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一周軍事觀察:烏克蘭的一場龍捲風

2020-12-23 觀察者網

本周,烏克蘭東部戰場迷霧重重:東烏克蘭民兵自稱正在整旅整旅地消滅基輔軍隊,基輔則不斷聲稱幾天內就可以解決戰鬥。俄羅斯的人道主義救援車隊神龍見首不見尾,波羅申科一天內兩次聲稱「擊退俄羅斯進攻」「消滅俄羅斯車隊」,可俄方卻似乎一點也不著急,只是淡然否認。在潮水退去之前,實在無法弄清究竟誰沒穿泳褲。

繼前不久擊落馬航客機的「山毛櫸」之後,烏克蘭戰場上又有一顆「明星」緩緩升起,這就是蘇制BM-30火箭炮,這件武器的故事在本周的烏克蘭戰事中值得一提。

同時,美國對伊拉克的轟炸已持續一周,法德等國也開始了對庫德人的軍事援助。庫德武裝是怎麼回事,美國正在援助下一個賓·拉登嗎?

烏克蘭的「龍捲風」

本周烏克蘭戰局風雲變幻,在戰場上的記者們傳回了大量極具衝擊力的戰場圖片和影像。這讓人聯想起那些活躍在美國中部龍捲風高發區的「追風人」,和戰地記者一樣,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追蹤世界上最令人恐懼的力量,讓人肅然起敬。

追蹤龍捲風的勇敢攝影師

失蹤的俄羅斯戰地記者遺作之一,讓人想起著名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那是你離戰場不夠近」

龍捲風是目前世界上最難預測和追蹤的氣象現象。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能搞明白它具體的生成、發展和消失的全部理論。這也是戰地記者和交戰雙方各自發布的消息帶給我們的感覺。

現在我們只能看到前線激戰的圖像和滿地的屍骸,聽到雙方在社交媒體上你來我往、互相矛盾的戰報,以及俄羅斯、歐盟、美國三方高來高去的制裁、反制裁的辯論。想來,張召忠教授2004年在中央臺直播伊拉克戰爭的時候,面對薩哈夫和拉姆斯菲爾德兩人發布的南轅北轍的消息時,大概也是如此無奈吧……

張召忠教授談「戰爭迷霧」

但從目前交戰雙方發出的消息中,我們還是能大致總結出幾個情況。

第一,和此前我們的分析一樣,交戰雙方仍然沒有組織大規模部隊作戰的能力,所有交戰是以鬆散的營連級單位進行的,根本不存在任何戰役組織的跡象。區別只是,近期烏克蘭政府軍中正規部隊的作戰熱情有所提高,在戰場上基輔軍可動用的重型裝備越來越多。

儘管沒有戰役組織,但是戰役級兵團的支援力量卻被單獨調用參加戰鬥。目前政府軍方面已經使用了BM-30「龍捲風」火箭炮、2S4「芍藥」大口徑迫擊炮等武器。但是,由於缺乏戰役組織能力,政府軍也只能用這些武器來轟炸城鎮,很少根據前線部隊的呼叫實施火力支援。

烏民兵發布遭政府軍火箭炮轟擊的城鎮廢墟照片

第二,雙方的戰線變動並不頻繁。和利比亞、伊拉克沙漠中坐著皮卡一天「進攻」百餘公裡,晚上又「撤退」回原地這樣的戰鬥方式不同,在人口密集、交通發達的烏克蘭東部地區,雙方正在展開一場你來我往很激烈、但深入程度有限的拉鋸戰。戰鬥不是以戰線明確的正規戰形式進行的。東烏克蘭民兵如果真的設立了堅固防線,基輔軍的重炮、飛機和坦克也有能力將其突破。

現在,基輔政府軍正規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開始試圖建立明確的戰線,東烏克蘭民兵主要還是進行遊擊戰和運動戰,儘量避免暴露給基輔軍明確的轟擊目標。而基輔軍的重型裝備和人員集結點,往往成為擁有一定炮兵火力的民兵的打擊目標,我們已經看到不少基輔軍宿營地或集結點遭到猛烈炮擊的景象。

 

 

 

由於這些戰鬥發生地點距離俄羅斯較遠,除非俄羅斯使用了戰術飛彈或者遠程火箭炮,否則打不到那裡。因此,筆者推測這仍是民兵炮兵的戰果。當然不排除有外國的軍事顧問在幫助民兵,否則他們恐怕很難組織起如此精確、密集而靈活的火力打擊——這一點與基輔軍炮兵的低效形成鮮明對比。

東烏民兵已經通過實戰展示了他們對組織炮兵作戰有一套,遠比只能轟城市的政府軍強

第三,東烏克蘭民兵組織正在發生變化。這些組織原本是東烏克蘭若干寡頭組織起來的,但隨著戰爭的進行,寡頭已經失去了對民兵的控制力。目前,民兵似乎已經形成較為統一的組織,作戰指揮效率、組織作戰行動的能力有所提高。民兵自己發布的消息中出現了一些沒在媒體上露過臉的中高級指揮員的名字。他們從哪裡來,各方尚在猜測之中。

烏克蘭空軍仍然掌握著毫無爭議的空中優勢,他們可不止有前幾天成為爭議焦點的蘇-25攻擊機

第四,從雙方宣傳的方式來看,民兵熱衷於公開戰場上被摧毀的政府軍裝甲車輛或被炮擊炸成焦土的政府軍陣地。基輔軍的宣傳基本除了一些戰鬥場面,沒有看到很多戰果的「真相」,靠「臉書治國」的基輔政府在社交網絡上發布的圖片內容往往可疑或含混不清,大多數戰報只是靠幾個部長和總統空口白牙。

從這一點看,我們似乎可以推測,戰場上基輔軍的戰鬥損失很可能比較嚴重,而民兵方面打得比較靈活。但這與目前基輔軍正在大局上取得上風的推測不矛盾,畢竟基輔方面家底比民兵們厚得多,還有外援支持。而民兵們的俄羅斯外援卻顯得有些猶豫不決。

與烏克蘭官方通常只用錄音做證據不同,民兵們的戰報通常「有圖有真相」,儘管這種少量被擊毀車輛的圖片怎麼也和他們號稱「殲滅幾個旅」政府軍的戰果對不上號

綜合上述四點,現今的局面很像是1919—1920年的蘇俄內戰。當時在烏克蘭這片大地上就是這樣打的,各路白匪,各路紅軍,你來我往,誰也說不清戰線到底在哪裡。所不同的只是,頓河馬拖著的機槍馬車換成了BTR裝甲車,噴著蒸汽的裝甲列車換成了燒柴油的T-64坦克。

某種程度上,現在的烏克蘭人,正在用蘇聯滅亡時的武器裝備,打著一場蘇聯誕生時的戰爭——聽起來有些諷刺。

諷刺的是,已出任頓涅茨克「國防部長」的斯特列科夫也有著扮演蘇俄內戰紅軍的經驗,不知對他現在的指揮有何幫助

本周末,烏克蘭民兵放出消息,稱成功奔襲戰線後方50公裡的一個基輔軍炮兵陣地,當場摧毀「龍捲風」BM-30火箭炮3門,同時繳獲4門火箭炮,以及240毫米「芍藥」自行迫擊炮。

同一個消息源在前一天晚上,報導了基輔軍使用大口徑火炮猛轟頓涅茨克等城市的消息,從描述來看,轟炸城市的正是BM-30火箭炮。

東烏克蘭民兵展示落在城市裡的基輔軍BM-30火箭炮彈殘骸,這是已經拋灑了子彈藥的彈體殘骸

這不是政府軍第一次被指責使用BM-30火箭炮轟炸平民。早在馬航客機被擊落的前一天,烏克蘭民兵方面就稱基輔軍使用這種大口徑火箭轟炸頓涅茨克電廠,並附照片展示火箭彈殘骸。

目前還不知道民兵武裝是否能使用繳獲的火箭炮反戈一擊,但這種武器無疑已經成為本次烏克蘭內戰的重要象徵。

一枚BM-30火箭炮的子彈藥,未爆炸

BM-30火箭炮是蘇聯80年代研製的大口徑火箭炮,口徑為300毫米,射程可達70-80公裡,能夠攜帶各種各樣的彈頭。其中最實用的是人員殺傷子母彈和反坦克子母彈。在海灣戰爭期間,與BM-30火箭炮性能類似的美國M270火箭炮曾被伊拉克軍隊叫做「鋼雨」,可以想像這種武器發射時的可怕景象。

 

 

 

烏克蘭繼承了其境內蘇聯留下的BM-30火箭炮

美國ATACMS戰術飛彈撒布子彈頭連續攝影圖

火箭炮武器圍攻城市早已有之,最出名的例子是1992—1996年的塞拉耶佛圍城戰期間,塞族武裝使用BM-21「冰雹」火箭炮密集轟炸該市,造成大量平民死亡。這也成了前南聯盟領導人米洛舍維奇在海牙國際法庭受審時的重要罪狀之一。西方國家認定那場圍攻戰造成十餘萬人死亡,不過波士尼亞方面的統計認為直接死於戰火的大概是4000-10000人。

1996年,塞拉耶佛街景,該城多次遭到塞族武裝火箭炮襲擊

並非所有使用火箭炮轟炸平民的行為都能得到「正義的審判」。在2008年的「奧運戰爭」中,戰爭爆發的第一天,喬治亞就使用BM-21火箭炮猛轟親俄的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隨後奪取該城。俄軍稱這造成上千平民死亡。

然而,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稱,他們只發現44人死亡——同時他們確認有喬治亞向市中心發射火箭炮的證據……至今俄羅斯還在和多個國際組織就死亡數字打筆墨官司。至於直接下令向市中心發射火箭的薩卡什維利,他現在受審是因為親手殺了一個政敵,而不是下令用火箭炮轟炸城市——所以,國際法庭,是為誰而開的呢?巧克力大王、基輔的總統波羅申科先生,大概是不會為了發射了幾枚300毫米火箭彈,而和國際法庭有什麼交集的。

2008年,喬治亞使用BM-21火箭炮猛轟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

庫德人:美國的新朋友?

說到法庭,本周一個被法庭判處死刑,被吊死了快十年的傢伙正在墳墓裡發笑——這是美國一位前外交官文章的標題:《薩達姆在墳裡嘲笑我們呢》。

面對眼前的伊拉克困局,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將伊拉克遜尼派重新納入政府,以彌合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爭端,建立一個美好的伊拉克,而不必在那裡扔下昂貴的炸彈,還讓美國士兵去冒險——薩達姆聽了這些,恐怕真的要笑「活」過來了。

薩達姆曾希望塑造「伊拉克」民族概念,終結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分裂。兩伊戰爭與這個想法有關,伊拉克的什葉派也參加了戰爭

在今天的伊拉克亂局中,以善戰出名的庫德人獲得了來自西方的援助,美國儼然成了主要屬於遜尼派穆斯林的伊拉克庫德人的保護者——同時美國仍支持土耳其打擊庫德工人黨,美國認定這個組織屬於恐怖組織。為什麼美國在庫德人的問題上會有如此的態度,我們得回顧一下歷史。

 

 

 

庫德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大多數是遜尼派穆斯林,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敘利亞境內。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崩潰,近東和中東的政治版圖需要重新劃定。1920年的《賽夫爾條約》中提到了「庫德斯坦」一詞,但到了1923年《洛桑條約》中就沒有了這個國家……此後,在上述四國內都屬於少數民族的庫德人因為他們的建國獨立努力受了不少苦。

伊拉克庫德武裝成為美國和歐洲扶植的新寵

1975年,伊拉克庫德人和當時的伊拉克復興黨政府達成協議,獲得自治地位。此事發生後,當時的伊朗王國立刻停止對他們的援助。可見庫德人在中東這幾個國家常常被人利用為彼此反對的武器,其內部也出現了多個不同的派別。

1979年伊朗革命,兩伊隨即爆發大戰。在這期間,庫德人謀求獨立建國的行動惹怒了薩達姆。1988年,薩達姆用毒氣殘酷鎮壓了庫德獨立運動——當時,美國對此睜一眼閉一眼。

到了今天,美國在庫德人問題上依然採用著分而治之的政策,拉一派、打一派。

同為庫德人,土耳其的庫德工人黨就是美國打擊的「恐怖組織」

其實美國的整個中東政策都是如此,中央情報局和「基地」組織的瓜葛已經是大家很熟悉的事情了,ISIS組織也是脫胎於美國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

而今,在庫德問題上,美國又是這樣……

就連被美國絞死的薩達姆,也一樣曾是白宮眼前的紅人——他能在伊拉克榮登大寶,中央情報局沒少出力。

1993年英國《獨立報》配發賓拉登照片,標題為《反蘇戰士走上和平之路》……

美國還扶植過另一個讓他們非常頭痛的對手——胡志明的越盟早期就得到了不少美國的支持——當時美國人不希望法國重新回到越南。

所以,胡志明、薩達姆、賓·拉登都應該笑了——從美國的朋友,到美國的敵人,就是這麼快!

相關焦點

  • > 關於觀察者網(www.guancha.cn)
    觀察者網歷史2012年4月16日,觀察者網www.guancha.cn正式上線,新聞理想正式啟航;2012年10月31日,觀察者網手機站m.guancha.cn開通,觀察者網開始在路上;2013年2月1日,觀察者網蘋果app上架,越來越多的用戶群體開始接受觀察者網;微信(ID:guanchacn)、微博(ID:
  • 觀察者網全文翻譯:普京主持記者會稱烏克蘭新政府違憲 幽默強硬...
    烏克蘭局勢最新消息:在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批准普京對烏克蘭使用武力、俄軍進入克裡米亞後,歐美威脅孤立普京嚴懲俄羅斯。俄羅斯總統普京昨主持記者招待會,稱烏克蘭新政府是「違憲政變」,尖銳批評腐敗的烏克蘭執政集團,詳細闡述對烏克蘭政策以及俄對烏使用軍隊條件,嘲笑西方雙重標準,強硬回擊歐美的制裁威脅。觀察者網全國獨家翻譯3月4日普京記者會全文。
  • 觀察者網一周軍事觀察:國家媒體的超級軍工廣告
    傳統上,我國對本國飛彈製造廠商、型號發展等信息諱莫如深,普通軍事愛好者甚至無法搞清飛彈的實際研製單位和生產廠家。而在這次一系列節目中,航天科工集團下屬066基地(眾所周知就是航天科工集團九院)等單位赫然在目,並且公開了研製基地的諸多內景與我國早期飛彈研製史上的震撼鏡頭。雖然這些信息早已不具備情報價值,但對於普通愛好者而言無疑是一場盛宴。
  • 美國人身著雄鷹特種部隊服裝在烏克蘭被抓
    在哈爾科夫,一名身著烏克蘭雄鷹特種部隊服裝的美國人被抓,俄羅斯方面並沒有接到美國關於在烏克蘭僱員的明確回應消息。昨晚被遊行群眾抓住的特種部隊成員,在被摁住撕開面具後,自己承認是美國人。視頻45秒,被抓者用英語喊「我是美國公民(I'm US citizen)」(視頻首先由網友北京麥子2010在新浪發布,後由觀察者網編輯)早些時間俄羅斯外交部發表了一份嚴厲的聲明,譴責烏克蘭政府在東部軍隊額外補充安插了來自極右翼民族主義組織Right sector(觀察者網注
  • 普京就克裡米亞獨立並加入俄羅斯演講(觀察者網獨家全文翻譯)
    以下為留俄青年學者高原、糜緒洋為觀察者網獨家翻譯普京演講全文 中午好,尊敬的聯邦委員會成員們,杜馬議員們:中午好,克裡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託波爾的代表們:是的,他們在這裡,和我們的俄羅斯公民們在一起。歷史 (小標題為觀察者網所加)要想知道為什麼要進行公決,只需要了解一下克裡米亞的歷史,要知道從過去到現在,克裡米亞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俄羅斯對克裡米亞又意味著什麼。克裡米亞滲透著我們共同的歷史與驕傲。這裡坐落著古老的古希臘城市克森尼索,正是在這裡弗拉基米爾大公接受了洗禮,使得俄羅斯成為一個東正教國家。
  • 中國網友從烏克蘭買到美援軍糧賣家還推銷軍火遭拒(全文)
    據觀察者網報導,9月21日,百度貼吧網友「六面獸1」在「烏克蘭局勢」貼吧發帖,稱他買到了美國援助烏克蘭政府的軍糧,並配有多張高清照片。據觀察者網此前在4月3日報導,3月29日美國對烏援助的最後一批軍用口糧運抵烏克蘭。就在同一天,烏克蘭分類信息網開始出售這些軍用口糧。在該網站上可以看到,所售的軍事援助口糧全部附帶美國國防部的封條。
  • 中國網友從烏克蘭買到美國援助政府軍軍糧MRE
    9月21日,百度貼吧網友「六面獸1」在「烏克蘭局勢」貼吧發帖,稱他買到了美國援助烏克蘭政府的軍糧,並配有多張高清照片。裝在中國特色瓷盤中的美援軍糧據觀察者網此前在4月3日報導,3月29日美國對烏援助的最後一批軍用口糧運抵烏克蘭。
  • 美國阿拉巴馬州遭遇龍捲風,已有23人遇難
    【文/觀察者網 徐蕾】 當地時間周日(3月3日)下午1點左右,美國阿拉巴馬州中部響起第一次龍捲風警報。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裡,至少2場龍捲風襲擊了該州,留下一片廢墟,造成至少23人死亡。 據阿拉巴馬當地新聞電視臺WSFA報導,李縣警長傑伊·瓊斯(Jay Jones)稱,3日下午至少兩場龍捲風襲擊了李縣南部,目前死亡人數已上升至23人,並可能進一步上升。 警長表示,目前仍有人失蹤,4日早上將進行更有組織的搜索。他沒有提供任何有關死亡地點或其他細節。但《紐約時報》報導稱,所有的死亡都發生在李縣。
  • 被俄軍吊打以後,烏克蘭急忙魔改遠程火箭炮,讓越南垂涎欲滴!
    因此烏克蘭正致力於現代化和開發新的多管火箭炮。大多數專家認為,烏克蘭的火箭炮至少落後俄羅斯的現代火箭炮20年以上,主要是彈藥,更新火箭炮燃料會大大增加目標射程。例如俄羅斯研製的新型「龍捲風-G」多管火箭彈藥的射程達到40公裡,比傳統的「冰雹」火箭炮射程多出20公裡。因此,烏克蘭正研製不同口徑的「颱風」系列火箭彈,以取代過時的BM-21「冰雹」等各種火箭炮。
  • 紀實攝影 烏克蘭軍事訓練營童子軍生活
    來自於烏克蘭基輔的攝影師Maxim Dondyuk開展了一個名為「The Crimea Sich」的攝影項目,拍攝記錄了克裡米亞半島軍事訓練營童子軍的訓練情況及日常生活。據悉,「Sich」是哥薩克軍事中心,主要由烏克蘭和俄羅斯少數民族組成。
  • 臺軍回應觀察者網文章:希望以和為貴
    【文/觀察者網 於寶辰】5月1日,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席亞洲於風聞社區發布《壓制臺軍新竹基地 需要解放軍多少兵力?》一文,引起兩岸媒體熱烈反響。席亞洲文中解放軍遠程火箭炮部隊齊射的畫面,近兩天此圖在島內各大媒體「刷屏」了觀察者網編輯隨後採訪了專欄作者席亞洲。首先席亞洲表示,偽防長嚴德發敢於正視現實,敢於承認新竹基地確實在遠程火箭炮打擊之下,對當面之「敵」還有基本的了解,專業素質值得肯定。
  • 觀察者並不僅僅是置身事外,其實觀察可能會改變和影響被觀察事物
    我們總說「做一個旁觀者」,意思就是說站在事外,去觀察一件事物,往往能夠得出更為客觀的結論。從科學邏輯上來講,觀察似乎與事物本身並沒有關係,觀察這種行為以及觀察者實際上都是獨立於事外的,並不在事物的系統內部,所以當然也就不會對事物產生影響了。
  • 臺東森新聞:阿帕奇的機密都被觀察者網看透了!
    臺軍軍官違規帶女藝人李蒨蓉參觀臺軍AH-64E「阿帕奇」一案在臺灣不斷發酵。不僅臺軍「參謀總長」嚴德發上將與「陸軍司令」邱國正上將都因此被記過。當事的「陸軍航特部」指揮官陳健財中將因為所屬601旅違反「內部管理案」、「勞乃成中校私帶飛行頭盔出營案」,均未能善盡主官督導之責,且後續處置欠當,已奉核定調任「陸軍司令部」軍種委員。
  • 你的觀察竟會影響實驗結果?-淺談觀察者效應
    雖欲有超脫之意,卻被現實囚於一室之內,超脫者與劇中人,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互相影響……簡單的觀察或許會造成不一樣的結果我們常常認為雌螳螂在交配後必定會吃掉雄螳螂,但事實真的如此麼?結果令人驚奇——在三十場交配中,沒有一場出現了吃夫現象。而且,他們首次紀錄了螳螂複雜而又神秘的求偶儀式:雌雄雙方翩翩起舞,整個過程短的10分鐘,長的達兩個小時。裡斯克和戴維斯認為,以前人們之所以頻頻在實驗室觀察到螳螂吃夫,原因之一是因為在直接觀察的條件下,失去「隱私」的螳螂沒有機會舉行求偶儀式,而這個儀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惡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交配所必須的。
  • 龍捲風是怎麼形成的?可以在瓶子裡模擬一個觀察看看
    遊戲目的 使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為孩子造一個瓶中的龍捲風來觀察,還能學習其中的科學原理。(它們可以讓龍捲風更容易看到。) 4,把瓶子的蓋子擰緊,然後把瓶子倒過來,抓住瓶頸,快速旋轉瓶子繞著圓周運動幾秒然後停下來觀察瓶中。這時就能看到一個水形成的微型龍捲風。
  • 觀察者模式--設計模式(一)
    5,觀察者模式分析下面的分析出自名為"java的架構師技術棧"作者的一文:23種設計模式之觀察者模式,一文就能理解分析:「觀察者模式的主要優點在於可以實現表示層和數據邏輯層的分離,並在觀察目標和觀察者之間建立一個抽象的耦合
  • 起底烏克蘭前美女總理季莫申科
    在人們的議論中,季莫申科被人們稱為「天然氣公主」,已經控制了烏克蘭的20多家大型企業、航空公司和銀行,成為烏克蘭最炙手可熱的女富豪。季莫申科3年後的2004年9月底,俄羅斯軍事檢察官辦公室指控季莫申科在任「烏克蘭統一能源公司」總裁期間向俄國防部官員行賄,從俄羅斯走私天然氣30億立方米,非法獲利8000萬美元。
  • 30年代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旨在建立種族純淨的獨立烏克蘭國家
    30年代,波蘭政府的壓力迫使烏克蘭軍事組織領袖科諾瓦萊茨和許多領導成員逃亡海外。烏克蘭軍事組織轉而向德國和立陶宛尋求政治庇護和財政支持,並與激進的反波蘭的學生組織如烏克蘭民族青年、烏克蘭民族主義者聯盟、烏克蘭民族主義青年聯盟等取得聯繫。
  • 觀察者網獨家翻譯普京記者會(下):我們在烏克蘭沒有敵人,你懂的
    烏克蘭局勢最新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昨主持記者招待會,詳細闡述俄羅斯對烏克蘭政策,同時幽默而強硬回擊歐美的制裁威脅。觀察者網全國獨家翻譯3月4日普京記者會全文。之前刊發的部分中,普京稱烏克蘭新政府是「違憲政變」,稱保留對烏克蘭動武的權利。本文中,普京表示,烏克蘭局勢不應影響俄烏經濟聯繫,但是解釋了俄氣公司停止對烏優惠供氣的原因。
  • 俄羅斯烏克蘭邊境地區發現全副武裝小綠人
    據路透社26日消息,近日在東烏克蘭靠近俄羅斯烏克蘭邊境的一座村莊,有目擊者聲稱發現身份不明的、操俄羅斯口音的全副武裝人員。武裝人員穿著綠色制服,佩戴白色袖標,並設置路障。25日,烏克蘭曾俘虜10名俄羅斯傘兵,俄方回應稱「不慎越境」。目擊者稱,這夥不明武裝人員在身形與舉止上和之前被俘虜的俄羅斯傘兵十分相似。也有村民稱,這些武裝人員表現得十分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