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言聊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667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同事的女兒娟娟三歲半了,父母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她自己照顧自己。收拾玩具、刷牙洗臉這些娃都做的很好,唯一的問題是無法自己穿鞋。其實娟娟的手指頭很靈活,很會繫鞋帶,但她左右不分,總是搞不清楚對應的哪只鞋,媽媽雖然已經教了很多次,但到娟娟好像聽過就忘。
其實,像娟娟這樣分不清楚方向的小朋友非常多。有些不僅左右,有時候連上下都會弄混。雖然看上去弄不清楚左右、上下似乎對孩子來說沒什麼大不了的,既不影響與人溝通,也不影響學習知識,大不了以後做個『小路痴』唄。但其實,這種對方向的認知是孩子能力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加德納(H.Gardner)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孩子學習和掌握方向,不僅牽扯到對他對周圍環境抽象概念的提取,更涉及他如何對周圍環境進行『定位』,是其空間知覺的重要發展和體現。
一、 什麼是空間知覺?
我們生活在由長、寬、高組成的三維世界內,想要真實地認識到周圍環境,了解物品與自己之間的距離、形狀、大小等等要素,需要我們首先通過雙眼產生的視差,再由大腦後期加工,才能形成三維的空間映象。
家長會發現有時候孩子對於很多明顯可見的危險『視而不見』。比如:明明汽車馬上就要開過來了,他卻不懂得保持距離;試圖從很深的溝壑的一邊眺到另一邊;不懂得躲避飛過來的物品……孩子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與他空間知覺發展息息相關。
只要稍微一想我們就能明白,對於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而言,隨時隨地對各種空間知覺有適當判斷的能力對於孩子而言是多麼的重要。
二、 空間知覺的重要性
1、 認識周圍環境
認知一個物品並不是『看見』就行了。需要孩子不斷地通過各種感覺渠道,在腦海裡建構出這個物品的3D模型,懂得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物品的其他部分依然實質性地存在著,這樣才能正確、有效地認識周圍的環境。
2、 計算能力的基礎
不僅是像娟娟那樣學會穿鞋,在日常學習中,代數裡的長度和重量單位,幾何中的面積和體積換算……這些都是直接與孩子的空間知覺相關聯。另外,地理、歷史、生物、化學等等科目,也都離不開空間知覺的支持。
3、 對邏輯能力的提升
空間知覺的發展伴隨著抽象能力的發展。理解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方位,往往是孩子抽象邏輯訓練的第一課。這種三維空間環境上的認知,可以幫助孩子在日後提煉和理解其他抽象概念。
空間知覺不是簡單教會孩子記住什麼是『上下、左右』。而是幫助孩子發展整個對於空間的認知體系。它的發展,對於孩子有著深遠的、基礎性的影響,因此父母需要及時地培養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
三、如何幫助孩子提升「空間知覺」?
1. 方向感的能力訓練
孩子記不住左右,可以告訴他「吃飯拿勺子的手就是右手」,然後讓他站起來,將雙臂分左右兩邊平舉,幫助他想像從他的指尖,『左』和『右』無限兩邊延伸。再讓孩子轉動到不同的方位,認識到『左右』的區分是隨著他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著的。
2.圖像辨識能力訓練
對於5歲以下的孩子來說,走平面迷宮或者和他一起玩『找茬』遊戲是訓練他圖像辨識能力的好辦法。這種對比兩副圖畫的方式,可以不僅鍛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也可以提升他形狀的認知。
3、轉換視角能力訓練
空間知覺的一大功能就是理解三維世界裡,隨著視角的變化,我們看到的物品模樣會產生變化。所謂『透視』和『遠小近大』等,就是這種現象的表現。生活中我們可以讓孩子仔細地從不同的方位觀察一個他很熟悉的物品或玩具,從不同的距離、視角來再次看這個玩具,幫助孩子理解空間概念。
科學表明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和大腦發育直接相關:右腦發育的越成熟,空間知覺能力越好;同時,如果訓練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也能夠反過來促進他的右腦發育。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左右不分』的時候,不能只把它當作是某種笑談來,或者孩子『笨笨的可愛行為』來對待,而是有計劃的培養孩子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我是@小言聊育兒 ,也是2個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