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經過30年發展,成長為現在近4100家、總市值超80萬億元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涵蓋了國民經濟的90個行業大類。雖然公司數量只佔全國企業總數的萬分之一,但利潤相當於規上企業的近五成。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制度與治理體系建設成為資本市場恆久彌新的話題。
近日,在「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中國財富峰會」上,行業領袖、媒體掌門人、業內專家等就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展開了高端對話。
上市公司內部治理是關鍵
哈爾濱空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銘山首先強調,高質量發展是企業必須做到的要素條件。建立一個完善的制度體系是提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也是國家對未來三年國企改革行動的重要要素條件。
哈爾濱空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銘山。中國財富網 李林 攝
在劉銘山看來,高質量發展最重要一點是企業要講誠信,以誠信為本。企業基本的要求是做實事、講實話、報實數,做優才能做強,做強才能做大,做大才能做贏。
「不幸的上市公司各有各的不幸,好的上市公司擁有共同特點。」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武超則表示,治理結構好的上市公司應該「知行合一」,即在過往的年報中,甚至更早期的招股說明書上就釐清了方向,可以通過復盤去了解企業有沒有按照以前的計劃執行。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武超則。中國財富網 李林 攝
武超則指出,有些公司三個月一「變」,兩年一個「故事」,主業從A變到C,再變回來。而好的上市公司是持續可驗證的,他們在過往的年報中甚至更早期的招股書明書中就闡明了發展思路,往後的發展專注其中並且能夠持續回報投資人。
奇點資本董事長姜琳傑也認為,上市公司治理一直非常重要,上市公司治理不行,企業經營恐怕難做到位。
姜琳傑進一步解釋,如果企業能夠維持長期穩定積極向上的發展通道,在治理、結構、戰略層面就不會發生重大問題。公司治理是非常根本的保障機制,只有在最初的設定中把治理問題關注到位,後期長效發展中才能穩健、有後勁、可持續。
奇點資本董事長姜琳傑。中國財富網 李林 攝
在談到如何判斷企業治理優劣時,姜琳傑介紹,第一看股權的設置,第二看董監高三個層級的設置。他認為一個有效的治理模式應該具備兩大特徵:一是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實際控制人,二是必須有相應的制衡機制。
為上市公司保駕護航
經濟參考報社總編輯張超文和上海證券報董事長陳國軍則從媒體的角度解釋如何為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以及如何推進註冊制改革。
經濟參考報社總編輯張超文。中國財富網 李林 攝
張超文指出,推進註冊制改革對於主流媒體來說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任務。
其提出,主流媒體應該發揮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讓上市公司的信息能夠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地披露給投資人,能夠讓投資人得到準確的信息;二是做好信息的及時溝通,將證券市場政策要及時告訴公眾,將市場情況要及時反饋給監管部門;三是對國家政策的解讀,對熱點事件的跟蹤解釋報導要及時傳達給讀者,並且適應新的媒體傳播形式和廣大投資者的信息需求,給投資者、讀者和受眾提供更加真實準確、能夠規避風險、能夠發現投資價值的信息。
在現場,陳國軍提出了「鼓與呼、監與督、守與信」。所謂「鼓與呼」,就是鼓勵記者深入企業,深入資本市場,對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在治理結構、產業升級、創新創業等方面的新探索做出及時的報導,以此引領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上海證券報董事長陳國軍。中國財富網 李林 攝
「監與督」,是鼓勵記者開展監督性和調查性報導,以此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優質的土壤。
作為主流財經媒體,「守與信」也十分重要,記者要守住底線,守住媒體的公信力,不為資本市場的資本所裹脅,堅守好輿論陣地,以專業的素養和新聞操守,以媒體的品格和力量為讀者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信息。
陳國軍表示,作為媒體要為投資者負責,為資本市場助力,發出好聲音、真聲音。
值得注意的是,武超則還解釋了註冊制試點帶來的市場變化,「過去我們選出來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標準化審美的,它(註冊制試點)帶來的首要變化可能是從標準化審美走向百花齊放。」她認為,企業不再需要過度裝飾業績來「討好」資本市場,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展示真實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