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新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 禁止複製人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央視國際報導,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要求醫療機構在實施試管嬰兒技術中禁止複製人。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要求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技術人員必須遵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必須嚴格遵守知情同意、知情選擇的自願原則;必須尊重患者隱私權外,還必須禁止無醫學指徵的性別選擇。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還要求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技術人員禁止實施代孕技術;禁止實施胚胎贈送;禁止開展人類嵌合體胚胎試驗研究;禁止複製人。

  衛生部要求所有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必須按照規定執行,違反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將受到衛生行政部門的查處。

相關焦點

  • 衛生部新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控制多胎妊娠
    衛生部新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控制多胎妊娠     北京電 衛生部最近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對醫療機構使用有關技術作出嚴格規限,其中包括嚴禁複製人,嚴禁利用來作胚胎性別選擇,以及嚴格控制多胎妊娠等。
  • 衛生部:嚴禁複製人 輔助生殖技術要遵守7大原則
    衛生部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等規範 多胎妊娠必須減胎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 朱玉)衛生部近期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技術規範、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這3個文件具有諸多的新聞點,其中一條即為對採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後的多胎妊娠必須實施減胎術,避免雙胎,嚴禁三胎和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
  • 衛生部新規規範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
    衛生部新規規範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     中新網11月18日電 中國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
  • 衛生部:禁止給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央視國際報導,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要求醫療機構在實施試管嬰兒技術中,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 人類生殖規則應由法律規範
    作者 陳杰人  據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中國衛生部近日修訂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包括複製人、單身婦女輔助生殖技術、代孕技術、人與異種配子雜交等在內的10項技術被禁止,與此同時,該規範及相關文件還規定:對採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後的多胎妊娠必須實施減胎術,嚴禁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
  • 衛生部要求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人類精子庫管理
    衛生部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應制定轄區內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機構的設置規劃並加強管理,不可盲目增加開展上述技術的機構,嚴禁此項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管理,對未經審批擅自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進行嚴格的清理和處罰。
  • 複製人入侵中國 中美合作類複製人試驗被禁
    克隆是對一個已有的人進行複製。而這是核轉換,它只是克隆的一個元素。它使一對夫婦擁有遺傳後代,而不是克隆兒。根本不應該把它們相提並論。」據中山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以及該學科帶頭人透露,這一研究項目已經根據衛生部的相關禁令終止了。他們同時也聲明,這並不是克隆技術,而是類似克隆的技術。他們強調自己所做的研究並不是複製人,也反對生殖性克隆。
  • 衛生部共批准88家機構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
    記者今天(2月5日)從衛生部獲悉,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國共審核批准了88家機構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10家機構設置人類精子庫。衛生部重申,中國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嚴禁私自採精、採卵。我國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精子庫技術實行嚴格準入制度,不符合條件者一律不予批准,違反規定者將受到相應處罰。
  • 衛生部公布可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單位(名單)
    中新網4月2日電 據中國中央電視臺消息,衛生部4月2日公布了上海、雲南、廣東、甘肅、山東、江西等地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單位。  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單位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和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上海中國福利會和平婦幼保健院、廣東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原深圳市中心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甘肅省蘭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衛生部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實施細則
    單一精液標本使用禁超5次  衛生部昨日發布的《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提出,每一位供精者的精液標本不得使5名以上婦女妊娠並分娩。  細則規定,開展胚胎移植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機構,應與經衛生部審核批准的人類精子庫籤訂供精協議,並明確說明具體的使用用途。
  • 起底中國人工輔助生殖的困境
    根據原衛生部2003年頒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規定:冷凍胚胎前,生殖中心與患者夫婦必須籤署知情同意書,雙方均應按同意書條款執行。  國家衛計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樊民勝認為,原衛生部的部門規章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患者違約時,無論從契約精神還是法律角度,醫院都有權處置」。
  • 彭靜兩會建言:適當放開輔助生殖限制,保障單身女性生育權
    現行規章違背了男女平等原則和社會發展趨勢單身女性擁有生育權在法律上並未明令禁止,但實踐中遭遇重重困難,障礙之一是單身女性實施凍卵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並不被認可。主要阻力來自於我國現行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該規範由原衛生部於2001年制定、2003年修訂。其中規定,「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 要不要打開潘多拉的盒子——由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引發的倫理思考
    但是,作為一項發展迅速並與新生命誕生密切相關的新技術,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所帶來的有關倫理方面的問題也正在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日前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倫理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應用倫理研究中心邱仁宗研究員在「公眾理解生命科學科普高級論壇」上向記者介紹了在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後應值得注意的各種倫理問題。
  • 衛生部嚴禁商業化供卵 北京五家醫院獲輔助生殖資格
    信報訊(記者方芳)昨天,衛生部出臺《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明確規定每1位供精者的精液標本不得使5名以上婦女妊娠並分娩。  此次衛生部出臺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明確指出,人類精子庫應加強對外供精的管理,嚴禁以科研或其他任何理由向未經審批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機構提供精液標本,對用於實施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精液標本進行分別管理,其中,一次提供給用於實施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精液標本不得超過5人/份,一次提供給用於實施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精液標本不得超過8
  • 衛生部26日公布第一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培訓基地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記者 周婷玉)衛生部26日公布,12家醫學機構成為第一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培訓基地。    這12家機構分別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市婦產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廣東計劃生育專科醫院人類精子庫、浙江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所人類精子庫。
  • 放開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育,你會投贊成票嗎
    我國現行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由原衛生部於2001年制定、2003年修訂。其中規定,「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據媒體報導,彭委員將會在提案中建議,適時啟動相關法律制度修改。完善生育權利保障適用範圍。
  • 彭靜委員提《女性生育權》,建議單身女性凍卵輔助生殖合法化!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彭靜提交《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權》的提案,建議賦予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育技術權利。單身女性擁有生育權在法律上並未明令禁止,但實踐中遭遇重重困難,障礙之一是單身女性實施凍卵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並不被認可。
  • 北醫三院獲準開展體外輔助生殖技術服務
    按照衛生部《人類輔助生育技術管理辦法》和《人類輔助生育技術規範》的要求,經專家組評審,北京市衛生局、衛生部的審批,日前準予北醫三院開展常規體外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這是北京地區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準予開展該項醫療技術服務的醫院。  北醫三院是國內最早開展「試管嬰兒」臨床研究與應用的醫院。
  • 國家衛生計生委來湘督查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專項整治行動
    按照原衛生部、總後勤部衛生部《關於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要求,國家衛生計生委督查組一行6人,在婦幼健康服務司副司長秦耕帶領下,於8月29-30日來湖南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專項整治行動督查。
  • 人大代表建議禁止單身女性冷凍卵子,引發3萬條評論,為什麼?
    5月25日,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醫師孫偉建議,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禁止醫療機構對單身女性進行卵子冷凍,可以避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濫用,避免該技術商業化,有利於保護後代和人口正常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