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嚴禁複製人 輔助生殖技術要遵守7大原則

2020-12-23 網易科技
  

  衛生部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等規範 多胎妊娠必須減胎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 朱玉)衛生部近期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技術規範、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這3個文件具有諸多的新聞點,其中一條即為對採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後的多胎妊娠必須實施減胎術,避免雙胎,嚴禁三胎和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為此,不育夫婦實施授精前,必須籤訂《多胎妊娠減胎術同意書》。

  2003年3月以來,衛生部組織有關專家對原於2001年出臺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及一系列相關文件進行了修改。修改稿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了應用相關技術的機構設置標準、人員的資質要求和技術操作的技術規範,並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技術實施中的倫理原則。

  衛生部嚴禁複製人 單身婦女不得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衛生部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中規定了10大禁止,這10條明令禁止中引人注目的兩條是,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禁止複製人。

  其它的禁令分別為,禁止無醫學指徵的性別選擇;禁止實施代孕技術;禁止實施胚胎贈送;禁止實施以治療不育為目的的人卵胞漿移植及核移植技術;禁止人類與異種配子的雜交,禁止人類體內移植異種配子、合子和胚胎,禁止異種體內移植人類配子、合子和胚胎;禁止以生殖為目的對人類配子、合子和胚胎進行基因操作;禁止實施近親間的精子和卵子結合;禁止在患者不知情和自願的情況下,將配子、合子和胚胎轉送他人或進行科學研究;禁止開展人類嵌合體胚胎試驗研究。

  供精贈卵及採取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強調知情同意

  衛生部近期出臺的關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幾項文件更多地強調了知情同意、知情選擇這一自願原則,同時規定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技術人員必須尊重患者的隱私權。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及相關文件說,這項技術必須在夫婦雙方自願同意並籤署書面知情同意書後方可實施。同樣,捐贈精子卵子者也需獲取書面知情同意書。需進行自精冷凍保存者,也應在籤署知情同意書後,方可實施自精冷凍保存。在此同時,衛生部要求各精子庫不得採集、檢測、保存和使用未籤署知情同意書者的精液。

  供精贈卵不得商業化 同一供者的精子卵子最多受孕5人

  衛生部近期實施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及相關文件中明令禁止買賣精子和以盈利為目的的供精行為,精子庫的精子不得作為商品進行商業交易。

  衛生部表示,精子庫僅可以對供者給予必要的誤工、交通和其所承擔的醫療風險補償。人類精子庫也只能向已經獲得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批准證書的機構提供符合國家技術規範要求的冷凍精液,亦不可為追求高額回報降低供精質量。

  類似的規定也適用于贈卵者,衛生部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以任何形式募集供卵者進行商業化的供卵行為。為保證後代質量,同一供者的精子卵子最多受孕5人。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將遵守7大倫理原則

  衛生部近期實施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為這種治療不育症的醫療手段規定了7大倫理原則,並要求為確保以上原則的實施,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應建立生殖醫學倫理委員會,指導和監督7大倫理原則的實施。

  這7大倫理原則是:有利於患者、知情同意、保護後代、社會公益、保密、嚴防商業化、倫理監督。監督其實施的生殖醫學倫理委員會應由醫學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生殖醫學等專家和群眾代表組成。

  僅舉保密原則一項,相關規定有,為保護供精者和受者夫婦及所出生後代的權益,供者和受者夫婦應保持互盲,供者和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務人員應保持互盲,供者和後代應保持互盲。精子庫的醫務人員有義務為供者、受者及其後代保密,精子庫應建立嚴格的保密制度並確保實施,包括冷凍精液被使用時應一律用代碼表示,冷凍精液的受者身份對精子庫隱匿等措施。受者夫婦以及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機構的醫務人員均無權查閱供精者證實身份的信息資料,供精者無權查閱受者及其後代的一切身份信息資料。

  與其相近似的人類精子庫也有類似的7項倫理原則實行。


相關焦點

  • 衛生部新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 禁止複製人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央視國際報導,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要求醫療機構在實施試管嬰兒技術中禁止複製人。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要求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技術人員必須遵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必須嚴格遵守知情同意、知情選擇的自願原則;必須尊重患者隱私權外,還必須禁止無醫學指徵的性別選擇。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還要求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技術人員禁止實施代孕技術;禁止實施胚胎贈送;禁止開展人類嵌合體胚胎試驗研究;禁止複製人。
  • 衛生部新規規範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
    衛生部新規規範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     中新網11月18日電 中國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
  • 衛生部新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控制多胎妊娠
    北京電 衛生部最近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對醫療機構使用有關技術作出嚴格規限,其中包括嚴禁複製人,嚴禁利用來作胚胎性別選擇,以及嚴格控制多胎妊娠等。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規定,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技術人員「三個必須」:必須遵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必須嚴格遵守知情同意、知情選擇的自願原則;必須尊重患者隱私權。  新修訂的《規範》,特別強調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必須經衛生部批准,並要求醫療機構在實施試管嬰兒技術中,嚴格控制多胎妊娠。
  • 衛生部共批准88家機構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
    記者今天(2月5日)從衛生部獲悉,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國共審核批准了88家機構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10家機構設置人類精子庫。衛生部重申,中國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嚴禁私自採精、採卵。我國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精子庫技術實行嚴格準入制度,不符合條件者一律不予批准,違反規定者將受到相應處罰。
  • 衛生部嚴禁商業化供卵 北京五家醫院獲輔助生殖資格
    信報訊(記者方芳)昨天,衛生部出臺《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明確規定每1位供精者的精液標本不得使5名以上婦女妊娠並分娩。  此次衛生部出臺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明確指出,人類精子庫應加強對外供精的管理,嚴禁以科研或其他任何理由向未經審批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機構提供精液標本,對用於實施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精液標本進行分別管理,其中,一次提供給用於實施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精液標本不得超過5人/份,一次提供給用於實施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精液標本不得超過8
  • 衛生部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實施細則
    單一精液標本使用禁超5次  衛生部昨日發布的《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提出,每一位供精者的精液標本不得使5名以上婦女妊娠並分娩。  細則規定,開展胚胎移植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機構,應與經衛生部審核批准的人類精子庫籤訂供精協議,並明確說明具體的使用用途。
  • 衛生部公布可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單位(名單)
    中新網4月2日電 據中國中央電視臺消息,衛生部4月2日公布了上海、雲南、廣東、甘肅、山東、江西等地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單位。  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單位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和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上海中國福利會和平婦幼保健院、廣東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原深圳市中心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甘肅省蘭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衛生部要求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人類精子庫管理
    衛生部近日通報,截至2006年3月31日,衛生部共審核批准了64家機構開展人類輔生殖技術,7家機構設置人類精子庫。衛生部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應制定轄區內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機構的設置規劃並加強管理,不可盲目增加開展上述技術的機構,嚴禁此項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管理,對未經審批擅自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進行嚴格的清理和處罰。
  • 複製人入侵中國 中美合作類複製人試驗被禁
    據中山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以及該學科帶頭人透露,這一研究項目已經根據衛生部的相關禁令終止了。他們同時也聲明,這並不是克隆技術,而是類似克隆的技術。他們強調自己所做的研究並不是複製人,也反對生殖性克隆。他們表示,由於研究不被允許,因此他們已經在衛生部出臺有關規定之前終止了試驗。國內一位學者說:「核移植就是一種技術,與複製人沒有必然的聯繫。
  • 衛生部:禁止給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央視國際報導,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要求醫療機構在實施試管嬰兒技術中,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 要不要打開潘多拉的盒子——由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引發的倫理思考
    ART主要包括:人工授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精子和胚胎的冷凍保存、受精卵輸卵管移植、代理母親、單精子卵胞漿內顯微注射、植入前遺傳學診斷助孕、無性生殖或人的生殖性克隆等。自然的人類生殖過程由性交、輸卵管受精、植入子宮、子宮內妊娠等步驟組成,而使用輔助生殖技術則可以代替上述自然生殖過程中的某一步驟或全部步驟。
  • 人類生殖規則應由法律規範
    作者 陳杰人  據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中國衛生部近日修訂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包括複製人、單身婦女輔助生殖技術、代孕技術、人與異種配子雜交等在內的10項技術被禁止,與此同時,該規範及相關文件還規定:對採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後的多胎妊娠必須實施減胎術,嚴禁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
  • 衛生部26日公布第一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培訓基地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記者 周婷玉)衛生部26日公布,12家醫學機構成為第一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培訓基地。    這12家機構分別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市婦產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廣東計劃生育專科醫院人類精子庫、浙江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所人類精子庫。
  • 隨著輔助生殖技術不斷進步 輔助生殖市場規模增加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簡稱,指採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術兩大類。
  • 法院關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生育子女的裁判規則
    、杜紅芸訴某大學仁和醫院醫療服務合同、侵害隱私權案案例要旨:按照衛生部在2001年8月1號起施行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的規定,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只能在經過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並進行登記的醫療機構中實施,而開展供精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技術及其衍生技術的醫療機構,由衛生部審批。
  • 唐山婦幼保健院獲準開展輔助生殖技術
    市婦幼保健院獲準開展輔助生殖技術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近日,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遺傳科通過衛生部專家的評審和論證,正式獲得河北省衛生廳輔助生殖技術資質,成為我市首家通過省衛生廳批准,獲得該項目運行資質的醫療機構。
  • 合理保障人工輔助生殖技術下的生育權補償性實現
    原因有三:其一是根據輔助生殖技術必須嚴格遵守知情同意、知情選擇的自願原則,小琴丈夫已去世,無法再籤署胚胎解凍及知情同意書;其二是小琴夫婦在胚胎保存期間兩年以來從未補交過冷凍費用,視為主觀放棄胚胎;其三是小琴現為單身婦女,根據原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的保護後代原則、公益原則規定,醫院無法為單身婦女實施輔助生殖技術。
  • 國家衛生計生委來湘督查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專項整治行動
    按照原衛生部、總後勤部衛生部《關於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要求,國家衛生計生委督查組一行6人,在婦幼健康服務司副司長秦耕帶領下,於8月29-30日來湖南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專項整治行動督查。
  • 廣西進一步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監管
    工作目標按照分工科學、責權明確、銜接有序、運行順暢的原則,推動多部門聯合執法,建立打擊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領域違法違規行為長效工作機制,強化醫療機構內部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權益。各地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發現的違法行為要依法依規堅決打擊,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負責指導、組織相關衛生監督機構對大案、要案進行查處。同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案例公示,在當地主流媒體、網站曝光典型違法案件。
  • 中國衛生部嚴禁代孕服務 已查處一批違規機構
    中新社北京四月十日電(記者曾利明)國家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今天明確表示:中國嚴格禁止把人工生殖輔助技術商業化和產業化,禁止實施代孕技術;對未經批准,擅自開設人類精子庫的機構要予以清理和處罰。   他在此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對因患病而不能正常生育的人提供了技術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