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後,艾草拔高。適值4月,走進興義市捧乍鎮,只見上千畝的艾草連片種植,長勢正旺,散發出陣陣艾香。
「今年雨水氣候都比較適合艾草生長,所有今年艾草的收割期比去年提前了一個多月。」在捧乍鎮尚豐源農業發展艾草種植基地,總經理熊章鵬與農戶一起搶抓有利時機積極收割艾草,新翻開的泥土、拖拉機、辛勤勞作的農戶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圖, 他指著正在收割的艾草說:「2017年公司發展艾草種植以來,現在已經有2600餘畝,今年預計產量可達上萬噸,目前也收到了全國各地的訂單。」
為了確保艾草品質,收割季節的每一個細節熊章鵬都親力親為嚴格把控,熊章鵬說:「疫情沒有對我們的艾草產業造成影響。」近年來在興義市捧乍鎮通過種植艾草,不僅實現了一年可收三茬的產量,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之一,並讓農戶到基地務工並參與管理,助推當地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在艾草基地內,一個個忙碌的身影讓這片基地更加活躍起來,在基地我們看到,務工就業者有年輕的,也有年長一些的,都通過這個基地有了就業的去處:「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外出打工也是特別的嚴重,就是以這個季節我們來可以收割艾草,可以幫助家庭各方面的一些經濟。」
讓有勞動能力的群眾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天不低於90元,割草機工人的工時費可達到每畝40元,基地的後勤管理類崗位也向農戶們開放,形成了一個農戶可持續增收的脫貧致富產業。
「今年四川有一個訂單是需要艾渣和艾灰、艾絨,拿去做飼料,他們需求量很大,今年可能是要到500噸左右。」據公司總經理熊章鵬介紹,百草堂、南陽艾草製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籤訂了合同。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濃烈的香氣,在我國民間得到廣泛利用,許多廠家開發的艾葉精油、艾葉茶、艾香、艾草護膚品、艾葉皂等製品供不應求。捧乍鎮氣候冬暖夏涼,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溼潤氣候,日照長,滿足艾草喜溫潤的生長特性,加之艾草一次種植可多年受益,非常適合山區群眾種植。經過種植髮現,興義市捧乍鎮的艾草十分適應本地的氣候、土壤等,生長的艾草根莖發達,葉片寬大肥厚,出絨率高。
【新聞+】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釐米,側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
艾草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以及陝西及甘肅等均有分布,其適應性強,普遍生長於路旁荒野、草地。
杭州一般在清明前後和端午前後,稍微大一些的菜場裡都會賣這種野菜,葉子呈鋸齒形,浙江農村一般稱之為「雞爪青」。
艾草可入藥。《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雯
圖 / 黃豔 姜榮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