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耶穌憐憫眾人反思:基督徒如何活出愛的生命

2020-12-23 基督教資訊平臺

經文:可8:1-3-9那時,又有許多人聚集,並沒有什麼吃的。耶穌叫門徒來,說: 「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若打發他們餓著回家,就必在路上睏乏,因為其中有從遠處來的。」門徒回答說:「在這野地,從哪裡能得餅,叫這些人吃飽呢?」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七個。」他吩咐眾人坐在地上,就拿著這七個餅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開,門徒就擺在眾人面前。又有幾條小魚,耶穌祝了福,就吩咐也擺在眾人面前。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人數約有四千。

一,憐憫中不失看顧的愛

在耶穌教導事奉的生涯中,值得我們反思和學習的內容有很多,因為耶穌太多的時候是站在人性的角度體會人的軟弱,並且和人站在一起面對缺乏;任何時候耶穌都沒有丟棄他愛的人。耶穌不但顧念人心靈的缺乏,對於人肉體的需要更為看顧,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衡。當門徒忘記神的作為和教導時,耶穌依然語重心長的去教導並且糾正他們錯誤的觀念,調整他們在態度上的問題。

在馬可福音中記載耶穌曾以五個餅兩條魚餵飽了五千人,並且豐富有餘,後來耶穌又用七個餅和幾條小魚餵飽了四千人,依然是豐富有餘。耶穌的這一行動也說明他顧念人的身體,看顧人的日常生活。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就是「耶穌有一顆感同身受的心」,他不願意人活在缺乏裡面,所以說耶穌擔心人生命的光景,也擔心人肉體的光景。

經文中提到,那時有許多人聚集,並沒有什麼吃的,耶穌就叫門徒來,表明自己願意給予這些肉體還在缺乏的人,耶穌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當他看到問題就提出來並且去解決問題,而門徒卻是不理解耶穌的,因為門徒所看的是眼下的困難,僅有的食物餵飽四千人是一個難題,但門徒忽略了耶穌曾在五千人身上所行的神跡,而且門徒雖然作為耶穌的見證者,但當面對同樣的處境(人的肉體缺乏)時,門徒就開始疑問:在這野地,從哪裡能得餅,叫這些人吃飽?

或許這種光景也是我們身上的影兒,因為在環境和艱難面前,我們常常會放大這些環境,甚至將環境帶來的壓力壓抑在心裡,逐漸開始疑惑,失去指望。但耶穌會提醒每個跟隨他的人,操練仰望神的作為,成為信心的見證者。

總的來說,在耶穌憐憫的行動中更體現了他的愛,他顧念眾人同樣顧念門徒,當人的生命出現問題、人的肉體出現缺乏時,耶穌和人站在一起去面對,去經歷,去得勝。

二,憐憫中不失祝福的愛

耶穌的祝福不僅僅體現在屬靈的層面,同樣彰顯在肉體層面。雖然僅僅有七個餅幾條小魚,但神使有限的食物成為豐富的恩典,耶穌並不是為了行神跡而行神跡,乃是因為他愛人,願意給人帶來祝福。

從耶穌以七個餅和幾條小魚餵飽四千人的事件上,我們認可耶穌是真實的牧者,他是每個人生命的供應和日常生活的供應。我們作為基督徒常常會認為屬靈的祝福來自神,日常生活的祝福來自自己的努力結果;其實不然,我們日常生活的祝福也是來自耶穌,如果沒有耶穌的帶領和幫助,我們無法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盡心做工,從而獲得酬勞。有耶穌的幫助和帶領,我們有做工的技巧和智慧,在任何崗位上盡職盡責,專一到底。

每個人都想要獲得耶穌的憐憫和祝福,但往往未曾想過自己有沒有認識耶穌的心意,活出耶穌的心意;當我們在耶穌面前尋求時,不應該把焦點放在耶穌什麼時候滿足我、什麼時候祝福我,我們的焦點應該圍繞耶穌的心意,體貼、明白、回應、感恩,放手交託。 

當耶穌看到很多跟隨者沒有食物時,他所想到的是化逆境為順境,設身處地且周全的憐憫眾人,耶穌說了一句話是:我若打發他們餓著回家,就必在路上睏乏,因為其中有從遠處來的。這句話說明,耶穌知道缺乏帶來的危機,並且理解有從遠路來的需要食物的供應,有了食物才有力氣走回家的路,免得路途上出現危險。

為什麼說耶穌的憐憫是不失祝福的,因為耶穌從沒有忘記每個跟隨他的人,耶穌不希望那些跟隨者空空而歸,乃是希望他們滿有力量繼續走信仰之路。在這裡耶穌為什麼拿餅和魚來作為供應,第一是耶穌明白他們的生活飲食習慣;第二耶穌就地取材;第三耶穌想要教導門徒繼續明白「憐憫與祝福的功課」。所以耶穌既是供應者,又是祝福者;既是憐憫者,又是施恩者。

三,總結

從耶穌身上可以學習愛的功課,這愛包括憐憫、忍耐、祝福、施恩、顧念,當我們去看見別人的軟弱和需要的時候,不應該視若無睹,僅僅作為旁觀者,而當像耶穌一樣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去愛別人,因為這是基督徒彰顯神榮耀的行動,更是效法耶穌的榜樣和樣式。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面對生活,面對家庭,該如何活出基督徒的生活
    他的愛長擴高深,並非我的全部給祂能以報答的,需要你刻意的改變什麼,能以表達你愛祂的心,基督的愛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角落無不彰顯,對於基督徒的生活,他並非約束你的行為,那麼一個基督的生活,也並非是你所定的目標或達到神的標準,聖經中也不斷提醒我們,世上沒有一個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然而,基督徒的生活是如此快樂的,並不是每天帶著愁容。
  • 馬太福音丨教會肢體要活出基督耶穌豐盛的屬靈生命
    教會肢體最大的軟弱是不能勝過自私,心中陰暗,沒有愛!如果一個基督徒的心中陰暗,暗中做了一些不見光的事情,或者自私陰暗的事情,使基督的光被遮蔽,基督徒的見證就會使主的聖名被褻瀆,那就是極大的問題!許多基督徒往往注重在外面傳福音,卻忽略了自己家裡的人,以至於給撒但留下破口和攻擊的把柄。
  • 基督徒,如何讓軟弱無力的信仰活潑有生命?
    因為本該屬於我們的一切被盜賊偷走了,所以我們需要耶穌。然而,很多人信耶穌後仍舊軟弱無力,沒有得著豐盛的生命,這就需要學習如何獲得從神而來的力量。常常與耶穌基督聯合,耶穌就是創造宇宙萬有的那一位。所以原本是基督徒該按照《聖經》的話語操練敬虔生命,活出神的榮耀,但我們很少注重這方面的操練,所以生命常常是軟弱無力,不豐盛,面對各樣艱難無法抵擋勝過,陷入苦毒和埋怨中,就像曾經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在曠野時的光景。
  • 基督徒當仰望天父上帝,活出耶穌的愛!
    愛是全人類永恆的追求,父母、兄弟姐妹及親人的愛均來自主,朋友、同學的友誼之愛來自主,一切人際交往中所存在的愛都來自主,包括人類對主所創造的動、植物的愛,都來自主。在一切的愛中,父母對孩子的愛多有舍己,願意付出一切供應孩子需要的父母不在少數。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為孩子設計人生的道路,甚至為此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財富和能力,但收效如何呢?人生的道路往往不由自己,在一切的事上,應當認定主,因為惟有主基督是治理全地的主。
  • 劉彤牧師:基督徒當活出聖誕的愛的三個原則
    聖誕節將至,上周主日(12月14日),矽谷生命河靈糧堂劉彤牧師告訴會眾活出聖誕的愛的三個原則。在禮拜講道中,劉牧師指信徒活出聖誕的愛需要做到三點:重新點燃對主起初的愛、恢復對弟兄姐妹的愛和挑旺對世人的愛。
  • 基督徒不要「裝」,要「活」出基督的生命
    另一個笑話講到,有一位年老的基督徒去世了,在教堂裡面舉辦,眾弟兄姊妹參加,牧師主持,到了訴說去世的這位去世的基督徒生平的時候,年老的基督徒的夫人就很差異,就問他的兒子說「我們參加的是誰的葬禮?而這種「裝」的現象在今天的教會中卻並不是少見的事情,為了自己的虛偽,為了自己的虛榮,不得已在人的面前「裝」出一副很敬虔的態度。明明自己很軟弱,但是在弟兄姊妹面前還要「裝」做很剛強,明明不追求,還要「裝」好像很追求的樣子,很多人自己心裏面明明恨得不得了,但是還要「裝」作很愛他的樣子......
  • 三月首個主日深圳牧者談:基督徒活出新生命的秘訣
    「除你以外在地上我還能有誰······主把我的罪投在深海裡,永永遠遠不再想起······」在剛過去的主日禮拜上,在貴州服事多年的崔弟兄在深圳新生命教會講道前唱起了讚美詩《除你以外》,歌詞句句扎心,充滿對主耶穌愛的感恩,臺下的會眾感動地拍掌應和。此次證道題目是《新造的人》,分享了基督徒活出新生命的秘訣。
  • 耶穌基督丨基督徒生病是因為犯了罪嗎
    你的罪赦了 」 ,專門試探主的文士心裡懷著惡念,論斷主耶穌說僭妄的話。主耶穌借著他們的試探宣告了他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在這裡讓我們明白兩方面的真理:一、人在地上之所以患病是因為人犯了罪!二、癱子之所以得醫治是因為他們對主的信心!有許多基督徒認為人活得世上吃五穀雜糧,生病患病是常有的事,但在這裡主耶穌告訴我們的乃是疾病與罪的關係。
  • 喬伊斯·梅爾:基督徒如何活出向神降服的生命?
    我們要平衡的愛自己,恨惡自己、拒絕自己、討厭自己是不對的,而應接納自己、愛自己。但是更要強調「平衡」,神總是維持我們生命的平衡。在教導中也保持平衡,不偏重某方面的教導,任何信息,即使是原本有益的,如果被太過於強調都會出現問題,例如過度教導「豐盛」,容易導致人們偏向於金錢和權利的成功,卻忽略聖靈的果子。
  • 牧者分享:基督徒如何建造生命 成長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主觀是『想要得生命』,客觀是『要去訓練』,但還需要『平衡我們的生命』。有的時候我只能做這個?還是只能做那個?這就需要平衡了。」且是用愛來平衡。要查看,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都跟聖經的價值觀連接在一起。「例如我講課,我並不是專門講課的人,我活著也不是為了講課,我乃是為了活出生命。」斯牧師如此說。
  • 基督徒在團契中一同經歷生命
    生命必須互相分享。上帝的心意是要我們一同經歷生命。聖經把這種經驗分享成為」團契」。然而時至今日,這詞彙的聖經含義已漸次失去。「團契」往往是指日常的交談,社交聯誼,吃喝喝玩樂。「你在哪兒團契」其實是指「你上哪個教會」,」請留步參與團契」通常是指」留下來享用茶點」。真正的團契絕對不只是出席聚會,而是一同經歷生命。
  • 如何脫離空虛,活出豐盛的人生?
    你是否渴望活出如此豐盛的人生?願今天的文章對我們有所啟迪。國人素以美食配美酒,方才愜意。只是有人喝酒無度,常常使得路邊、樓道裡有許多汙穢。基督徒會好一點嗎?不一定。曾有一個基督徒午飯時喝高了,適逢晚上團契聚會,他在微信群裡說:「中午喝高了,晚上不能聚會了。感謝主吧。」實在不明白他要感謝的是什麼。
  • 反思丨我是民間信仰式的基督徒嗎?
    也許很多基督徒看到這些民間信仰者,會感到可笑而荒謬。但實際上,有些人雖然信主了,但其內心的民間信仰意識尚未去除,將原來拜關公、觀音、媽祖的方式,用來敬拜上帝。由於民間信仰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土壤。不少人在信主前就是民間信仰者,他們信主的原因,也並非從《聖經》中明白真理,而是經歷神跡奇事。
  • 劉彤牧師:基督徒走出心靈苦澀和憤恨的四大步驟
    今天,你我就是這個不懂得憐憫的人。神如此的恩待我們,我們怎麼能不帶著憐憫的心去恩待身邊的人呢?當你迴轉的時候,你才知道你是最需要憐憫的人。永遠選擇饒恕馬太福音6章14-15節,「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
  • 於宏潔牧師2013年教會周年紀念:基督徒生命成長的2大因素
    近日,深受信徒喜愛的華人牧者於宏潔牧師所帶領的教會——美國矽谷基督徒聚會進行了20周年紀念禮拜。在禮拜上於宏潔牧師分享了兩個重點:真知道我們所信的是誰、真知道我們自己是誰。於牧師少年時就重生得救,為第三代基督徒。
  • 基督徒做事必須知道的三大原則
    基督徒是神從這個世界中特別揀選出來為要遵守神話語過聖潔生活的百姓,因此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摸著主的心意,不再憑己意行事為人,而是要有新的樣式。以下是基督徒做事必須知道的三大原則。人人都在追求「真、善、美」,如何才能活出這樣的生命呢?
  • 上帝哭了、耶穌哭了、天使哭了、基督徒都哭了,為了中國,再忙也要...
    親愛的家人肢體們我們要為中國祝福,禱告願神的恩典臨到我們國家為在上掌權者禱告與祝福使他們能行公義,好憐憫主耶穌在升天之前,留給我們一道神聖的命令,就是傳福音的工作。從古至今這項偉大的使命,在主愛的推動下,已有無數追求真理的人,獻身於這項崇高的事工之中。一代又一代的福音火炬,在上帝忠心的僕人的竭力中不斷的傳遞。
  • 《聖經》中,關於基督徒行事
    以聚會聽道為例:有基督徒經常說,今天牧師講道講得真好,可是一出大門就忘記了,記不住呀。為什麼會記不住呢?如果說沒有用心去記,大家認可嗎?別人對自己的惡語相加,為什麼多年以後還會記得住呢?是不是,那件事情我們入心了,走心了。看看箴言4:20-22節經文是怎樣說的?
  • 但愛耶穌?
    貝思克(JeffersonBethke)2012年2月5日在YouTube上發布題為「為什麼我恨宗教但愛耶穌」(WhyIHateReligion,ButLoveJesus)的影片,傳達「耶穌並不等於宗教」的信息。他對基督教和基督信仰深刻的反省引起很多觀眾的共鳴,更吸引不少英文基督教及主流媒體關注報導。貝思克採用押韻的演說方式,把信息有創意地表達出來。
  • 中美媒體輿論戰互撕……基督徒如何清醒地討論問題?
    理性的探討被情緒所綁架,甚至蔓延到基督徒群體中。面對這些現象,基督徒應該如何合乎中道地探討,在公共領域活出美好見證呢?說起政治,很多基督徒都「談虎色變」,避之不及。很多牧師也擔心在教會中談政治話題,有可能造成衝突和分裂。然而,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避無可避。聖經中有「行公義、好憐憫」的教導,那麼,如何以真理為根基談論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