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開學啦!咱們給大家準備了【新學期計劃表+學習規劃+家長準備+班主任建議】
新學期計劃表
1、在校計劃表
2、放學後計劃表
3、作業質量計劃表
4、作息時間計劃表
5、遊戲時間計劃表
6、學習成績計劃表
新學期規劃及注意事項
一、二年級
一、二年級的孩子,才告別幼兒園輕鬆的課程不久,心智不太成熟,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學習」到底是咋回事,學習上的事情對父母很依賴,比如記作業、檢查錯別字等。
父母在一、二年級的時候給孩子灌輸的學習觀念、培養的學習習慣等,是孩子一生中對學習的「第一印象」,會深刻地影響孩子整個學習生涯。
▊ 一、二年級關注重點:
1. 字跡工整
無論是寫作業還是答考卷,清晰、工整的字跡都能讓老師心情愉悅,酌情加分不在話下;字跡清晰,也能減少老師因看不清學生寫的什麼而造成的誤判;握筆姿勢正確,字跡工整,能提高孩子的書寫速度,要知道,寫得既快又好,是對高年級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
如果一、二年級不注意孩子的握筆姿勢、筆畫順序、字跡工整等細節,一旦養成了寫字潦草的習慣,今後再想改就難了。
2. 寫作業速度
看一個孩子寫作業的速度,基本上就能推測他的學習情況。
成績較差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寫作業很慢、很磨蹭。寫作業的時候不是要喝水、吃水果,就是要上廁所,結果本來不多的作業總要磨蹭到很晚才寫完,而且錯誤百出、字跡潦草。
寫作業速度快,考驗的是孩子課堂知識掌握情況、時間安排能力、書寫速度等綜合能力,這些能力越到高年級越重要。一點作業都磨磨蹭蹭寫不好,何談上了高年級去提高成績?
所以,陪一、二年級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妨先領他回顧一下當天的課堂知識,做好準備工作;然後一起制定一個計劃,精神狀態好的時候先做不擅長的作業;當然,寫作業過程中要及時糾正孩子的坐姿、握筆姿勢等細節。
三、四年級
三、四年級,是孩子學習生涯中的第一個分水嶺,也是一個兩極分化的階段。有專家甚至說,一個高二學生的成績,有80%是取決於三年級時候的表現。雖然權威性無從考證,但足以說明這階段的重要性。
▊ 三、四年級關注重點:
1. 語文方面:培養閱讀習慣,勤動筆寫作
三、四年級的語文課,重點逐漸由「拼音」「字詞」向「文章理解」過渡,而讓孩子更好適應這個變化的最好辦法,就是多閱讀課外書。
當然提到閱讀,並不是非得經典名著不可,因為像《三國》《水滸》這些書,男孩子可能比較喜歡,但是女孩子就不感興趣。所以,閱讀書目還是要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很多當代作家的作品也是非常適合孩子們的,比如曹文軒的《草房子》《青銅葵花》等。
三年級的作文,也由「寫幾句話」向「寫一篇完整的文章」過渡,這是很多孩子的難點。如果寫作基礎在這一段時間打不好,到了高中仍然是個大麻煩。而訓練寫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勤動筆寫日記,關鍵不在於每天寫多少字,而在於每天都堅持。
2. 數學方面:試著歸納題型;學有餘力可以接觸一點奧數,拓寬知識面
三、四年級的數學課程,對孩子綜合、概括能力的考察開始多起來,所以為了訓練孩子的這些能力,可以鼓勵孩子建立一個錯題本,把作業、考試中的錯題分門別類地整理起來。
如果孩子真的學習比較輕鬆,可以在孩子感興趣的前提下,讓孩子接觸一些奧數知識,有利於拓寬孩子的思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學習奧數,貴在興趣、平常心和堅持,如果為了比賽而一味趕鴨子上架,效果往往不好。
3. 英語方面:在趣味培養基礎上,多學點單詞
有的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學英語,有的學校三年級才加入英語,但是不論哪種情況,在三、四年級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不再是單純的聽、說訓練了,開始加入「筆試」,比如選擇題、句子寫作等。
所以,三、四年級的孩子還是應該多讀一些英文繪本,提升興趣,不過,在讀繪本的過程中要開始識記一些基本詞彙了。
五、六年級
對於五、六年級孩子的家長來說,最關心的莫過於小升初考試了。家長們要及時關注最新動態。平時可以多去政府教育部門網站看看,上面的公告最權威,不要過於輕信輔導機構的一些忽悠宣傳。
▊ 五、六年級關注重點:強化基礎知識,保持孩子良好心態
1. 無論招考政策怎麼變,打好基礎才是根本
五年級上學期開始,語、數、外各科的難度有所加大,而且很多都是小升初考試的重難點,如果這一階段遺留太多問題,肯定會對小升初有影響。
所以一定要做好錯題的歸納整理工作,之前一直沒有錯題本的,要建立了。不過,把錯題一字不差地抄一遍並沒什麼用,關鍵是要經常翻看,把以前出過錯的題型爛熟於心。只要能保證以前錯過的題型、知識點下次不再錯,就已經抓住了一半的分數。
2. 進入六年級,就是緊張的小升初備戰了
這一年裡,心態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因為過於緊張,或者父母期望高、壓力大,導致考試失利。所以,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溫馨的家庭氛圍就好了,千萬不要因一個小升初考試搞得大張旗鼓。高考都無法決定人的一生,何況區區小升初考試。
最後,老師祝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在新學期取得更大的進步!
家長準備
1.心理準備
1.用語言引導。用輕鬆的語氣告訴孩子將要進入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2.用榜樣激勵。請身邊其他正在上小學的孩子,給自己孩子講講上小學愉快的經歷。
3.走進小學親身體驗。帶著孩子走進心儀的小學參觀,如果可以,最好能讓孩子體驗一節小學的課堂。
4. 千萬不要用「上學就要吃苦頭」等話來嚇唬孩子,而是要說一些欣賞與鼓勵的話,如:「你真的長大了」、「你越來越像小學生了」,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上小學很光榮、很自豪。
5. 出現問題時要和孩子一起面對,並給予積極的暗示。如:「寶貝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錯,但如果……可以更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成長過程。
2.習慣準備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議在幼升小這個階段,重點培養孩子五種生活習慣:
1.規律作息:定時入睡,早睡早起,堅持午休。
2.好好吃飯:自己吃飯,少吃零食和路邊攤食品。
3.講究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便後衝廁所。
4.物品還原:用過的物品要放回原處。
5.生活自理:自己穿衣,整理書包。
3.能力準備
培養孩子適應未來學習的基本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取既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體驗學習的快樂,又可以增長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這些能力的習得會是受益終身的,其中閱讀力和專注力兩種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孩子的發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a.閱讀力
(1)堅持定期帶孩子到圖書館看書或到書店買書;
(2)堅持讀書,給孩子做好示範,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3)堅持為孩子尋找閱讀夥伴並搭建分享平臺;
(4)堅持無壓力閱讀,在閱讀的早期,只和孩子「聊」書,絕不「檢查」孩子閱讀成果。
可以說,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是家長在幼小銜接階段送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當然,早期閱讀絕不是早期識字,家長們要分清二者區別,切不可急功近利,用識字替代閱讀,這樣做會嚴重傷害孩子的閱讀興趣與能力。
b.專注力
關於培養專注力,這裡有四個建議:
(1)遠離手機。頻繁地玩手機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危害,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發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2)關掉電視。看電視是一種被動接受的行為,會阻礙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限制其想像力,經常看電視會延緩大腦發育,且這一影響是不可逆的。
(3)延遲滿足。延遲滿足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但需要特別注意三條:一、不能將孩子規則以內應得的東西也延遲滿足;二、規則以外的,可以滿足的,如果不能及時滿足則應說明原因;三、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的,不能哄騙,而應溫和而堅定地說明原因。
(4)創設環境。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獨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不要隨意打斷孩子,要培養他的專注力等習慣,這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班主任建議
一、做事有計劃
每天睡前提醒孩子整理好第二天上學要帶的物品。這項習慣的培養,旨在解決孩子入學後早上丟三落四,遺落物品的現象。看似小小的習慣卻會影響孩子的整個學習過程。
每天放學後、休息日,協助孩子制定好自己的學習、生活計劃,並能夠按照計劃執行,做事有計劃、有條理。
二、時間有觀念
為孩子準備一個小鬧鐘,學習管理自己的作息時間。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是伴隨孩子一生的重要習慣。他的培養需從幼兒階段開始培養。為孩子準備一個鬧鐘,家長和孩子根據上學路途的遠近,共同制定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對於即將入學的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三、閱讀有樂趣
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而識字只是對符號的機械識記,在幼兒階段我們更為適合的是培養幼兒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家長每天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段,陪伴孩子開展十五分鐘親子閱讀。既能培養親情,同時又是培養孩子們對文學作品產生喜愛之情的有效渠道。
四、任務有落實
孩子入小學後,老師常常會向學生布置口頭任務,因此,家長可以親子交流的形式,適時向孩子詢問老師布置的口頭任務,並及時了解孩子完成任務的情況,這項要求旨在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
五、鍛鍊要堅持
每天堅持陪伴孩子進行體育鍛鍊。剛入學孩子們有不同程度焦慮情緒容易生病,需要加強體育鍛鍊。親子陪伴孩子開展體育鍛鍊應該成為一種習慣。每天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段,與孩子一起進行跳繩、拍球、跑步等運動,通過親子運動增強孩子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同時能夠更好的增強孩子的體質,增加抵抗力。
- END -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