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楊浦區少年宮的夢想劇場迎來了一批遠道而來的「演員」——來自雲南騰衝界頭鎮大塘完全小學的30名孩子,他們和楊浦區少年宮民樂團同臺演出,用中國的民族樂器親切「對話」,一同感受藝術的美好。
上海音樂特級教師曹建輝。
帶著大塘娃前來的,是一個剛剛畢業於南京大學的上海姑娘王珒珻。十多年前,她曾在楊浦區少年宮民樂團學藝,如今她帶著自己支教時眾籌創建的山村小學民樂隊回上海「尋根」。在這裡,她終於一圓和啟蒙老師、上海市音樂特級教師曹建輝共同登臺指揮的夢想。
民樂背後的文化底蘊,需要一代代傳承和發展。和王珒珻一樣,陳雯潔和謝圓也都是曹建輝從兒提時代一手帶大的弟子,如今這兩位已成為曹建輝的左膀右臂,工作在楊浦區少年宮民樂教育的第一線。
長大後,我們就成了您。
初識:師傅領進門
至今為止,64歲的曹建輝還清楚記得初見兩位弟子的「第一面」。
1988年,曹建輝從川沙縣少年宮調入楊浦區少年宮,成為一名揚琴教師。在領導的支持和同事的幫助下,他想方設法招收了一批學生,成立了一支小樂隊。之後,請來了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的專家教授,在楊浦成立了民樂教育基地,讓「工人的孩子們」也有了學習高雅藝術的機會。短短幾年間,楊浦的民樂團有了長足進步,1991年楊浦區少年宮民樂團被上海市教委命名為上海市學生藝術團民樂二團。
民樂二團在維也納市政廳演出。
當時讀三年級的陳雯潔就是在那個時候見到了曹老師。「梳著兩個小辮子,不張揚,很文靜」,這是曹建輝對於陳雯潔的印象。而陳雯潔說,曹老師很儒雅,但是在介紹民樂隊的時候就「眉飛色舞」。
陳雯潔學的是二胡,在同齡人中,她是最刻苦的一個,每一次上課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幫著曹老師整理教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最讓曹建輝記憶深刻的是,這個小姑娘年紀雖小,卻非常顧全大局。「樂隊裡給二胡分聲部,陳雯潔總是去大家不願意去的聲部,她總說:樂團需要我拉什麼聲部,我就拉什麼聲部。」
謝圓比陳雯潔認識曹老師更早。幼兒園中班的時候,頑皮的謝圓被媽媽趕著去學揚琴,因為這樣「靜得下心」。他們為了曹老師慕名而來,還特意從虹口轉學到了楊浦。這一學,就直到高中畢業。雖然頑皮,但曹建輝卻一眼看出了這個姑娘的聰慧:整個揚琴班,她的領悟力最強,也最有主見。
成長:學藝先學做人
陳雯潔和謝圓說,少年宮就像是個家,曹老師是師長,更像是家長。14年的時間,她們幾乎每個周末都在少年宮度過。對於曹老師,讓她們最記憶猶新的一句話就是:學藝先學做人。
在民樂團,有一個學生小朱,她從小跟著曹老師學揚琴。小朱的家庭條件很困難,她和父母住在平涼路的亭子間裡,卻擺下了一架揚琴。小朱的天賦很好,在曹建輝特別關愛下,她成為了樂團裡的揚琴領奏。但是,一直出類拔萃的她卻在參加藝術團考試時發揮失常:演奏中一個音敲在了琴碼上,被評委判定了「不合格」。
對於小朱而言,是個不小的打擊。曹建輝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學民樂是一個持之以恆、精益求精的過程,來不得半點馬虎。一個音的失誤,也會引起滿盤皆輸。」經歷了這次挫折,小朱無論是學習、生活或是練琴,都變得更加嚴謹、踏實了。揚琴陪伴著她度過了又一個三年,接著,她考上了上海財經大學,擔任了學校的民樂團團長。如今,小朱已成為著名外企的職員,再見曹建輝,她總會說:「謝謝曹老師,您改變了我的人生。」
小朱的成長,也讓陳雯潔和謝圓看在眼裡。「每一次練新的曲子,曹老師都會跟我們講其中的歷史故事,告訴我們蘊含的做人道理,」 陳雯潔說,事無巨細,曹老師在每個學生的生長道路上,給了學生們很多的建議和意見,以及做人的準則。
高三畢業之後,陳雯潔和謝圓先後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也就是從那時候起,「當像曹老師一樣的老師」的願望,開始在兩個人心中萌發。
傳承:「左臂右膀」發揚民樂
對於兩位得意門生,曹建輝再熟悉不過了。即便是讀大學的幾年,陳雯潔和謝圓也會在寒暑假來到民樂團,幫著曹老師一起指導學弟學妹。
所以,當兩人畢業的時候,曹建輝向兩人發出了邀請:願不願意來少年宮當一線教師?
那時候,陳雯潔和謝圓的同學們畢業後有的選擇了留學,有的去演藝公司,還有的成為了自由職業者,真的選擇當體制內老師的,不到1/3。但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兩個人先後選擇了回到楊浦區少年宮,成為一線的民樂教師。「能跟著曹老師學本領,是我從小的夢想,」謝圓說。
一到少年宮,曹建輝就給兩位剛出校門的年輕人壓擔子:陳雯潔教二胡,謝圓教揚琴。更多的時候,曹建輝站在她們背後,點撥和指導。
如今,陳雯潔已經工作14年,謝圓也當了10年的老師。這兩位民樂傳承人,已經成了楊浦區少年宮民樂團和上海市學生藝術團民樂二團的頂梁柱,謝圓繼承曹建輝的衣缽,成為了樂團的常任指揮,陳雯潔則總管樂團的各項事務。就像是左臂右膀,和64歲的曹建輝一起,她們將民樂二團繼續發揚光大。
曹建輝說,沒有她們,就沒有現在的民樂二團;兩位年輕教師說,沒有曹老師,就沒有領路人。
從無到有,從有到站上高位,上海市學生藝術團民樂二團在26年間逐漸成長為全國領先的學生民樂團。這麼長時間裡,很多學生為了曹建輝慕名而來,也有無數人挖他改行。雖然條件優厚,但30年了,曹建輝從來沒有動過心,不止一個人說他「拎不清」,但曹建輝只說:現在這麼幹著,挺好。
和曹老師一樣,陳雯潔和謝圓,也已成為了業內名家,噹噹年同窗一個個或留洋或在自己的工作室風生水起,兩個人依舊守在曹建輝身邊,帶著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民樂團,慢慢前進。陳雯潔說:「當年和曹老師搭檔的邵素勤老師,就是樂團的大總管,她為了樂團鞠躬盡瘁,顧不上家庭和自己的身體,最後積勞成疾,奉獻了自己的生命。我們既然接過了前輩的接力棒,就該好好地傳承下去。」
「跟著曹老師,心裡很安定。我從5歲起就在民樂團長大,這快30年了一直沒有離開過。在家的感覺真好。」謝圓說。
圖片來源:上海學生藝術團民樂二團供稿 圖片編輯:蘇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