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汁兒的碎碎念:
1、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讀書的三部曲,層層展開的層進式論證非常好。
2、用例手段非常靈活,以論述為主,以敘述為輔,用例只是穿插其中,並非填充字數。文章看似平淡,卻非常凸現寫作功底,很不錯。
會讀書,讀好書,讓我們心靈明淨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於人生。人生如一條路,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所見的風景是有限的。而書籍就是望眼鏡,就是一盞明燈,讓我們看得更多、望得更遠。會讀書,讀好書的前提是我們熱愛讀書。不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苦澀,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香濃。同是一杯咖啡,為什麼有兩種體會呢?讀書也是如此。不愛讀書的人,如同不會品咖啡的人,讀書時,只知其苦,不知其樂。愛讀書的人,如同會品咖啡的人,讀書時,能夠品出書的韻味,能夠進入樂之境界。有的學生拿起課本不知從哪裡看起;聽到朗朗讀書聲,便進入夢鄉中。有的學生拿起課本就會專心致志地閱讀,遇到精美的句子,自然而然地朗讀起來。你看,當93歲的葉嘉瑩先生出現在《朗讀者》的舞臺上,全場觀眾都自覺起立,向她致敬。充滿熱愛的閱讀習慣,已經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熱愛讀書,才能讀好書。不僅要熱愛讀書,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最新、最熱」成了人們的首要選擇條件。昔日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引發其著作搶購狂潮,如今萊昂納多的新作斬獲奧斯卡金像獎,也讓相關讀書搭上了「趕潮」順風車。這不正是「羊群效應」嗎?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一旦有一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所以,我們在挑選讀物時,不應跟隨「最新、最熱」,而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不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還要選擇正確的閱讀方式。資訊時代,讀書不再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唯一方式。快速的生活節奏,擠壓了現代人閱讀和思考的時間。人們一天天忙於工作,以沒有時間看書為理由。我覺得,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合理安排時間。早上可以起早10分鐘,翻開你心愛的那本書,閱讀一小節:如果你不想選擇拿起課本閱讀,還可以選擇用手機查找你想要閱讀的文章;當你忙完一天的工作,身體勞累的時候,你可以用「聽」的方式來舒緩疲倦的自己。如「人民日報夜讀、新華社、喜馬拉雅」等,都是很好的選擇。選擇正確的閱讀方式,讓自己了解到更多知識,開闊視野。希望今後更多的人,會讀書,讀好書,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感謝對於湯圓兒喵的小魚乾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