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財貴教授「默誠呆久出」五字讀經心法

2021-02-19 正邦學堂


王財貴教授「默誠呆久出」五字讀經心法

20180826 正邦學堂 羅乾江老師

一.緣起

 

近日參加重慶六五文集讀書會例行會議,讀《六五文集》第十五卷,其中《學習心態與方法》篇裡,教授如是說:「是想講一點讀書的方法,我已經忍住很久了,不想講。為什麼呢?因為要講的是怎麼讓讀書的效果更大?那為什麼不想講呢?因為覺得最好的讀書態度是默默地,誠懇地,甚至是呆呆的去讀,久而久之,就能夠把書讀出來。」

 

感其「忍」字,切及其餘,一一品酌,細細嚼味,晃然若一夢,豁然似洞開,遵師者之教誨,啟習者之心扉。尋先生言語之「默」、之「誠」、之「呆」、之「久」及「出」,以成五字,言之為五字讀經心法,以覓遵師之心意,以饗同習之友朋。

 

二.心法之一:默

 

犬守於夜,竭盡其力,警覺篤誠,以防異者,職護衛之責;況其行為本性,自發自動。故「默」者,有所關注,有所思慮,有所警覺,有所沉潛,而生內定之心力。

 

高度關注,覺當下之所學,誦讀經書,當六根俱到,目不斜視,耳不旁聽,鼻不錯息,口不誤語,手不亂觸,意不它處,精氣神聚,智慧德一,滴水不漏,故能事半功倍。

 

時時警覺,時時者,切學業精進處,「學而時習之」,時時刻刻,分秒必爭。警覺者,處其所習之中,魂不外散,知所積之處,守增溢之途。誦讀經典靠大量,「人一能之,己十人,人十能之,己千之」。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誦讀經典,非此無他。

 

默而不言,默而不張,潛也,若欲「出」之「飛龍在天」,更需「默」之「潛龍在淵」。誦讀經書時,六根內聚,即為上策。心不妄動,意不紛呈,更需緘口而不輕談。書中之意,聖人心地,非有聖賢之體貼,群經之博覽,事世之磨礪,無以見其真妙,否則妄言而無益。若欲舌戰群儒,待到瓜熟蒂落時。

 

默默地,潛著潛著再潛著!而化於沉潛之裡,寧靜之中,心默即默,處默而默,非默而默,自然自默,如是定力自生,暇不他顧。 


三.心法之二:誠

 

誠懇者,誠者,信也,懇者,信也。凡信則有,不信則無。有所疑問,擱置於心,先誓此身心,奉諸聖賢。切經書之言,通聖賢之心,篤誠而誦,合於聖心,是謂大誠。心誠則靈,靈則通,通則達。如此往復,自然有「出」。

 

以誠懇之心意,誦於經書,當自有敬畏之心,自有端身正坐之儀。行如風、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無不時刻自省自覺。誦習之時,當有儀範,端坐之時,不可蹺足,不可晃腳,不可駝背,當以敬仰之儀態,正待所習之經書,是謂外形之誠。

 

內心之誠,唯經典是瞻,當有感恩之心,感念經書之不易,經書乃聖者之心意,聖人感天地之常德,歷其畢生之修行,為啟後世之來者,觀天垂象,著書立說,千古絕唱,人文化成,經典歷數千年而不衰,飽經動難而猶存。善待經書,意在善待聖賢,觸之撫之,當謹小慎微,以之為師,遵師重道,切不可隨性恣情。啟書,閉書,藏書,觀書,誦書,必當恭敬虔誠,靜處之時,加以頂書修持。 


四.心法之三:呆

 

莊子如是言,周宣王好鬥雞,紀子為之馴,初觀其聲威欲試,再觀其怒火欲烈,後觀其呆若木雞。當其鬥雞時,有雄雞遠望而趨,邇時魄散而走。此所馴之雞,以其精神內守,匯於一心,其眼無神而神,足以噬它雞之命。

 

呆,是一種凝神靜守功夫。從形態上,佯若無物,實則內蘊在心。誦讀經書,更需如此功夫。經書乃道德文章,充溢浩然之氣,豈可自作聰明,妄自揣測,謹須凝神聚氣,潛以修身,虛若空杯,呆若木雞,心歸於零,方可納藏精銳,氣化而神。

 

呆,無邪也。初習經書,而未入其義理,更不及其精神,忌望文生義,自以為是,自得其樂,實南轅北轍,謬以萬裡,以塞其泉源,不見真諦。

 

呆,冥也。誦讀經書,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自然有天地之德的湧現,如天降甘露,吮而汲之,有如冥冥之中,自若初現。可垂簾內觀,宛若禪態。

 

呆,從聖人也。呆之精誠之至,必誠而化。因誠於所讀之經,通聖人之情,入聖人之心,渾然一體,晃然若無,呆誠之極,方可探聖賢心意。 

五.心法之四:久

 

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弩馬十駕功在不舍,雙十之論,誠然合道。誦讀經典,唯有久而久之,方可成內容之大量,遍數之大量,薰染之大量,以覽經典之全,以染義理之深,以通聖人之情,以達天地之德,遂無而有,有而通,通而達,達而顯。

 

凡事皆量變到質變,唯有在量上下功夫,功夫自度人。佛佗苦修七年未果,倦於樹下,誓言「不證菩提,不離此坐」,然七日而得,及禪宗所謂頓悟,皆如沸水之開,實則著重言於最後那一度,須知未有前九十九度的熱力,豈有最後一度的沸騰。誦讀經書之久,當潛伏在九十九度之中。

 

曠日持久,當有恆心,當有忍耐心,強迫以成,多有苦楚,如「學海無涯苦作舟」之語, 若「頭懸梁,錐刺骨」之例,此乃極大之誤會。「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更有顏回之樂,自古聖賢,悅樂而成。誦讀經書,當有「止於至善」之嚮往,為師者,導之以德,為學者,感之以恩。而誦讀經書時,有抑揚頓挫波濤拍岸之合唱,有行雲流水一瀉汪洋之包本,更有「吾復夢見周公矣」之愜意,樂在其中,自得其久,有良師益友,同先生教誨,更是群行至久。 


六.心法之五:出

 

談「出」,即多憶那,古之習武之徒藏習於深山幽寺,一晃數年,學似有成,而戰十八羅漢,推門出山,於是,江湖再興風雨,九天重輪日月。

 

主席詩「橫空出世,莽昆倉,飛起玉龍三百萬,捲起千堆雪……」 可見,這「出」字,非養在閨中之女,嫁為人婦時,一朝而纖腳之出。茲「出」可謂,不出則已,一出驚人,不出則深潛於淵,一出則飛龍在天。這齣非「冒皮皮木秀於林」也,乃光彩照人自流露,氣象非凡望儼然。

 

此處之出,為前果之化,為「默」「誠」「呆」「久」之果,乃學有所得,果已充實飽滿,沉澱澱,金燦燦,非外在之光鮮亮麗,實乃藏器於身,才高八鬥,學富五車,非此無以言出。

 

君子之出,不怒而威,若狹路相逢,則勇而能勝;見路之不平,則拔刀相助。出淤泥而不染,坦坦蕩蕩,文能治國,武能興邦,廟堂之上憂其民,江湖之遠憂其君。

 

雖名為出,實質為虛,虛者,非虛無飄渺,弱不驚風。實也已內化於心,物我同一,同一而無,是以舉手抬足,切中於節,以順民俗,合於時序。

 

此處之出,則雖名為出,實為入,君子以其行,而內化於身心,是以日臻其品德,日修其技藝,以成大人。「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出雖為果,而在出位,當出則出,即所謂「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出」皆須「發而皆中節」。其根要還在通靈,通靈則融會貫通,其因在「默誠呆久」的功夫上;其緣由還在修習,修習於衣食住行,砥礪於世事物理,以物我同化,「隨心所欲不逾矩」。

 

七.結語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請命

  為往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橫渠四句,熠熠生輝,繼絕傳薪,憤悱之情,誠讀經之人,當為道學而行。今得先生五字讀書心法,甚幸!

相關焦點

  • 王財貴教授:讀經是大功大利,終身之利
    王財貴教授: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市場經濟衝擊下大家都急功近利!你要告訴他經典教育的功利最大。所以誰真的求功利,就趕快教他的孩子讀經,其它的都是小功小利,一時之功一時之利,讀經是大功大利,永久之功永久之利;所以讀經是最大的功利,你要什麼有什麼,你要他功課好,讀經功課好,你要他聰明,讀經聰明,你要他品德好孝順,讀經品德好孝順,所以你要什麼就有什麼,所謂的求男子得男子求富貴得富貴,有求必應(笑),這是最大的功利。
  • 王財貴教授親臨!六地讀經私塾聯誼會(京冀遼吉黑蒙)成立大會公告
    1996年起,師從王財貴教授,系統學習中國義理之學及兒童讀經教育理論,同時在先生指點下開始研讀新儒家思想專著,正式修習儒釋道三家學統。 歷任中學、大學講師及讀經教師。臺灣大謙讀經學園校長、臺灣讀經教育學會理事長、臺灣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臺灣大謙讀經學校籌備處校長,文禮師範學校校長。
  • 王財貴先生與「兒童讀經」(下)
    學生們以後一定會走出去,但你老早就以你的教學『心法』告訴了他:『天理是常在的,人性是光明的,世間雖然有艱難,但有大德者,就不會被淹沒。』」雖然王財貴先生常說,自己推廣讀經的經歷是,一帆風順、勢如破竹,但是,在真正落實讀經教學中,老師們的感受是,並非一帆風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老師面對著一個個孩子,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時,應該如何處理?
  • 「讀經教主」王財貴背後的產業鏈條
    他們選擇了一條獨立於應試教育的「成才之路」——讀經。  近二十年來,臺灣教授王財貴在大陸建立起一套名為「老實大量讀經」的理論體系,以培養聖賢為目的,以全日制讀經為手段。  這套理論被全國近百家讀經學堂執行,招收大量生源,未來能流利背完30萬字中外經典的學生,有機會進入位於浙江溫州的「讀經界」最高學府「文禮書院」。
  • 北京讀經教育「六小篇」研習會暨王財貴教授講學網絡直播公告
    研習內容:(1)誦讀王陽明《尊經閣記》;(2)以《求學「六小篇」》為重點的讀經教育理論研習;(3)讀經教育的心法與實務;(4)讀經教師的自我成長;(5)讀經家長的心態與配合;(6)如何開展讀經教育的宣導,如何開辦成人讀書會;(7)文禮書院與全球讀經的推動;(8)崔娜娜老師「讀經教育實務
  • 王財貴教授:孩子你該讀資治通鑑了!
    人人都如此的。而這樣的成績只不過奠下小小的基礎而已,所以胡適之說:「讀資治通鑑是他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步」。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會恍然大悟!為什麼近現代以來,中國一直出不了大人才!我認為十三歲之前沒讀過資治通鑑,這一輩子,縱使天資聰慧,充其量也不過成就一個「小聰明」罷了。所謂「暴殄天物」莫此為甚!而現在要開始讀資治通鑑只要先行讀經三年即可!隨著「兒童讀經」風氣的展開。
  • 王財貴先生與「兒童讀經」(上)
    我那時對於讀經的印象還停留在「十三歲以後就沒有救了」的階段,因為依照「兒童讀經」的理論,這種學習的方法只適合於兒童時期。但是,第一次親耳聆聽王教授的講話,他卻說,十三歲以後也可以讀經,只要像孩子一樣的去讀論語,讀它一百遍,你的智慧就來了。他說:「只要世界上有一個人讀,孔子就不會死了!」
  • 可大可久之業----一篇舊文:王財貴和兒童讀經
    二十來個小朋友正襟危坐(當然並非總是如此,小孩子嘛,總也有歪頭斜腦、眉開眼笑的時候),課桌上,手邊放著「四書」和「老子」,手上則是一本唐詩。幾個陪著小孩的媽媽,點綴著課室氣氛。 黑木講壇上,王財貴拿著書,一句一句念給孩子聽;孩子一句一句跟著讀。
  • 「讀經教主」王財貴背後產業:學堂年入4百萬
    他們選擇了一條獨立於應試教育的「成才之路」——讀經。   近二十年來,臺灣教授王財貴在大陸建立起一套名為「老實大量讀經」的理論體系,以培養聖賢為目的,以全日制讀經為手段。   這套理論被全國近百家讀經學堂執行,招收大量生源,未來能流利背完30萬字中外經典的學生,有機會進入位於浙江溫州的「讀經界」最高學府「文禮書院」。
  • 邁向「全民讀經」的時代——王財貴
    王財貴教授(圖片來源:資料圖)緣起:十年來,我在臺中師範學院,不管開的是何種課程,上第一堂課,即與學生相約:「有誰在這一學期之內,把任何一本經書讀完一百遍,他的學期成績便從九十分打起。」去年七月十一日,在馬來西亞巴都巴轄對華仁獨中高中部的學生演講時,偶然想到;高中生、初中生其實也可以這樣讀,於是與在場的學生相約,誰能在半年內把論語讀完一百遍,就送他一幅書法。這算是把一百遍讀經法正式推向社會了,同行的馬六甲鍾積成先生,認為這種約定很有意思,於是在各種場合轉述,聽到的人,都紛紛表示願意參加,名之曰:「與王教授有約」。到現在,真的把論語讀完一百遍的人已不少。
  • 王財貴教授影音視頻連結集
    (上)http://www.hkkzxt.org/lnzl/yysp/2010/0923/1672.html9、讀經教育的秘訣(下)http://www.hkkzxt.org/lnzl/yysp/2010/0923/1673.html10、及早讀經,大量讀經,老實讀經,快樂讀經http://www.hkkzxt.org/lnzl/yysp/2010
  • 王財貴65文集(全六輯共30冊)限量印刷版:每套1600元(含超值贈品)【讀經學堂必備】【讀經家長必讀】
    所過之處,繁花盛開,生機處處。一路上,有心之人拾掇花朵,與天下人同享芬芳,留下豐富的文稿資料。         2014甲午年,適逢王財貴教授65壽辰,故有《王財貴65文集》套書計劃,欲為王教授心繫天下、無私公益之行跡,留下完整記錄。
  • 王財貴教授:孩子的第一本課外書應該讀什麼?
    免費早教輔導:15715002600(微信)日前,在海外讀經交流群,海外讀經家長琳伊老師分享自己近期讀書感受及給兒子課外閱讀之安排,引發了一波關於「閱讀」的討論。王財貴先生在群中給予建議和回復。分享如下。
  • 臺灣王財貴的「老實大量讀經」為什麼能騙倒中產階層?
    臺灣王財貴的「老實大量讀經」為什麼能騙倒中產階層?  視覺中國 資料圖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民間讀經也逐漸興起,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臺灣學者王財貴及其推行的「老實大量讀經」方法(編者註:基本上指讓兒童從小大量地誦讀經典、不作過多講解)。
  • 薛仁明:現今讀經之問題
  • 王財貴: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儘管諸多學者曾撰文呼籲「中小學讀經一科不宜盡廢」「東方文化有諸多優點」,但終究沒能扭轉「廢經」的事實。80多年後,王財貴以一己之力在臺灣發起讀經運動,推廣大量誦讀傳統經典的教育理念,一時吸引了數百萬臺灣兒童的參與。經過20多年的耕耘,王財貴的讀經理念若星火之燎於原,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並踐行。
  • 臺灣華山書院教授王財貴:以儒釋道全盤「化西」
    ,散發出淡淡的幽香,那是剛剛聽完王博士《回到孔子·莎士比亞》精彩演講的北京聽眾對房主人的問候。  兩年前,王博士在北京師範大學一場推廣兒童經典教育的演講,掀起了中國大陸讀經風,他的經典教育理念從此深入人心。  「回到孔子·莎士比亞--二00四四海兒童經典教育周」活動,剛剛在北京結束,王財貴博士在北京國家圖書館音樂廳的兩場演講,場場爆滿,中國各界專家、熱心教育人士及家長從各地趕到北京。他的睿智與博學傾倒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場內掌聲連連。
  • 王財貴教授對於「體罰」的見解 | 愛之體罰
    針對此問題,文禮書院院長王財貴教授也有獨到的見解。王財貴教授:所以,不管站在哪一邊,如果過分了,都是令人擔憂的。如果只是一些特例,還沒有關係,但是特例多了,我們就會有一種憂患,它成為一種風氣,或一種習慣,就會出很大的問題。總之,如果把事情推到極端,都是過錯,甚至是罪惡。
  • 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3個小孩讀經長大,就讀哈佛、麻省理工學院
    ,真原新科學及醫學研究中心創辦人 現任:長庚生技中心董事長 經典的意義,會隨生命經驗前進 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的3個小孩都是讀經長大的,目前就讀哈佛、麻省理工學院。金花系列之十一(20160925):弘毅(目前9歲)全日制讀經19個月後的表現金花系列之十二(20161007):莫向外求——老大飛鴻讀經20個月後的變化    公益推廣【愛讀經】新款可攜式讀經機
  • 黃河孔子學堂讀經師資培訓班全面升級
    為使更多有志於教育的社會各界同仁全面了解教育之本質,系統學習讀經教育之理論,深入實踐讀經教育之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彎路,自2014年5月不揣鄙陋,將歷年教學之實踐,辦學堂之體會,並王財貴教授讀經教育之核心理念,做一系統化整合,至今已舉辦八期讀經教育師資培訓班,培訓學員近300人。只盼能有一分經驗有益於人,便是為教育事業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