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米高空銷售 美女飛機上發傳單
華西都市報 記者 王浩野 屈詠梅 攝影報導
畢業不滿3個月的小姑娘趙函突然成了公司的名人,8月18日,她自掏腰包登上飛機,在飛行時間向乘客發放了100多張項目宣傳單
在飛機上發傳單,她並沒有引起乘客的反感,反而獲得了空姐的通融以及一位隱形客戶的諮詢電話
昨天早上,在成都市三環路交大立交附近某燈具城物業中心裡辦公的趙函,突然變成了公司裡的名人。8月18日那天,趙函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公司即將啟動的項目,自掏腰包登上了成都飛往廣州的飛機,並在飛行時間向乘客發放了100多張項目宣傳單。這個舉動,她的同事「想都沒有想過」、「很有創意」。
昨天,一位與趙函同坐飛機的成都市民「有圖有真相」地告知了大家趙函5天前的「創舉」。這是不是公司進行的炒作?怎麼會想到去飛機上發傳單?在飛機上發傳單是否符合規定呢?面對一堆問題,趙函說:「以乘客身份上飛機發傳單是我自己想到的,所有費用也是我自己出的。」
發傳單
空姐通融乘客不反感
8月18日,趙函登上了去廣州的飛機。當時她手裡提著兩袋宣傳單,引起了乘客劉先生的注意。劉先生說:「我出差去廣州,跟在她後面一起上的飛機,沒想到她就坐在我旁邊。」
上午10點的飛機,中午12點半到達。飛行期間,當乘客們吃完了飛機上發放的午餐時,趙函決定在大家入睡前趕緊發放印製的宣傳單,她發的第一張就是旁邊的劉先生。劉先生說:「她就說了一句『打擾一下』,就把單子遞給我了。」美女突然開始發宣傳單,劉先生很好奇,就隨手拍了照片。
趙函坐在飛機前部靠走廊的位置,一路向飛機尾部發傳單。她說:「開始一位空姐走過來問我發什麼,我就說是宣傳單,5分鐘內發完,不打擾乘客休息,麻煩通融一下。」見空姐沒有制止自己的行為,趙函急忙向乘客遞宣傳單。
有的人蓋著毯子,搖頭表示不需要,有的則接過去指著電話問:「這個是美女你的號碼嗎?」整個過程很順利,沒有人表示反感,很多人都認真看了宣傳單,這讓趙函很高興。發完傳單,空姐還問她:「有沒有人要購買呢?」
做推銷?
美女自掏腰包買機票
22歲的趙函是德陽人,今年6月從四川理工大學畢業後,8月6日到現在的公司上班,至今剛滿半個月。在公司裡,她身兼推銷員和文員兩種工作。基本工資1500元一個月,其餘工資靠業績考核。
今年10月,公司即將上線一個項目。為了前期推廣,趙函曾經在8月11日、12日兩天,帶著宣傳單在公司附近、春熙路等地分發,她說:「但是針對性不強、效果不好,很多人不要,有的接過來看都不看就扔了。」
趙函說,項目的產品針對高端人群,她就想到了在飛機上進行推銷。「地鐵上、公交車上都有推銷的,飛機上肯定也可以推銷。」8月14日,她在網上訂購了一張18日飛往廣州的機票,7.5折900多元錢。她還自己PS了一張宣傳單,除了項目介紹,還寫著自己的名字、電話,背面圖文並茂地展示了「成都兩日遊推薦景點」。200元錢做了280張宣傳單。她說:「這是在與公司合作的廣告公司做的,印製宣傳單的錢公司給報銷。」
是炒作?
公司同事不認為在炒作
發傳單就像是飛機上的小插曲,很快就結束了。趙函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廣州,當晚花了120元入住酒店,為了安全晚上沒出門。第二天早上8點多,她又搭乘火車回成都,火車票為200多元。
趙函說,自己在火車上也發了幾十張傳單。周一下午4點,她才回到了成都。「經常出去推銷,領導也沒有追問我去了哪裡。」讓趙函高興的是,當天傍晚她就接到了一個廣州的電話,詢問項目銷售的產品。趙函解釋說10月1日才會開始銷售,這也是她發宣傳單以來第一次接到別人的諮詢電話。「努力以後還是有收穫的。」
趙函說,去廣州一趟自己一共花費了1300元,差不多是一個月的工資,自己的這個舉動,公司和同事沒有一個人知情。昨天,劉先生的電話讓整個公司都了解到了趙函上周末的「創舉」。面對記者的採訪,趙函說:「這樣能宣傳我們公司,很好啊!只要不耽誤我的工作就行。」
記者昨晚聯繫到趙函的領導董娜。她說,因為不清楚趙函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她不好評價趙函做事情的方式。但是作為一個剛畢業的人,能費心思做這件事,證明工作態度端正,還是值得肯定的。至於負面的影響或者說要不要獎勵,則需要明日與趙函交流後再做決定。
【國航回應】
以前從沒有遇到過
昨日記者聯繫上國航西南公司有關負責人,對於18號飛機上出現的這個發傳單的行為,對方表示,這種情況以前確實沒有遇到過,這是旅客個人行為,他們對此不作評價。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第二十五條禁止在航空器內吸菸;搶佔座位、行李艙(架);打架、酗酒、尋釁滋事;盜竊、故意損壞或者擅自移動救生物品和設備;危及飛行安全和擾亂航空器內秩序的其他行為。「分發傳單」的類似舉動並沒有出現在條例中。
【對話當事人】
華西都市報:那麼多城市裡,為什麼想到要買去廣州的飛機票?
趙函:因為廣州是這個項目設計產品的發源地,潛在客戶多。
華西都市報:工資一月1500元,去一趟廣州花了1300元,權衡過投入和回報嗎?
趙函:我是考慮長期收益的,我喜歡這個工作,想長期做下去。現在不考慮划算不划算,以後讓業績說話。
華西都市報:既然飛了一趟,在機場候機、在廣州街上都有目標人群,發傳單了嗎?
趙函:候機時因為有安檢在,我不敢發,怕宣傳單被沒收。在飛機上之所以鼓足勇氣嘗試,是覺得比較安全。廣州街上沒發。
新聞連結
李亞鵬也在飛機上發過宣傳信
據《外灘畫報》報導,2006年,和妻子倡導發起嫣然天使基金成立當天,李亞鵬作出一個承諾:有生之年,每一次坐飛機都要給同艙的客人發放基金宣傳信。第一次發宣傳信是在飛往雲南的飛機上,李亞鵬在頭等艙坐立不安,直到飛機落地,滑行到出艙口,李亞鵬才趕緊站起來,慌忙把準備好的信發到每個人手中,「對不起,打攪一下。」頭等艙裡的其他客人有些驚訝、不知所措。李亞鵬沒等大家打開這封信,慌忙拿起行李,第一個衝往艙門。
後來有經驗了,只要聽廣播說飛機即將降落,李亞鵬就站起來會去發宣傳信。有一次,一位中年人把信扔在地上,李亞鵬把那封信從別人的腳邊撿起來。李亞鵬承認當時自尊受到了傷害,心裡很不舒服。後來,不管別人是否接受,也不管別人用什麼眼光看他,李亞鵬都會把宣傳信遞到別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