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第16-18個月可能發生的疾病

2020-12-18 搖籃網

幼兒第16-18個月可能發生的疾病

來源:http://www.yaolan.com      作者:許積德 主編      日期:2009-05-26      關鍵字:屏氣發作 蟯蟲病 肺炎 哮喘性支氣管炎

  幼兒第16-18個月可能發生的疾病

  屏氣發作 

         有的孩子會在因疼痛或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哭叫的過程中,突然發生屏氣、臉色及口唇發紫的情況,嚴重的可出現四肢抽搐,多數於一二分鐘內又出現呼吸,面色逐漸轉紅。缺鐵性貧血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蟯蟲病 

  本階段的孩子較易患蟯蟲病。蟯蟲俗稱「白線蟲」,細如棉紗。蟯蟲病是孩子常見的一種傳染性寄生蟲病,寄生在人的結腸、盲腸及直腸。孩子入睡後,肛門括約肌放鬆,雌蟲爬出肛門口產卵,多數雌蟲產卵後死亡。蟲子爬行時奇癢,使孩子睡覺時不自覺地用手搔癢,因此手指上沾染了蟲卵,如果進食前不洗手,蟲卵就會被吞入。留在床單上的蟲卵可隨灰塵飛揚而被孩子吸入,最後吞入胃腸道。被汙染的玩具可成為蟯蟲在孩子之間傳播的媒介。另外,晚上蟯蟲還會爬到女孩的外陰及尿道口等處,引起外陰炎和尿路感染。蟲卵在人體內經2~4周後發育為成蟲。

  蟯蟲的壽命僅2~4周,如果不重新感染,不需服藥就可自愈。但由於前面所說的原因,蟯蟲病往往反覆感染,不能根治。

  預防蟯蟲病的方法是:教育孩子不要用手去搔肛門;經常修剪指甲;飯前、便後均應洗手,勤用刷子洗手,洗去指甲縫中的汙物;糾正吸吮手指習慣;儘早給孩子穿滿襠褲。一旦患蟯蟲病,要勤換內褲,且內褲要用開水燙後再洗,把蟯蟲卵燙死;床單、被褥應勤換、勤曬。家中或託兒所內有一人得了蟯蟲病,其他人員均要檢查。治療藥物可選用甲苯噠唑或枸櫞酸哌嗶嗪,應由醫生處方,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肺炎 

  本階段孩子仍容易患肺炎。引起肺炎的病原有細菌、病毒、支原體等,主要表現為發熱持續,伴有咳嗽、呼吸急促,有時出現鼻翼扇動、煩躁不安、腹脹等症狀。一旦發生肺炎,要積極治療。

  哮喘性支氣管炎

  哮喘性支氣管炎多發生在2歲以內,主要由病毒引起,有的患兒有過敏性疾病史,如患過面部溼疹。

  哮喘性支氣管炎發病初期有咳嗽、發熱等症狀,以後咳嗽加劇,呼吸道內有分泌物。氣管及支氣管管壁的痙攣和黏稠的痰液造成呼吸道的不完全阻塞,患兒呼氣困難,呼氣時有喘鳴聲,呼吸急促,每分鐘可增快至60~80次,伴有鼻翼扇動,肋間隙、鎖骨上及劍突下有凹陷。一旦確診為哮喘性支氣管炎,往往需住院治療。多數哮喘性支氣管炎患兒容易反覆發病。

本文摘自《0-3歲育兒全程指導》(第二版),由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出版社授權搖籃網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返回《0-3歲育兒全程指導》目錄頁

相關焦點

  • 實用育兒之寶寶的第18個月-育兒壓力——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
    它也可能是你生命中最令人精疲力盡和最具挑戰性的時刻之一。在每一個疲憊的日子結束時,你可能會想,「我怎麼了?」別忘了欣賞你有了孩子後生活發生的積極變化。做父母會讓你笑,愛和學習,這是其他任何經歷都無法比擬的。
  • 一歲半幼兒吞下18顆磁力珠
    經檢查,軒軒體內竟然有18顆磁力珠。所幸經過悉心治療,8月16日,軒軒已出院回家。  讓王女士沒想到的是,8月7日下午,軒軒突然出現嘔吐症狀,短短一個小時就吐了好幾次,她立即帶著女兒來到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該院兒科醫生給軒軒拍片檢查,結果讓人大吃一驚:軒軒胃部有一串珠子樣的異物,經仔細辨認,考慮是孩子的玩具磁力珠。
  • 實用育兒之寶寶的第16個月-咬人和其他幼兒挫折感
    幼兒的牙齒看起來很小,但不要低估它們可能引起的疼痛。一個憤怒的蹣跚學步的孩子可能會把他的牙齒變成一種武器來對付那些騷擾他的人——不管是說「不」的家長,還是在操場上偷玩具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被咬了,不要驚慌。這對他的發育階段來說是完全正常的,也是你的孩子沮喪的表現。
  • 冬季要注意幼兒六大皮膚疾病殺手
    寒流襲來,除了感冒、發燒、腹瀉外,還有一類常見疾病也隨著降溫抵達,隨時威脅著寶寶的健康,那就是皮膚疾病。病毒感染類的如水痘、麻疹、風疹、幼兒急診,細菌性的如猩紅熱,接觸性皮炎類的如尿布疹、舌舔皮炎、糠疹以及凍瘡等。那麼我們要如何識別這些不同的皮膚疾病呢?對於不同的皮膚病,我們又能採取什麼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呢?
  • 幼兒急疹-兒童感染性出疹性疾病
    關於幼兒急疹,敘述錯誤的是下列哪項?(單選題)A.發熱出疹B.熱退疹出C.為紅色斑丘疹D.疹退後無色素沉著E.皮疹向心性分布 4.8個月患兒,發熱3天,體溫39℃,流涕,輕咳。以下哪項是最可能的診斷?(單選題)A.風疹B.水痘C.猩紅熱D.幼兒急疹E.麻疹 5.以下哪項是幼兒急疹的發病高峰年齡?
  • 暖瓶突然炸裂,18個月大幼兒被燙傷
    9 日一名 18 個月大的嬰兒被突然炸裂的暖瓶嚴重燙傷萬幸經過醫護人員的治療患兒目前生命體徵平穩記者從哈爾濱市第五醫院了解到十一長假期間多名幼兒意外被燙傷網絡配圖家住賓縣的小睿睿剛剛 18個月大,每天早上起來,媽媽都會燒一壺熱水給孩子準備著衝奶粉用。
  • 6-18個月寶寶,突然發燒體溫很高,可能是「免疫力在升級」
    寶寶發燒的小經歷:寶寶7個多月了,婆婆得瑟的帶出去趕集,正好那天降溫了就讓寶寶受涼了,當天晚上發高燒,我睡得迷糊的摸著燙,就把被子掀開,過了個把小時又涼了,再蓋上被子,一晚上反覆好幾回。不少經歷過的家長應該比較了解,但沒經歷過的家長可能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大部分寶寶在6個月以後,第一次發燒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病,而且就出現在這個免疫力暫時降低的階段,接下來就跟著京媽來了解了解幼兒急疹吧。
  • 幼兒急疹出幾天 幼兒急疹出幾天就會消退
    幼兒急疹出幾天大家都知道麻疹是一種對患者身體傷害非常大的皮膚病,而且這種疾病經常發生在小孩的身上。這令很多的家長很擔憂,因為這種疾病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成長和發育。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患小兒麻疹後會出現的症狀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這種疾病。
  • 宜春鳳凰城幼兒常見傳染性疾病防控知識宣傳
    因此為了做兒童的常見傳染性疾病防控知識宣傳尤其重要。、腮腺炎等,主要講解疾病的傳播途徑、主要症狀和預防措施。另外接觸患病者用過的毛巾、手帕、洗臉用具、電子遊戲機、電腦的鍵盤等,或到患病者接觸過的泳池、浴池等地方遊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
  • 暖瓶突然炸裂,哈市18個月大幼兒被燙傷
    9 日一名 18 個月大的嬰兒十一長假期間多名幼兒意外被燙傷網絡配圖家住賓縣的小睿睿剛剛 18個月大,每天早上起來,媽媽都會燒一壺熱水給孩子準備著衝奶粉用。即使成人體感相對較低的溫度也會對嬰幼兒造成傷害,一旦發生意外建議立即到專業醫院進行治療。
  • 0-6歲寶寶疾病預防 (第3個月)
    3個月嬰兒的聽力不好怎麼辦?
  • 濰坊一歲半幼兒吞下18顆
    經檢查,軒軒體內竟然有18顆磁力珠。所幸經過悉心治療,8月16日,軒軒已出院回家。在進行第二次鉗取時,胃腸肛門疾病外科副主任丁娜巧妙地利用了磁力珠的磁性,一次取出了5顆珠子。反覆幾次鉗取後終於全部取完,放置異物的託盤裡的磁力珠已經自動吸在一起,連成了串。經清點,共有18顆磁力珠。
  • 小兒常見的「出疹性疾病」系列之一—幼兒急疹
    文 | 宋紅梅圖片 | 來源於網絡在兒童常見的幾種伴有「疹子」的疾病中,目前最常見的即為「幼兒急疹」。幼兒急疹最常見的病因是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其他可能的病毒還包括:人類皰疹病毒7型(HHV-7)、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A型/B型、埃可病毒)、腺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1型等。
  • 18個月幼兒錯服維C泡騰片窒息死亡,切忌幹吃也別用開水泡
    18個月幼兒錯服維C泡騰片窒息死亡,切忌幹吃也別用開水泡 澎湃新聞記者 陳明明 2017-09-12 07:13 來源
  • 寶寶首次突發高燒可能是幼兒急疹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秀麗 通訊員 林惠芳)嘟嘟七個多月了,前幾天突然發高燒,爸爸媽媽趕緊抱起他就往醫院趕。醫生看嘟嘟精神狀態挺好的,再結合相關檢查,考慮這場突如其來的高燒,可能是幼兒急疹,於是開了退燒藥,建議回家密切觀察。回家後,嘟嘟仍是反反覆覆地高燒,但精神狀態還可以,爸爸媽媽便按捺著性子,繼續做好退熱處理。
  • 別慌,可能是幼兒急疹
    5天前開始發燒,體溫燒得很高,第一天家長即給口服琥乙紅黴素;第二天還燒,到醫院後給予肌注頭孢類抗生素;肌注的第三天下午,體溫逐漸恢復正常,但背部肚皮出現紅色散在皮疹,不癢;今天全身都出現皮疹。其實這是幼兒急疹,發燒和滿身皮疹是同一個病在不同階段的表現,不是藥物過敏。
  • 18-24個月幼兒的發育,新手爸媽應該做什麼?兒科醫生的建議
    幼兒也開始假裝。 這是他們發展的一大步,使生活變得非常有趣,而且常常很有趣。 您如何看待您的孩子開始運用她的想像力?18至24個月,開關注語言發育說話是這個年齡段的發育的重要標誌。當一個幼兒握住你的手,並把您帶到一個玩具前時,她是在用自己的動作說,我想玩這個玩具。如果您的孩子開始用這樣的動作進行交流,那麼她的語言交流很可能隨之而來。您可以重複孩子向你發送的信息:「是希望我和您一起玩嗎?好的,我就來」。和孩子一起聊天。與孩子交談的次數越多,TA將學到的詞彙越多。
  • 新冠疫苗可能無需18個月:中美同時開展人體臨床試驗!
    我國的mRNA疫苗上人體臨床的計劃是4月中旬,比美國慢了1個月。 周二晚(17日),也就是在美國拋出上面消息後第2天,央視新聞頻道報導重大消息:陳薇院士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也已獲批開展人體臨床試驗。
  • 可能是「紙老虎」幼兒急疹
    很可能不是常見的發燒、感冒,而是「幼兒急疹」。幼兒急疹常發於6~18月齡的小孩,3歲以上的小孩少見。幼兒急診的潛伏期是5到15天,通常發熱3~5天後退熱,隨之出現皮疹。一項臨床研究發現幼兒急疹並不只有退熱後出疹的現象(佔75.3%),出疹後也可能會持續發熱(佔24.7%)。
  • 親身經歷「幼兒急疹」——寶寶的第一場高燒,新手爸媽都該知道
    在整個急疹期間,寶寶精神良好,玩的也正常,就是輔食吃的比平時少,基本都靠母乳,初為父母,總算是挺過了寶寶的第一場生病,忍不住想要來和新手媽媽們分享一下,讓人膽戰心驚的「幼兒急疹」。在高燒期間,寶寶可能會有輕微腹瀉,出疹期間,寶寶也不會有什麼不適。「幼兒急疹」的判斷面對寶寶第一次發燒,爸爸媽媽們很可能慌了手腳,忙不迭的帶孩子到醫院看病,但是因為幼兒急疹有熱退疹出的特性,在出疹前,醫生也無法百分百斷定是幼兒急疹,只能提前開一堆應對幼兒發燒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