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十年翻番

2020-12-23 金臺資訊

據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記者王立彬)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部署下,201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十年間翻了一番,海洋生產總值佔GDP的比重近20年保持在9%左右。

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近日公布《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初步核算2019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89415億元,比上年增長6.2%;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0%。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372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198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3700億元。

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主要海洋產業保持穩步增長,全年實現增加值35724億元,比上年增長7.5%。我國區域海洋經濟不斷壯大,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海洋生產總值分別為2010年的1.9倍、2.1倍和2.8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戰略持續發力,南部海洋經濟圈持續領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0日 01 版)

相關焦點

  • 《報告》:去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同比增長6.2%,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拉動國民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
  • 201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8.9萬億元
    中國日報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趙磊)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報告總結了2019年全國和沿海地方海洋經濟發展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同比增長6.2%。
  •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海洋與可持續」。海洋在人類的...
    發展 海洋既提供資源又提供通道,海洋經濟已佔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約10% 在人口膨脹、陸地資源短缺等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海洋開發和利用。我國人均礦產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多年來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對資源能源的需求持續攀升,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日漸增強。
  • 青島亮出「十三五」成績單 全市生產總值提前一年實現翻番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郭欣 青島報導  「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2019年達到1.17萬億元,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人均生產總值今年有望達到1.9萬美元,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12月10日上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首場「十三五」成就巡禮和「十四五」規劃展望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十三五
  • 2025年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750億元!威海將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城
    據悉,當前沿海各地圍繞海洋經濟發展,在發展定位、空間布局和實現路徑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其中,從整體上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從局部上打造「海洋科技(科學)城」這兩種模式較為普遍。綜合比較這兩種模式,結合威海的實際情況,提出全域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城的設想,基本思路是在具有現實優勢和發展潛力的重點區域,突出主導產業,集聚創新資源,優化產業生態,融合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實現海洋經濟空間布局的整體優化和高質量發展。國際海洋科技城的規劃布局總的思路是「一城三核、科技引領,多區布局、鏈式貫通,條塊聯動、全域覆蓋」。
  • 新華保險說好的「十年翻番」,到期咋就不認了呢?
    翻譯一下,就是大概在2010年左右,某省的新華人壽代理人在銷售一批分紅保單時,對客戶做出的承諾是「十年翻番」,但現在的問題是,10年之約,到了,客戶想拿錢走人,但卻發現,這約定根本不是10年之期,而是到自己80周歲。到80歲,對那些現在只有三四十歲、四五十歲的投保人來說,這是10年之期變「無期」啊。
  • 許憲春: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與太空中的衛星能夠描述整個大陸的天氣情況非常相似,國內生產總值能夠提供經濟狀況的完整圖象,它能夠幫助總統、國會和聯邦儲備委員會判斷經濟是在萎縮還是在膨脹,是需要刺激還是需要控制,是處於嚴重衰退還是處於通漲威脅之中。沒有像國內生產總值這樣的總量指標,政策制定者就會陷入雜亂無章的數字海洋而不知所措。國內生產總值和有關數據就像燈塔一樣,幫助政策制定者引導經濟向著主要的經濟目標發展。
  • 題:蔚藍色的關注——我國海洋經濟致力高質量發展綜述
    以科技支撐海洋強國建設海域可燃冰勘探開發取得重大成果、大洋科考和極地科研深入推進、「透明海洋」大科學計劃取得重大進展……我國海洋生產總值10年間翻了一番,背後是海洋科技的紮實突破。如海洋生物醫藥業取得新突破,我國自主研發的治療老年痴呆(阿爾茲海默症)的海洋藥物甘露特鈉膠囊有條件獲批上市,填補了17年來全球抗阿爾茲海默病治療領域無新藥上市的空白,成為全球第14種海洋藥物;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球首個波浪能裝機達120千瓦的養殖平臺「澎湖號」交付使用,可提供1.5萬立方米養殖水體;海洋船舶領域取得新成績,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首航南極,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
  • 張永軍:2035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能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一、「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的兩個時間節點的發展目標及相關討論《建議》提出了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議》的說明稿中提出,「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 世界海洋日,感受習近平建設海洋強國的「藍色信念」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立足歷史方位,科學研判我國海洋事業發展形勢,圍繞建設海洋強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的海洋強國建設思想,為我們在新時代發展海洋事業、建設海洋強國提供了思想羅盤和行動指南。2020年6月8日,時逢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讓我們共同領略習近平建設海洋強國的「藍色信念」。
  • 宗慶後建議:國民收入翻番實現前免徵個稅
    宗慶後建議,國民收入翻番目標實現以前免徵個人所得稅。  宗慶後認為,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兩個翻番」的宏偉目標,十八屆三中全會也進一步強調了要實現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不斷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 【宏觀·政策】海洋經濟區:「六龍鬧海」各自為政
    IC《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 | 山東、北京報導近年來,我國發展海洋經濟區勢不可擋。2013年我國海洋經濟約佔全國GDP 9.5%1月16日在京召開的全國海洋工作會議,是新的國家海洋局組建以來的第一次全國性年度總結會議。會議公布:2013年我國海洋經濟發展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全年海洋生產總值預計達到5.4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9%。
  • 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 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全會高度評價「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認為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奮力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臺階。
  • 我國5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均佔國內生產總值4%以上
    我國5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均佔國內生產總值4%以上 原標題: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2012年如期實現4%目標並連續五年保持在4%以上,並於2016年首次突破3萬億元。為實現「更好的教育」,需要教育投入的保障,其中,尤以4%目標最受矚目,最牽動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
  • 聯合國海洋科學十年:深海生命研究
    從 「我們擁有的海洋」 轉向 「我們想要的海洋」聯合國海洋科學與可持續發展十年規劃為實現海洋利用走向積極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該發展路線圖確認了深海作為海洋科學與發現的前沿,並呼籲加強對深海生態系統、功能、脆落性、服務的研究。
  • 國內生產總值
    [8] 在實際中,由於生產法和收入法都是對各產業部門的增加值進行核算,為了就每一產業部門取得一致的增加值數據,根據資料來源情況,有的產業部門,如農業、工業部門,增加值主要以生產法計算的結果為準,有的產業部門如一些服務部門,增加值主要以收入法的計算結果為準,因此我國生產法GDP等於收入法GDP,但支出法GDP
  • 科學認識我國二〇三五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發展目標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我國2035年遠景目標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是唯一一個相對比較明確的數量化發展指標,科學認識這一發展目標的內涵和要求,對於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 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思考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海洋經濟是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海洋經濟作為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類型,受國內國際形勢影響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對下一步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