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備戰「經典傳承——全國少兒國畫大展」,深圳愛興蘭文化藝術中心組織學生走進深圳龍崗甘坑小鎮,開展紅色主題寫生活動。活動旨在讓學生深入了解客家文化及客家的民風民俗,學習紅色精神,同時提升學生室外場景的寫生觀察能力和參與美術創作的能力。
甘坑村起源於明清時期,是一個有著35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落。在這裡,不僅有200年傳承的客家涼帽,更有新老客家文化的水乳交融。
參加寫生活動的學生抵達甘坑小鎮
活動當天,學生們首先來到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小涼帽酒店,愛興蘭文化藝術中心的創始人楊海蘭老師向學生講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涼帽文化,介紹本次寫生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楊老師給學生講解活動目的和創作要點
此次寫生活動共有50多名學生參加,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和繪畫基礎將他們分為四組進行紅色主題寫生,這也是孩子們第一次在戶外用水墨的方式描繪他們眼中的風景。
老師給學生講解寫生活動細節
老師組織學生外出寫生
學生前往寫生
帶隊老師給學生分發速寫紙
帶隊老師給學生講解創作方向
帶隊老師給學生講解創作角度
帶隊老師指導學生寫生創作
學生在甘坑小鎮景區內寫生
學生們不懼高溫酷暑,認真聽取帶隊老師的講解,以小小藝術家的熱情,用手中的畫筆記錄小鎮的各個角落,以艱苦奮鬥的紅色精神投入到寫生之中。他們或進行局部特寫,或進行總體描繪,畫面由遠及近,錯落有致,以獨特的少兒視角,呈現多元的客家文化。楊老師對學生們的寫生稿進行了認真詳細的點評,讓學生進行調整和思考,為接下來的國畫創作積累資料。
楊老師指點學生二次創作
學生根據自己的速寫用水墨進行二次創作
當地領導親臨現場觀看學生創作
楊老師與學生展示學生寫生作品
當天下午,藝術中心還組織學生參觀了甘坑小鎮的狀元府和甘坑炮樓院,學習客家歷史文化和紅色精神。狀元府建於清初雍正年間,設前廳、中堂、後院,府內寸木皆是藝術結晶,室內以書畫作品加以點綴,充滿濃厚的書香之氣,正面牆壁上雕飾著栩栩如生的麒麟圖案,彰顯著莊嚴與高雅。
甘坑炮樓院是甘坑小鎮最醒目的標誌性建築,百年前客家人用來防盜自衛,建築總體形制和結構保存較為完好。抗日戰爭時期,為防止日寇騷擾村民,東江縱隊組織各村成立了自衛隊村隊,依託炮臺進行護村自衛活動,期間多次為遊擊隊提供重要情報。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黨工委書記龍雲耐心地為小學生們講解導覽,並一同觀看相關的教育紀錄片。
學生參觀狀元府
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黨工委龍雲書記為學生介紹甘坑炮樓院
學生觀看教育紀錄片
華僑城文創投資公司副總經理 覃貴軍
深圳市龍崗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 劉德平
深圳市愛興蘭文化藝術中心學生 張高
深圳市愛興蘭文化藝術中心學生 李天佑
深圳市愛興蘭文化藝術中心學生 陳博
深圳市愛興蘭文化藝術中心學生 曾翎
深圳市愛興蘭文化藝術中心學生家長 呂曉梅
深圳市愛興蘭文化藝術中心教師 範可
十多年來,愛興蘭文化藝術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能力及構圖設計能力,堅持呵護孩子的心理環保,引發孩子們特有的尋性,帶領孩子們發現美,表達美。
學生在進行臨摹創作
楊海蘭老師指導學生的臨摹創作
學生展示圖片臨摹作品
「全國少兒國畫大展」是為全國的少年兒童推出的又一大型少兒文化活動,通過對紅色經典的主題表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鼓勵並引導青少年兒童進行藝術探索和創新,提升青少年兒童學習中國畫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