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美國破壞全球環境治理(環球熱點)

2020-12-19 人民網

疫情期間大量被隨意丟棄的個人防護用品會加劇海洋汙染。圖為在美國加州長灘,一名男子騎車從被遺棄的口罩旁經過。 新華社/法新

一段時間以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美國一些政府部門和政客對中國極盡抹黑之能事。美國國務院甚至炮製出一份「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這完全是一場玩弄「雙標」的政治鬧劇。

不久前,中國外交部網站發布《美國損害環境事實清單》和《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兩份文件,用事實和數據還原美國在環境治理領域的斑斑劣跡,直接戳破美國一些人「賊喊捉賊」的把戲,給美國某些政客的無理指責以有力反擊。作為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發達國家,美國不僅在國內環境保護政策上大開「倒車」,還嚴重損害全球環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是公認的「共識破壞者」和「麻煩製造者」。

大開「倒車」——

怠於履行國際義務

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這是美國在氣候變化立場上的重大倒退。

美國是全球歷史第一排放大國,當前第二排放大國,目前全球排放佔比約為15%。《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指出,美國的減排表現是影響全球氣候治理成效的重要因素。美國既不批准《京都議定書》,又退出《巴黎協定》,否認自身約束性量化減排義務,徹底游離於全球減排體系和安排之外,嚴重阻礙了全球減排、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相關進程。

退出《巴黎協定》只是美國政府在環境問題上倒行逆施的一個縮影。據《紐約時報》統計,美國現政府執政以來,直接或以其他方式撤銷了近70項重大環境政策,還有30多項處於撤銷進行中,預計將極大增加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汙染致死人數。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等環保機構針對川普政府降低環保標準及相關環保問題提起了多項訴訟。

復旦大學教授、國際問題研究院前常務副院長沈丁立表示,《美國損害環境事實清單》和《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兩份文件呈現的內容皆為事實。美國曾積極致力於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但近幾年政策和立場出現重大倒退。

「事實上,美國在環境治理上的消極態度,或者說立場後退的表現,都是因為美國在全球治理上越來越不願意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這種越來越不管不顧的態度,主要是奉行了美國利益至上原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慶四分析,過去,作為全球環境治理的主要推動者,美國無限拔高自己的道義制高點,以此來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製造障礙。經過一些年的實踐後,美國發現這種方式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即以碳排放等環境指標來約束別國沒有達到預期目的,自己也吃不消,因此選擇往回撤,減少環境治理成本。與此同時,美國並沒有降低對別國的要求。

任性「攪局」——

花式阻撓多邊合作

美國一方面躲避多邊環境治理下的國際責任,一方面屢屢阻撓國際環境合作,扮演全球環境治理的「麻煩製造者」角色。

「美國不僅單方面退出《巴黎協定》,還破壞二十國集團關於氣候議題達成共識。」據《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顯示,自2017年開始,受美國刻意阻撓和消極立場持續影響,二十國集團峰會的領導人宣言被迫在氣候相關段落採取「19 1」妥協方式,即除美國以外的其餘19個成員國宣布繼續承諾履行《巴黎協定》。

2019年5月,《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通過加強管控塑料廢物的修正案,確立了全球塑料垃圾汙染防治框架。據媒體報導,在會議期間,美作為非締約方,不斷施加影響,企圖阻撓關於加強管控塑料廢物修正案的通過。

此外,出於一己私利,美國在多邊環境領域選擇性「缺席」。《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指出,美雖籤署了《京都議定書》《生物多樣性公約》《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關於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採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等多邊環境條約,但迄今均不予批准,長期游離於多邊框架之外。

李慶四表示,美國對多個環境條約「籤署但不批約」的行為,凸顯了其不願受國際環境條約約束、逃避自身國際責任的單邊主義心態,充分暴露了美國對國際環保努力的漠視和對多邊環境領域的不合作態度。

公道自在人心。在2017年以來的三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美因談判立場消極,多次被非政府組織投票授予帶有批評性質的「化石獎」,且是「獲獎」最多的國家,上榜次數佔比1/5。

沈丁立認為,美國政府近年來的倒行逆施給全球多邊環境合作帶了個「壞頭」,但世界其他國家不應效仿美國。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世界各國應放下一己之私,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推動全球環境治理向前推進。

奉行「雙標」——

蓄意打壓他國發展

《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指出,美在籤署《京都議定書》後仍放任自身碳排放快速增長,與《京都議定書》推動的減排宗旨背道而馳,與議定書要求其減排7%的規定更是南轅北轍。與此同時,美國還頻頻要求發展中國家加大減排力度,甚至將發展中國家減排義務作為其加入《京都議定書》的先決條件,充分暴露了美國在多邊領域慣於「寬於待己、嚴以律人」的雙重標準。

此外,美國罔顧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利益和人民健康,長期將處理能力欠缺的發展中國家作為塑料廢物的最終處置場所。據非政府組織巴塞爾行動網絡(BAN)發布的調查報告,美國公司2020年仍在非法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危險電子廢物。自2017年7月中國將廢塑料等「洋垃圾」納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以來,美國出於解決自身垃圾出口的需要,多次無理指責和攻擊中方禁止「洋垃圾」來華,蠻橫要求中方撤銷禁令。

「蓄意打壓發展中國家環境項目。」《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指出,美方屢屢挑戰發展中國家正當合理的用資權利,時常獨家阻撓發展中國家用資項目通過。自2013年11月起,美多次以所謂人口販運、侵犯人權等無端理由,打壓發展中國家項目,涉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多個領域。

「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結構的發展差異,在環境治理方面與美國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很多發展中國家正在朝著不斷向好不斷改善的方向邁進,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鼓勵和表揚,而不是像美國那樣無限地挑毛病。」對於發展中國家如何在未來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李慶四認為,發展中國家應多多發聲,提高國際合作的能力,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協議和全球環境治理政策制定方面提出自己的立場和主張。

李慶四表示,在環境治理的國際合作議題上,美國之外的國際社會有深厚的共識基礎。美國的有識之士也堅持認為,全球環境惡化反過來最終也會傷害到美國,反對美國政府「退群」的行為。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美國依然是國際社會努力爭取共同面對環境挑戰的一個合作對象。

相關焦點

  • 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貢獻(環球熱點)
    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李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議題上進行了理念創新,如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作用;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等,為解決全球環境治理困境貢獻中國方案,凝聚更多國際共識。
  • 外交部:破壞環境方面真正「獨佔鰲頭」的是美國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伍嶽、馬卓言)針對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對中國生態環保方面的無端指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美國一些政客不斷重複著早已被事實打臉的謊言,真實目的就是否認中國在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成就,企圖抹黑中國的國際形象,掩蓋其自身破壞環境、阻礙國際環境治理進程的面目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評選在北京揭曉
    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記者 潘旭臨)由《世界環境》雜誌社主辦、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評選活動1日在北京揭曉,並通過現場和在線方式舉行專家解讀活動。  《世界環境》(雙月刊)是由中國國家環保局(現生態環境部)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983年創辦。
  • 美國專家:中國人逆天操作,全球都在治理沙漠,只有他們治理成功
    生態環境每年都是大家口中熱議的話題,可是不管怎麼樣,環境破壞的問題依舊在進行,如果持續這樣下去,未來人類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而人類也沒有閒著,針對環境破壞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每年都有大量森林被砍伐,導致全球沙漠增多,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各國都開始了治理沙漠的工程,可是最終只有中國有所成就,這就導致美國專家直言:中國「逆天」操作,全球都在治理沙漠,唯獨他們治理成功。
  • 美國務院稱「中國共產黨破壞國際法治」,華春瑩:建議環球時報弄個...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盼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月4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提問,美國國務院3日發推特稱「中國共產黨破壞國際法治」,推文並附了一個網頁連結,名為「中國共產黨威脅全球和平與安全」,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這樣的把戲很沒意思」(環球熱點)
    據美國《軍事時報》《海軍時報》網站8月7日報導稱,美軍「裡根」號核動力航母8月6日駛入南海海域「秀肌肉」,展示美國在南海的軍事存在,拉攏部分南海主權聲索國與中國作對。除此之外,美國最近頻頻散布抹黑中國的言論,搬弄是非。對此,中國立場鮮明地給予有力回應。8月8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訪問日本期間,指責中國破壞國際規則。
  • 海洋環境治理研究綜述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以經濟全球化為主線,包含各國政治、軍事、科技、安全、航運、環境等領域在內的多層次、多領域的交互聯繫深刻地影響著海洋資源與環境的利用,海洋資源的爭奪與海洋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儘管世界範圍內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甚至企業與個人都逐漸認識到海洋環境治理的重要性,但全球範圍內海洋環境治理問題遠未解決。
  • 面試熱點之網絡環境專項治理
    ü 【熱點概述】人民日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張爍)為營造良好安全的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日前,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下發《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啟動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模擬題】現在的未成年過分依賴於網絡。你怎麼看?
  • 美副國務卿稱中國在破壞環境方面「獨佔鰲頭」 外交部:真正「獨佔...
    問:6日,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發推特稱,中國在破壞環境方面「獨佔鰲頭」,各個國家、企業和公民必須要求中國停止其破壞性行為。中方對此有何回應?答:美國一些政客不斷重複著早已被事實打臉的謊言,真實目的就是否認中國在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成就,企圖抹黑中國的國際形象,掩蓋其自身破壞環境、阻礙國際環境治理進程的面目。事實是什麼呢?
  •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但是,就人類來說,如果因人為因素,人的生活環境遭到汙染,或是自然環境遭到破壞,人類的生活,甚至生存就會受到威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自然生態環境了解的加深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加強,採礦業對人身和環境的危害也日益受到關注。因此,礦山環境治理和保護已經成為新世紀重要的課題。
  • 美副國務卿指責中國破壞環境,外交部:美方應該先照照鏡子、反躬自省
    有記者提問,6日,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發推特稱,中國在破壞環境方面「獨佔鰲頭」,各個國家、企業和公民必須要求中國停止其破壞性行為。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 資料圖華春瑩表示,美方一些政客在不斷重複著早已被事實打臉的謊言,真實目的就是否認中國在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成就,企圖抹黑中國的國際形象,掩蓋其自身破壞環境、阻礙國際環境治理進程的面目。華春瑩介紹,事實上,中國提前和超額完成了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
  • 全球層次治理海洋問題:關於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今天看來,「全球」一詞帶來的不僅是國際治理轉型,而且帶來了知識上和實踐上的創新。非政府組織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重要性總是被忽視。但仍然有一些最新的重要例子說明,不應忽視非政府組織,尤其是智庫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2018年5月11日,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一項決議,為制定《全球環境公約》建立框架,開啟了關於《世界環境公約》的談判。
  • 【海洋治理】龐中英:在全球層次治理海洋問題-關於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今天看來,「全球」一詞帶來的不僅是國際治理轉型,而且帶來了知識上和實踐上的創新。非政府組織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重要性總是被忽視。但仍然有一些最新的重要例子說明,不應忽視非政府組織,尤其是智庫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2018年5月11日,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一項決議,為制定《全球環境公約》建立框架,開啟了關於《世界環境公約》的談判。
  • 捍衛聯合國權威 應對全球性挑戰(環球熱點)
    與會人士一致呼籲,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當下,各類全球性挑戰愈加突出,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嚴重衝擊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國際社會應堅定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治理體系,加強團結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 全球海洋治理的未來及中國的選擇
    一方面,歐洲和東亞在環境保護、反海盜等領域的區域性治理合作本身就受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全球性海洋治理規範、規則與制度的啟發和推動,同時又是以聯合國為核心海洋治理框架處理海洋環境保護、海盜威脅等議題的有機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東亞和歐洲的區域性海洋治理實踐雖然同樣受到來自以聯合國為中心的海洋治理框架的影響,但居於主導地位的區域內國家為了尋求獨立性,對來自美國等其他域外國家普遍持排斥立場,域外國家的訴求和主張在區域主義框架下無法在治理結構形成過程中得到如實的反映
  • 美國又退一群,全球軍控再受挫(環球熱點)
    繼退出《中導條約》後,美國此次「退群」再次對全球軍控局勢帶來挫傷,引發國際社會擔憂。美國強勢退群今年5月2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一份聲明中指責俄羅斯違反《開放天空條約》,稱美方將向所有籤約國遞交退約決定通知,並在6個月後正式退出這一條約,除非俄方能重新履行這一條約。
  • 資本主義與生態環境的破壞
    1992年,聯合國環境和發展會議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了會議,希望人類能夠超越國界走到一起解決全球的生態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生態危機開始進入公眾意識中。突然出現了和人類有密切關係的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物種日益滅絕,而這種破壞不斷升級是我們破壞我們行星生態環境的結果。
  • 書單 | 全球治理十大研讀書目
    在全球層面,主要分析全球治理的基本態勢,尤其是近年來全球治理遇到的重大挑戰;在地區層面,通過對歐洲和東亞地區合作的比較研究,提出多元地區治理模式的觀點。其三是中國在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中的作用,主要討論中國作為維護者、建設者和引領者參與國際體系變革實踐。二、蔡拓:《全球學與全球治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 美國破壞規則勢必連累全球
    揮舞「關稅大棒」升級中美經貿摩擦,假借「國家安全」之名對華為等中國企業實施出口管制……美國近來種種破壞國際貿易規則的行徑,在國際社會激起一片反對之聲。包括眾多美國主流媒體在內的全球媒體,密集批評美國的舉動「破壞遊戲規則」,是「嚴重的錯誤」和「勒索」,不僅損人害己,更勢必連累全球。
  • 從衝繩到太平洋 美國海外軍事行動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觸目驚心
    據日本共同社10月26日報導,早在1977年,駐日美軍基地周邊的環境汙染和噪音危害就已經成為問題,當時美國政府曾討論將日本的環境法令適用於美軍,但由於美國駐日本大使館的反對而未能實現,致使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駐日美軍基地的噪音問題和疑似源於有害物質外洩的汙染變得愈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