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亮出「十三五」成績單 全市生產總值提前一年實現翻番

2020-12-17 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郭欣 青島報導

  「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2019年達到1.17萬億元,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人均生產總值今年有望達到1.9萬美元,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12月10日上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首場「十三五」成就巡禮和「十四五」規劃展望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十三五」時期,是青島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青島市鮮明樹起「搞活一座城」的戰略目標,找準「搞活一座城」的戰役路徑,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青島,以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全面起勢,「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總體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新成就。

  青島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市動能辦專職副主任張旭東以「七個新」概括青島市「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

  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五年來,青島緊扣高質量發展,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不斷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城市能級蓄勢躍升。

  經濟實力實現跨越發展。「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2019年達到1.17萬億元,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人均生產總值今年有望達到1.9萬美元,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是2010年的2.2倍和2.4倍,提前兩年和三年實現翻番目標。

  城市服務功能顯著提升。青島港加快向樞紐港、貿易港轉型,新增貨櫃航線20條,貨物吞吐量接近6億噸,貨櫃吞吐量達到2101萬標箱。流亭機場新增國內航線46條、國際航線13條,膠東國際機場建成,將形成35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能力。濟青高鐵、濰萊高鐵、青連鐵路等相繼建成,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860公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達到246公裡,全面進入軌道交通網絡運營時代。

  國際影響力全面增強。成功舉辦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等重大活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魅力更加彰顯,國際城市戰略邁出積極步伐,全球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關係城市達到80個。對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4個國際客廳開門迎客。截至今年10月,累計有16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青投資343個項目。

  動能轉換煥發新動力

  五年來,青島創造性地抓攻勢、建平臺、引項目、促投資、優環境,打出系列「組合拳」,實現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的目標。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等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2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國一共66個戰略性產業集群,青島佔了2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四新經濟」佔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31.1%,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佔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8.7%。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865家,培育瞪羚企業478家。

  新動能投資爆發性增長。依託國際招商產業園等開放投資平臺,全市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綜合保障機制,推動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車、北汽整車製造總部基地、空客直升機、芯恩協同集成電路、青島5G高新視頻實驗園等一批引領性重大項目落地。高質量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四年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幅11.5%。

  優良產業生態加快塑造。發布「青創十條」,加快形成「4+1」發展生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醫養健康等重點產業,統籌推進強鏈、建鏈、補鏈,10大產業入選山東省「雁陣型」產業集群,13家企業成為全國領軍企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異軍突起,吸引落地私募基金804支,管理規模超過千億元,全市過會及上市企業達到65家。人才總量超過230萬人,獲評2020全國最佳引才城市、最佳促進就業城市。

  科技創新邁出新步伐

  五年來,青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引領城建設成效顯著,發展內生動力更加強勁。

  創新平臺集聚發展。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試驗裝置、海洋生態系統智能模擬研究設施等一批大科學裝置啟動建設。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3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9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0家。

  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國之重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萬米級深海水下滑翔機、天然氣水合物開採、耐鹽鹼水稻試種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2019年全市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1381件,是2015年的4.1倍。

  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加快,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海爾集團、青島高新區成為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三大攻堅戰取得新成果

  五年來,青島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汙染防治、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三大攻堅戰是小康社會當中中央提的非常重要的三項工作。

  精準脫貧任務提前完成。實現28535戶、6388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200個省定貧困村、310個市定經濟薄弱村、10個市定經濟薄弱鎮全部脫貧,脫貧質量、脫貧成效持續提升。

  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階段性目標。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較「十二五」末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市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20%以上。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海域面積比例達到98.8%,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森林覆蓋率達到14.46%,自然溼地保護率達到70%,青島入選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成效。政府債務安全可控,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降至1.15%,低於全國和全省水平。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運行。

  區域和城鄉協調構築新格局

  五年來,青島搶抓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新機遇,積極融入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空間格局,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海灣型都市區加快建設。膠州灣東岸城區開展有機更新,中山路片區、郵輪母港區、李滄東部片區、金家嶺片區等正在積極推進轉型提質發展。西海岸新區打造靈山灣影視文化區、古鎮口融合區等重點板塊,發展不管從質量和建設的水平以及建設的進度來講都是非常好的,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區第5位,北岸城區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等綜合功能逐步完善。即墨撤市設區,膠州加快融入中心城區「半小時」經濟圈。

  平度萊西加快崛起。實施突破平度萊西攻勢,兩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速,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躍居全市前列。平度智能家電、萊西新能源汽車等主導產業聚集度顯著提升,正在加快培育面向國際的現代產業集群。姜山、南村加快邁向現代化小城鎮。

  鄉村振興戰略縱深推進。糧食年種植面積穩定在700萬畝以上、年產能300萬噸以上。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13家,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建設美麗鄉村示範村400個。即墨、平度、萊西北部的一區兩市,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全面起勢。「3+N」決策、協調、執行機制全面構建,與黃河流域城市籤署「9+5」合作倡議,文化旅遊、養老服務等17個聯盟成立運作,「一小時交通圈」加快構建,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示範區籌劃實施,整個膠東正在打造中國經濟新增長極,這是對膠東新名字,五兄弟握指成拳、抱團發展,要打造中國經濟的新增長極。

  改革開放釋放新活力

  五年來,青島把握開放發展大勢,用足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和大數據、雙循環重點領域的「雙節點」。

  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全市上下「學深圳、趕深圳」,縱深推進十五個攻勢和九大改革攻堅,「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三化三型」政府加快建設,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營商環境排名持續提升。藍谷、高新區等功能區管理體制改革創造青島模式,民營經濟日益壯大,商協會蓬勃發展,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幹事成為全市的行動自覺,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創新開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成為廣泛共識。

  高能級開放平臺作用凸顯。上合示範區落實省級經濟管理賦權清單108條,開展國家賦予的27項政策先行先試。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98項試點任務全面破題,形成68項創新性成果,新增2.4萬家市場主體。青島西海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持續推進43項改革試點任務,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雁、排頭兵。「十三五」以來,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16億美元,對外投資280億美元,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相當於2015年的1.4倍講,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總額增長30%以上。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五年來,青島聚焦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持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構建覆蓋城鄉的多層次民生保障體系。

  城鄉就業保持穩定。「十三五」以來,累計實現城鎮就業341萬人,扶持創業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以下。

  教育現代化穩步推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經費總投入和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6.7%,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全市普通高中錄取率提高到68%,康復大學開工建設。

  健康青島全面建設。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開展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建成市立醫院東院二期、青大附屬醫院東院二期等一批醫療項目,全市衛生健康機構達到8317家,每千常住人口醫療床位數達到6.37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達到3.98人,養老總床位增至6.8萬張。全民健身行動普遍開展,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1.43歲。

  社會保障更加健全。落實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十二五」末淨增64.1萬人、55.1萬人和50萬人。連續16年提高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醫保覆蓋範圍擴大到884萬人。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6.3萬套(戶),建設和籌集人才住房15.6萬套。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青島堅決扛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責任,馳援湖北,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經濟社會保持健康穩定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增長2.2%,高於全國、全省1.5、0.3個百分點。

  張旭東表示,五年成績來之不易,五年來的經驗彌足珍貴。青島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履行「搞活一座城」的重大責任和使命,狠抓落地見效,重點突破攻堅,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妥善解決的難題,突破了許多長期制約發展的重大瓶頸,辦成了許多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青島發展實現根本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塑成開創性局面,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務實高效的政務生態、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生態、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態正在加速形成,為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十三五」目標任務總體完成,青島「兩個翻番」目標提前實現
    「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總體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青島「兩個翻番」目標提前實現又到一期歲末時。人類歷史長河的進程中,五年何其短暫;在青島這座城市蓄勢升級的進程中,「十三五」時期的這五年,卻註定具有重要意義,註定極不平凡。
  • 青島亮出「十三五」民營經濟成績單:民營市場主體增長86.15%
    12月24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青島「十三五」成就巡禮第七場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全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市民營經濟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善武,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協調指導處處長倪雯,市民營經濟發展局融資與合作處處長何玉瑩,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政策規劃處副處長、三級調研員姜寧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青島「十三五」經濟目標總體完成 人均GDP有望達1.9萬美元
    青島新聞網12月10日訊(記者 劉倩倩)今天上午,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青島市「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總體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新成就。「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2019年達到1.17萬億元,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
  • 青島「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安然報導 昨天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是青島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極不平凡的五年。「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2019年達到1.17萬億元,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人均生產總值今年有望達到1.9萬美元,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是2010年的2.2倍和2.4倍,提前兩年和三年實現翻番目標。城市服務功能顯著提升。
  • 2020年青島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亮出「成績單」
    12月22日,青島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2020年全市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情況匯報。記者從會上得知,今年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全市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99%,藥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100%,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98.5%,未發生較大以上食品藥品安全事件,交出了一份難得的「成績單」。
  • 實現跨越發展 「十三五」青島金融業指標屢創新高
    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588.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754.3億元,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居國民經濟十大行業之首;存貸款規模持續增長,是山東省首個存貸款餘額均突破兩萬億元的城市。金融業貢獻穩步提升 2020前三季度增速居國民經濟十大行業之首金融業支柱地位確立鞏固。
  • 三亞市「十三五」成績單來了!
    「十三五」期間,三亞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四個超常規」統籌推進「三個大考」,答好「三張答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為三亞全面打造自貿港建設標杆的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
  • 淄博市「十三五」成就巡禮|外貿進出口總額提前一年實現目標 2018...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邵鵬飛 淄博報導12月25日,淄博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淄博市「『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4場,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齊孝福發布「十三五」時期淄博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
  • 淄博「十三五」成就巡禮丨外貿進出口總額提前一年實現目標
    「十三五」期間,全市商務系統聚力打造高水平開放型城市,全市外貿、外資、外經總量規模穩步提升、質量效益持續優化,為加快推動淄博老工業城市「鳳凰涅槃、加速崛起」,建設務實開放、品質活力、生態和諧的現代化組群式大城市作出了積極貢獻。
  • 經開區亮出「十三五」產城融合成績單
    五年來,經開區優先布局智能製造重點產業,以智能製造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探索出以自動化、數位化、網聯化、智能化等相關技術與製造業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亦莊路徑。包括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產業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大健康、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等四大主導產業,佔全市比重逐年上揚。
  • 青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績單出爐:青島站上科創「C位」攬獲多個...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曾道出科技創新引領的核心要義。12月11日,青島市科技局發布「十三五」青島科技創新工作進展情況。會上,青島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緒永以「五個著力」概括青島「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成就。
  • 「十三五」以來北京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16% 更低能耗彰顯更高...
    原標題:「十三五」以來北京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16% 更低能耗彰顯更高質量發展  住在節能的綠色建築中,上班路上自願不開機動車、搭乘公共運輸,工廠和寫字樓換上更省電的LED燈、相繼進行節能改造……北京人的一天,與節能減排息息相關。
  • 宗慶後建議:國民收入翻番實現前免徵個稅
    宗慶後建議,國民收入翻番目標實現以前免徵個人所得稅。  宗慶後認為,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兩個翻番」的宏偉目標,十八屆三中全會也進一步強調了要實現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不斷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 魏少軍:「十三五」期間我國IC設計業全球佔比實現翻番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作了《抓住機遇,實現跨越》的主旨報告,對我國2020年以及「十三五」期間,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形勢做了全面的梳理。魏少軍指出,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在取得23.8%高速增長的同時,「需求旺盛,供給不足」等固有矛盾仍然存在。因此要抓住全球供應鏈重組這個重要機遇,積極拓展市場空間,夯實客戶基礎。同時,要避免急功盡利的做法,對產業造成傷害。
  • 青島繪畫「十三五」藍圖率先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目標:1330   「十三五」時期,國際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這一大背景下,青島面臨四大機遇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為我市發展海洋經濟,推進軍民融合創新,建設國內海洋強市和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提供了廣闊空間。
  • 回眸「十三五」|政通人和民安樂 昂首闊步奔小康! 一起看!香格裡拉...
    五年來,香格裡拉市社會經濟實現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建設日新月異,民族團結不斷鞏固,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得到節節攀升,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全市上下呈現出政通人和、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 青島市城市管理局亮十三五「成績單」:數字城管全域覆蓋、八成人員...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社會各界、市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市城市管理局緊緊圍繞市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借勢重大活動環境和城市運行保障任務,組織開展了美麗青島三年行動,強力發起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
  • 數字經濟領跑 「十三五」前四年北京GDP增加1萬億元
    1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經濟發展專場。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宏觀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隨著新舊動能迭代,北京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人均地均產出提高,前四年地區生產總值增加1萬億元。期間,數字經濟成為其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佔全市GDP比重近四成。
  • 亳州渦陽「十三五」成績單沉甸甸
    五年,渦陽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223.8億元提高到386億元,年均增長8.4%。規模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16.4%、11.5%,領先全市、領跑皖北。全縣共新籤約項目430個,總投資1743.3億元。
  • 「智慧青島」建設亮出成績單:7000多項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截至目前,青島不僅完成應急、交通等8個部門、20餘個應用場景接入,真正實現「一屏掌全城」,同時整合了50多個部門、10個區(市)的7000多項服務,實現一網通辦。同時,在全市範圍內打造了28個「智慧社區」試點、11個「智慧街區」試點,並在全市醫療、人社、教育、文體、交通、社會治理等領域,通過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讓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果惠及每一位青島市民,同時,盤活1200萬條涉企政務數據走向市場,不斷探索政務數據的城市應用場景,培育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打造青島「慧民生」「慧興業」「慧優政」品牌,讓城市更聰明、服務更智慧、生活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