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心印妙經與道門修煉心法

2021-03-01 風雷見善

    《玉皇心印經》分為三段,分別敘述三階修煉法門。首段認為最上等的藥,分為三個品級:就是人身中的神、氣、精三者。此三者若有若無,深隱難測。平時的修煉功夫,須要凝神虛靜 (存無), 存無的狀態,配合功法,不加神識,其實「有」已經在作用。此即為存無守有之妙旨。

     所有法門修煉,重在調和呼吸,使回復先天元氣,將氣與神化合(迥風混合) ;如此用功百日,即有功效靈驗。逐漸修煉,(默朝上帝),如此修行十二年,可以飛升成仙。以上是《玉皇心印經〉第一段「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無守有,頃刻而成。迥風混合,百日功靈;默朝上帝,一紀飛升。知者易悟,昧者難行。」經文大意。

 

     此經經文第二段敘述了呼吸調息之法,及其修煉次第如下:順著一日中的良好時辰,如子時午時,卯時酉時沐浴、溫養等方式來修煉,修煉首先由調和呼吸做起;配合意念來進行,用以育養清陽之氣。使有形無形真氣由口鼻出入,真氣似有似無,綿綿不斷。使我們修行的根基隱固。

 

     人體內各自有精氣,修煉之法,在煉後天之精,使和元精元神相合;再煉神合元氣,使神養氣;再使氣結成聖胎真體。如不能結成聖胎,都只是強取名號而已。元神能透入金石中,元神能使形體飛升,進入水中不會淹溺,進入火中不會焚毀。此是《玉皇心印經》第二段經文「履踐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文意。

 

     此經第三段,敘述了精、氣、神三者之關係,認為元神依憑形體而存在,元精依靠元氣始能充實。修道者須使精、氣、神三者相依,才能使形體永不毀敗,像松柏一般永遠青綠。精、氣、神三者同歸於一個道理,其奧妙處是難以俱述的。精、氣、神三者相聚,才能結聖胎,使生命永存;三者相散,則將使生命凋散敗亡。

 

    接著經文並敘述了得胎後的身體變化,以為煉就聖胎,將使七竅相通達,使每一竅都充滿光明。像日月一般,光芒照耀於體內。且一成就內丹聖胎,便可以永久保有它,身體自然輕盈,衝和之氣充滿身中,肌骨散發出像瓊玉般舒暢清涼。再者,結丹聖胎,就會神通變化;不能獲得結丹,生命就日漸衰老傾危。

 

     內丹既已形成在身中,就已不是原來的白虎(氣), 也不是青龍(精)。誦唸萬遍,自然就能明白其中奧妙的道理了。此是經文第三段的大意,其原文為:「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殘,松柏青青。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誦之萬遍,妙理自明。」此段經文中,除了精氣神三者之關係的敘述,是修習丹道者所重外;另外值得注意者,則有二事:其一為敘述內丹成就,得道後的身體狀況,所謂:「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玉皇心印妙經》為道教內丹修煉心法,經中所敘者,包括了精、氣、神人身三寶間的關係,及修煉次第。此經的撰作年代,如據南宋景定年間李簡易曾為作注看來,則疑應是唐末五代至北宋間的產物。

 

    《玉皇心印妙經》常附錄於《高上玉皇本行集經》之卷末,做為玉皇以心印心的修煉心法。

相關焦點

  • 「命功」修煉功法《高上玉皇心印妙經》含註解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也稱《無上玉皇心印妙經》,簡稱《玉皇心印經》或《心印經》。此經闡明中華道家修煉學的理法,為中華道家丹法「修命」的代表作。此經與《太上老君常清靜經》珠連壁合,為中華道家修煉學「性命雙修」的重要經典。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是我們每日功課必誦經典,是修道之徑路,是「命功」修煉功法。按照經中所講悉心做去,小則有益身心,大則證道登真。誦持不退,不但能開通妙理,漸悟真詮,且能感格高真上聖,資助道力。
  • 解讀道家經典《玉皇心印妙經》及註解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註解《高上玉皇心印妙經》,又稱《心印經》。
  • 「無上」還是「高上」,關於《心印妙經》全稱的爭論!
    熟讀《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的人們都知道,在早壇功課經的課誦部分有一篇《玉皇心印妙經》。閔智亭道長在《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注》中提到:「『心印』者,即以心印道,以道印心,印無所印,心無所心。」這部以講述道教命功為中心的經典,其開篇即言「上藥三品,神與炁精」,一句話點出了丹道修煉的重中之重。《黃庭經》說「積精累氣以成真」,唯有精盈、炁足、神旺,才能化出可為自身之用金丹大藥,服之乃得益壽延年的功效。究竟如何去解讀《心印妙經》,這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但在讀經之前,很多人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小問題。現如今以北京白雲觀所誦經典為藍本的通行本中,《心印妙經》的全稱為《無上玉皇心印妙經》。
  • 《心印妙經》——道教早晚課你知道嗎
    《心印妙經》以簡潔的文字講述了道教的修煉方法,如果照著它的方法去做,對身體就大有益處。《心印妙經》概說《心印妙經》的全名是《高上玉皇心印妙經》,簡稱《心印經》,一卷, 託言為無上玄穹主金闕大道君所述;全文僅二百字, 四字一句,共五十句。本經主要講的是道教修煉的方法, 論述內丹道中煉養精、氣、神之秘要, 是道教徒早晚必須修煉的功課。
  • 《玉皇心印妙經》十六講:誦持萬遍,妙理自明
    《無上玉皇心印妙經》十六講,我們學習「誦持萬遍,妙理自明」,此句詳論得丹之理,義理至明。《心印經》理玄詞妙,可得其意於言外。若粗率讀過,其理難明。故而說「誦持萬遍,其理自明」。本講是《心印經》最後一講,主要闡述誦持經典對修道的重要性。這句話經文,不僅適合於《心印經》,其他經典也是同樣的原理。
  • 道士每日如何修煉悟道!
    在道門中,無論是集體的宗教生活,還是日常生活,抑或是動功靜功修煉、業餘休閒等,無不依經而行,遵道而為,處處體現著道教重生貴生、度己度人的教義思想。《功課經》不但要求道士天天念誦、領會經義,而且要依經義行持,以達到修身養性之目的。「功課者,課功也,課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道教的「功課」,是對道士自身修持的考核和檢查。道士熟讀道教經典尤其是《功課經》,有助於理解經義,體道悟道,有益於道眾加強自身修養,純正道風、俱足正信。
  • 修煉誤區~心生於物,死於物
    對於我們今天修道之人,在修煉時同樣會被今天社會外部環境能量幹擾,天、地、人現在都變得不簡單,水災、火災、地震、瘟疫、人類的戰爭、汙染的天,汙染的地,雜亂的人心,如何才能平靜,哪裡會有我們的淨土。所有的一切原生態都被人類改造過了,看上去的美景、美色已無天然之天氣、地氣、人氣。就連修煉之人今天的魔障也是越來越多。
  •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卷上:清微天宮神通品第一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己嘗遜避,弗許謙辭,即當刳剔此心,審正於下,先作斯語,肇闢於經,庶界來觀之人,首認紀述之意。臣良稽首頓首,拜手謹書。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張良校釋本  奏陳表文  臣昨奉詔,校正《本行集經》,恭準宸翰,令臣俟畢奏陣者。臣聞:垂世立教,舍上智以奚堪;刪詩定書,必聖人而後可。蓋典誥示斯民之繩準,而詁訓為格言之荃蹄。
  • 《天仙金丹心法》解開丹田的奧秘
    【點擊標題下「內丹」「更多消息」】頭條特意為修行者捅破的十張窗戶紙(內丹修煉類)二條980元尋道網熱門精品課集錦(1)(課程介紹)三條尹真人寥陽殿問答之始基篇(內丹修煉築基類)四條七門精品課集錦,由此入道也逍遙(課程介紹)五條《天仙金丹心法》解開丹田的奧秘(內丹修煉丹田類)六條萬千丹道話養生,金丹修命果不同
  • 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上
    經名: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原不題撰人。內載唐天皇(唐高宗)問道於中嶽潘尊師(潘師正),當系唐代上清派道士編撰。原本一卷,徒分作三卷。
  • 道家內丹《太上九要心印妙經》(收藏研究)
    張果老仙師《太上九要心印妙經》,八仙之張果老所書。道教內丹經書,簡稱為《九要心印經》。夫九要者,乃機要也。以應大丹九轉,故以道分九篇,法顯九門。九門合理,篇篇歸根。得者坐獲天機,悟之者為之心印。若依行者,在欲無欲,居塵出塵,分立九門,還元二儀。學道君子,細意詳之。先序顯用,次要應體,以體兼用,性命備矣。
  • 為什麼《清靜經》是道門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課!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通常簡稱為「清靜經」或「常清靜經」,是道教徒日常持誦的功課經之一。 接著說明,人神要常清靜,必須遣欲澄心,去掉一切貪求、妄想與煩惱,實現「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的常寂真靜境界。最後指出,「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所以《清靜經》,是教人遣欲入靜的修煉要領,是道門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課之一。
  • 為什麼《清靜經》是道門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課?|附《清靜經》全文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是道教徒日常持誦的功課經之一。此經是三國時葛玄受之於東華帝君,觀其旨要,乃發揮老子清靜無為思想,以之指導心性修養。《清靜經》全文不到六百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
  • 《宗範》節要:禪源·妙心
    達摩單以別傳妙心,直指人人見性成佛,畢竟以何為妙心耶?故首之以禪源。源既定矣,學者從何而契妙心?循古軌則,非參究不可,故繼之以徹參。由參而悟,便與佛祖同一鼻孔,然有無始習氣未消,故申之以調習。習消力宏,真如深契。
  • 王財貴教授「默誠呆久出」五字讀經心法
    王財貴教授「默誠呆久出」五字讀經心法
  • 道家靜坐十二心法,打坐不是坐著就行了
    故日:「心至無心神自定,一靈獨耀遍乾坤。」 二、泯外守中法 儒門以「執中」為心法,並以中庸之道為天下後世倡。老子以「守中」為心法,丹道門庭修煉更有「守中」與「守中黃」一訣法,心口相傳。佛家亦倡「中道」,主舍空有二邊而行中道,最後雖主「中亦不立」,即中亦應舍,然仍以得證中道為修證要妙。故亦可以說,守中為三家共法。
  • 弘新開示:本源傳真妙自在,道妙天機真妙心
    『佛心大道慈悲心』(第六講)作者:弘新>「本源傳真妙自在,道妙天機真妙心。」無為清淨妙自然,大道無心真佛見。如來妙法真傳心,花開見佛妙自在。如來無語妙千秋,傳心印心道千古。貫通古今無未來,當下明心即自在。本源的傳真,說我心靈淨化的越快越多,他的信息這種傳真越快,就是自性的恢復。大道無形顯萬相,咱看咱們的心就是淨化到什麼程度,你來檢驗個人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