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心印經》分為三段,分別敘述三階修煉法門。首段認為最上等的藥,分為三個品級:就是人身中的神、氣、精三者。此三者若有若無,深隱難測。平時的修煉功夫,須要凝神虛靜 (存無), 存無的狀態,配合功法,不加神識,其實「有」已經在作用。此即為存無守有之妙旨。
所有法門修煉,重在調和呼吸,使回復先天元氣,將氣與神化合(迥風混合) ;如此用功百日,即有功效靈驗。逐漸修煉,(默朝上帝),如此修行十二年,可以飛升成仙。以上是《玉皇心印經〉第一段「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無守有,頃刻而成。迥風混合,百日功靈;默朝上帝,一紀飛升。知者易悟,昧者難行。」經文大意。
此經經文第二段敘述了呼吸調息之法,及其修煉次第如下:順著一日中的良好時辰,如子時午時,卯時酉時沐浴、溫養等方式來修煉,修煉首先由調和呼吸做起;配合意念來進行,用以育養清陽之氣。使有形無形真氣由口鼻出入,真氣似有似無,綿綿不斷。使我們修行的根基隱固。
人體內各自有精氣,修煉之法,在煉後天之精,使和元精元神相合;再煉神合元氣,使神養氣;再使氣結成聖胎真體。如不能結成聖胎,都只是強取名號而已。元神能透入金石中,元神能使形體飛升,進入水中不會淹溺,進入火中不會焚毀。此是《玉皇心印經》第二段經文「履踐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文意。
此經第三段,敘述了精、氣、神三者之關係,認為元神依憑形體而存在,元精依靠元氣始能充實。修道者須使精、氣、神三者相依,才能使形體永不毀敗,像松柏一般永遠青綠。精、氣、神三者同歸於一個道理,其奧妙處是難以俱述的。精、氣、神三者相聚,才能結聖胎,使生命永存;三者相散,則將使生命凋散敗亡。
接著經文並敘述了得胎後的身體變化,以為煉就聖胎,將使七竅相通達,使每一竅都充滿光明。像日月一般,光芒照耀於體內。且一成就內丹聖胎,便可以永久保有它,身體自然輕盈,衝和之氣充滿身中,肌骨散發出像瓊玉般舒暢清涼。再者,結丹聖胎,就會神通變化;不能獲得結丹,生命就日漸衰老傾危。
內丹既已形成在身中,就已不是原來的白虎(氣), 也不是青龍(精)。誦唸萬遍,自然就能明白其中奧妙的道理了。此是經文第三段的大意,其原文為:「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殘,松柏青青。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誦之萬遍,妙理自明。」此段經文中,除了精氣神三者之關係的敘述,是修習丹道者所重外;另外值得注意者,則有二事:其一為敘述內丹成就,得道後的身體狀況,所謂:「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玉皇心印妙經》為道教內丹修煉心法,經中所敘者,包括了精、氣、神人身三寶間的關係,及修煉次第。此經的撰作年代,如據南宋景定年間李簡易曾為作注看來,則疑應是唐末五代至北宋間的產物。
《玉皇心印妙經》常附錄於《高上玉皇本行集經》之卷末,做為玉皇以心印心的修煉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