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抓周這種習俗,在中國民間流傳已久,也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傳承。它是對小孩在周歲時舉行的一種預測前途的性情儀式,也是對孩子第一個生日的紀念慶祝方式。
寶寶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在孩子的面前,不做任何幹涉,任其抓取,而通常會在寶寶面前放有筆、紙、算盤/計算器等物件。這些物件背後又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寓意。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不會只局限於擺放這些物品。
l 案例
比如這位爸爸,他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自己孩子一周歲抓周的畫面,他給孩子準備的抓取物件非常豐富,除了紙筆墨硯,還放了一瓶白酒,這瓶酒正是爺爺買來準備晚上小酌所用,奶奶平時不讓爺爺飲酒,而爺爺剛好趁著今天的這個好日子,奶奶不好說什麼剛好鑽個空子。
誰知自己還沒品嘗到,就被孩子的爸爸拿來給孩子抓周,重要的是:孩子竟然想都沒想,就徑直的爬向了這瓶酒,還樂呵呵的笑了起來。
奶奶看到後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並聲稱道:這孩子以後肯定和他爺爺一樣,是個酒鬼,一氣之下,將爺爺的酒都倒了,爺爺只能一言不發,心裡則是懊惱不已,好不容易的光明正大喝酒好機會,就這麼沒了。
而孩子看到奶奶突然大發雷霆也懵了,尷尬的蹲在那動都不敢動。仿佛心裡再問「我是誰,我在哪?」
網友們看到後,紛紛聲稱,奶奶倒酒事小,但切忌不可將「抓周」過於當真,這個只是一個傳統習俗,不能因為這個就斷定孩子的未來,以及規定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
應該根據孩子自己的愛好及特長天賦幫助孩子進行職業選擇。
但也有網友進行了反駁,怎麼樣的教育培養才算正確的呢?因此如果可以,從小為孩子鋪平道路也沒什麼不對,那下面就分享作為寶媽我的一些想法。
l 家長如何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呢?
1. 尊重孩子的想法
很多家長自己的夢想沒有完成,因此就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幫助自己完成自己的夢想。比如:自己夢想是當老師,但因為高考發揮失常沒考上師範學院,因此現在要求孩子長大後當老師,完成自己的遺憾以及自己的夢想。
但家長們要記住,那是你的夢想,不是孩子的,孩子不應該是你的複製品,他們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人生。
因此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夢想,尊重他的想法,然後才加以引導,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輝煌人生。
2.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孩子也不例外,只是孩子還不能發現它,而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作為孩子家長的你,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從而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勇敢,有責任的人格特徵。
最後,我想說:「抓周」這是中國的習俗,也是中國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我們並不用牴觸它,但也不能過於信任於它,因為這種方式畢竟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
所以作為家長的你不可以強制因為抓周的結果而幹涉孩子的人生,這對孩子來說不公平,而也是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任。
今日話題:你們有抓周的習俗嗎?你小時候抓周的物品又是什麼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