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2020-12-11 七弦泠泠上

所謂「名字」,應是「名」和「字」的合稱。

「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所以古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男子「年二十而冠」,即二十歲時舉行冠禮(結髮加冠),並取字。有了字,就表示進入了成年。

屈原在他的代表作《離騷》中敘述他的身世時說:「皇覽揆餘於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屈原名平,字原。「正則」,意思就是公正的法則,是「平」的含義。「靈均」,意思是美好的平地,是「原」的含義。

從屈原的名和字上就能看出兩者之間是有聯繫的。班固在《白虎通》裡說:「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蓋名之與字相比附故。」比如孔子的學生顏回,字子淵;曹操字孟德;諸葛亮字孔明等等,名和字的意義關係一目了然。

然而,名和字之間的意義關係是複雜的,構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由於語義的演變或通假關係,有的已看不出意義上的聯繫。

取字原本是屬於貴族階層特權,後來擴展到知識階層,直至明清時期,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幾乎人人有字。

為什麼要將名和字加以區分呢?

孔穎達曾這樣解釋:「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孩童時父母長輩為了稱呼方便取名,成年後為了朋友、晚輩稱呼方便取字。由此形成古代的一個傳統,對長輩等尊敬的人必須稱呼他的字,如果直呼其名就是麼有禮貌的行為。

那麼名和字的組合有哪些規律呢?

扣合式:名與字絲絲相扣,嚴密完整,共同表達一個深刻的內容。屈原的名和字就屬於這個類型。北宋散文家曾鞏,字子固,扣合而為「鞏固」。

並列式:名與字是同一事物或同一屬性的兩個方面,兩者互相輔佐,形成並列。比如孟子,名軻,字子輿,「軻」與「輿」都同車有關。周瑜,字公瑾,「瑜」與「瑾」都是美玉。諸葛亮字孔明,「亮」同「明」同義形並列。杜甫字子美,甫是男子的美稱,「甫」與「美」並列。

注釋式:名與字有互相詮釋的作用,因此而使道理講得更加透徹明白。曹操,字孟德。《荀子·勸學篇》說:「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指謂德操。」曹操的字和名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起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作用。

相對式:名與字對立相匹,形成強烈的對比。南宋哲學家朱熹,字無晦,「熹與「晦」名暗相對。再比如春秋時期魯國人曾點,字晳。《說文》曰:「點,小黑也。」「晳,人色白也。」韓愈字退之,「愈」與「退」意思相反。

仰古式:為了表達對前代聖人、賢者的敬仰,便襲用他們的名字,襲用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在名或字中加上師、景、希、若等字眼,有德則不加,因為使用先人的名字本身就是敬仰。如西漢司馬相如,字長卿。《史記》說他「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因為藺相如是趙國的上卿,所以司馬相如用「長卿」為字,即表明藺相如的身份,也表明自己的願望。再入南宋陸遊,字務觀,其名字仿效了北宋詞人秦觀,字少遊。

連類式:義類相近,遂因甲而及乙。入孫策,字伯符。策、符都是信物,但形體、用途不一。崔豹,字正能。「能,熊屬,足似鹿。」豹、能本為二物,但同為猛獸,所以可相應。

取經式:漢代儒學的經典成了老幼皆習的課本,經文自然就成了古人取名字的來源。入嵇康,字叔夜。《詩經·周頌》載:「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是說成王雖然繼承王位,但不敢貪圖安逸,仍然兢兢業業,深夜操勞。嵇康字叔夜,是正面說安樂,而暗用夙夜不懈來否定安樂。趙雲,字子龍,取義《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

離析式:利用漢字形體結構的特點,把「名」所用的字,拆為兩字以作「字」,合「字」則成名。比如明代章敞,字尚文。

排行式:按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取字仲尼。他還有個哥哥為老大,字孟跛。這種類型最典型的要屬三國時東吳孫氏兄弟了,孫策為長子,取字伯符;孫權為次子,取字仲謀;孫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孫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人有了名字,還要取「字」?這個「字」代表了什麼意思?
    看過古裝片的人都知道,古人都有一個「名」和一個「字」;比如《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字雲長;劉備,字玄德;曹操,字孟德等等,那麼,為何古人的名字裡面都要取一個「字」呢?這個「字」有代表什麼意思呢?
  • 古人的名字為何有「字」?「字」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
    前幾天剛追完一部古裝劇《陳情令》,除卻裡面高顏值的演員,讓我比較感興趣的就是他們各自的「字」了。例如魏嬰,字無羨;藍湛,字忘機。那麼古代人為什麼名字裡會有「字」呢?它的具體意思指的是什麼?難道和現在一樣,算是一個人的乳名嗎?
  • 古人名字中為何有「字」?「字」又代表著什麼
    但對於古人來說,他們除了必要的名和姓,還有「字」。那麼「字」究竟有怎樣的由來與故事,咱們追根溯源一探究竟。在那個蠻荒的年代,鬼神論普遍盛行,取名字也是一項相當神聖的職責,並非現在父母所決定,伴隨一生的名字,他的教法和規則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律。
  • 為什麼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麼意思呢?可別亂取哦!
    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姓名」和「名字」意思是一樣的,在平常我們更加習慣使用「名字」這個詞。但是在正式文件中都是使用「姓名」這個詞,例如你的戶口本,因為我們今天只有「姓」和「名」,沒有「字」了。其實,「字」最早在商朝便出現了,到了周朝,「字」這一制度開始盛行,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字。根據《禮記·檀弓》的說法,男子在加冠後便正式步入社會,需要和許多人打交道,互相之間如果只呼其名,顯得不夠尊重,於是迎來二十歲的男子,就要在本名外另取一個「字」。
  • 古人為何有名有字,名和字有什麼不同?
    那便是古人不但有「姓」有「名」,還有"字"。在戲劇、小說,以及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個人以字來稱呼另一個人的場景,最典型的例子,如《三國演義》,書中,劉備將自己的兩個結拜兄弟叫做"雲長"、"翼德",而比他身份更高的曹操則是稱他為"玄德"。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而劉備則是字玄德。
  • 為什麼古人的名字裡都要取一個「字」呢?有什麼具體的含義嗎?
    現在的古裝劇有很多,大家都看過一些,特別是像《三國演義》這樣的影視劇大家更是耳熟能詳,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裡面有這麼一個點,就是不管是哪個人物出來,他的名字後面總有一個「字」,像劉備,字玄德;曹操,字孟德等等,這些名字後面的「字」都是什麼含義呢?
  • 古人起名的時候為什麼有字?字有什麼意義或者規律嗎?
    很多古人都是有名有字。比如我們熟悉的桃園三結義哥仨,大哥劉備劉玄德,三弟張飛張益德,二哥關羽關雲長,曹操曹孟德等。古人為什麼有字呢?古人的名都是父母給起的。古人的字有沒有規律呢?這個說不好,首先不是每個人都有字的,再者不是每個人的字都有什麼含義的,最後不是每個人給自己起字都有章可循的。But,也還是有些規律的大多數字都和名意思相近比如:嶽飛,字鵬舉趙雲,字子龍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都是玉)反過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字子瑜。
  • 古人有了名字還不夠,為何還要取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現在的人們一般都只有一個名字,但是在古代,人們不光有名,還有字,甚至還有號。比如諸葛亮,他還有個字是叫孔明,然後又號稱臥龍。再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他的名叫白居易,字叫樂天,他也有個號是香山居士古人的名字確切地說,應該是分為名、字、號這三種。名就是對自己的正式稱呼,字就是對這個稱呼的延續,號則表示自己的志向。那麼為什麼古代人要這麼麻煩,不光有名,還要有個字呢?原來這都要從古代的一本書說起。
  • 古人的名、字、號,有什麼區別?
    但是,對於古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號是號,各有獨立的意思,不可混為一談。那麼,古人的姓、字、號之間有怎樣的區別和講究呢?▽▽▽「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一個人出生三個月後,長輩會給他起第一個名字,這就是幼名。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關於古人取名的原則,《左傳·桓公六年》寫得明確:「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 古人的字:為什麼孔子的爸爸叫叔梁紇
    中國古代人有姓氏、名、字、號,今天就說中國人的字,中國古人之所以要有字,主要是因為古代中國講究避諱,古人見了面不能隨便叫別人名兒,顯得不尊敬。只有自家長輩或上級,可以叫你的名。平常別人怎麼稱呼你呢?比如說史記裡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其中叔梁是字紇是名,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手下有員名將叫孟明視,他其實是字孟明名叫視。什麼時候取字?一般情況之下,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的時候起字,行官禮相當於你成人是個大人了,得出去行走江湖。
  • 曹操為什麼字孟德?「名」和「字」到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帶你漲漲...
    曹操為什麼字孟德?現代人說名字是一個詞,但是在古代名和字是兩個事物,名是名,字是字,比如諸葛亮名亮字孔明,劉備名備字玄德,嶽飛名飛字鵬舉,這就很奇怪了,古人為什麼那麼麻煩,要有名有字,而名和字又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來說,名是卑稱,字是尊稱,什麼意思呢?
  • 古代「姓」與「 氏 」的有什麼區別?「名」字「號」是什麼意思?
    「 姓 」與 「氏」到底有什麼區別?在古代其實是兩樣東西,一個是姓,一個是氏,最先有的是性,姓是一個部落群的族號,一般取之於地名,原始社會的人類都住在河邊,所以多用江河命名。比如說黃帝姓姬,因為住在姬水,炎帝姓姜,因為住在姜水。如果那個時候有松花江,肯定會有很多人姓「松花」了。
  • 關於古人的名字,他們為什麼有姓、氏、名、字、號這麼多講究
    姓名作為我們每個人的身份標識之一,同時也是父母送給我們的禮物,姓傳承於祖先,名寄託父母期望,所以名字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通過對歷史的了解,我們知道與我們如今簡單構成的姓名不同,古人的名字是有很多講究的,「姓」、「氏」、「名」、「字」、「號」一個都不能少,那麼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古人的家族觀:令堂、堂兄中的「堂」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家知道為什麼要用「堂」這個字嗎?「令堂」又為什麼能指代「母親」的意思呢?明_藍瑛_雪溪圖"堂"這個字牽涉我國古代非常有趣的建築格局。關於"尚"字,左民安先生認為中間是屋牆,下面是屋牆上開的窗戶,最上面的兩橫是煙氣上騰的樣子,因此"尚"會意為煙氣從窗戶上升騰而起,引申為"高出"的意思。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尚"字像酒器,表示舉杯致敬之意,引申為崇尚。還有人認為下面像有窗的房屋,上面像分開之形,意為分成兩面的尖斜屋頂,引申為高大。
  • 古人有名有姓,為什麼還要取字和號?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同輩,你要是直呼其名,那就是不尊重人家。那麼,名與字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 《夜天子》葉小天為什麼被叫夜天子 名字有什麼代表意思
    《夜天子》葉小天為什麼被叫夜天子 名字有什麼代表意思  在網劇《夜天子》中葉小天一開始只是個普通的小牢頭,而且痞裡痞氣的,非常不穩重。但是最後卻成了人們敬重的土司,負責守護人民安寧。還被稱為夜天子。那麼這個夜天子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湖北為什麼簡稱鄂?「鄂」字是什麼意思?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在中國所有省份的簡稱裡,湖北的簡稱「鄂」比較奇怪。首先,這個字比較奇怪,這個字除了作為地名來用,我們平時幾乎見不到這個字。那麼這個「鄂」字到底是什麼意思?每個省的簡稱都是有悠久的歷史原因的,比如山東簡稱魯,山西簡稱晉,是因為春秋時代著名的魯國、晉國。河南簡稱豫,河北簡稱冀,都是因為古代華夏九州的豫州、冀州。
  • 「王引」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呢,你身邊有名字裡帶「引」字的人嗎
    王引,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呢?你身邊有名字裡帶引字的人嗎?有人說引,這個字,字的兩個偏旁,代表的是人,彎曲的弓,代表一個人,豎著的1又代表一個人,彎曲的這個代表,屈,豎著的代表,伸展,也就是說,有能屈能伸的意思。
  • 中國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四個字,每個字都是什麼意思?
    看過一些墓碑後,就有人發現,古人的墓碑上大多文字精細複雜,有各種落款和添綴,但細細看來幾乎每個墓碑都會這樣幾個字:「故」、「顯」、「考」、「妣」,這分別又都是什麼意思呢?故:故字顧名思義,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意思,過去的,從前的,於是引申出故去的,逝去的意思。古文中也常用故人一詞表示已經亡故的人,而碑文上常刻的「故先祖」,「故先考」,就是說逝去的先祖和父親。如果看見古書上說「故墓」,意思就是先祖的墳墓。
  • 子配什麼字好聽有什麼含義-可愛點
    從古到今,子字在取名中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的,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些子配什麼字好聽的內容,來看看吧。在字典中,子的本義是指兒女、子嗣,用在取名中意為有學問、有德行的人,當然也有暗指君子的意思,所以子字取名的含義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