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一周軍事觀察:國家媒體的超級軍工廣告

2020-12-11 觀察者網

最近一周,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中的「解密中國飛彈」系列報導引起了全國觀眾的矚目。而周末中俄元首會談後,習大大親自證實中俄大客機合作正在談判,那麼中俄合作研製大客機能有前途嗎?本周軍評我們就來談談這兩件事。

首次出現在公開場合的國內早期測試反艦飛彈火箭發動機現場視頻

首次在電視鏡頭上公開曝光的C-602飛彈發動機

童叟無欺,好飛彈賣啦!

傳統上,我國對本國飛彈製造廠商、型號發展等信息諱莫如深,普通軍事愛好者甚至無法搞清飛彈的實際研製單位和生產廠家。而在這次一系列節目中,航天科工集團下屬066基地(眾所周知就是航天科工集團九院)等單位赫然在目,並且公開了研製基地的諸多內景與我國早期飛彈研製史上的震撼鏡頭。雖然這些信息早已不具備情報價值,但對於普通愛好者而言無疑是一場盛宴。

為什麼這次中央電視臺和航天科工集團這麼拼?筆者身邊的不少朋友私下推測:這是對美國\日本\臺灣的軍事威脅吧,這是「亮劍」吧?

筆者倒不這麼看。何以見得?

首先,我們從這次亮相的幾種飛彈型號名稱說起,在這次新聞中公開的飛彈型號包括:FD-2000、紅旗-10、C-802A、C-602、BP-12A、SY-400。這其中,除了紅旗-10外,其他飛彈的型號名稱均為出口代號。其中的BP-12A和SY-400飛彈,還是專門為出口市場研製的。所以介紹這些飛彈型號,自然也談不上「亮劍」了。可以想像,如果要「震懾」對手,那出現在電視上的就應該是「東風-31A,東風-21D」這些戰略性飛彈了。

央視首次公開FD-2000飛彈實彈射擊全過程

珠海航展上的FD-2000

1998年首次在範保羅航展上展示的FT-2000飛彈

那麼為何在這個時間推介這些飛彈呢?筆者的推測是,還有不到兩個月,珠海航展就要開幕了,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飛彈出口企業,航天科工集團做一個大大的形象廣告,還是可以理解的。

 

 

 

可惜的是,此次在「廣告」中出現的飛彈都已經多次在國內國際展會上亮相,雖然偶有斬獲,但離「爆款熱銷」還有相當距離——相比之下,行情更好的C-705反艦飛彈、FN-6/16肩射防空飛彈(也是航天科工集團研製的)等「熱銷」型號並未「曝光」。

這其中的原因,其實與武器性能無關。軍火貿易從來就不光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簡單生意。很多時候,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會壓倒軍事需求。這次露面的飛彈,都受此困擾。

近年來在國際新聞亮相最多的中國飛彈大概就是FD-2000飛彈,也就是「紅旗-9」飛彈的外銷型號,中國與土耳其的防空飛彈採購案上由於美國和北約的幹涉已經陷入僵局,雖然贏得了競標,但從土耳其和歐洲廠商重啟談判來看,FD-2000最終獲得訂單的希望已經不大。

早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FD-2000的前身FT-2000 「反輻射對空飛彈」就已公開亮相,儘管這兩種「紅旗-9」的同胞兄弟「出道」很早,然而至今尚未取得任何國際市場的「戰果」。

這當然不是因為紅旗-9的性能不理想,它是當今世界上與「S-300PMU2」和「愛國者PAC-2+PAC-3」飛彈系統齊名的國土防空利器,兼具戰術反導、打擊飛機和防禦巡航飛彈的能力。但問題在於,購買FD-2000的國家,必須更新雷達、指揮控制系統、通訊系統……才能夠支撐起「金字塔的塔尖」。對於身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而言,這意味著政治上難以克服的阻礙。而對於另一些需要先進防空飛彈的國家而言,更新甚至重建他們落後的國土防空信息系統,資金又實在承受不起。囊中羞澀的緬甸目前就購買了相對簡單的中國產凱山-1A飛彈,這種飛彈射程相對近,有較強的單獨作戰能力,與美國目前向伊拉克等國推銷的「霍克21」飛彈類似。

換句話說,購買紅旗-9的國家要具備兩個特徵:第一,與中國政治關係相對密切;第二,有足夠的錢。目前,FD-2000除了在土耳其「一舉成名天下知」外,還在向泰國推銷,不過泰國最近手頭也不寬裕,他們似乎也對便宜的凱山-1A更有興趣。

緬甸、泰國先後因FD-2000價格實在太高,轉為採購紅旗-2「魔改型」——凱山-1A

中國軍火的忠實用戶巴基斯坦情況如何呢?據報導,巴基斯坦目前的防空系統十分落後,只有12個營老舊的「紅旗-2」飛彈。2003年至今,巴基斯坦一直與中國商討購買紅旗-9事宜。在中國紅旗-16的外銷型LY-80推向市場後,巴基斯坦也提出了採購要求。不過,巴基斯坦經濟不容樂觀,是否能建立一套「中國式」防空飛彈系統,尚無法逆料。該國此前也曾考慮義大利「蝮蛇2000」防空飛彈。

與FD-2000飛彈的尷尬類似的還有C-602飛彈,這種中國版「戰斧」飛彈在外銷市場上也是看的人多,買的人沒有。它的問題在於,首先,與中國關係不夠鐵的國家別想買——這類武器可不是隨便賣的,至今法國、德國、日本都沒有買到「戰斧」,只有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夠資格購買。其次是C-602的價格也不菲,中國武器的傳統買家基本承擔不起。除了巴基斯坦或許能通過「友情價」拿到它來對抗印度航母威脅外,暫時也找不到第二個夠格的買主。

同樣受到經濟和政治因素困擾,銷路不暢的還有紅旗-10,或者叫FL-3000(網友戲稱「要你命3000」)飛彈。這種近防飛彈採用被動雷達+紅外成像制導,是當今水面艦艇抗擊來襲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最有效裝備。

紅旗-10飛彈價格不菲,價格甚至超過美國「拉姆」飛彈的45萬美元一發

把圖中的18聯發射器裝滿,需要的資金可能比很多第三世界國家海軍的艦艇還貴

但是,這種看起來簡單的飛彈價格驚人。據美國媒體報導稱,這是中國少見的比美國同類裝備還要貴的飛彈,美國早期的「拉姆」飛彈價格約45萬美元,後期Block2飛彈美軍自己的採購價達到100萬美元,而FL-3000N飛彈的單價可能在兩者之間。

而且如此昂貴的飛彈還只是一種點防空飛彈,換句話來說只能掩護安裝了這種飛彈的艦艇本身,不能用來掩護艦隊。如果是那些使用小型飛彈艇的國家,甚至可能出現飛彈的價格比搭載它的快艇還貴的情況……所以,到目前為止除了中國海軍自己,紅旗-10還沒有找到第二個買家。

反艦飛彈是中國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重要優勢項目。但是與我國現役主力反艦飛彈鷹擊-83採用相近技術的C-802A飛彈的銷售卻似乎沒有沾上光,倒是轉為外銷開發的C-705飛彈因為價格便宜,性能超出用戶預期等因素「賣爆款」。這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

 

 

 

鷹擊-62是中國版的「反艦戰斧」

戰斧飛彈具備潛在的戰略武器價值(可能攜帶核彈頭,難以攔截),因此至今也只有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獲得此型飛彈

鷹擊-83是和美國RGM-84L「捕鯨叉」Block2改進思路類似的一種飛彈。在外形、飛行速度方面與原型彈沒有重大改變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智能化程度,並延長射程。根據這次新聞節目介紹,鷹擊-83飛彈已經具備航路規劃能力,也就是說,它在飛向目標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多次轉向,迴避迎擊火力,突防概率甚至高於蘇聯超音速反艦飛彈。也就是說,雖然外形上看起來好像差別不大,但實際作戰效能方面,鷹擊-83或C-802A已經和前一代飛彈不可同日而語。

但問題在於,C-802A飛彈多出來的這些性能,對於很多買反艦飛彈只為解決有無問題的國家而言,恐怕沒什麼價值。目前世界上需要購買反艦飛彈的國家大多已經採購了法國的「飛魚」、美國的「捕鯨叉」、俄羅斯的「天王星」,或者我國的「C-802」飛彈,在這個幾十年沒有大規模海戰的年代,升級換代這些飛彈的壓力幾乎沒有。除非能像俄羅斯一樣找到一個樂意花錢又對「航母殺手」之類噱頭情有獨鐘的國家,否則C-802A的外銷之路不容樂觀。

同時,中國自己推出的專門外銷的C-705飛彈也蠶食了一部分C-802A的市場,這種小型飛彈因為採用了類似「戰斧」巡航飛彈的布局方式,射程/重量比大幅度提高,射程居然高達120公裡,而且價格便宜。對於那些主要裝備飛彈艇,假想敵也主要裝備飛彈艇的國家來說,C-705無疑是非常合適的裝備,不賣「爆款」才怪了。

而說到SY-400和BP-12A兩種外銷彈道飛彈,從2010年首次露面以來,這兩種飛彈也尚未「開張」。這原因就更複雜一些。

法國「飛魚」MM40飛彈發射後進行轉彎,類似的航路規劃能力是新型反艦飛彈的重要特徵,具備此能力的飛彈突防能力甚至強於靠速度硬衝的蘇聯超音速飛彈

首先,這兩種飛彈的射程並沒有太大區別,BP-12A的射程為280公裡,SY-400飛彈射程也達到200公裡以上。BP-12A的戰鬥部重量480公斤,SY-400的戰鬥部大小未知,但根據它的尺寸推測,戰鬥部重量應該在100公斤左右。也就是說,BP-12A比SY-400的優勢除了射程稍遠一點,也就是投送同樣重量的彈藥時,成本更低一些(四套制導部件、四臺較小的發動機和一套制導部件、一臺較大的發動機相比)。

這兩種飛彈的性能似乎並未拉開很大的差距,這是為什麼呢?它們外銷不暢是否與此有關呢?

中國M-20飛彈,此型飛彈也就是傳聞稱中國自用新型短程戰術飛彈「東風-12」,出口型可能如東風-11一樣縮減了射程

BP-12A和SY-400飛彈放在一起,看上去大小差別不大

從圖中可以看出,BP-12A的體積與M-20有較大的區別

BP-12A飛彈可以視為M-20飛彈的「縮水版」,購買國很難自行延長其射程

這就要說到限制出口武器性能的相關國際條約的限制了,國際軍控條約禁止出口射程300公裡以上的飛彈,同時戰鬥部重量也被限制在500公斤以下。BP-12A正好是達到了這個上限,而SY-400作為新一代「制導火箭彈」,性能與之相差並不遠,這正說明,這個限制從技術上來講是可笑的,但在商業上卻是致命的。

 

 

 

中國此前對巴基斯坦出口東風-11飛彈時,曾經削減了它的射程,把射程從600公裡降低為300公裡。(後來巴基斯坦方面對我國的出口型飛彈進行深入研究後又自行研製出射程接近我國原裝飛彈的新型飛彈,這是另一個故事)但BP-12A飛彈卻並不具備這樣的可能,它的尺寸限制使它很難大幅度提高射程。

中國已經過了為了「小錢錢」,不顧風險擴散技術的時代了。很難指望給中國對「巴鐵」之外的國家進行「超規格」軍事技術援助。不論是BP-12A,M-20還是B-611,這幾款中國目前主要的出口型地對地飛彈都是真正的「短程地地飛彈」。對於那些需要對假想敵進行威懾的國家來說,這種飛彈實在是意義有限。

B-611M短程飛彈,該飛彈發展源自「紅旗-2」飛彈的地對地版本,同時又是BP-12A飛彈的前身,也可以算是「紅旗2超級魔改型」……

航天科工集團推出的SY300制導火箭彈

我國現役PHL-03火箭炮就是一種「12聯裝,300毫米火箭」,可以用於發射SY-3火箭彈,其射程可達150公裡,精度50米,已經可以算邁入「精確制導」的門檻了

北方工業展示的SR-3火箭炮,口徑280毫米,從種種跡象看,它也可能是解放軍新一代遠程火箭炮的原型,雖然口徑稍微減小,但其射程肯定要大於300毫米火箭

國內自用新型模塊化火箭炮,與出口的SR-5火箭炮類似,應該可以裝填122毫米或者220毫米火箭彈

在卡扎菲死後,世界上主要需要地地飛彈作為「不對稱優勢」來威懾世界大國的國家恐怕也只剩下了伊朗、朝鮮等少數幾個國家。這其中朝鮮已經在世界範圍內經營起了一個紅火的「飛彈黑市」,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它提供的飛彈儘管性能有限卻完全不受國際條約限制。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伊朗目前就是朝鮮飛彈的最大客戶,同時,它也成了朝鮮飛彈的測試靶場。依託朝鮮技術,伊朗飛彈目前擁有射程從150公裡到2000公裡的完整飛彈系列。儘管技術水平還相對原始,但足以讓與之存在宗教和現實矛盾的海合會國家三思而後行,甚至可以打到歐洲南部。美國對此是十分擔心的。

此外,中國彈道飛彈還有一個傳統用戶,就是沙烏地阿拉伯。傳聞他們已經連續數年向中國提出天價購買東風-21飛彈取代其現役「東風3」中程飛彈的請求。不久前沙特還公開了自己東風3飛彈上安裝了沙林毒氣彈頭的消息。但正如我們前面說到的,中國現在對於沙特的巨額美元現金已經不像過去那麼有興趣了。出於避免影響中東微妙局勢的考慮,中國向沙特提供東風-21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計。但已經見識過射程2000公裡的東風-3的沙特,也無疑不可能再回過頭來接受射程300公裡的「小飛彈」了。

而SY-400飛彈的問題則在於:它是一種全新的武器系統,但卻沒有得到解放軍自身的認可。我軍目前裝備的大口徑火箭炮是300毫米「沙塵暴」火箭炮,而未來則逐步替換為射程更遠的新型模塊化280毫米火箭炮。而且現役300毫米遠程火箭炮,甚至122毫米火箭炮都可以進行「精確化」改造,並不比SY-400飛彈的精度差了多少。再裝備一種全新的400毫米火箭炮,且性能也沒什麼特別的又是,從經濟性上講恐怕有浪費的嫌疑。不過SY-400的研製單位曾表示,該飛彈可以融入我國現役的艦用垂直發射系統,這句話或許暴露了SY-400的研製初衷。

正是由於種種政治、經濟原因,性能優秀的BP-12A和SY-400火箭到目前為止,恐怕還沒有合適的買家,尤其是在解放軍自己對裝備這兩種飛彈也毫無興趣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源自我國三代坦克選型失敗項目的MBT-2000坦克目前在國際市場上銷量良好

中國外貿武器中這些性能優秀卻難以推廣的先進裝備只得集體借國家媒體來向世界亮個相,不論如何,爭取個好彩頭也是好的。不過雖然對外銷售方面這些中國的高端武器戰績不佳,但研製這些武器的院所目前可是背靠著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市場之一,隨著解放軍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我國的軍火工業的形勢還將繼續紅透半邊天。即使是在我軍自用裝備競爭中落敗的「敗者組」,在國際市場上也仍有獨特的魅力,這不能不說是「中國製造」席捲世界市場的一個隱喻。

中俄大客機的迷霧

在本周舉行的上合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與普京總統會晤後舉辦的發布會上首次談及:目前雙方正在積極探討高鐵合作,衛星導航系統合作已經啟動,聯合研製遠程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等大項目合作又取得新進展。

 

 

 

這其中「聯合研製遠程寬體客機」一事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少關注。據俄方報導,這個項目的大致內容是由中國的哈爾濱飛機製造廠生產俄「伊爾-96」客機。計劃2020年-2026年前後開始生產,每年生產200架。

普京總統的專機就是一架伊爾-96

關於這一傳聞,國內諸多媒體分析內容頗多,但是分析討論大多集中在「能不能賺錢」、「能不能獲得美國適航證」、「商飛能拿出多少錢來辦這事」、「會不會影響C919」等問題上。

而筆者則認為,如果伊爾-96客機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引進生產,那麼它的主要著眼點恐怕就是軍事而不是商業。如果僅僅考慮商業,那麼伊爾-96在華生產項目恐怕就沒有什麼希望。

被認為可能是俄戰略空中指揮所的伊爾-96改進型飛機

何出此言,我們回顧一下中國戰鬥機發展史,可以與C-919和伊爾-96項目做個比較。1986年,中國開始研製殲-10戰鬥機。整個研製過程一波三折,直到2004年才開始列裝部隊。而在此之前,1992年中國向俄羅斯引進了蘇-27戰鬥機。

當時曾有人提出,既然已經引進了蘇-27,那麼就應該停止殲-10的發展。據坊間傳聞,當時的我國領導人被這一目光短淺的提議激怒,甚至摔了杯子。現在看來,殲-10戰鬥機和蘇-27並行發展最後形成了一種互相促進,而非互相競爭的關係。

哈爾濱飛機製造廠目前的主要飛機產品包括運-12F輕型運輸機

直-9,直-19、直-15等型號的直升機

但哈飛其實是中國最早的大飛機生產廠商,圖為改廠最初的主力產品轟-5

哈飛還是我國唯一自行研製的水上飛機水轟-5的「娘家」

那麼在大飛機這個問題上,如今資金充裕的中國也一樣可以採用這樣的策略。伊爾-96作為一種大型寬體客機,不僅因為價格比空客、波音飛機便宜將近1/3而具有優勢。更可以作為空中加油機、大型預警機、大型偵察機乃至國家空中戰略指揮所的理想平臺。在中國與之體型類似的C929項目有眉目之前,伊爾-96是有一定機會的。

而同時,哈爾濱飛機製造廠近年來只有與法國合作的直升機項目在進行。原有的轟炸機、水上飛機等大中型飛機生產經驗和能力被閒置,如果能夠通過伊爾-96項目恢復和發展起來,那也是善莫大焉,且完全不影響中航集團和商飛集團的其他項目。尤其是商飛的C-919和C-929項目完全沒有在哈飛廠進行。

當然,上述說法完全基於一個前提,就是伊爾-96引進工程要「短平快」,俄方需毫無保留的向我交付包括PS-90A發動機製造技術在內的所有關鍵技術,就像當年移交SU-27的全套生產線一樣。如果俄方繼續拖延,那麼隨著C-919乃至更大型的C929項目的進展,中國對這種已經問世快20年的飛機失去興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年沈飛引進蘇-27戰鬥機後,僅僅幾年,就成功仿製出國產殲-11,如今,換用國產發動機的殲-11B也已經投產

最近,普京成立了總統直管的軍工委員會,這一事件並不突然。近年來俄羅斯軍工項目進展緩慢,對外合作談判反覆無常。說到底是與俄羅斯此前軍工混亂利益關係有關,其國內形成了太多「吃軍工」的利益集團,互相鬥爭,沒有統一的指導。今天某工廠和中國合作搞個項目,明天項目搞了一半,廠領導被「鬥」下去了,然後項目就懸在那裡沒了下文,這樣的事情近年來在中俄合作中並不少見。普京的總統直管委員會是否能扭轉現在的混亂局面,我們可以靜觀其變。

近30年沒有大規模海戰,大多數國家無非是需要一種反艦飛彈,至於性能如何,能打靶命中就行

相關焦點

  • > 關於觀察者網(www.guancha.cn)
    觀察者網歷史2012年4月16日,觀察者網www.guancha.cn正式上線,新聞理想正式啟航;2012年10月31日,觀察者網手機站m.guancha.cn開通,觀察者網開始在路上;2013年2月1日,觀察者網蘋果app上架,越來越多的用戶群體開始接受觀察者網;微信(ID:guanchacn)、微博(ID:
  • 觀察者網一周軍事觀察:烏克蘭的一場龍捲風
    繼前不久擊落馬航客機的「山毛櫸」之後,烏克蘭戰場上又有一顆「明星」緩緩升起,這就是蘇制BM-30火箭炮,這件武器的故事在本周的烏克蘭戰事中值得一提。同時,美國對伊拉克的轟炸已持續一周,法德等國也開始了對庫德人的軍事援助。庫德武裝是怎麼回事,美國正在援助下一個賓·拉登嗎?
  • 航展觀察:中國軍工正在進入「自由王國」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本屆珠海航展,筆者和觀察者網採訪團隊連續幾天進行直播,拍攝採訪視頻,並發回第一手圖文資料,最後還帶回來一大摞搜集的宣傳單張資料。可說是滿載而歸。筆者個人這是第二次來珠海航展,在2014年珠海航展前,我曾對自己的軍事知識頗有信心——當然,這是「小白中二」的典型症狀。
  • 朝鮮軍事裝備出現日本軍工產品,這是怎麼來的呢?
    荔枝軍事:今日軍情觀察(7月18日) 今天的軍情觀察之「談兵論戰」我們將一起關注:【日本為何不願派軍艦到本國油輪曾遇襲的荷姆茲海峽巡邏護航?】、【朝鮮軍事裝備出現日本軍工產品,這是怎麼來的呢?】。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兩位軍事評論員分別是——軍事專家成漢平教授和軍事專家袁周副教授。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2021年的南海,人民海軍的新「三巨頭」
    更何況眼下的俄羅斯軍工產業正處於尷尬的生產率停滯期,許多軍事訂單往往是俄羅斯國防部下了單,也按照合同準時足額把該給的盧布給付了,結果年底到了,錢花沒了,東西卻沒有按合約足額交付。 從這個角度來看,五代機加入俄軍只是這場大博弈中俄羅斯自我強化的一個開始,而這一步最終能走多遠
  • 加納購買巴西「超級巨嘴鳥」攻擊機和中國直9直升機 K-8落選
    對於中國軍工企業而言,下面的消息恐怕讓人喜憂參半:西非國家加納今天宣布將擴大其空軍規模,飛機數量可能增加一倍,以應對該國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的需要。在其採購清單中,包括了多架中國直-9型直升機。但這次採購的「主菜」卻是巴西的「超級巨嘴鳥」螺旋槳輕型攻擊機,這有些讓人意外。因為加納空軍目前僅有的空中作戰力量是6架中國教-8教練/攻擊機。
  • 臺東森新聞:阿帕奇的機密都被觀察者網看透了!
    臺軍軍官違規帶女藝人李蒨蓉參觀臺軍AH-64E「阿帕奇」一案在臺灣不斷發酵。不僅臺軍「參謀總長」嚴德發上將與「陸軍司令」邱國正上將都因此被記過。當事的「陸軍航特部」指揮官陳健財中將因為所屬601旅違反「內部管理案」、「勞乃成中校私帶飛行頭盔出營案」,均未能善盡主官督導之責,且後續處置欠當,已奉核定調任「陸軍司令部」軍種委員。
  • 觀察者網招新了,快來摔個蔓!
    觀察者網 (www.guancha.cn ) ,國內首屈一指的獨立時政傳媒,開創媒體與智庫功能結合道路,匯集新聞傳播與學術研究力量
  • 觀察者網獨家專訪《最美的時光》創作團隊
    【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結束後的第二天,觀察者網頭條報導了題為《最好的時光》的繪畫作品。畫中匯集了諸多近代以來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奮鬥的著名人物,展示了一幅穿越時空、交匯古今的神奇畫面。觀察者網成功聯絡到了創作這幅畫的團隊,就這幅畫作中具體的人物、立意還有創作過程與體驗,採訪了掌贏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意總監王知遙。】
  • 臺軍回應觀察者網文章:希望以和為貴
    【文/觀察者網 於寶辰】5月1日,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席亞洲於風聞社區發布《壓制臺軍新竹基地 需要解放軍多少兵力?》一文,引起兩岸媒體熱烈反響。席亞洲文中解放軍遠程火箭炮部隊齊射的畫面,近兩天此圖在島內各大媒體「刷屏」了觀察者網編輯隨後採訪了專欄作者席亞洲。首先席亞洲表示,偽防長嚴德發敢於正視現實,敢於承認新竹基地確實在遠程火箭炮打擊之下,對當面之「敵」還有基本的了解,專業素質值得肯定。
  • 中企躋身全球軍工10強?俄直言:美國才是軍火販子,一年1700億
    圖為軍工企業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軍工企業取得長足發展,但美國網友對此極為不滿,俄羅斯媒體直言:美國質問中企如何躋身全球軍工10強?,能夠自主研發,可以省下一大筆開銷,此外近年來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有了不錯的進展,但美國企業的盈利能力卻出現了停滯不動的跡象,被趕超只是時間的問題,美國亟需資金填補國內的空子,必然會將軍工這個訂單動輒上億的行業緊緊握在手中。
  • 五本經典軍工類小說,看各類主角如何科技強國,軍工迷不要錯過
    一件件經典武器裝備,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歷程,伴著共和國一場場彪炳千秋的對外戰爭,最終成就一次次軍工領域勇攀高峰的崛起之路!艱苦卓絕,發展軍工,強我國防,衛我家園。面對落後技術他的出現得到了改變,技術改變的不僅僅是生活,還有國家的尊嚴。裡面裝逼打臉的情節不斷,讓人很爽專業性的知識也是不停小批量放送,劇情緊湊,故事有趣,劇情緊湊,故事有趣,此書新晉,值得擁有!推薦!
  • 營銷觀察 | 紐約廣告周1:美國人真的好奇中國廣告市場嗎?
    來自全球的98000位廣告業內人士正匯聚在紐約時代廣場——美國最繁華的商業區,以及最受矚目的戶外廣告聚集地。這裡正舉行著紐約廣告周,作為年度廣告業盛事之一,有著不同背景的廣告人和技術人員樂於分享他們對熱門議題的觀點,並向人們描繪著廣告營銷業的未來。作為官方特邀媒體,36氪在現場帶來持續觀察。
  • 觀察者並不僅僅是置身事外,其實觀察可能會改變和影響被觀察事物
    我們總說「做一個旁觀者」,意思就是說站在事外,去觀察一件事物,往往能夠得出更為客觀的結論。從科學邏輯上來講,觀察似乎與事物本身並沒有關係,觀察這種行為以及觀察者實際上都是獨立於事外的,並不在事物的系統內部,所以當然也就不會對事物產生影響了。
  • 如今美國還想限制中國軍工發展?美國分析人士:已錯過時機了
    很多國家都表示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個奇蹟,而事實也確實如此,畢竟目前世界上再找不出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達到了其他國家近百年才能夠到達的高度。近年來由於中國的軍事發展非常迅速,這使得美國對中國非常忌憚,生怕中國搶了自己的霸主位置。
  • 歐盟最強軍事實力國家-法國
    對於歐盟很多人都知道,在歐盟裡主要是德法兩個國家主導,對於法國在歐洲和北約都是特立獨行的存在,獨立自主的標杆,這也是與當年的戴高樂有直接關係。其實法國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政治、軍事和經濟舞臺上都有重要影響力。
  • 一位香港市民致信觀察者網:兒子一句話讓我憂心忡忡
    7月24日,觀察者網發布英國學者羅思義文章《脫歐解釋了為什麼英國在香港問題上挑釁及開始對華為…》後,一位香港媽媽致信觀察者網,講述了她對自己兒子和香港未來的擔憂。】 觀察者網的各位編輯: 你們好! 我是一個普通的香港居民,同時也是觀察者網的忠實讀者。最近發生在香港的事件在觀察者網上有很多報導,內地的網友們也非常關注。
  • 軍工啊,軍工
    一個在大漠深處的軍工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國家要求軍隊忍耐,給軍隊的投入大大地減少。那麼靠軍隊訂單吃飯的軍工企業日子就更難過了。軍工企業中有不少人才離開了軍工單位,企業發不出工資。好幾萬人等著要吃飯。那麼企業就必須自己找飯轍。軍工企業與軍工企業的員工對於國防事業,對於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都有著很深的感情。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死人雖多 但本次臺軍漢光軍演正視了解放軍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 本周軍事新聞較多,先有「好人理察」號被燒,後有美軍雙航母戰鬥群在南海地區「興風作浪」。但對於國內讀者來講,最重要的無疑是臺軍「漢光36號」軍演。
  • 資料:日本軍事工業概況
    日本軍事工業基本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的軍事力量和軍事工業受到了嚴重打擊,隨著和平憲法的公布和美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民主化改革,軍火財閥集團的勢力受到了明顯的遏止,一度元氣大傷,日本的軍事工業與日本的經濟一樣,在這一時期(1945-1950)處於瀕臨崩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