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宋紅梅
圖片 | 來源於網絡
在兒童常見的幾種伴有「疹子」的疾病中,目前最常見的即為「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也叫嬰兒玫瑰疹 ( roseola infantum),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臨床症候群,其特徵性表現為3~5 天的高熱後體溫驟降,隨後全身玫瑰紅色的斑丘疹。
幼兒急疹最常見的病因是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其他可能的病毒還包括:人類皰疹病毒7型(HHV-7)、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A型/B型、埃可病毒)、腺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1型等。
幼兒急疹為嬰幼兒常見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90%病例發生於2歲以下兒童(以7~13個月更為多見),男/女發病概率相當;全年中均有發病 (即季節性不強),多為散發病例,無已知病例的接觸史。發病後多可獲得終身的免疫力。
典型的玫瑰疹以可能超過40℃並持續3~5日(平均3.8日)的發熱起病,雖然發熱通常伴有易激惹,但大多數玫瑰疹患兒在其他方面一般狀況良好、狀態活躍,一般少見有咳嗽、流涕或者嘔吐腹瀉等症狀。
當然患兒也可以有其他一些非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包括全身乏力、瞼結膜炎、眼瞼浮腫、懸雍垂顎舌接合處斑疹或潰瘍 (有時被稱為Nagayama斑)。常見有頸部、耳後和/或枕部淋巴結腫大。
發熱期間因為可有鼓膜炎症所以常被診斷為急性中耳炎;也有近1/3的嬰兒高熱的同時會滷門膨隆,這也是常會導致醫生評估是否可能為腦膜炎的原因。
隨著患兒發熱消退,全身可出現壓之可褪色的斑疹或斑丘疹,其先發生於頸部和軀幹,並蔓延到面部和四肢;一般情況下無瘙癢症狀。
(玫瑰疹)
皮疹通常持續1~2日,但有時可在2~4小時內短暫出現後旋即消失;如果接受了抗生素治療,隨後出現的皮疹常被誤以為是藥物過敏。
玫瑰疹的併發症可能包括驚厥發作(常與發熱有關)、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根據2歲以內的嬰幼兒,高熱3~4天,全身症狀輕微,熱退時或熱退後出現紅色斑丘疹,皮疹持續1~2天消退,即可作出臨床診斷。典型玫瑰疹患者幾乎不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然而,實驗室檢查可用於具有臨床表現不典型的患兒或作為發熱評估的一部分。大多數由HHV-6引起的玫瑰疹患者,到皮疹出現時,病毒血症已經消退。
幼兒急疹需要與麻疹、風疹及藥物疹等進行鑑別診斷 (參見近期內容)。幼兒急疹具有自愈性,預後良好。治療原則以對症處理為主,高熱適當應用退熱劑;患兒宜臥床休息,補充足量水分,給予易消化食物;皮疹無需治療即可消退。
根據病原體不同,傳播方式、排出病毒的持續時間和潛伏期也不同。HHV-6的傳播可能是密切接觸無症狀性患者分泌物中排出的病毒引起的,目前無有效預防方法。而且HHV-6的病毒排出持續時間尚不確定,但多認為是終身性的,平均潛伏期為9-10日。
導致幼兒急疹的其他病毒通常通過呼吸道分泌物或糞-口途徑傳播。一些簡單的衛生措施(如洗手)可有助於防止病毒傳播。
目前不認為幼兒急疹散發病例有傳染性,一般病人不需要隔離,對接觸患兒的易感兒童應密切觀察10日。
覺得有用可分享哦~
點擊播放 GIF 0.0M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