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的作者在2018年出了新書《21世紀的21堂課》(國內翻譯為《今日簡史》)來討論21世紀的世紀難題。
1)政治家們
政治家們都還沒有準備好迎接未來的改變,因為大多數人不喜歡改變也不喜歡未知的事物,他們只想要過更穩定的生活。而最重要的是大家想要相同的身份認同。
大多數國家他們都想重現昨日輝煌,例如:波蘭、英國、法國等。國家政治和宗教都在說永恆,說自己說千年來從未改變,而且也不會被改變,甚至21世界的技術和經濟革命都不能改變他們,也仿佛著就是真理了。因此堅持這些真理的人認為自己能在動蕩的時代提供穩定。很可怕的是,政治家們和宗教都無法解決21世紀的真正的大挑戰:如何應對AI將讓數億人失業的問題(By the way,川普已經約談矽谷大佬們共商科技即將造成的失業問題了)、如何善用基因工程的巨大威力?而這些都是你無法在聖經中找到答案的問題。
2)年輕人面對未來20年,怎樣不被淘汰
沒人會知道到了2040年就業市場會怎樣,因此沒人知道要傳授哪些知識給現代的年輕人。可能你在學校學的東西到了40歲就完全派不上用場了。那麼你該學些什麼呢?作者建議就學維持心理平衡和EQ。傳統上講,人生課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學習階段,再是工作階段。人生的第一階段是建立身份認同。(由此我想到二代移民的身份認同問題。我現在是一個在異國的遊子,我已為中年,所以我已經有了母國的身份和文化的認同,但我依然覺得在異國的文化衝擊下對我而言的艱苦, 更別說小小少年或孩童還沒有建立好自身的身份和文化認同,卻要在兩種之間搖擺的痛苦了)。是學習人際相處及專業技能。第二階段是闖蕩世界、謀取生計、貢獻社會。但到了2040年這種傳統模型將被淘汰。人類若不想被一起淘汰,就必須一輩子持續學習 (這很像羅振宇羅胖子得到一直宣揚的精神,估計這也是得到能大火的原因,因為他抓住了人們的「恐懼」),並不斷的重塑自己,即便到了50歲也不能懈怠。但改變通常會帶來壓力,人多半過了一定年齡就不想改變了。當你在十來歲的時候一切都在改變,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如:身體、頭腦、人際關係等。但到了50歲你不想改變了,但穩定是你無福消受的奢飾品。若只想固定穩定的身份認同和穩定的工作、世界觀,世界會把你撇下的。我們必須有強大的韌性和心理平衡,才能安然度過這場暴風雨。
3)今日人類面臨的最大難題是
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未來。因為今日數據會是最重要的資產了(從BAT,和矽谷巨頭們可見一斑)。古代最重要的資產是土地,政治家們通過控制土地來控制百姓,也正是因為土地的擁有權使社會氛圍貴族和平民。而近代200年,機器成為代替土地的重要資產而區分人們為資本家和無產階級。那麼在21世紀數據將成最重要的資產,政治家們將努力地控制數據的流動。如果數據被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全人類都可能面臨分裂,不僅僅是分裂出不同的階級,還有可能分裂出不同的物種。(比爾蓋茨對於作者的這個觀點不認同,他認為土地永遠是最重要的資產)。
4)為什麼數據如此重要
我們已近來到了一個新時代,不只是能黑客入電腦的時代,還能駭入人類和其他生物。現在很多人還在談著駭進電腦,但我們正來到了駭入人類的時代。怎樣才能駭入人類,比如:許多的電腦POWER,和許多的人類資料以及生物學資料。不是關於我們的位置和買了什麼,而是關於身體內部及腦部的運作。到目前為止,人類的電腦POWER和數據還不足以駭入人類,但很快這兩個條件就會被滿足。電腦科學的進步尤其是機器學習以及人工智慧都提供了我們所需的運算能了;同時,生物學及腦部科學的進步,也提供了必需的知識讓我們了解人類身體與腦部的運作。如果我們集合資訊科技的革新以及生物科技的革新,就會得到駭入人類的能力。結合兩項科技的關鍵發明可能就是生物統計感應器就能將生化反應轉成電子資訊,讓電腦得以存儲和分析。外部系統就能駭入你的感覺、決策和意見。他們可以完全知道你是誰,甚至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如果我們不留心,很快就會活在數字的獨裁之下。
5)自由民主天數已盡了嗎?(我不想在這裡談這個)
最後我想用《紅樓夢》裡的東西來總結一下,寶玉在第5章就去了太虛夢境看了大觀園裡重要人物命運的判詞,可他懂了嗎?沒有。因為事情沒有真實的到來和發生,你永遠不會理解和警醒。
買任何書送麒麟紋官帽47-51尺寸配對文玩核桃特大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