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貢獻(環球熱點)

2020-12-20 海外網

10月31日,浙江省舟山市衢山島風電場,54颱風電機組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清潔能源。  姚 峰攝(人民視覺)

11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習近平主席指出,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習近平主席提出3點主張: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構築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中方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

當前,全球環境治理面臨挑戰,國際社會矚目中國「成績單」。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曾由衷稱讚,「中國是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帶頭人。」

貢獻——

「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稱,在《巴黎協定》危急關頭,中國提出碳排放承諾贏得了世界的稱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中國宣布的這一目標「令人鼓舞」。非贏利研究機構「氣候行動追蹤」組織稱,中國的新目標一旦實現,將是所有國家中減排力度最大的,將使全球變暖預測值降低0.2到0.3攝氏度。

《自然》雜誌子刊此前曾刊登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21世紀初以來,地球新增的植被面積相當於一個亞馬孫雨林,中國是重要貢獻者之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觀測站」網站刊文稱,為了抑制土地退化、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中國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保護和擴大森林的計劃,並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展集約型農業。

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中國同樣行勝於言。中國是最早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自201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公約》及其各項議定書核心預算的最大捐助國。截至2019年底,中國各類自然保護地面積達到陸域國土面積的18%,提前一年實現聯合國提出的17%目標。今年9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指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全球環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續堅韌努力。

「中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置於政府工作重要位置,設立生態紅線,通過出臺嚴厲的監管措施懲治汙染環境行為;還通過立法來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捕獵、交易、運輸、消費等行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莉莎白·穆雷瑪說。

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李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議題上進行了理念創新,如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作用;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等,為解決全球環境治理困境貢獻中國方案,凝聚更多國際共識。同時,中國還將理念付諸實踐,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大力推動環境領域國際合作。

典範——

「對綠色發展有重要啟示」

「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前不久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中國「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一位外國專家評價道,相信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將在「十四五」時期實現新進步,「這將為世界其他國家發展提供範例,也將進一步促進全球包容性發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此前發布的《北京二十年大氣汙染治理歷程與展望》評估報告認為,北京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其中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經驗做法。

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瑞士和美洲地區主任哈麗雅特·欣茨說,中國長期以來積極參與並推動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多邊進程,積累的經驗技術對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很有價值。世界資源研究所執行副主席馬尼希巴布納稱,中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避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提供了重要啟示」。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家羅尼·林斯指出,習近平主席的相關主張對人類社會實現綠色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具有重要啟示,並對疫情後經濟的高質量復甦提供幫助。

實實在在的中國貢獻,擲地有聲的中國承諾,無疑增強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環境問題的信心。

「被氣候災難籠罩的晦暗天空出現了一縷曙光。」法國《世界報》網站這樣評價中國確立碳中和目標的特殊意義。該報導指出,中國的表態「不僅將對氣候領域產生作用,還重振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氣候外交。」法國氣候行動網絡國際政策負責人露西爾·迪富爾認為,中國釋放出加強氣候多邊主義的積極信號。

「在清潔能源方面,中國政府眼光長遠。」美國《沃克斯》雜誌網站稱,「中國建立起穩定、有效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其影響將不可估量,將激勵其他國家提高自己的減排目標。」

「中國在環境治理上的成就表明,經濟社會發展並不必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中國家完全可以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而不必重走資本主義國家當年『先發展、再治理』的老路。」李強指出,綠色發展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它能保證生態、經濟和社會三者的和諧發展和有機統一。

擔當——

「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

從成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首批締約國,到倡議共建「綠色絲綢之路」、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動力;從積極推進「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到宣布中國碳排放及碳中和目標……國際社會有目共睹,中國可謂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喬治亞《每日新聞網》主編阿弗坦迪爾·奧提納什維利指出,中國領導人的相關講話體現了中國致力於綠色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中國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為全球環境治理作出重要貢獻。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網站近日報導,因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一些太平洋島國轉而向中國求助,以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文章援引索羅門群島官員的話說:「中國幫助我們應對氣候變化,展現了領導力和責任心。」文章還援引吉里巴斯總統塔內希·馬茂的話說,「中國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承諾減少本國的碳排放,而且要幫助太平洋島國減輕和控制氣候變化的影響,全面落實《巴黎協定》。」

西班牙Niusdiario新聞網站稱,中國積極引導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展現出中國正以「負責任大國」的身份向世界展示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決心。

李強指出,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破壞全球環境治理進程的情況下,中國提出基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環境治理方案,有利於凝聚全球共識,共同應對當前嚴峻的環境問題挑戰。同時,中國強調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充分考慮了各國歷史發展、現實情況及各自能力的區別。中國有關全球環境治理的主張,展示出大國應有的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記者 李嘉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1月24日   第 10 版)


責編:安再爾江•艾合買提、趙寬

31922934,.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貢獻(環球熱點),.2020-11-24 05:27:42,.204517,.安再爾江•艾合買提、趙寬

相關焦點

  • 起底美國破壞全球環境治理(環球熱點)
    圖為在美國加州長灘,一名男子騎車從被遺棄的口罩旁經過。 新華社/法新一段時間以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美國一些政府部門和政客對中國極盡抹黑之能事。美國國務院甚至炮製出一份「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這完全是一場玩弄「雙標」的政治鬧劇。
  • 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全球善治貢獻中國智慧
    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全球善治貢獻中國智慧 2017年08月22日 07: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吳志成 字號 內容摘要: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
  • 王文:全球治理的中國貢獻源於中國共產黨的價值理念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重慶10月14日電 (萬鵬)「2016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於今日在中國重慶開幕,本屆對話會以「全球經濟治理創新:政黨的主張和作為」為主題,凝聚各方共識,為推動全球經濟治理創新貢獻智慧和力量。今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接受了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的獨家專訪。
  • 積極主動作為,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因此,對整個世界或者全球治理體系而言,急需新的力量積極參與到全球治理體系的維護和建設中,填補核心國家的破壞所造成的體系漏洞。中國作為一個十億級人口的大國、十萬億級GDP的強國,也是作為當前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受益者和支持者,理應為此做出自己的貢獻。
  • 【獨家】中國文明觀對全球治理理念的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從全球化和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對文明問題作出全面分析,提出了不同文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相處等一系列事關全球治理和全球命運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明的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文明學說的創新發展,對當代全球治理具有重要貢獻。
  • 中國文明觀對全球治理理念有何貢獻?
    面對紛繁複雜的全球社會,怎樣深入理解中國文明觀對全球治理理念的貢獻?跟隨思響哥一起來看《人民論壇》特別策劃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從全球化和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對文明問題作出全面分析,提出了不同文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相處等一系列事關全球治理和全球命運的重要思想。
  • 為完善全球智慧財產權治理體系貢獻中國力量
    作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和智慧財產權創造大國,中國積極投入全球科技創新與合作,深度參與全球智慧財產權治理,為全球智慧財產權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報告顯示,中國專利申請數量自2011年上升為世界首位後一直保持領先。2019年中國專利申請數量佔全球總量的43.4%,在過去10年裡該比例增長超過26個百分點。在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方面,中國的申請量迅猛增長,從2009年的近31萬件增長到2019年的近230萬件。中國智慧財產權事業蓬勃發展,為世界智慧財產權創造帶來活力。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評選在北京揭曉
    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記者 潘旭臨)由《世界環境》雜誌社主辦、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評選活動1日在北京揭曉,並通過現場和在線方式舉行專家解讀活動。  《世界環境》(雙月刊)是由中國國家環保局(現生態環境部)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983年創辦。
  • 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新華社記者 成欣、高敬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 為全球智慧財產權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和音)
    這既彰顯了中國創新的強大實力與潛力,也體現出中國對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係高質量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關係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係國家安全。」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再次強調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 人民日報和音:為全球智慧財產權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這既彰顯了中國創新的強大實力與潛力,也體現出中國對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係高質量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關係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係國家安全。」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再次強調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 國家治理現代化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
    推薦閱讀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舉行 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人民日報社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聚焦」黃靖: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抗擊疫情作出貢獻
    」為抗擊整個人類共同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做出了舉世無雙的努力,付出了巨大代價。終於在國內控制住了疫情,為整個世界抗擊疫情大流行贏得了寶貴時間,提供了難以替代的經驗和借鑑。同時,中國還向其他疫情肆虐的國家和人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援和幫助。然而,美國政府卻將抗擊疫情高度政治化。
  • 全球治理中國方案的世界意義
    ——編 者  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人民觀察) 蘇長和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外交場合圍繞大國關係、經濟全球化、網際網路、環境、海洋、社會安全、極地、外空、核安全、減貧扶貧、可持續發展、文明交流等問題,提出了中國的理解並給出應對之道,形成了由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環境、安全等多層次、多方面內容構成的全球治理體系方案。 為國際政治文明進步帶來機遇 圍繞全球治理展開多邊外交,是5年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 韓國學者:中國為世界貧困治理貢獻了智慧
    韓國學者:中國為世界貧困治理貢獻了智慧_觀點中國_中國網李相萬 韓國慶南大學遠東問題研究所 破解貧困難題是每個國家都要直面的重要議題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把人民從貧困中解放出來,構建無人不飽暖的大同世界,為貧困難題的破解傾注了大量心血。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改革開放,在此過程中,中國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凝心聚力,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跨越。 中國是如何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變成全球減貧最大貢獻者的呢?
  • 「中國之治」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只有站在「中國之治」的立場上,才能深刻把握全球治理「中國方案」的實質;只有在全球治理的世界視閾中,才能深刻洞悉「中國之治」之於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基礎性意義和對人類文明發展的獨特貢獻。一、「中國之治」與全球治理「中國方案」邏輯的統一性從「中國之治」到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家國情懷」和「天下情懷」的高度統一,也體現了「民族情懷」和「人類情懷」的高度統一。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民主化的中國方案
    一、全球治理民主赤字及其成因——以人權治理為視角  全球治理是指治理主體(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為應對全球性問題(安全、經濟、環境、犯罪等)而進行的制度性協商與合作。這一倡議可被視作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具體合作區域和具體合作領域的一次成功實踐。  (二)努力推動國際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發展的共同體。中國在改革開放40年間取得的快速發展受益於有利的外部環境,同時中國的發展也為世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通過改革開放實現了脫貧、減貧。
  • 書單 | 全球治理十大研讀書目
    這些研究報告針對世界經濟與政治的變化以及中國發展的具體實踐,分別從政策建議的角度提出了分析。各篇報告的作者分別來自政協、國家委、發展研究中心、貿易經濟合作院、、校、中國現代關係研究院、民大學、復旦大學、國防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青島大學、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等20多家單位的的研究機構,集中討論了「路」倡議、政治熱點、治理、中國發展議程等專題。
  • 中國再為全球氣候行動注入強大動力,宣布國家自主貢獻新舉措
    據新華社報導,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習近平強調,中國為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作出重要貢獻,是落實《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
  • 「中國方案」推動全球治理水平提升
    中國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全球治理方案越發深入人心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的構建也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並發揮積極作用。隨著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持續推行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得到了全面發展,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已經成為我國多邊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既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履行中國大國責任使然。  中國的全球治理方案首先表現為促進可持續發展理念上。可持續發展既是全球治理的目標,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