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管閒事的兒子

2020-08-30 藍家有子

我一直認為,家長的首要任務是養好孩子的身體,而孩子最重要的任務是搞好自己的學習。因此,我一貫教育兒子,專心學習,少管閒事。

什麼是閒事?在我看來,與學習無關,與大是大非無關的都可算閒事。比如兩位同學吵架了,某挨批評了,某某又去電子遊戲廳了,每次兒子回來嘮叨這些班上的事,我總會婉轉地說:「這跟你的學習關係不大,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了。」可已經10歲的兒子不吃我這一套。

一個周末,他去英語興趣班上課,一回到家中,他又向我匯報一件「大事」:有兩個年齡較大的同學課間打架了,這事最終驚動了老師。老師一進教室就問:當時哪個同學在場?好幾個在場的同學都沒出聲,我兒子舉手站起來了。老師說讓他把看到的情況講一遍,兒子便原原本本外加自己的評斷全部講出。結果老師把強蠻的一方批評了一頓。下了課,那個挨批的同學氣哼哼地對我兒子說:「都怪你,多管閒事,找打呢你!」

我心下對兒子的做法頗不以為然,心裡怕這種興趣班不像學校管理正規,回頭兒子要吃虧,可嘴上卻不知說什麼好。誇他有正義感,怕助長了他管閒事的毛病;告訴他小心別被大同學報復,又擔心嚇著他。於是我故意說:「是該有人作證,不過大家都不出來作證,說明大家怕麻煩。以後再有同學打起來,你還是躲遠點吧,你又瘦又小的,管這閒事幹嗎?」

這下兒子逮著理了,他硬著小脖子,一個勁質問:「又是別管閒事,什麼叫閒事呀?大家都裝看不見就對了?你們大人老是這樣。我們老師說了 ,就得跟壞人壞事作鬥爭。得有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他動手打人就是不對!」

看著兒子頗為自信的樣子,我啞口無言。靜下心來細想,也許是我不對,我把成人世界中的那套明哲保身、稜角全無的為人原則用來教育兒子,又怎麼能指望兒子能有已天下為己任的大氣呢?

兒子那一聲質問「什麼叫管閒事」常常回想在我耳邊。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為什麼要對一些不好的現象視而不見?為什麼不敢對影響大家的行為說「不」呢?與兒子相比,我是不是太沒有銳氣了?平心而論,我不希望兒子是個全無責任感的人。

於是,我對兒子的管閒事不再堅決制止了。

相關焦點

  • 社會需要「愛管閒事的人」
    (據11月6日《滄州晚報》6版)黃驊的韓華興和韓國中,是兩個「愛管閒事的人」。說起來,他們做的都是小事,跟宏大的敘事沒有關係。但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與村民利益休戚相關。也因此,他們備受村民尊重。任何時期,社會都需要像韓華興和韓國中這樣「愛管閒事的人」。
  • 「愛管閒事」的老人,溫暖了整個村
    在仁懷市蒼龍街道石抗壩村有這樣一位老人,他「愛管閒事」,一天閒不住,今天幫鄰居修水管,明天掃鄰居家門口的馬路......就是這樣一位「愛管閒事」的老人,當地村民們紛紛為他點讚。他就是石抗壩村老木丫組的村民劉燦凱。
  • 最不愛管閒事的三大星座,金牛座話少,巨蟹座怕麻煩
    有些人對別人的事情特別的熱心腸,明明不管自己的事情,偏偏都要去管。古人說過一句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個人不應該多管閒事,不管自己的事情,就不要積極的去參與,應該適當地保持沉默,避免為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十二星座中,有哪些星座對別人的事情一點都不熱心,不愛管別人的閒事?
  • 為「愛管閒事」的王老師「打Call」
    王順正在給學生上課。 王順是大家口中「愛管閒事」的人,但在他自己看來,為人師表,就要嚴格要求自己,幫助別人,自己的人生價值也能得到體現。 對於爸爸的熱心助人,女兒誇他:「爸爸好樣的!」同為教師的妻子也認為丈夫做得對、做得好,多做好事,才能為學生做好表率。 「如果能通過我的行為,讓孩子們感受到社會的正能量,他們一定也會帶著這份熱心去幫助更多的人,那整個社會就更溫暖了。」
  • 別看他很愛管閒事,遇見這5件也得放手離開
    幫別人個忙,管個小閒事,是有些人在職場上建立人際關係的主要途徑!其實只要把握好度,這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是如果遇見以下五件事,說什麼都要放手離開了:一、領導的私人事---你有多大的能耐去管這件事呢領導都解決不了的事情,你有什麼能耐去解決呢?而且還是領導的私事,你覺得領導願意你幹涉他的私事嗎?
  • 5年,這位「愛管閒事」的老人默默守護孩子們的上學路
    孩子們的上學路,他在背後默默守護 5年,這位「愛管閒事」的老人組建了志願服務隊,還促成了一座人行天橋的落地 志願者 供圖 5年多來,每天守護孩子安全上學;奔走呼籲數月,最終促成跨梅溪湖路人行天橋落地;牽頭組建志願隊,讓社區志願服務常態化、系統化……這是四川廣安人何星輝來長沙後所做的些「閒事」。12月23日,三湘都市報記者採訪了這位自認為「愛管閒事」的熱心老人。
  • 從見義勇為到三姑六婆:為什麼愛管閒事兒的人這麼多?
    但是另一方面,有些人卻樂於成為別人的人生導師,樂於管別人的「閒事」。因為「愛管閒事」 本來就是我們的祖先送給我們的禮物,它作為一種被進化選擇出來的行為深深地印刻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可以說是個傳家寶。閨蜜可能平時嫉妒心強且虛榮,同事可能非常摳門還愛插隊,小夥子可能平時專橫霸道愛吹牛。但是就是這些人,在面臨特定的場景之下,卻做出了非常高尚的利他行為(altruism)。為什麼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猶如履行義務一般地幫助周圍的人呢?
  • Mind your own business 少管閒事
    Mind your own business 少管閒事 今日短語 當你告訴某人 「mind your own business」 時,你是在告訴這個人不要幹涉或打聽他人的隱私,少管閒事。
  • 「女兒不需要陪嫁婚房」,有一種聰明,叫做少管閒事
    你還有一個兒子,家裡的財產應該都留給兒子。最好啊!你把女兒的彩禮也給留下來,省得便宜了外人。」聽了這話,我媽和我妹妹還有我哥哥都感到很生氣。媽媽陪嫁一套婚房給妹妹,是事先跟哥哥打過招呼的。哥哥極其疼愛最小的妹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 注重修身齊家且愛管「閒事」的金狀元(齊魯狀元系列三十六)
    而這兩件事,應該算是金德瑛本職工作之外的事情,也就是常人眼中的「閒事」。而這兩件「閒事」,卻被史籍記錄在冊了。這也是筆者把金德瑛作為與山東關係密切的狀元,進行介紹的另一個原因。金德瑛在山東即將任滿之時,魯南部分地區出現了災荒,其中鄒縣、滕縣一帶的災情尤為嚴重。負責賑災的部門和官員,只是教條主義地公事公辦,根據制度規定和慣例發放賑災資金和物品。
  • 各個月齡寶寶做事不專心,愛管閒事,3招解決
    很多時候寶寶似乎像個小大人,特別熱衷於管別人的事,比如:喜歡東張西望,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關注;放著自己的事不做,喜歡看別人,做事不專心;喜歡對著別人指手畫腳,喜歡管別人的事,道理比誰都能說;寶寶如此「熱心腸」究竟好不好?
  • 錦衣之下:陸繹大人受傷卻瞞著今夏,愛管閒事的淳于敏惹怒今夏
    陸繹大人受傷卻瞞著今夏,愛管閒事的淳于敏惹怒今夏!淳于敏說完話,房中立刻鴉雀無聲。那葉婆婆心裡也恨自己看錯了人,怎麼料到這淳于姑娘竟然這般沉不住氣,看來以後指望淳于被大人納為妾室是靠不住了。今夏本不是好脾氣,事實上這事兒她也的確有愧。昨日自己都沒注意到大人受傷了,肯定是大人怕她擔心才不說的,作為妻子,她還是不夠細心啊。
  • 莆田南門學校一個「愛管閒事」的班主任,卻很招學生們的喜歡
    錢華琳2006年,錢華琳初登三尺講臺。這一年,剛從莆田學院畢業的錢華琳,參加工作面試。錢華琳老師愛笑,或許是因為發自內心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喜歡班上的孩子。儘管當班主任,每天要面對無數瑣碎的事,她也覺得是一種幸福的「煩惱」。換一顆誠心回首班主任生涯,錢華琳感慨萬千,最深刻的莫過於:對學生的教育不能操之過急,相信情之所至,一往而深,心暖則花開。初為人師時,班上有位學生父母離異,其母一人撫育,生活艱辛。
  • 「成都日報」「愛管閒事」的成都人太可愛了
    記者手記這群「愛管閒事」的成都人太可愛了清晨的成都,太陽剛剛露臉,早起的人們正要開啟繁忙的一天,而時間卻因一個陌生人的落水而暫停下來。感謝他們所做的一切,「愛管閒事」的成都人太可愛了。 本報記者 楊甦 照片由目擊者和草堂派出所提供
  • 為什麼我們要做好自己,少管別人的閒事?
    喜歡對一些事情進行「追蹤調查」,我點開這位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又發現了更加有趣的東西:這位作者在寫這篇文章以前還寫了一篇文章,題目不說了,內容的核心意思簡潔明了:你們別老發那些無聊的朋友圈,我不愛看管好自己,是保持一個適度的冷,少給別人添麻煩,也能鍛鍊自己獨立生存的能力。
  • 智慧家情文化——讓孩子少管閒事,是狹隘與不科學的!
    現實中,我們的家長們往往教育孩子少管閒事,出發點是怕影響孩子的學習,這種錯誤的教育思想是不科學的,是偏面的。如果少管閒事的思想觀念一旦在孩子腦袋裡根深蒂固,那麼孩子一旦看見同伴在某一方面超出自己,就會產生嫉妒心理,從而變得非常的自私自利,長期以往,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心態和個性就會形成
  • 愛管「閒事兒」的金毛犬,除了有責任感,還有這5大優點
    這樣愛管「閒事兒」的金毛,誰家不想擁有呢?但是除了這天生的責任感,金毛犬還有這5大優點,值得你飼養它。1.身材高大有安全感小時候的金毛就是萌萌的,但是長大後的它們外出就真的很有安全感,收拾打扮一下就很拉風的感覺。比人看到你拉著這一大狗,都不會對你起壞心眼了。
  • 【人生心語】少管閒事 想開一點
    你可以自掃門前雪, 管不了他人瓦上霜, 管你該管的事, 而不是管閒事
  • 愛管閒事,喜歡對別人人生指手畫腳的4個星座,看看你上榜了沒
    有的人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偏偏有那個閒心,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不管對錯,瞎指揮一通,完全不在意別人的意願。自己長得不盡人意,還有閒情逸緻,對別人的長相指手畫腳。雙子座有時候就是這樣,雞蛋裡挑骨頭,遇見看著不舒服,都要拿出來糾正一下。
  • 菩薩愛管閒事嗎?我們真的自私嗎?
    菩薩愛管閒事嗎?我們真的自私嗎?我想說:看了兩篇針砭時弊的短文,感覺抓住了核心。這種文章往往褒貶不一:說好的捧到天上,說不好的恨不能直接槍斃;宛如柏楊的名著:《ugly強國人》。把兩篇文章放在一起,希望引發一些聯想。譬如談義務為什麼還要談權利?缺失權利是否會影響到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