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成功的人越愛讀書?」告訴你2個原因,3個讀書技巧

2020-10-14 我是金小牛

01

為什麼越是成功的人,越愛讀書

無一例外,越是成功的人,越是喜愛讀書。

比爾·蓋茨平均每天閱讀超過3個小時;年輕的扎克伯格從2015年起,便堅持每兩周讀完一本書;投資人巴菲特一直被合伙人戲稱為「行走的圖書」,因為他天要看超過500頁的文字。

那麼你一定有疑問,難道讀書就一定能成功嗎?

不,讀書並不是所謂「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但我敢肯定的說,越喜愛讀書的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越能比普通人更深入一層。

如果要用一個更貼切的說法來形容,可能就像之前跟大家分享過一個法則,「黃金思維圈」

我們可以人的思考層次劃分為3個同心的範圍,最外圈則是「what」,它表示當我們遇到事情時,我們腦子裡面的第一反應,是「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這是一種最淺層的思考。

而處於中間圈層的則是「how」,它表示我們第一反應想到的,是「要如何完成這件事情?」

它比前面的「what」,則要多思考了一個層次。

當然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圈層是「why」,即對於當前的事情,「我們為什麼要去做它?」

而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這也是解決問題時,最能直達問題本質,並快速找到解決根治方法的方式。

因為只有深究問題的根源動力,做起事情來才更容易做到以始為終。

說到這裡,你應該能夠清晰的知道,我想要表達的意思了。

也就是說,隨著讀書數量和質量的增長,讀書不僅能夠給我們提供一些實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我們的思考方式,進行更新和優化。

02

越是優秀的人,越愛讀書的2個原因

會讀書的人會思考

董卿曾經分享過自己的讀書方式,她自曝每天睡前一定要看書,有一天不看書,心裡就會痒痒的。

作為央視著名主持人的她,優雅、知性、會說話,一直都是她身上的完美標籤。

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不是指開口就能引經據典,把所有名句名言都給闡述一遍,而是在恰當的地方,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思想的點睛之筆。

「出口成章」背後對應的,是一個會思考的靈魂。


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人知道的越多,就會發現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還有更多。就像我們常說的,學海無涯,它是沒有盡頭。

而越是喜歡讀書的人,越能感受到知識帶給人的力量。

很多時候,優秀與普通之間,差的只是對事物不同的認知程度。

而本質上,你在生活中遇到和產生的大部分問題,都可以從前人的思考和分享中,找到答案。

俞敏洪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自己每天也在看書,簡直到了愛不釋手的程度,讀書不僅讓他保持思考,保持嚴謹的態度,也給他帶來了不斷地成長。

《終身成長》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認為,我們應該從固定型思維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

這樣才能在生活中不斷獲得成長。

讀書不僅能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經過深度學習,從內而外,去更新我們過往的舊有思維,獲得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新角度和靈感。

03

如何像卓越的人一樣,高效讀書

讀書就應該會讀書、讀好書。

一本真正適合我們的書,其實是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困擾。

會讀書的人,不會漫無目的的讀書,而是從當下出發,選擇自己最需要的那一本。

那麼說到這,書這麼多,如何才能在茫茫的書海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我將結合自己的讀書經歷,分享讀書中需要注意的3個點:

1、有目標


我們所說的「以始為終」,就是要求我們要始終圍繞一個目標,去解決問題。

讀書也是一樣,如果不知道自己應該讀什麼書,不妨先思考一下,近期自己遇到的棘手、又解決不了的問題,又或者是最近讓你心煩的一件事。

當然,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我們要快速地幫自己解決掉這個問題,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那怎麼做呢?

找一本可以解決你當下問題的好書,然後研讀它。

比如你最近總是莫名感到心煩,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來自生活或工作的某些問題,導致你開始變得有些焦慮

那麼你就應該針對「焦慮」這個問題,找到一本能夠幫助你分析焦慮來源、產生原因和如何有效緩解焦慮方法的書。

想要解決焦慮,就應該從問題的背後,去探尋焦慮產生的真正原因,並學會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比如我看過的一本《身份的焦慮》就是從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解讀人為什麼會產生焦慮的書。而再比如《情緒急救》一書,則從情緒角度出發,詳細解讀精神創傷、內疚、孤獨、失敗和自卑等不良情緒,並提供了一些相應的實操方法和建議。

以解決自身問題為起點,去閱讀相應的書籍,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實踐和驗證,這樣的方式,也是最有用的讀書方式。


2、會挑書

比爾蓋茨每年都會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分享自己一年的書單。而很多人都會從他的書單中,去再次挑選適合自己的書。

會讀書的人,同時也是最會挑書的人。


書同樣也存在魚龍混的現象,當看到一些老生常談,寫得文縐縐、頭頭是道,但是沒有一點實用價值的書,你就會恨不得想把那本書給扔到垃圾桶裡,悔恨浪費了不該浪費的時間。

那麼有什麼好的挑書方法嗎?

當然有,根據自己閱讀的實際操作,我大概給出以下三個篩書小技巧:

讀經典:去閱讀各個領域裡最經典的書,就一定不會浪費你的時間。

讀經典就像在修建某個領域的地基一樣,當你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去閱讀其他擴散型、泛領域的書籍,會更容易理解作者所說的觀點,並根據自己已有的積累,去思考和聯繫書與書之間的不同知識點。

篩書單:還可以從哪裡找書單呢?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直接去豆瓣、知乎這樣的知識分享平臺,直接搜索相關話題的帖子,然後找出分享頻率比較高的書籍。

如果你有經常關注某個領域的大V,在刷到其分享的書單是,也可以立即把它保存起來,方便日後的篩選。

還有最後一種找書方法,也是最能夠在某個領域得到深入學習的方法。

就是在你閱讀完一本非常好的書時,把書中作者提到的、對他的觀點具有影響性的書籍,記錄下來。

通常在書的中間,會出現一些用來力證作者觀點的書籍,還有在書籍結尾處的附錄裡,用心的作者,也會把自己讀過的書單和引用書單,匯總在最後。

而這對於讀到這本書的人來說,就是一列很好的書單了。

初閱讀:找到書後,最好是能第一時間把這本書快速的翻閱一遍。具體怎麼做呢?

看封面、看目錄、看序言、看重點章節中的關鍵詞,一般按照這樣的順序用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快速翻閱一遍,基本上你就能確定這本書,是不是你該讀的書了。


3、會吸納

讀了就忘,是很多讀書人最大的困擾。

因為沒有把讀過的內容用到實處,就算再好的知識,也會隨著時間慢慢被遺忘,最後就成了所謂的「讀書無用」。

想讓讀書有用,就得先把知識給用起來。



我們知道學習也有金字塔,越是具有主動性的學習方式,就越能幫助我們記住要學習的內容。

而處在塔尖最頂端的學習方法,就是「教會別人」。

當然我們不用真的做到一對一那樣去教會別人,其實生活中通過很多簡單的方式,就能達到主動學習的效果。

比如當你看完一本書的時候,你可以把這本你覺得不錯的書籍推薦給別人,然後向他說明這本書大概講的是什麼內容?為什麼是這樣?作者是怎麼做?

如果你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本書表達清楚,並引起別人的興趣,說明你對這本書也有了自己的咀嚼和消化了。

當然,在社交網絡發達的今天,你可以把讀過的書寫成一篇精心製作過的文章,然後發布到平臺上,最後看看大眾的反饋,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樣,從輸入到輸出,就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當然有實踐才是重點,然後就是在行動中,慢慢吸納其學到的知識,並用上它。

這就是越優秀的人,越喜愛讀書的真正原因。

知道了這點,你還不趕緊行動起來嗎!


我是金小牛,聚焦個人成長和職場提升,擅長學習,輸出乾貨!

歡迎來關注我,持續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層次越高的人,越愛讀書
    【MBA中國網訊】我們讀書越多,就越發現我們是無知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最不可缺的就是想像力,讀書是使人思想變得豐富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 就在去年,聽以前同事說,公司在幾年前就已經上市,聽到這個消息,我一點不意外,因為董事長身上有太多閃光點,而愛讀書就是其中一個。
  • 越讀書越不會讀書?利用「關鍵詞」「預設目標」提升學習效率
    於是嘗試過很多快速的閱讀方法,可結果要麼根本不匹配,囫圇吞棗的讀完全書,轉眼就忘;要麼乾脆無法進行,本就難以理解的書本內容,在快速閱讀技巧下根本就如同天書,不知所云。後來他們就將問題歸結到理解能力不足上。逐字精讀,內容摘抄,做思維導圖,歸納知識點目錄,一套功夫下來對書本的理解上的確提高不少,但讀書的效率卻連龜速都不如。為什麼「越讀書越不會讀書」?
  • 年齡越大越感覺到讀書重要
    今天有個同事和自己說要提升自己的學歷,然後也拿到了錄取通知書,2年半後可以拿到本科學歷。同事說「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感覺大專就夠用了」。工作了這麼久後才發現讀書沒有止境,學歷也促使著自己保持上進和學習的心。
  • 層次越低的人,越迷信讀書?看看名人怎麼讀書
    關於讀書,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為,讀書是人生最好的增值方式;另一種認為,層次越低的人,越迷信讀書。後一種觀點聽起來有點驚世駭俗,但其表達意思也很直白:1、讀書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2、讀書要注重與人交流,廣交文友;3、讀書不如言傳,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實踐。
  • 為什麼讀書越多越無知?
    一直以來都有讀書的習慣,然後覺得自己挺牛逼的,讀了很多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通古今也能知道個大概,於是內心有點小驕傲。直到最近開始刻意寫點東西,才發現知之甚少,井底之蛙肚子裡的墨水太少,以至於寫不出好文。
  • 《越讀者》:讀書就像吃飯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中文譯者,就是今天要分享的《越讀者》的作者:臺灣著名出版人郝明義。《越讀者》的主題同樣與讀書有關,但與《如何閱讀一本書》不同的是,作者郝明義對中文閱讀的理解更深刻,文筆更流暢生趣,也更貼近當今閱讀時代的語境。話不多說,趕緊來看看魚串串的讀書筆記吧。1.
  • 爸爸媽媽們,調查顯示:收入越低越愛看電視,收入越高越愛讀書
    【調查顯示:收入越低越愛看電視,收入越高越愛讀書】國家統計局1月25日公布的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顯示,收入越低的居民看電視時間越多,低收入群體每天看電視時間為1小時50分鐘;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而低收入群體只有6.6%有閱讀行為。看來,要想富,還要少看電視、多看書啊!
  • 終於知道為什麼越讀書少的女生,追她的人越多了
    有人說,讀書多的女生,學到的知識多,不好糊弄。讀書可以使人明智,當一個女生讀書讀的越多,學歷越高的時候,就不容易被糊弄,這也正是很多研究生、博士後畢業幾年很難成家的原因吧!讀書可以讓你從一個空白的人,變成一個富有博學多才的人,擺脫封建與迷信,賦予自己豐富的知識色彩。古時候有句俗語叫:「女子無才便是德!」
  •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有的孩子讀得津津有味,越讀越聰明?
    英國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培根說過「讀書可以補天然之不足」。絕大部分父母都用讀書來補足孩子後天教育。可是同樣是讀書,為什麼有的孩子讀得津津有味,越讀越有氣質、越讀越聰明?而有的孩子卻是憨憨入睡,讀書聲越來越小、越讀離書越遠,見書如見虎呢?
  • 收入越高,越愛讀書:說到底,讀書就是一條人生捷徑
    受朋友之邀,最近去參加了一些活動和會議,去得多了,慢慢也發現了一個現象:越是收入高的人,往往越喜歡讀書學習,跟他們溝通起來越輕鬆簡單。比如,有一個是高管會議,無論主持人拋出什麼樣的問題,有個三十幾歲的女高管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 89個讀書技巧,教會你如何做到高效閱讀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的確書裡全是聰明人,現實中我們很難接觸到那麼多的聰明人跟你講述他的成功經驗,而在書裡我們就可以學到他們積攢出來的好經驗,讀書就是最便宜的投資。而有的人卻說,讀書無用,我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絲毫的變化,為什麼呢?其實不是讀書無用,是方法不對。正如趙周老師說的:「你向皮膚科醫生諮詢了一天,然後抱怨你兒子的感冒一點沒好。」這不是皮膚科醫生無用,而是你的方向不對。
  • 讀書越多越無知,那還讀書嗎
    有一天晚上,剛剛吃過飯,一個學生聯繫我,他說,老師,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我覺得書讀得越多,就覺得自個兒越是什麼都不知道,越無知。所以既然這樣的話,那咱讀書幹嗎呢?還不如不讀書呢。這樣咱還不會發現自己無知,還挺高興的呀。我當時覺得有點哭笑不得,我怎麼回答這個孩子呢?
  • 別人讀書越讀越優秀,自己讀書卻越讀越抗拒,原因是兩個錯誤認知
    讀書真的那麼難嗎?這個問題從表面上分析是因為你的讀書能力或技巧不足導致。然而真實原因並非如此,而是你對讀書產生了兩個錯誤認知,致使你的讀書成為了無用功。錯誤認知1:想當然,認為讀書是恆等式,只要讀、背,就一定會產生效果。
  • 為什麼愛一個人時,越在乎越卑微?原因有3個
    並不是對方故意高你一等,而是你越愛一個人,越不自覺地要低下來。 張愛玲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她愛上胡蘭成,是因為他對她的「懂得」,兩人初次見面便相談甚歡,儘管那時候她已經是名譽上海灘的奇女子,但她在他面前骨子裡還是小姑娘。
  • 極簡主義:為什麼說一個人越簡單越容易成功?
    在生活中,無論你處於社會哪個層級,都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小時候讀書,同一個老師教著同樣的知識,缺產生了成績好壞兩個極限!大學畢業後,為了掙錢參加了第一份銷售工作,同一套流程,有人月薪上萬,有人月月底薪!通過幾年的努力,終於獲得第一桶金,開始了創業,同一個行業,同一個地段,同一個產品,有人3個月後開始盈利1萬、10萬、60萬……最後穩定在一個利潤值;有人3個月後還在苦苦支撐,半年後開始糾結要不要放棄關門,一年之後終於熬不住,開始了新的打工生活!為什麼人和人之間有這麼大的差別?
  • 讀書沒時間?記不住?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讓你越讀越優秀
    成功人士皆有讀書的好習慣。查理·芒格 說: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巴菲特就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香港首富李嘉誠有句名言:「知識改變命運」。他自小酷愛讀書,少年喪父的他輟學到茶樓打工,每天工作超過15小時,回到家依然苦讀至深夜。
  • 從一看書就想睡覺,到挑燈夜讀,4個方法教你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這裡唯一有點建設性的意見,就是告訴你要明確讀書的目的和意義,可是對於一看書就想睡覺的人來說,你告訴他要有自己人生讀書的目的和意義,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的事情。要是管用,那麼好使,你讓他爹媽、之前苦口婆心的老師顏面何在?世界上最笨的教育方式就是苦口婆心的說教!
  • 男人愛你越深,越不會讓你「碰」這5個地方!
    2、我覺得,我這輩子最燦爛的笑容,大概都奉獻給我的手機屏幕。  3、看你個人資料一遍又一遍最後我還是忍住了沒去打擾你。  4、如果你愛我,我就不用在這句話前面加個如果了。  5、不要假惺惺做作裝可憐其實我比你會演。  6、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一個女孩和你同甘共苦的決心。
  • 讀書早晚會忘,為什麼還要讀書?3個故事讓你茅塞頓開
    人們在無聊時,總是喜歡想東想西,甚至會提出諸如「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等具有哲學高度的問題,今天在這裡對「讀書早晚會忘,為什麼還要讀書」這個問題嘗試用三個真實故事的方式來解答。故事由一位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生講述。
  • 總有人說你讀書讀傻了?這樣讀書,越學越聰明
    出於好奇我就繼續搜索了一下相似的問題,發現有這個困惑的人還真不在少數,似乎我們周圍有許多人認為「讀書無用」。是什麼造成了這種「讀書無用」的認知?怎樣做才能將我們所學的知識變成有用?《這樣讀書就夠了》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