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上外向孤獨症的日子
最近感覺情緒,不對,明明很開朗,卻患上了孤獨症。如果你有時只想聽純音,什麼也不想幹,那麼你可能已經患上外向孤獨症孤獨症外向孤獨症,準確點說應該稱作"外向的孤獨",指的是這樣一類人:1、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2、從小懂得很多道理。
-
我有孤獨症,但我不只有孤獨症
作者Ellen是孤獨症孩子Bryce的母親,Bryce在4歲確診了孤獨症,但他很幸運地得到了母親和周圍人最大的幫助,如今他已經長大成人、學會開車、進入工作…而Ellen則把陪伴孩子成長的感悟記錄下來並發表在網絡上,受到了數以萬計網友的支持和感謝,最終得以出版書籍
-
孤獨的三次方:關注大齡孤獨症患者去向
孩子3歲時,夫妻倆發現了不對勁,三胞胎不會講話,頂多蹦出一個字,走路也是歪歪扭扭的。他們抱著孩子四處求醫,什麼偏方都信,吃了「不知道有多少」的藥,卻始終不見病情轉好。後來,有醫生告訴夫妻倆,三胞胎可能患了孤獨症。這個家庭行進的方向硬生生轉了個彎。
-
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
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時間:2017-02-28 10:31 來源:媽媽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 兒童孤獨症又稱孤獨症、自閉症,起病於嬰幼兒期,多見於男孩子。
-
孤獨症誤區:了解孤獨症,別再說孤獨症就是孤獨引起的了。
孤獨症,從字面上看貌似是由孤獨引起的一種症狀,那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嗎?從定義上看,孤獨症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興趣狹窄和欣慰方式刻板,多數患者伴有精神發育遲滯。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孤獨症,儘早進行醫學幹預,是家長的一種責任與擔當。
-
公開孩子的孤獨症/自閉症=公開「處刑」?
01關於「對孤獨症/自閉症孩子的印象」這一話題,我想到小區裡常遇到的一位「特立獨行」的男孩:男孩看著大約十五六歲,一米七的個子,愛穿條紋T恤,腰間掛著一張胸卡,不管是什麼時間見到他,永遠都是拿著一本書你看,即便孤獨症/自閉症家庭為孩子傾其所有的付出,即便這些父母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孩子,他們依舊面臨著最大的困境——公開「我家孩子患上孤獨症/自閉症」這件事,換來的,往往是周圍人的偏見和不理解:
-
說說這些年人們對孤獨症的誤解
還有人說:「自閉症不就是人們說的直男嗎?」人們把孤獨症都按照字面的意思加上自己主觀的想像理解的片面化啦!,再加上老人經常會說:「只是淘氣而已、只是靦腆而已、只是貴人語話遲而已……」對孤獨症的了解比較匱乏,會影響到孩子早期的最佳幹預訓練時間,其實孩子的一些症狀對早期識別孤獨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為了不讓別人知道我家孩子是孤獨症\自閉症,我撒了100個謊
上周五,我們發起了話題互動,聽很多孤獨症\自閉症孩子的家長講述了他們正陷入的「偏見」困境,當然,也有不少溫暖人心的故事。什麼是孤獨症\自閉症?會打人嗎?」04.@思遙自從孩子患上孤獨症社會上的人對孤獨症\自閉症了解都太少了,偏見也很多。唯一一次告訴了最好的朋友,回家路上收到她的微信:我現在手裡有點閒錢,你需要了說一聲。瞬間覺得很感動,我家孩子進步還是比較大的,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
-
上饒孤獨症幹預:讓別人知道我家孩子是孤獨症=公開「處刑」?
公開「我家孩子患上孤獨症」這件事,換來的,往往是周圍人的偏見和不理解: 會打人嗎?」 「難怪你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不同,這樣的孩子不該在普通幼兒園上學,要去上特殊教育學校。我們幼兒園不具備教育孤獨症孩子的資質,建議你轉學去特殊教育學校。」
-
患了無精症,我還能有自己的親生孩子嗎?
患了無精症,我還能有自己的親生孩子嗎? 時間: 2018-11-01 15:3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一、無精症是不是就意味著與爸業無緣呢?
-
孤獨症孩子應該如何治療?不要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那麼,孤獨症寶寶3個月的表現有哪些?一般的孩子比較愛哭,愛鬧,然後話特別的多,一般都是比較調皮搗蛋的,但是孤獨症兒童的不一樣,就靜靜的呆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面,不願與外人溝通,所以這樣的孩子一般是比較沉默的,但是如果認為所有沉默的兒童都患有自閉症的話,那就錯了!
-
孤獨症孩子可能並不是對痛苦不敏感,而是對痛苦太敏感了
有一天這個媽媽忽然想起來,就問她的孩子說,你知道什麼是「normal」(正常)嗎?這個孩子說,我知道的,「正常」就是洗衣機左起的第二個按鈕。 我們接觸了幾百個孤獨症孩子還有家庭。我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課題組在這方面的工作。 開始之前,我想先問一下在座的朋友們,有多少人真的接觸過孤獨症的孩子呢?可能接觸過孤獨症孩子的人還特別少,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對孤獨症的了解是從影視作品中來的。
-
盤點4種孤獨症孩子家長,你是其中哪一種?
都說孤獨症孩子是&34;、&34;,我們在為孤獨症寶寶感到同情的同時,一路上支持並且攙扶孤獨症寶寶過來的家長,才更加值得我們支持和同情!,是因為大部分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在表達能力以及行為上有很大的問題,還有對事物的專注力不集中,導致這樣的孩子在學習技能的時候,非常困難。
-
面對孤獨症,我到底需要什麼?
我的名字叫艾琳(Erin),我15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孤獨症。我住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是一名作家、公開演講者,孤獨症宣傳者,我還是一位訓狗師。答:實際上我到現在也沒有徹底地弄清楚,不過我覺得應該是我最初上大學的時候。我的父母給了我一本書,其中列出了關於孤獨症許多不同的症狀。他們告訴我要去留意這些症狀,他們還將我的情況告訴給我的教授。
-
世界孤獨症關注日:北大六院賈美香醫生等10位專家「硬核」支援孤獨...
「拒走彎路——家庭幹預,可以更簡單」12小時線上公益接力活動正式啟動。秦教授也提及,癲癇和孤獨症共患是較常見的臨床現象,5%-37%的癲癇兒童共患孤獨症(或孤獨症篩查陽性),2%-46%的孤獨症或孤獨症譜系障礙患者共患癲癇。且兩種疾病共患時,癲癇起病更早,存在學齡前和青春期兩個起病高峰,而孤獨症運動發育問題和行為症狀更多見,適應不良更明顯。只有處理好共患問題,才能達到好的預後。
-
《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
研究顯示,一些因素如高齡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藥或接觸化學物質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獨症的風險。 9 孤獨症是由於父母不稱職造成的嗎? 不是。
-
送給孤獨症兒童的禮物
演講結束後,我向她提出了自己最深的疑惑:「這些開發者雖然擅長做遊戲,但他們可能沒人有一個孤獨症的孩子或者親戚,甚至沒有親眼見過一個孤獨症兒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真的能做到『共情』,為孤獨症人群做出合適的遊戲嗎?」阿火點點頭,顯然是有備而來。
-
靜進醫生:關於孤獨症還有哪些爭議
文| 靜進醫生差異還是障礙19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兒童被診斷為孤獨症,同時也引致社會各界對孤獨症病因與診斷性質的各種質疑和爭論。例如對孤獨症究竟是否完全為遺傳所致,還是神經多樣性發育的問題,抑或是環境因素所誘導,如何判定高功能和嚴重智力損害譜系的定性與定位,都是當前科學爭論和研究的問題。甚至,是否將孤獨症視為殘障,也成為社會乃至政治層面辯論的話題。
-
孤獨症孩子可能並不是對痛苦不敏感,而是對痛苦太敏感了-虎嗅網
我們課題組是從2010年左右開始孤獨症方面的研究,迄今大概有十年了。我們接觸了幾百個孤獨症孩子還有家庭。我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課題組在這方面的工作。開始之前,我想先問一下在座的朋友們,有多少人真的接觸過孤獨症的孩子呢?可能接觸過孤獨症孩子的人還特別少,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對孤獨症的了解是從影視作品中來的。
-
外向孤獨症 熱點孤獨症 你是潛在患者嗎
早前,網絡上出現一個熱詞——外向孤獨症患者,他們在生活中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並且在人面前總是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樣子,給大家以樂觀、開朗、熱情、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印象。外向孤獨症的八大特徵:手機不離身、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從小懂得很多道理、 有時神經有時鎮靜、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被發現、安慰很多人自己卻沒人安慰、懷念從前討厭現在、有時候會笑的沒心沒肺,有時候卻沉默寡言等……很多網友紛紛表示「中招」,醫學上甚至將這種表現劃入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