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廈門理工學院「素質養成周」之「感恩周」如約而至。該校旨在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據悉,這是該校倡導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好學生的又一具體舉措。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學生們從小就接觸的內容。大學階段繼續倡導「德智體美勞」,是老生常談還是更有意義呢?廈門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林志成認為,在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初長成」階段,德智體美勞應該被強化而不是弱化。誠如《大學》所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正其心
今年「五四」青年節,廈門理工學院再次向學生表明這麼一個姿態:我就喜歡你,把青春活出漂亮的樣子。要有誠信,尊重別人等於愛你自己;要有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要有價值觀,校準心中的一把尺。
用一顆什麼樣的心,把這首青春之歌唱好,是廈門理工學院希望傳遞的信號。他們希望學生不隨波逐流,保有一份內心的堅守。
學院裡有一種現象見怪不怪,那就是遲到早退。當這種風氣「抬頭」的時候,廈門理工學院實行了「課前一分鐘」的監督措施,在教學樓門口用手機把遲到的同學拍下來。
這一舉措在同學當中炸開了鍋,不少同學認為是小題大做。而學校卻一針見血地指出:「遲到早退,沒有時間觀念,從本質上說,就是誠信問題。守時守信,是尊重別人,更是愛惜你自己。」
修其身
「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之後,我們就可以收穫甚至碰撞出更多的思想。」這是廈門理工學院的「素質養成周」之「分享周」的主題。「素質養成周」是學校為學生精心烹製的一道素質教育「營養套餐」,結合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特點,相應開展了「微笑周」「分享周」「感恩周」「自省周」。「我改變我精彩,我提升我快樂。」近年來,學生在參與學校各種活動中,不斷體驗著、踐行著「修身」的快樂。
在學校除了「會動手」、還要「通人文」的號召下,理工學生玩起文藝來一點兒也不遜色。這裡剛剛成立的「文聯」,是廈門高校第一家,福建省高校第二家。這裡有工科生挑大梁的學校話劇社,不久前他們排練的由該校老師創作的小說《陪樓》改編的話劇,在福建省內各高校巡演,獲得廣泛讚譽。
齊其家
「特別有人情味」被不少人視為廈門理工學院的特質。其實,廈門理工學院正將這個「標籤」貼到學生身上——培養有人情味的人。
大學新生報到,家長該不該陪送?這個話題曾經在社會上引起熱議。廈門理工學院有自己的考慮。從2014年開始,學校《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隨同錄取通知書一起寄出。信中,「親情理工」發出「親情陪伴」邀請,歡迎家長來到學校,陪伴並見證孩子成長路上的這一重要經歷。
「不要忙於實習,而忘了那個溫暖的港灣還有人在等著你,請回一趟家,與家人說說話,聚一聚。」這個已經從廈門理工學院發出的號召走向了現實。現在,每年寒暑假廈門理工學院學生都有一門特殊的「必修課」——親情教育,有一份必須完成的作業——親情作業。
「希望孩子不會因為長期遠離父母而忽略親情。」廈門理工學院認為,在大學生心理處於「斷奶」的時候,讓其經常親近家人、愛家人,將奠定他們以後愛家、愛家鄉、愛國家、愛社會的情感基礎。在學校的鼓勵下,該校不少學生養成了「常回家看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