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痰是眾多難治病的病因之一,故有「頑症多痰」之說。痰為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產物,隨氣而流動,無處不到,若聚於肺、行於胃,則有形症可辨;若流積於臟腑竅道、經絡,則無形症可查。因為無形之痰相對的缺乏臨床特徵,辨之隱晦難明,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因痰致病的廣泛性足以引起人們對痰在難治病中病理地位的重視,眾多難治病可以從痰論治。尤其對疑惑不解,或其他治法療效不確切的難治病,當調整思路,從痰論治尋出路。
痰性黏滯,對機體的病理損害主要是影響氣血津液的流通。它可以黏著凝聚於人體任何臟腑組織器官的一切空隙竅道,造成臟腑組織器官的特異性損傷。
如痰黏氣管,氣管阻塞或狹窄,則發哮喘;
痰阻清陽,清陽不升則發眩暈;
痰阻心竅,輕則心竅不宣,發為精神抑鬱證,重則心竅壅塞,發為癲狂(精神分裂症);
肝陽化風,風鼓痰湧,可發腦卒中;
痰阻胸陽,胸陽不振,可發冠心病心絞痛;
痰溼瘀毒互結,凝聚成形,則發腫瘤、肝硬化;
痰混於血,便發高脂血症;
痰附於肝,便發脂肪肝;
痰壅塞頭面孔竅,阻格五臟之精氣,則發耳聾、暴盲;
痰竄皮毛,營衛不暢,可發生脫髮、白癜風;
流聚於局部,與溼相溶,使組織增生變性,便發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淋巴結核、骨結核;
痰瘀凝滯經絡,可發類風溼關節炎;
痰溼瀰漫體內,代謝不利,可發生肥胖症;
痰溼漬潤宗筋,便發性功能減退;
痰流四肢經絡,便發肌無力。
治痰名方「二陳湯」
中醫認為,痰是一種病理產物,由溼聚而成。清稀者為飲,濁者為痰。痰隨氣升降無處不到,臨床症狀極為複雜。在肺則咳,在胃則嘔,在頭則眩,在心則悸,在背則冷,在脅則脹,變化多端,數不勝數。
二陳湯,因用藥簡單、功效顯著而廣為流傳,後世醫家根據原方隨症加減,廣泛用於各種痰證的治療,並在此方的基礎上,創製出許多治療痰證的名方。
中醫辨證:
痰稀量多
嘔吐噁心
眩暈心悸
胃部不舒
脈沉弦細
方藥:制半夏、橘紅各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用法:加生薑3克,烏梅1枚,水煎服。
功效:燥溼健脾、化痰止咳、理氣和中。
主治:二陳湯臨床最適宜於治療溼痰咳嗽。表現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悶、噁心嘔吐、肢體睏倦,或頭眩、舌苔白潤。治療應以燥溼健脾、化痰止咳為基本原則。
二陳湯,主要功能就是健脾化痰,其選藥組方包含了健脾的幾個主要方面,是治療各種痰證的通劑。痰的性質有寒痰、熱痰、食痰、燥痰、風痰、溼痰等,根據痰的性質與臟腑的關係以及臨床症狀表現的不同,以二陳湯為基礎進行加減可用於多種痰證的治療。
藥方加減
風痰可酌加天麻、白附子、制南星;
寒痰可酌加乾薑、細辛;
熱痰可酌加瓜蔞、黃芩、魚腥草、竹瀝、天竺黃;
食痰可酌加神曲、山楂、萊菔子、枳實、香附;
溼痰盛者可酌加蒼朮、白朮、厚樸;
氣痰可加香附、枳殼;
老人肺氣腫可加紫菀、款冬花、砂仁;
胃寒嘔吐可加木香、砂仁;
不眠可加竹茹、枳實、名之溫膽湯。
注意事項
無論您有多忙,請花1秒鐘的時間把它放到你的圈子裡!可能您的家人和朋友就需要!謝謝!
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網絡,全部轉載,內容未經核實,如有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