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城市賣奶粉:一罐賺200元,寶媽為100元「贈品」買一萬多元奶粉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如果不提『下沉』概念,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零售圈的。」

拼多多、快手、趣頭條這些快速崛起於三四五線城市的獨角獸,讓下沉市場扛起人口紅利的大旗,「五環外」成了所有商業模式尤其是零售業必然要重走一遍的市場。但是1年做1億用戶的淘集集倒下了,告訴投機者們概念需要落地,下沉市場並非遍地黃金。

下沉市場的焦點,從來都是女人們,她們掌握著家裡的消費大權。易觀發布的《下沉市場消費者網購趨勢洞察2019》顯示,從性別看,下沉市場網際網路總體人群女性佔比為48.4%,其中移動購物人群女性佔比57.2%,高於一、二線城市移動購物人群女性佔比。這份報告還顯示,2019年中國母嬰行業消費用戶城市分布方面,三線和四線及其他城市用戶共佔比46.6%,母嬰消費渠道下沉趨勢明顯。

2018年,中國有1523萬新生兒,有80%的新生兒降臨在三線到六線城市。張建富盯上了下沉市場的奶粉生意。挖掘一個新市場最好的辦法,就是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挖掘出他們的認知邏輯和消費習慣。為此,張建富丟掉亞馬遜中國前VP、蜜芽前COO的身份,帶著創業項目「積納有品」,前後花了一年半時間,走訪了中國中部及沿海地區的100多個縣鎮。

他總結出了下沉用戶身上的隱性標籤和小鎮經濟特有的信任節點。這些經驗,不僅僅屬於母嬰行業,也適用於盯上下沉市場的所有業態。

以下內容為張建富口述(經燃財經編輯):

陌生的熟人社會

下沉市場普遍節奏偏慢,人們的生活是模式化的。每天早上7點起床吃早飯,有孩子的送孩子上學,有工作的去上班,中午回家吃飯,睡一覺下午再去上班,下午6點回家吃晚飯,聚在一起搓麻將或者到公園跳廣場舞,晚上9點基本就睡覺了。

他們每天花費最多時間的事,就是「殺死時間」。男性耗在付費遊戲、在線讀物、短視頻app上,女性就是「買買買」,當然不是高頻次地買,是高頻次地逛。小鎮的實體業態非常發達,雜貨店、超市、化妝品店、餐飲業這幾類最為突出。

我把下沉市場的核心用戶定義為小鎮青年、小鎮貴婦兩類。不要認為「小鎮貴婦」是貶義詞,她們的工作不是掙錢,是照看孩子的同時,幫家裡花錢買東西。這兩個人群有先進的消費理念,有較高的購買力,無論是線下實體零售、線上電商,還是抖音、快手這些短視頻,都主要面向這兩類下沉人群。

而所有零售業態裡客戶質量最高、店主運營水平最強的就是母嬰店。一個店主能聚合1000-2000個寶媽用戶,這些寶媽靠大量逛店和消費來消磨時間。因為沒有車貸和房貸的壓力,她們的消費能力不弱於一二線城市。我們市場調研發現,下沉市場一般家庭月收入6000-8000元,可支配現金收入4000元左右,這其中一半要花在孩子身上。

她們的育兒理念是只選貴的,要給孩子吃最好的奶粉,用最好的紙尿褲,連奶瓶也要向一線城市的寶媽看齊。我在走訪店鋪的過程中,遇到有寶媽點名要Hegen,價格接近300元的新加坡奶瓶。下沉用戶對大牌抱有天然的推崇心理,他們模仿一二線城市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覺得用著大城市人用的東西,就是過上了城裡人的日子。

但是縣城的商業業態發展極端滯後,整體還處於2000年左右的比較原始的商業社會,尤其滿足不了高客單價的大宗消費需求。在很多縣城,人們買大件要去地級市,現在交通方便了,甚至轉到省會城市。舉個例子,陝西的洋縣,到所在地級市漢中約一小時車程,高鐵通了,洋縣到西安高鐵車程也是一小時,洋縣的大宗消費就從地級市轉移到了省會。類似的低線市場的消費需求其實是不被滿足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天量的藍海市場。

圖 / 受訪者提供

縣域或者小鎮上,兩個陌生人總是能找到互為好友的第三者,我形容為「陌生的熟人社會」,這帶來了下沉市場的另一個典型特徵,信任經濟——只有建立信任了,才能做交易轉化。而一個小店店主就是一個KOL,他掌握著下沉市場的信任節點。他傳遞什麼信息出去,推什麼單品,他的用戶(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他的粉絲)就接受。

在下沉市場,實體門店天然就是一種信任背書。人們的想法是,店裡東西雖然比網上貴一點,但是有什麼問題,出了什麼事,我可以直接找門店,門店在這兒,「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他們寧可為了「心裡踏實」,多付出一些代價。再加上因為和電商的競爭關係,店主會傳播電商的負面新聞,無限放大網購的弊端。而小鎮的百姓不願意為了嘗試新鮮事物付出高昂的學費。

當下沉市場掌握信任節點的人,成為電商的對抗勢力,也就難怪巨頭電商沉不下去了。下沉市場是藍海,更是深海,是許多大的平臺和連鎖企業沉下不去的市場。

2

買奶粉送一切

走完下沉市場,我有時候挺恍惚的,不知道是一二線還是下沉市場用戶購買力更強。去之前難免帶著偏見,去之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以奶粉舉例,奶粉的成本差異很大,一罐可以高到70-80元,也可以低到30甚至28元。我們在一線城市,但是在下沉市場終端售價都在300-400元之間,最便宜也是299元一罐,多數價位定在349、358、368、399、459。定價比一線還一線,而且多數是一線用戶從來沒有聽過的品牌。

下沉市場的母嬰店非常畸形,60%甚至80%、90%的銷售額依賴奶粉。我們做過調研,在一個人口規模5萬的鎮上,每年新生兒約500個,鎮上最多15家母嬰店,每家店收30-50個新生兒就已經很不錯了。按照每個新生兒每月吃4罐奶粉計算,如果店主每罐掙10元,那一個月才掙2000元,連西北風都沒得喝。

這也就帶來了奶粉行業的潛規則,不管出廠價多少,經過層層轉手,到終端門店至少賣300元以上。一是因為用戶認為低於300元的奶粉不能喝,都是假冒偽劣或者次奶粉。二是奶粉品牌在不同市場的定價策略不同,市場越下沉,渠道利潤率越高,品牌則把高利潤讓給店主,借營銷手段抓住用戶。一般來說,店主每銷售一罐奶粉,有100到200元不等的利潤。只有足夠高的利潤才讓店主有動力推一個單品,加之奶粉經過多道轉手之後到達下沉終端用戶手裡,加價率遠大於一二線市場,就導致了雜牌和質次價高的奶粉盛行。

門店之間低層次的競爭更是激烈,店主要想拿到高利潤,除了淵博的育兒知識,最重要的是練就一套適合下沉市場、佔領用戶心智的營銷手法。這絕對是我們一二線學不會的,也是我做了這麼多年零售,一直渴望達到的高度。

什麼叫佔領用戶心智,就是我說什麼,用戶就信什麼。店主普遍獲取信任的套路就是「買奶粉送一切」,送孩子的各種玩具,送家裡缺的大件,彩電、空調、洗衣機、電動三輪車等等。

奶粉廠家做過調研,要過4-6周時間,孩子才能完美切換一款奶粉。店主知道,一旦一個孩子吃上他的奶粉,一年1.5萬的人均消費就提前鎖定了。那麼50個孩子一年75萬,店主從中提35-40%利潤,這在當地屬於絕對的高收入,可以在鎮上過很好的生活,他當然願意提前拿出一些利潤以贈品的形式營銷。

3

1次到店10次復購

有次我在安徽安慶的一個鎮上,和當地一個店主聊新零售模式。我們正聊著,店裡進來三個顧客,一個姐姐帶著妹妹妹夫,典型的老帶新場景。姐姐是老用戶,進來就問「你們家有沒有A奶粉」。

她要的這款在這個品牌裡是最好的,屬於拳頭產品,說明她是高精準人群,一定提前做了功課,認準了這款。店員剛要點頭,老闆接過話茬,轉頭跟我說:「你給我10分鐘時間。」

「你有病啊,讓孩子喝這個奶粉!」店主上去就先批評這個姐姐,這仨人一聽,馬上就愣住了。店主這話的基礎是,「我比你權威,比你專業,我是為你好」。一看有效果了,店主開始把一個精準用戶引導到他標準的銷售話術裡。「A配方裡沒有什麼什麼……你在網上電視上看人們推薦它,說明花了多少廣告費啊,廣告費佔比高,你說這粉能好到哪兒去……」這家人頻頻點頭,店主開始推薦:「你就喝B吧,某某家孩子喝了,大便就特別好,而且比A還便宜。」

沒有一款奶粉是十全十美、無懈可擊的。每一款進到門店的奶粉都有針對競品的銷售話術,針對同品牌的有一套,針對不同品牌的另有一套,永遠是以其他奶粉配方的短板和他所賣奶粉的優勢對比。他店裡也有A奶粉,只不過擺在貨架最隱藏的角落裡,賣得也不貴。為什麼店主不賣A而要賣B?因為A是通路貨,一罐掙不過20塊,而他有B奶粉的代理權。

這家人開始問:「B一罐多少錢?」這家人已經忘了自己是帶著目的來店裡了。店主說:「349元一罐,你們今天趕得巧,活動最後一天,買5送1,折算下來一罐才290元。」這家人開始盤算,店主回頭一指我們,「你看,廠家老總在這兒呢,我今天再做個主吧,買40罐贈10罐,一下送你3500元的奶粉。」

圖 / 受訪者提供

寶媽已經毫無抵抗能力了,直接問,「還能送點什麼啊?」這時候,店主從櫃檯裡拿起一個藍牙學習故事機,「我店裡賣299,送你一個吧!」其實這是奶粉廠家配的贈品,採購成本一個70元。「那我就掃碼了啊」,店主開始拿著奶粉一罐一罐掃碼。寶媽繼續尋摸,「再送點什麼吧」,一低頭看見嬰兒學步車,「再送一個,就買單了。」

「你真麻煩!我都送了3500塊的奶粉了,你還要!這是樣品,不能給你,我上樓看看,要是還有庫存,就給你一個。」店主噔噔噔跑上樓,噔噔噔又跑下來,一點沒有耽誤,拎下來一個學步車。「還剩最後一個,你真命好,送你吧。」

說完,「啪」把電腦屏幕一轉,「13960,怎麼付?」寶媽乖乖掏出手機結帳。店主記下名字記下手機號,囑咐寶媽,「今天先拿兩罐喝著,隨時再來店裡提最新保質期的。」這就意味著這個用戶會持續復購。

這家人提著奶粉,臨出門,寶媽看見店裡牆上掛著假的Burberry圍巾,直接抄起一條,「老闆,再送條圍巾,謝謝啊」,圍上就走了。店主什麼也沒說,他知道,一定要滿足用戶佔小便宜的心理,用戶下次就會再回來。

店主坐下來跟我們說:「至少再回來10趟,看著,每次我都讓她花三五百塊錢。」

整個過程12分鐘,店主付出了一個學習機的成本70元,一個學步車的成本30元,一條圍巾的成本10元,用110元成本讓用戶預付了將近1萬4。不但這個寶媽一年的消費鎖定在店裡了,她還會介紹朋友,自己孩子但凡有點大事小情,一定也第一時間找店主。

「孩子三天沒有大便了怎麼辦?」

「喝點益生菌啊。」

「孩子發燒了怎麼辦?」

「別去醫院治,我這兒有乳鐵蛋白,增加孩子免疫力的。」

4

等狼真來了,就危險了

這就是目前的小鎮經濟,所有店都這麼賣,定價都差不多,玩法也差不多,用戶沒得選。寶媽不但被店主爭來奪去,還會陷入奶粉縣級代理的拉鋸戰裡。

下沉市場裡奶粉分銷代理的業務員為了獲客,一般都會做「陌生拜訪(客戶)」。他們一般開著麵包車,車裡裝著代理品牌所有段位的奶粉,各種各樣的贈品,有玩具有零食,到下面村裡轉,看誰家有小孩,或者院子裡晾著孩子的衣服,推門進去就開始拉家常。一旦發現孩子的奶粉不是他代理的品牌,就開始普及育兒知識,把用戶帶進標準營銷話術裡。為了讓用戶接受,他會免費給用戶試用裝,送贈品,給零食,用各種手段。更極端的情況,代理會用自己品牌的奶粉置換用戶手裡的奶粉,比如用戶有5罐,他就拿6罐換。

在走訪的過程中,我深刻發覺,不論是開放度比較高的沿海地區還是相對落後的內部省份,這些小鎮店主佔領用戶心智的營銷套路,暗含的另一面都是善良、熱心的特質。他們對待陌生人,對外任何職業的人,都像對待自己親人似的,親切、友善,總是一腔熱血,但凡有任何幫忙的可能性他們都會上去幫一把。

這是下沉市場人群的共性,也是滲透到小鎮店主骨子裡的一種營銷手段,我稱之為「職業狀態」。只有達到這種狀態的店主,才能在當地市場上很好地生存。

在這些縣鎮走多了,會慢慢愛上下沉市場。生活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的寶媽們,花100-200元能買到世界上最好的奶粉,生活在縣鎮一級市場的人,花著兩到三倍的價格吃著不知道哪裡產的奶粉,這種反差讓我挺痛苦的。但是也不賴店主,他們也不知道奶粉生產的真實情況。

小鎮店主的手工帳本 圖 / 受訪者提供

下沉母嬰市場一直以來的問題,是分散的供應鏈和極端落後的運營管理模式,據我觀察,有一半的門店仍然在手工記帳。我創業積納有品,就是為了搭建渠道,把一二線城市高品質的國產好奶粉、跨境保稅的優質奶粉輸送下去,儘可能地拉平城鄉孩子在奶粉上的差別。當然,我們還要依靠有頭部運營能力的小鎮店主。如果當地人還是願意花300元買一罐奶粉,那我們以當地人認可的價格輸送下去,最起碼能保證奶粉質量,同時保證店主的利益。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電商逐步滲透到下沉市場,下沉用戶獲取產品知識的通路,如今也不再單一依賴店主,小鎮店主的話語權優勢正逐步被拉平,尤其誕生於下沉市場的社交電商已經崛起,生存也艱難了起來。與此同時,店主手裡握著上千核心用戶,把這個群體通過微信運營起來,零售場景就延展了。至少80%的店主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或者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去做。原本的生活太安逸了,他們不願意花時間學習,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方法論,也沒有系統工具。

我們積納有品上線的納小店,一個半月拓店4000家,但真正有效運營的不到20%。納小店現在的戰略是,重點布局四川和安徽兩個人口大省的縣鎮。選安徽,是因為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後,形成了「中國的奶粉看安徽,安徽的奶粉看阜陽」的認知。一年時間裡,我們不斷調整策略,研究怎麼讓下沉店主接受新的工具和運營手法。從今年9月份開始,我們開始鋪直營店鋪,直接輸出新零售模式,手把手教學怎麼做社群運營,甚至給店主獲客補貼、運營紅包。相當於我們把飯都做好了,只需要店主直接開飯就可以了。

未來三年,如果傳統的零售業態還不調整,前些年紅利期掙的錢必定要賠出去了。如今,越來越多店主接受賦能的方式。不然,等到「狼」真的來了,就危險了。

相關焦點

  • 一罐兒童奶粉賣三四百,貴不貴?記者實地調查後發現……
    記者走訪滬上多家超市時發現,一罐兒童奶粉的價格多數在兩三百元以上,有的甚至直逼500元,這讓不少寶媽直呼「奶粉快吃不起了」。可是問題又來了,請問寶媽,便宜的奶粉你敢買嗎?有多貴? 一罐兒童奶粉普遍三百元左右 全世界最捨得為孩子花錢的,當屬中國媽媽。
  • 我在下沉市場賣奶粉
    > 生活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花100-200元能買到世界上最好的奶粉,而在縣鎮一級市場的人,花著兩到三倍的價格,吃著不知道哪裡產的奶粉。易觀發布的《下沉市場消費者網購趨勢洞察2019》顯示,從性別看,下沉市場網際網路總體人群女性佔比為48.4%,其中移動購物人群女性佔比57.2%,高於一、二線城市移動購物人群女性佔比。這份報告還顯示,2019年中國 母嬰行業消費用戶城市分布方面,三線和四線及其他城市用戶共佔比46.6%,母嬰消費渠道下沉趨勢明顯。
  • 成本50賣500,奶粉需要智商稅?
    畸形的奶粉價格:成本幾十,賣到四五百元「奶粉價格在中國賣得挺不合理,大家都是做這個行業的,幾十塊錢的成本,賣到四五百、五六百,才有人買,這是什麼原因?大家心裡都明白。」沒有了,因為賣奶粉不賺錢,現在的母嬰店什麼洗衣液、化妝品、飲料都賣,跟個超市似的。」趙子康有點無奈。不過在他的6家店中,還有一些相對不太知名的品牌,「這些三四線品牌相對沒那麼強勢,對渠道比較依賴,給門店留的利潤空間大一點。」
  • 奶粉爭走高端線 三成媽媽願為每罐350元以上奶粉買單
    浙江在線05月11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陳婕)「一罐300多塊錢的比比皆是,400多塊的也多得讓人眼花繚亂,不是說奶粉都在降價嗎?怎麼走進超市感受到的是一股高端熱?」家有2歲寶寶的媛媛最近發現,奶粉走起了高端路。而這的確是不少奶粉品牌的目標,因為在買奶粉這事上,媽媽們似乎越來越大方。
  • 我在下沉市場賣奶粉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送家裡缺的大件,彩電、空調、洗衣機、電動三輪車; • 生活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花100-200元能買到世界上最好的奶粉,而在縣鎮一級市場的人,花著兩到三倍的價格,吃著不知道哪裡產的奶粉。易觀發布的《下沉市場消費者網購趨勢洞察2019》顯示,從性別看,下沉市場網際網路總體人群女性佔比為48.4%,其中移動購物人群女性佔比57.2%,高於一、二線城市移動購物人群女性佔比。這份報告還顯示,2019年中國 母嬰行業消費用戶城市分布方面,三線和四線及其他城市用戶共佔比46.6%,母嬰消費渠道下沉趨勢明顯。
  • 一罐明治奶粉的網絡流通路線圖
    悅荷賣的二段明治,標價200元人民幣有人嫌貴,嫌貴的人在淘寶上砍價,悅荷懶得多費口舌,愛買不買。  從淘寶上看,悅荷平均一個月能賣掉兩箱奶粉(16罐)。買她奶粉的人有三種,一是特熟的,知道是正規來路,高一點價也認了;二是日本海歸;三是朋友介紹過來的。  其實她不止賣那些,社區裡的鄰居都知道她家的店,有時候上門就提走兩箱。賣得最好的時候,一個月是八箱。
  • 誰在為「貴」奶粉買單?
    近日,君樂寶副總裁劉森淼在第20屆孕嬰童產業峰會上表示國內奶粉賣得太貴了,幾十塊錢成本賣四五百、五六百,但依然有人買。此番言論引發了外界對於國內奶粉價格的關注。 國內奶粉賣得究竟有多貴?
  • 歐美一罐奶粉約140元!到國內為何那麼高?
    援引國內著名乳業專家王丁棉的話來說,目前,鮮牛奶價格已經跌至5年來新低,且國外的鮮奶賣得更便宜,其收購價也要比國內低上1元/公斤。  那麼,鮮牛奶低價運行,是否會影響到進口奶粉的價格呢?  伊親購發現市面上大部分品牌進口奶粉很少有促銷情況。僅有部分成人配方奶粉有較大力度的促銷。而一些嬰幼兒配方奶粉價格卻依然堅挺,高高在上。
  • 200元奶粉和400元奶粉差在哪?真是越貴越好?內行人明示了
    母乳餵養是孩子最好的營養品,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建議母乳餵養孩子,但是並非所有的寶媽乳汁分泌都足夠餵養孩子,不得已還需要用奶粉給孩子充飢。可是市面上奶粉五花八門,如何挑選合適的奶粉,價格高低有何區別,就需要寶媽進行甄別。
  • 洋奶粉進口渠道調查:進口價七十多零售三四百
    一罐奶粉,以報關價50 60元進到中國,最後到終端給消費者的價格是300 400元,價格增長了四五倍以上,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高額的渠道費用還有營銷費用。曾經從事過多家奶粉經銷商的李明(化名)告訴記者,「所謂報關價就是不含稅和運費,如果加上稅和運費,那麼每罐國外生產裝罐的奶粉到中國的價格最多也就70多元,如果是通過大包粉形式進來的,那麼每罐的生產成本更低。」  從50~60元,到最後的200~300元甚至近400元的高價,首要原因就是渠道過多,每一層渠道的費用都要加在最終的產品價格中。
  • 一罐奶粉利潤是多少
    奶粉一直以來都是有寶寶家庭的剛需產品,市面上的奶粉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價格方面也是高低不一,質量各不相同。讓不少想做母嬰加盟的朋友無從下手,那麼一罐奶粉的價格是多少呢?開一家母嬰產品店利潤怎麼樣?要知道一罐奶粉的利潤是多少我們首先就要知道奶粉的生產工藝、經過了哪些銷售渠道、牛奶定價等。首先生牛奶的乾物質含量大約11%~14%。所以大約7~9公斤牛奶做一公斤奶粉。而原奶的價格在3元-4元每公斤。如果按照十公斤原奶能做成一公斤奶粉來說,也就是40元左右。
  • 請網紅帶貨,每銷售一罐300元奶粉就拿走150,心累!
    來源:《母嬰產業新物種》說到直播賣貨,不得不提的就是網紅帶貨,儘管網紅帶貨翻車不斷,賣貨效果差強人意,甚至有的時候讓商家和品牌方欲哭無淚。筆者覺得收費有點高,商家通過網紅帶貨,真的是揮淚大促銷,都不是賠本賺吆喝了!話說一款產品的利潤有那麼高嗎!拿奶粉來說,標價300元/罐的奶粉,如果按照純佣金合作的方式,每賣出一罐奶粉,就要給網紅150元,奶粉的利潤有這麼高嗎。利潤高達50%以上的奶粉,有嗎?換句話說,如果有這樣的奶粉品牌,即一個真敢出,一個真敢賣!
  • 你買的奶粉,價格配得上價值麼?
    最近去了幾個城市走門店,發現同品牌奶粉的價格參差不齊,哪怕是相鄰的兩個母嬰店賣的同款產品,都會出現價格不統一的情況。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層面雖然變多,但是也徒增了新的煩惱。當有朝一日,你都無法辨別自己買的奶粉價格是否配得上價值的時候,該如何是好?奶粉價格可以貴也可以便宜,但價格一定要配得上價值,要令消費者信服。
  • 奶粉第一神話不再,雀巢沒有等來惠氏「回血」-虎嗅網
    相較於大品牌一罐的10元、20元或者幾十元的利潤;一些中小品牌一罐奶粉可以賺到100元~200元不等的利潤。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甚至很難找到惠氏的產品。東北某3線城市母嬰店老闆告訴快消君:「現在很少賣惠氏了,以前賣過。你想再買的話,去京東買,線下可能不一定能找到。」
  • 200元的奶粉和400元的奶粉有區別嗎?內行說出的真相,有點道理
    寶寶一歲前,母乳和奶粉是他們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在這個時期寶寶的身體快速發育,需要各種營養物質。因此給寶寶挑選一款合適的奶粉非常重要,很多媽媽單以價格論好壞,給寶寶買的奶粉甚至比大人的夥食費還要高,可貴的奶粉真的有那麼好呢?奶粉真的越貴越好嗎?
  • 國內奶粉為何這麼貴? 層層分銷助推奶粉價格翻倍
    李女士告訴記者,她選擇海淘或託人代購奶粉,就是因為國產奶粉和國外奶粉的價格差,譬如她從日本購買某款口碑不錯的配方奶粉價格只要160元,但國內知名同功能奶粉卻要250多元。   「實際出廠價格幾十元的奶粉,放入市場後的最終售價將達到200元。」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其中奶粉生產成本可能最多不超過80元,包括奶粉的原材料、生產人員工資、設備折舊等等。
  • 回:淘寶賣家把贈品完達山奶粉當正品賣
    我從網上買的完達山2段小聽整箱的   以前一直從網上買的  也沒啥問題  也就沒細看   買回來就直接給孩子吃了   後來才發現    一箱全是贈品   之前買時  我也問過賣家  保證是正品嗎     賣家說 保證是正品的  贈品上面明明寫著不得出售
  • 「成本幾十塊、售價五六百」,誰在為貴奶粉買單?
    據Wind數據,截至2020年10月9日,國產品牌嬰幼兒奶粉的零售價為207元/公斤,國外品牌嬰幼兒奶粉的零售價為253.27元/公斤。  值得一提的是,痛斥「中國奶粉賣得貴」的君樂寶,其部分產品的價格也超過了200元。
  • 「成本幾十塊、售價五六百」,誰在為貴奶粉買單?
    近日,君樂寶副總裁劉森淼在第20屆孕嬰童產業峰會上表示國內奶粉賣得太貴了,幾十塊錢成本賣四五百、五六百,但依然有人買。此番言論引發了外界對於國內奶粉價格的關注。國內奶粉賣得究竟有多貴?據Wind數據,截至2020年10月9日,國產品牌嬰幼兒奶粉的零售價為207元/公斤,國外品牌嬰幼兒奶粉的零售價為253.27元/公斤。
  • 「成本幾十塊、售價五六百」誰在為貴奶粉買單?
    10月16日,中新經緯記者走訪線下商超及母嬰店發現,700—900g規格的嬰兒配方奶粉,價格普遍在300元以上,其中a2至初、惠氏啟賦等部分產品的價格更是直逼500元。值得一提的是,痛斥「中國奶粉賣得貴」的君樂寶,其部分產品的價格也超過了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