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男嬰「抓周」,死死拿起這東西不撒手,奶奶看後直呼:完了

2020-12-15 孕嬰幫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中國社會裡有一個傳統叫「抓周」,有一部分家長其實並不知道究竟什麼是「抓周」,所以就乾脆將其稱作為「抓鬮」。其實,所謂的抓周就是讓寶寶憑自己的直覺去抓一樣東西,用來預測他們將來的發展方向。

李先生在兒子1周歲的那天,給孩子安排了「抓周」儀式。他提前把「抓周」需要的物品,放在了孩子面前,有字典、計算器、劍、人民幣、印章、彩色筆、碎布頭、羽毛球、勺子、一副紙牌等等,讓兒子開始挑選。

剛開始寶寶先爬到了字典面前,一旁的奶奶激動地說道:「對對,字典不錯,我的寶貝孫子以後就是文學家了!」可是寶寶並沒有抓它,接著就往前爬到了羽毛球旁邊。奶奶也是很開心,認為孫子之後就是一名出色的運動員。

但是不幸的是,寶寶也沒有伸手去抓它。不一會兒,兒子就爬到了紙牌面前,毫不猶豫地用他的小手,死死地抓住了紙牌。奶奶看到這一幕,都震驚了,嘴裡嘟囔著:「完了,怎麼就抓了那副麻將呢!」在那後好幾天,奶奶都愁得都睡不著覺,總覺得孫子以後會貪賭。

其實不光是老一輩,有些家長在面對「抓周」這件事時,也是半信半疑的態度。甚至有些父母聽了老人的話,還會對此深信不疑。但其實抓周只是一個儀式,並沒有實際意義。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抓到的東西時,一定要保持這種心態:

1、 不要過於迷信,要堅持科學道理

早些時候很多人覺得,「抓周」可以預測孩子的未來,但其實這種觀點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我們的思想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因此更不應該相信抓周預測未來這種說法。

家長只需要把它當作一種取樂逗趣的活動,以助孩子周歲歡樂之興就可以了。而對於孩子的志趣愛好,以及未來職業的關注,還是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去進一步培養。

2、 忌局限看待問題,應培養孩子的真正興趣

有些家長過於相信抓周,以至於在孩子抓周后很久,都把它抓到的東西當作孩子的問題來看待。這時候,家長盲目苛責孩子,只會適得其反。或許孩子本身並不感興趣,但在家長的「嘮叨」下,反而會覺得有趣,這就大事不妙了。

因此,家長真正需要做的,是在平時生活中,善於發現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並大力培養。比如有的孩子喜歡鋼琴,家長就可以給他們報鋼琴班;若是孩子喜歡畫畫,家長就可以讓他們接受系統的繪畫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孩子的興趣變成特長,促使他們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無論如何,家長一定要客觀地看待「抓周」活動。並且要清楚地記得,「抓周」並不能決定孩子的興趣愛好,更不能決定他們的命運走勢,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喜好。畢竟每一位孩子都傾向於自主選擇,都希望以後能夠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家長只需要在孩子身邊,給予支持和關愛即可。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1歲寶寶抓周,看見這件東西抓起就不撒手,奶奶慌亂不已:完了
    ,抓了一樣東西說什麼都不放手,奶奶驚慌失措大喊「完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1歲兒子直接爬向這個東西,抓住就是不撒手沈奶奶自從兒媳婦懷孕,就一直盼望是一個孫子,雖然男孩女孩都一樣,但還是更喜歡孫子,不過沈奶奶不強求這件事,兒媳婦也很孝敬沈奶奶,所以和兒媳婦也很少有矛盾,很多人都羨慕沈奶奶有這樣的兒媳婦。
  • 1歲寶寶抓周,毫不猶豫拿起這件東西不撒手,奶奶直呼:完了
    抓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孩子周歲的時候,預測孩子性格和前途的一種儀式,更代表了家人們對新生兒到來的美好祝願。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周歲宴更加重視,而抓周這個周歲宴上的重要活動自然也變得更加看重起來。這不,最近網上就有一個寶寶抓周抓的東西,讓奶奶直呼:「完犢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 孩子「抓周」,毫不猶豫拿起一個東西不撒手,奶奶直呼:完了
    其實就是討個彩頭,並不是說抓周抓到什麼,以後孩子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是對孩子美好的祝福,家長在準備抓周物品的時候,也是根據自己覺得好的職業,所代表的物品,讓孩子來抓周,希望孩子以後有更好的前途,這應該是每一位家長所期盼的。
  • 一周歲男寶「抓周」,拿起一樣東西不撒手,奶奶氣得整夜沒睡
    當然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根本不明白抓周的意思,抓什麼完全看個人臨時興趣,並不能說長大後就真的也會偏向於這個發展方向,所以大多數地區現在早就沒了這個習慣,只有部分傳統觀念比較強烈的地方依然保留。張先生家那邊就保留著抓周的習俗,在他兒子一周歲那天,張先生提前準備好了東西來讓兒子抓周。
  • 爸爸讓寶寶「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直呼:這下可完了
    「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應該有所了解,就是在孩子周歲的時候,家長或長輩會準備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孩子來」抓周「,看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其實這不過是表達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美好期待。本以為寶寶會對算盤或者足球這種東西比較有興趣,誰知道孩子卻對家長對他準備的東西看都不看,反而往角落爬去,等到孩子把東西抓到手上,父母才發現原來是一隻不知道什麼時候散落在角落的麻將牌,寶寶可能是從來沒有見過這個,覺得比較新奇,才抓在手裡的。
  • 寶寶1歲抓周,若這幾樣東西拽都拽不回來,寶媽就偷著樂吧
    文|好孕姐記得我家寶寶1歲抓周時,孩子奶奶給他擺了一個雞蛋、一支筆、一本書,引導他抓一個,結果他哪個都沒抓,倒是抱著旁邊的水杯不肯撒手。他奶奶當時就一臉嚴肅地說:「完了,這小子要在古代,那可是享福的老爺,放現在可能就是個看門老大爺了。」
  • 孩子滿歲「抓周」,緊緊攥住兩樣東西不撒手,奶奶表示:這下完了
    文|文兒說起「抓周」,這個風俗由來已久。據說,從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父母為孩子準備「抓周」的活動。在孩子滿周歲的時候,在他面前放置諸如金錢、紙筆、算盤、玩具等等物品,讓孩子隨意抓。一來是提前預測孩子的未來;二來是祝願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前程。
  • 1歲寶寶抓周,奶奶放了這東西,寶寶的舉動讓全家人笑容都凝固了
    1歲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重要節點,有的寶寶開始學會了叫爸爸媽媽,甚至有的寶寶大膽走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很多家長借著1歲生日給寶寶抓周,希望通過這種沿襲的習俗以及滿滿的儀式感來試探寶寶未來的喜好、志向,同時增加生日的氛圍。
  • 爸爸讓1歲寶寶「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直呼:這下可完了
    l 案例 比如這位爸爸,他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自己孩子一周歲抓周的畫面,他給孩子準備的抓取物件非常豐富,除了紙筆墨硯,還放了一瓶白酒,這瓶酒正是爺爺買來準備晚上小酌所用,奶奶平時不讓爺爺飲酒,而爺爺剛好趁著今天的這個好日子,奶奶不好說什麼剛好鑽個空子。
  • 孫子「抓周」卻抓了這個東西,奶奶直呼這樣會沒出息,想再來一次
    孫子「抓周」卻抓了這個東西,奶奶直呼這樣會沒出息,想再來一次最近王奶奶的孫子剛滿一周歲,家裡便為孫子置辦了一桌「抓周宴」。王奶奶心裡想著孫子天庭飽滿,小眼水汪汪的,別提有多可愛了,抓的周不是秤砣就是錢。
  • 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抓周是很多地方的風俗,古時候有些家庭會把孩子抓周的方向看作是孩子長大以後發展的方向。抓到不一樣的東西代表著孩子有不一樣的天賦和愛好,近年來有這類活動的家庭少了很多,但是依舊有很多家庭按照舊習俗抓周,有時候甚至還會開闢新的東西讓孩子抓周。
  • 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抓周是很多地方的風俗,古時候有些家庭會把孩子抓周的方向看做是孩子長大以後發展的方向。抓到不一樣的東西代表著孩子有不一樣的天賦和愛好,近年來有這類活動的家庭少了很多,但是依舊有很多家庭按照舊習俗抓周,有時候甚至還會開闢新的東西讓孩子抓周。
  • 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導讀: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毫不猶豫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導語:基本上,每個滿周歲的孩子,都躲不過一個活動,那就是抓周。通常情況下,家裡人會選擇一些有寓意的東西放在一起,讓孩子隨意選擇一個。大家總是覺得,孩子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選擇的那個東西,代表著他長大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人,或者是對什麼東西感興趣。案例:小王的孩子最近就滿歲了,抓周活動自然是少不了的。家裡人準備了一大排東西,有計算器、畫筆還有鈔票等等。
  • 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毫不猶豫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導語:基本上,每個滿周歲的孩子,都躲不過一個活動,那就是抓周。通常情況下,家裡人會選擇一些有寓意的東西放在一起,讓孩子隨意選擇一個。案例:小王的孩子最近就滿歲了,抓周活動自然是少不了的。家裡人準備了一大排東西,有計算器、畫筆還有鈔票等等。
  • 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抓住的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有一位姓李的爸爸就把自家兒子抓周的過程拍下視頻並發在了網上,不過讓大家比較意外的是,這孩子抓的東西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可正當家人以為他會把全家人都比較滿意的東西抓在手裡時,孩子卻徑直爬向了一塊麻將牌。要知道,這件物品並不是大家提前準備好的,而是昨晚家人在打麻將時掉落在地上的。這時孩子的奶奶非常無奈地說了句:"這下可完了",隨後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看來小傢伙也是一個麻將迷啊。
  • 寶寶滿歲抓周,奶奶隨手放下一個「小東西」,全家人笑容漸漸凝固
    說到抓周大家一定不陌生,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們會準備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孩子來選擇,通過抓周的方式,來判斷孩子未來會從事什麼工作,有沒有發展,是不是天生富貴命。抓周可以決定孩子未來嗎寶寶的抓周宴上,奶奶隨手放下的一個"小東西",父母看到後瞬間臉色大變。
  • 寶寶「抓周」抓到這東西,奶奶看了嘆氣:這孩子以後沒出息
    寶寶抓周抓到這東西,奶奶看了嘆氣:這孩子以後沒出息具體的做法就是,在孩子面前擺上幾樣物品,都是代表著一些職業,比如畫筆,錢,手機,書本等等,以孩子抓到的東西來預測孩子的未來。許多地方都深深相信抓周的結果,他們認為孩子在一歲時抓到的東西,可以直接確定他們的一生。
  • 「這下可完了!」,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卻徑直爬向這東西
    家長都對孩子充滿著無限的期望,即便是在如今更為崇尚科學的二十一世紀,也仍有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周歲的時候,讓孩子進行「抓周」這一儀式。家長們想要通過孩子在儀式上所抓的東西,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做出一些判斷。斷奶後小龍的妻子選擇重新找一份工作,能夠多一份收入來維持生計,而孩子自然就交由奶奶來照顧。龍奶奶平時退休在家沒事,最大的愛好就是叫上幾位老朋友來家裡打麻將,就算是身兼照顧孫子這一重任,龍奶奶也依然沒有斷了自己這一大愛好。兩個月後在孩子周歲的時候,應龍奶奶的要求給孫子舉行了抓周這一儀式。
  • 全家圍觀孩子「抓周」,寶寶徑直爬向這玩意,奶奶低呼:這下完了
    文丨小影(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一個家庭孕育一個孩子是十分不容易的,從懷孕在媽媽肚子裡到生出來都有非常多的要求,包括當寶寶滿月的時候,會有一種抓周的習俗。抓周是家裡人準備一大堆東西,有筆、算盤、錢、書等,讓寶寶在地上爬自由抓取,以此預測寶寶將來發展的方向。雖然說這有一定迷信的說法,但是家長們對此還是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