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家長的首要任務是養好孩子的身體,而孩子最重要的任務是搞好自己的學習。因此,我一貫教育兒子,專心學習,少管閒事。
什麼是閒事?在我看來,與學習無關,與大是大非無關的都可算閒事。比如兩位同學吵架了,某挨批評了,某某又去電子遊戲廳了,每次兒子回來嘮叨這些班上的事,我總會婉轉地說:「這跟你的學習關係不大,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了。」可已經10歲的兒子不吃我這一套。
一個周末,他去英語興趣班上課,一回到家中,他又向我匯報一件「大事」:有兩個年齡較大的同學課間打架了,這事最終驚動了老師。老師一進教室就問:當時哪個同學在場?好幾個在場的同學都沒出聲,我兒子舉手站起來了。老師說讓他把看到的情況講一遍,兒子便原原本本外加自己的評斷全部講出。結果老師把強蠻的一方批評了一頓。下了課,那個挨批的同學氣哼哼地對我兒子說:「都怪你,多管閒事,找打呢你!」
我心下對兒子的做法頗不以為然,心裡怕這種興趣班不像學校管理正規,回頭兒子要吃虧,可嘴上卻不知說什麼好。誇他有正義感,怕助長了他管閒事的毛病;告訴他小心別被大同學報復,又擔心嚇著他。於是我故意說:「是該有人作證,不過大家都不出來作證,說明大家怕麻煩。以後再有同學打起來,你還是躲遠點吧,你又瘦又小的,管這閒事幹嗎?」
這下兒子逮著理了,他硬著小脖子,一個勁質問:「又是別管閒事,什麼叫閒事呀?大家都裝看不見就對了?你們大人老是這樣。我們老師說了 ,就得跟壞人壞事作鬥爭。得有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他動手打人就是不對!」
看著兒子頗為自信的樣子,我啞口無言。靜下心來細想,也許是我不對,我把成人世界中的那套明哲保身、稜角全無的為人原則用來教育兒子,又怎麼能指望兒子能有已天下為己任的大氣呢?
兒子那一聲質問「什麼叫管閒事」常常回想在我耳邊。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為什麼要對一些不好的現象視而不見?為什麼不敢對影響大家的行為說「不」呢?與兒子相比,我是不是太沒有銳氣了?平心而論,我不希望兒子是個全無責任感的人。
於是,我對兒子的管閒事不再堅決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