不好……」一位奶粉行業的從業者,直接指出了惠氏在進軍下沉市場中存在的問題。
  • 社區團購給下沉市場帶去了什麼?
    對問題要二分的去觀察,先不管巨頭們的下場,社區團購的發展對下沉市場真的毫無價值嗎?就這一點開始展開討論。 社區團購給下沉市場帶去了什麼?據相關媒體的採訪報導,被問到是否會擔心社區團購帶來的衝擊時,一些店家表示「來提貨的人多半會在這兒逛一圈才走,平時買點生活用品或者零食的大有人在,我感覺我的生意比之前還好了呢」。有的小店老闆則表示已經明顯感受到了社區團購所帶來的壓力,「以前一箱雞蛋一天就能賣完,現在一箱雞蛋要賣三四天,以前雞蛋論斤賣現在都成板賣了,還是賺不到錢」。
  • 走訪下沉市場:這些你沒聽過的紙尿褲品牌賣得最好
    // 眾所周知,奶粉、紙尿褲曾經是母嬰店的絕對的流量產品和高頻商品,是與顧客之間建立強關聯的重要商品。而在紐曼思作為首席同行夥伴參與的母嬰行業觀察線下零售圖譜建設之旅之走進山西中,我們發現,在如今的母嬰店中,奶粉仍是大頭,而紙尿褲存在感卻越來越低。
  • 靠奶粉賺錢難巨頭賣藥忙?
    日前傳出消息稱雅培作價90億美元欲出售包括奶粉在內的營養品業務,隨後雅培方面對外表示:此傳聞不屬實,雅培無意出售營養品業務。但細看其今年一季報,四大板塊中有三大與醫療相關,「一枝獨秀」的營養品業務銷售額位列第三,增幅直接墊底。
  • 內外夾擊,外資奶粉圖謀三四線市場勝算幾何?
    事實上,外資奶粉品牌下沉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但在渠道商看來,亂價問題、缺乏門店支持、渠道管控力差等,是外資品牌難以真正打入三四線市場的幾大主要原因,惠氏「臻朗」能否成功還有待觀察。乳業專家宋亮認為,如果外資品牌只注重利潤,不注重市場投入,在三四線市場依然難與國產大品牌抗衡。
  • 狂奔十年,惠氏奶粉終跌落神壇,誰「坑」了洋奶粉?
    他表示,當初惠氏、美贊臣等「洋奶粉」剛進入中國時,經銷商的利潤和權限都比較大,但當上述產品變成通貨後,經銷商就慢慢變成了配貨商,有的企業甚至連配貨商都不需要,只要一個省代,或幾個省一個的那種批發商就可以了。這類決策導致了,包括惠氏在內的大品牌「洋奶粉」給渠道的費用都比較低,每一級經銷商也就10%左右,甚至,有的終端賣一罐奶粉也就掙十幾塊錢。
  • 聚焦CBME,惠氏鉑臻阿爾法③創新求變專業賦能下沉市場
    惠氏營養品鉑臻家族亮相第20屆中國孕嬰童展  第一款渠道共創產品,惠氏鉑臻阿爾法③拓展下沉市場  近年來,下沉市場憑藉龐大的人口基數、不斷普及的網際網路覆蓋和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成為各行業備受關注的寶藏市場。
  • 下沉市場不需要巨頭,但很需要社區團購
    對問題要二分的去觀察,先不管巨頭們的下場,社區團購的發展對下沉市場真的毫無價值嗎?就這一點開始展開討論。社區團購給下沉市場帶去了什麼?據相關媒體的採訪報導,被問到是否會擔心社區團購帶來的衝擊時,一些店家表示「來提貨的人多半會在這兒逛一圈才走,平時買點生活用品或者零食的大有人在,我感覺我的生意比之前還好了呢」。有的小店老闆則表示已經明顯感受到了社區團購所帶來的壓力,「以前一箱雞蛋一天就能賣完,現在一箱雞蛋要賣三四天,以前雞蛋論斤賣現在都成板賣了,還是賺不到錢」。面對衝擊,傳統零售業是否會追隨社區團購的步伐?
  • 共創渠道,精準布控,惠氏鉑臻阿爾法發力下沉市場
    受奶粉新政推出以及新生人口出生率降低等因素影響,奶粉市場集中度不斷攀升。與此同時,一二線母嬰市場的飽和也讓不少品牌紛紛將目光瞄向了還未完全開墾的三四線城市。其中,作為全球嬰配粉領域的領軍者,具有百年歷史的惠氏,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格局,也制定了向三四線城市深度下沉的計劃。
  • 海外疫情衝擊進口奶粉市場 國產奶粉搶佔市場份額或迎來新商機
    未來網健康記者查找相關資料後發現,疫情期間國外奶粉產品出現漲價、購買受限等問題,外資奶粉品牌的整體銷售情況下滑,寶媽們紛紛投身國產奶粉大軍行列,國產奶粉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國外奶粉迎來「漲價潮」  「國外奶粉漲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