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很開心,長大後,過年似乎成了一種負擔

2020-12-17 白日夢女孩的生活錄

大家好,我是小白,歡迎大家來到白日夢女孩的生活錄!

現在已經是12月份中旬了,離過年也越來越近了。在這裡,我想問一下大家,你們對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對於小白來說,小的時候過年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因為每當過年的時候,在外打工一年的父母會從工廠回來。他們會給我買很多的新衣服,新鞋子。過年的時候我還可以吃到平時比較少吃點的零食。

所以小的時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過年了。每當看到父母從外面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回家,心裡總會感覺暖暖的。因為父母可以陪伴自己一陣子,自己盼了一年的新衣服,新鞋子和零食在過年都實現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過年似乎慢慢地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變得讓人充滿了負擔,壓力!

而這種改變應該是從我初中的時候爺爺去世了開始的。在我初中的時候,爺爺去世了。因為爺爺的離世,我媽媽把我弟弟帶到外婆那裡去讀書了,因為我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沒有時間照顧我們。所以我們都是爺爺帶大的,爺爺去世了,家裡就沒有大人照顧我弟弟,所以我媽媽就把弟弟帶到外婆那裡。

從爺爺離世後,過年變得沒有意義了。因為爺爺在世的時候,不管怎麼樣,我父母都是會回家過年的。因為家裡有我和弟弟,但是自從爺爺離世後,我和弟弟都被帶到外面讀書,那個也從小長大的家也開始很少回去了。

在外讀書的第一年,我想要回家過年。但是媽媽跟我說爺爺不在了,家裡什麼都沒有,如果回去家裡的大伯還要給你準備吃喝的東西。這也是一筆錢,而且如果要回去我們家幾個人的車費來回就要2000多了。

我媽媽說不回去了,她說以前如果不是因為我和我弟弟在家,她也是不會回去的,因為負擔太大了。在外辛辛苦苦賺一年的錢,回趟家就沒有了。

當初的我並沒有理解媽媽說這些話時的心酸。現在我也長大了,出來工作了,我才體會到了媽媽當時的心情。現在物價上漲,我們辛辛苦苦打工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但是回家一趟,交通費和一些其他的支出就能把我們存了一年的錢變得一分不剩。

現在很多的人都說春節好像是「春劫」,因為它劫走了你一年的勞動成果。不管怎麼樣,如果你的父母,小孩都在家裡等著你,那麼不管怎麼樣也要常回去看看,因為老人和小孩把所有的期盼都寄托在了春節這個時候。

不管怎麼樣,常回家看看。

相關焦點

  • 小時候盼著過年
    那時候的孩子不想現在的年輕人不想長大,都急吼吼地希望自己早點多一歲,十來歲的時候,就開始數著,再過五年就跟小姑一樣好看了,再過十年就跟二舅一個英俊了,如果到2000年,自己就三十歲了,三十歲,那是多老的年紀啊,怎麼也想不出到那時候自己會是什麼樣子。
  • 為什麼越長大越討厭過年,因為心理都發生了這些變化
    年味,似乎對于越大的人看得越淡,因為生活中的各種瑣事纏身,早已把小時候的天真和稚氣衝淡了。對於90後的人,早已過了十幾歲的年紀,他們對過年,也有了新的界定,不再是天天盼望著過年,也不再是能吃好吃的、能玩好玩的。
  • 快到了辭舊迎新的時候了,都來說說大家小時候是怎麼過年的吧!
    就拿北方最常見的饅頭來說吧,我小的時候,也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純白面的饅頭。平時,吃到的饅頭都是白面和比較粗糙的黑面參和在一起做的,口感相對來說比較差。至於吃肉,對我我家而言,除了過年,平時的比如端午、中秋之類的節日,幾乎也很難吃到肉,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肉。 一般來說,從臘八開始,就慢慢有點年味了。
  • 小時候過年是一串鞭炮的歡愉,長大後的年味兒是媽媽炸的紅薯丸子
    小時候盼著過年,因為過年了就有新衣服穿,有很多平日裡很少做的各種好吃的,有壓歲錢,還可以和一群小夥伴一起肆無忌憚的放鞭炮,除夕晚上還可以看平日裡熟悉的表哥和舅舅畫上眉毛,塗上口紅,戴著頭巾扮演丫鬟和船娘到每家每戶「玩船」。
  • 過年時,給壓歲錢是一種負擔嗎?七成日本人認為是的
    今天1月17日是北方的小年,明天1月18日是南方的小年,不管北方還是南方,到1月24日就是中國的除夕,過年了。春節過年,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這個節日有著其它節日沒有的傳統習俗,大人要給孩子壓歲錢。
  • 回憶一波,小時候過年的時候都玩過什麼遊戲?
    小時候可是最喜歡過年了,過年意味著可以吃好的喝好的,意味著可以放寒假,意味著可以收到壓歲錢,意味著有新衣服可以穿,當然還有各種好玩的可以玩,以下說說我小時候過年都玩什麼吧。煙花鞭炮這個當然是最必不可少的了,平時小孩子是沒有機會放什麼鞭炮的,而且也很少有賣,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各種好看的煙花鞭炮可以買到,而且有錢買啊,記得那時候的鞭炮樣式還是非常多的,什麼小蜜蜂大坦克,花樣繁多,想省錢慢慢玩的話,就買一掛500響左右的小鞭炮,解開了變成一個個的裝在口袋裡。
  • 80後,小時候過年都吃什麼零食?
    現在過年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不上課,到處玩。可是對於我們那些80後的人來說,小時候過年就是「吃」,特別是我們這些農村娃,過年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東西,很多都是大人親手做的。那麼80後們過年都會吃哪些零食呢?我們今天來回憶一下。
  • 小時候過年要天天幹活,卻有最美好的回憶,原來勞動也是一種享受
    80年代的我經常會回憶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感覺那時過年是最有意思的。01.過年前的勞動最有意思從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就已經拉開了序幕。每當這個時候,媽媽都是主力軍。一般情況下我們半天掃不完,簡單吃過中午飯之後就繼續投入戰鬥。掃完房子之後,就是我們小孩子發揮作用的時候了。我們把之前蒙東西的塑料布撤走,把桌子擦乾淨,把地掃乾淨。
  • 過年了,健康的飲食,才能保證我們開心、快樂、平安,吃好喝好
    我幾乎每年過年都能與發遇到吃出來的三高不穩,吃出來的心臟病,更是連續三年都搶救了急性心肌梗死。過年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吃好喝好!這是是我們的好客之道。客人如果能把我們的美食吃的乾乾淨淨,才能證明我們過年準備的好,更能體現我們的熱情,這樣主人才會開心。
  • 親人看到突然回家的你,小時候年味是鞭炮聲,長大後就是一張車票
    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們長大了現在很多人覺得,我們越長大年味就越淡了。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能我們小的時候在過年的時候,非常渴望的新衣服和新鞋子,現在的孩子很容易就能得到。也可能,我們長大了,沒有小時候那麼容易滿足了。
  • 今年大概準備多少紅包,才能安心過年
    過年發紅包,一般都是長輩給晚輩發的紅包。寓意著是希望度過美好的一年。從前小編也沒有要發過紅包,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已經變成長輩開始要思考,怎樣發紅包?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但是感覺現在的紅包便成了很多人的負擔,因為開銷太大了,工資也就那一點。我在思考,今年的紅包該怎麼發?後來還是決定跟家裡面的親戚和朋友商量一下,這是給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數額也不用過多也不是很少。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發。發紅包這個話題可以跟家裡面的人一起協商,因為大家的經濟水平不是一樣的,最好能夠定一個份額比較好。
  • 在臺北過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對於我,其實也是一樣的情懷,每逢過年的時候,我喜歡吃婆婆做的臺灣菜,也會懷念母親在荊門做的蒸年糕和魚肉卷。小的時候,那個物質貧瘠的年代,過年就意味著某種意義上的慰藉和期待。過年的儀式感,濃烈又真實地存在著。再後來未結婚生子的時候,每逢過年,我都會感慨著自己怎麼還沒有一個家。眼看著周圍的人早已踏入圍城,而自己依然孤單,有些許的失落。因為那個時候,我在深圳已經工作好幾年了,外表光鮮亮麗,自認為過得瀟灑自如,卻還是讓父母在遠方操心和牽掛著。
  • 現在農村過年發紅包有多少種方式,哪一種更有過年氣氛
    說起紅包,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人,記得還小的時候每次過年都得到大人給的紅包,好像今天剛剛過完年然後又盼望明年快點到來,所以每當鬧父母的時候,父母就連哄帶騙說不聽話到過年就不給紅包不買新衣服給,現在想起又好笑又忘不了當時的童年記憶。
  • 回家過年:一個甜蜜的負擔
    當你忙著搶票準備回家過年,有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徘徊在歸與不歸之間回家過年 一個甜蜜的負擔攝於福州火車站東南網1月7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文 實習生 林峰峰/圖)日前,重慶一男子,因坐公交時被冤枉偷手機而被帶到警察局,民警介入調查後發現該男子竟然打工19年,從未回過家,連自己戶口都被家人註銷了,而這一切只因男子感覺自己在外打工多年卻未賺到錢,無顏見家人。
  • 過年的故事
    (網絡圖片)農村人有一句話說:「小孩過年,大人過難。」這話算是說對了。在那些饑寒交迫的日子裡,過年的確是過難,留給人的儘是些辛酸的記憶。打我記事起,家裡糧食似乎總不夠吃,沒菜沒肉的,年過得寡淡無味。有一年,好不容易有了肉吃,卻還是沒有爆竹響。儘管這樣,我還是喜歡過年。
  • 春節焦慮症: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過年了?
    小時候,總是盼著春節,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玩煙花,還有壓歲錢,大人們也會放鬆管教。 長大後,卻越來越討厭這樣尷尬的狂歡。 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00000+的人患一種名為過年症候群的病,患者年齡多集中在18-30歲之間。 而且春節的時候,有很多人出現社交焦慮,因為實在不知如何與親戚朋友們找打話題,讓氣氛不冷場、彼此不尷尬。而所謂春節焦慮,來得快去得快,一到年底固定發作。
  • 春節焦慮症: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過年了?
    小時候,總是盼著春節,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玩煙花,還有壓歲錢,大人們也會放鬆管教。長大後,卻越來越討厭這樣尷尬的狂歡。等待我們的不再是輕鬆歡樂的節日氣氛,而是無止盡的瑣碎雜事和現實考驗。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00000+的人患一種名為過年症候群的病,患者年齡多集中在18-30歲之間。而且春節的時候,有很多人出現社交焦慮,因為實在不知如何與親戚朋友們找打話題,讓氣氛不冷場、彼此不尷尬。而所謂春節焦慮,來得快去得快,一到年底固定發作。
  • 人到中年,我越來越怕過年了
    是的,年關,過年是道關。過年要吃喝玩樂,過年要走親訪友,過年要來回奔波,要大一場小一場地趕,到最後就剩一個字:累!過年要準備老人的紅包,小孩的紅包,飯桌上的美酒佳餚,還有來回走訪的各種菸酒禮品,特別是那些酒啊、飲料啊,你家到我家,我家到他家,仔細想想很覺無趣,何止是累,我覺得更是一種浪費。
  • 消失的年味: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期待過年了
    記得小時候,特別期待過年。到了年底,進入臘月,家裡就開始忙碌起來。一家人圍在大桌子旁,不論老少都穿上新衣服,說的都是吉祥話,談的都是開心事。窗外是萬家燈火,漫天煙花和爆竹聲。奶奶忙著幫小孫子捂耳朵,妯娌們吃著福橘看著電視聊著天,男人們喝著酒說著莊稼的收成或者生意上的事情。那個時候,「年」在我們的心中就是信仰!
  • 小時候過年都能收到長輩的「壓歲錢」,晚輩是不是也可以給長輩呢
    過春節,對孩子來說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收「壓歲錢」了吧,在新年倒計時的時候由長輩發給晚輩,希望孩子們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平安健康。壓歲錢其實是「壓祟錢」,傳說古代有一隻邪惡的猛獸叫「年」,每到大年初一這一天就會出來作祟禍害小孩,長輩就用紅包來賄賂猛獸,以求得孩子平安度過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