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圍觀孩子「抓周」,寶寶徑直爬向這玩意,奶奶低呼:這下完了

2020-08-20 影媽媽育兒經

文丨小影(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一個家庭孕育一個孩子是十分不容易的,從懷孕在媽媽肚子裡到生出來都有非常多的要求,包括當寶寶滿月的時候,會有一種抓周的習俗。抓周是家裡人準備一大堆東西,有筆、算盤、錢、書等,讓寶寶在地上爬自由抓取,以此預測寶寶將來發展的方向。雖然說這有一定迷信的說法,但是家長們對此還是樂此不疲。

近日小王的孩子剛剛滿周歲,根據老家的風俗,孩子在滿月的時候要舉辦抓周儀式,小王的家人準備了非常多的東西,有書本、毛筆、畫筆、錢和算盤等等。

全家圍觀孩子&34;,家人將這些東西沿著寶寶的爬行路線一字排開,寶寶徑直爬向這玩意,奶奶低呼:這下完了。只見寶寶對這些東西直接視而不見,而是拿起了角落裡的一顆麻將。這個麻將並不是家人準備的抓周東西,而是家人玩麻將的時候不小心掉在地上的。

抓周只是一種風俗儀式,家長們也只能圖一樂。畢竟誰也不能根據這個東西輕易判定孩子以後的走向和未來的發展。孩子以後真正的發展方向還是要根據興趣愛好和性格特徵來判定的。

那麼,關於孩子的職業選擇父母應該注意些什麼?

1、不要把自己的選擇當做是孩子的選擇

如果現在問大部分父母會不會幹預孩子的職業,估計大部分父母都會說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主。但是當孩子的選擇真的不符合父母的期望的時候,很多父母是不會袖手旁觀的。其實父母做的選擇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他們只能根據他們那個時代的經驗做選擇。父母們可以把自己經驗的精華傳授給孩子,尊重他們的選擇和興趣,讓他們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2、在職業中發現趣味

現在很多人提起自己的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無聊,沒有生機以及度日如年,每天都是在重複沒有一點點的創新和新意。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人,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充滿著激情和樂趣,雖然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但是還是能在裡面找到自己工作的樂趣。這種差異看似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時間一長,也會產生不小的效果。對工作有樂趣的人在生活中也更加容易感到快樂。所以孩子其實是很聰明的,他們會關心一個工作是否有趣,是否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

因此家長。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適時的引導孩子,每個職業都有每個職業的趣味,在不同的職業中發展不同的樂趣。

3、培養孩子豐富的見識

多讓孩子閱讀多種多樣的書籍,帶孩子出去感受外在的世界,任何體驗和見識都能給孩子帶來收穫。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人都會增長他們的見識,豐富他們的底蘊一個精彩的人生,也註定是由多姿多彩的經歷所造成的,所以從小就培養孩子豐富的見識,能夠讓他們對各種各樣的職業都會有所了解。這一切都是開闊孩子眼界的有效途徑。能讓他們在未來面對選擇時不會盲從,不會毫無頭緒,而是可以胸有成竹擁有自己的想法。

4、根據孩子的天賦進行培養

每個孩子身上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天賦,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覺得我家的孩子平平無奇,其實不是這樣的,只是你自己沒有去挖掘。比方說,有些孩子從小對圖像和色彩就特別感興趣,家長就可以送孩子去系統的學習畫畫,興趣是孩子最大的老師,假以時日一定會有所建樹。

孩子也是人,他們也會獨立思考,因此關於未來的職業選擇,家長也不能輕易的根據抓周的結果來判斷。還是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讓他們開創出自己的天地。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抓周是很多地方的風俗,古時候有些家庭會把孩子抓周的方向看作是孩子長大以後發展的方向。抓到不一樣的東西代表著孩子有不一樣的天賦和愛好,近年來有這類活動的家庭少了很多,但是依舊有很多家庭按照舊習俗抓周,有時候甚至還會開闢新的東西讓孩子抓周。
  • 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抓周是很多地方的風俗,古時候有些家庭會把孩子抓周的方向看做是孩子長大以後發展的方向。抓到不一樣的東西代表著孩子有不一樣的天賦和愛好,近年來有這類活動的家庭少了很多,但是依舊有很多家庭按照舊習俗抓周,有時候甚至還會開闢新的東西讓孩子抓周。
  • 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導讀: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爸爸讓1歲寶寶「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直呼:這下可完了
    寶寶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在孩子的面前,不做任何幹涉,任其抓取,而通常會在寶寶面前放有筆、紙、算盤/計算器等物件。這些物件背後又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寓意。 l 案例 比如這位爸爸,他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自己孩子一周歲抓周的畫面,他給孩子準備的抓取物件非常豐富,除了紙筆墨硯,還放了一瓶白酒,這瓶酒正是爺爺買來準備晚上小酌所用,奶奶平時不讓爺爺飲酒,而爺爺剛好趁著今天的這個好日子,奶奶不好說什麼剛好鑽個空子。
  • 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徑直抓住的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有一位姓李的爸爸就把自家兒子抓周的過程拍下視頻並發在了網上,不過讓大家比較意外的是,這孩子抓的東西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可正當家人以為他會把全家人都比較滿意的東西抓在手裡時,孩子卻徑直爬向了一塊麻將牌。要知道,這件物品並不是大家提前準備好的,而是昨晚家人在打麻將時掉落在地上的。這時孩子的奶奶非常無奈地說了句:"這下可完了",隨後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看來小傢伙也是一個麻將迷啊。
  • 爸爸讓寶寶「抓周」,孩子徑直爬向這東西,奶奶直呼:這下可完了
    「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應該有所了解,就是在孩子周歲的時候,家長或長輩會準備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孩子來」抓周「,看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其實這不過是表達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美好期待。本以為寶寶會對算盤或者足球這種東西比較有興趣,誰知道孩子卻對家長對他準備的東西看都不看,反而往角落爬去,等到孩子把東西抓到手上,父母才發現原來是一隻不知道什麼時候散落在角落的麻將牌,寶寶可能是從來沒有見過這個,覺得比較新奇,才抓在手裡的。
  • 「這下可完了!」,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卻徑直爬向這東西
    家長都對孩子充滿著無限的期望,即便是在如今更為崇尚科學的二十一世紀,也仍有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周歲的時候,讓孩子進行「抓周」這一儀式。家長們想要通過孩子在儀式上所抓的東西,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做出一些判斷。斷奶後小龍的妻子選擇重新找一份工作,能夠多一份收入來維持生計,而孩子自然就交由奶奶來照顧。龍奶奶平時退休在家沒事,最大的愛好就是叫上幾位老朋友來家裡打麻將,就算是身兼照顧孫子這一重任,龍奶奶也依然沒有斷了自己這一大愛好。兩個月後在孩子周歲的時候,應龍奶奶的要求給孫子舉行了抓周這一儀式。
  • 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毫不猶豫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導語:基本上,每個滿周歲的孩子,都躲不過一個活動,那就是抓周。通常情況下,家裡人會選擇一些有寓意的東西放在一起,讓孩子隨意選擇一個。案例:小王的孩子最近就滿歲了,抓周活動自然是少不了的。家裡人準備了一大排東西,有計算器、畫筆還有鈔票等等。
  • 爸爸讓兒子「抓周」,孩子毫不猶豫爬向這東西,奶奶:這下可完了
    導語:基本上,每個滿周歲的孩子,都躲不過一個活動,那就是抓周。通常情況下,家裡人會選擇一些有寓意的東西放在一起,讓孩子隨意選擇一個。大家總是覺得,孩子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選擇的那個東西,代表著他長大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人,或者是對什麼東西感興趣。案例:小王的孩子最近就滿歲了,抓周活動自然是少不了的。家裡人準備了一大排東西,有計算器、畫筆還有鈔票等等。
  • 1歲寶寶抓周,看見這件東西抓起就不撒手,奶奶慌亂不已:完了
    ,抓了一樣東西說什麼都不放手,奶奶驚慌失措大喊「完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1歲兒子直接爬向這個東西,抓住就是不撒手沈奶奶自從兒媳婦懷孕,就一直盼望是一個孫子,雖然男孩女孩都一樣,但還是更喜歡孫子,不過沈奶奶不強求這件事,兒媳婦也很孝敬沈奶奶,所以和兒媳婦也很少有矛盾,很多人都羨慕沈奶奶有這樣的兒媳婦。
  • 孩子「抓周」,毫不猶豫拿起一個東西不撒手,奶奶直呼:完了
    孩子第一次抬頭、孩子第一次爬、孩子第一次走路等等,所有的第一次,對於孩子來說是人生的第一次,對於家長來說,是孩子的每一次成長。其實就是討個彩頭,並不是說抓周抓到什麼,以後孩子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是對孩子美好的祝福,家長在準備抓周物品的時候,也是根據自己覺得好的職業,所代表的物品,讓孩子來抓周,希望孩子以後有更好的前途,這應該是每一位家長所期盼的。
  • 1歲寶寶抓周,毫不猶豫拿起這件東西不撒手,奶奶直呼:完了
    抓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孩子周歲的時候,預測孩子性格和前途的一種儀式,更代表了家人們對新生兒到來的美好祝願。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周歲宴更加重視,而抓周這個周歲宴上的重要活動自然也變得更加看重起來。這不,最近網上就有一個寶寶抓周抓的東西,讓奶奶直呼:「完犢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 寶寶「抓周」抓到這東西,奶奶看了嘆氣:這孩子以後沒出息
    寶寶抓周抓到這東西,奶奶看了嘆氣:這孩子以後沒出息具體的做法就是,在孩子面前擺上幾樣物品,都是代表著一些職業,比如畫筆,錢,手機,書本等等,以孩子抓到的東西來預測孩子的未來。許多地方都深深相信抓周的結果,他們認為孩子在一歲時抓到的東西,可以直接確定他們的一生。
  • 1歲男嬰「抓周」,死死拿起這東西不撒手,奶奶看後直呼:完了
    中國社會裡有一個傳統叫「抓周」,有一部分家長其實並不知道究竟什麼是「抓周」,所以就乾脆將其稱作為「抓鬮」。其實,所謂的抓周就是讓寶寶憑自己的直覺去抓一樣東西,用來預測他們將來的發展方向。李先生在兒子1周歲的那天,給孩子安排了「抓周」儀式。
  • 寶寶抓周,叔叔隨手放下一個「小東西」,卻讓全家的笑容都凝固了
    並且在隨著孩子的成長,許多家庭還會圍繞著孩子做一些活動,比如抓周就是非常常見的一個活動。雖然說根據孩子抓到的東西來斷定孩子的未來有些不靠譜,但是,很多時候,抓周不過是父母表達自己對孩子期望的一種體現。可是,在寶寶抓周即將開始的時候,姍姍來遲的叔叔隨手放下了一個「小東西」,這個東西卻讓全家的笑容都逐漸消失了,叔叔放下的東西是一個麻將牌,雖然說這是全家都喜歡的一個娛樂方式,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顯然非常地不合時宜。而且,讓人沒想到的是,寶寶在看見麻將之後,居然徑直地往麻將爬去,然後抓起麻將,這也讓全家的笑容都凝固了,顯然麻將的寓意並不是很好。
  • 寶寶周歲抓周,看到娃毫不猶豫選擇的東西,奶奶念叨:這下可咋辦
    今天是小霞的寶貝兒子一周歲的日子,奶奶說1歲寶寶要抓周,家人們也都很感興趣,大家便開心地為寶寶準備了一場生日會,然後一同辦抓周。奶奶讓小霞準備書、筆、算盤等一系列抓周的物品,還跟小霞說:「抓周禮不能馬虎,所選的物品大小都要一致,還要互不幹擾,方便寶寶抓,顏色上也要統一,視線上也不能受到幹擾。」小霞看見婆婆認真的模樣,也開始對寶寶抓周重視起來,連忙問婆婆:「媽,那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抓周呀?」
  • 寶寶「抓周」,奶奶隨便一「物」引起了孩子注意,媽媽要求:重抓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只是一種寄託,有時候隨便組一些東西,孩子總能出其不意地抓到一些「另類物品」。寶寶「抓周」,奶奶隨便一「物」引起了孩子注意,媽媽要求:重抓隔壁家的小兒子這個月剛好過生日,家人們早早就準備著「抓周」工作。當天把自己的「抓周」物品都帶了過來,活躍孩子的生日氛圍。
  • 寶寶「抓周」,奶奶隨便一「物」引起了孩子注意,媽媽要求:重抓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只是一種寄託,有時候隨便組一些東西,孩子總能出其不意地抓到一些「另類物品」。寶寶「抓周」,奶奶隨便一沒想到,奶奶的隨手一放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忽略了其他的物品,直接爬向了奶奶的佛珠。媽媽卻不樂意了,「孩子抓了佛珠不是寓意以後要出家當和尚嗎」,吵著說「重抓」!
  • 奶奶安排孫子「抓周」,看到孫子抓起的東西,爺爺:這可咋辦
    在抓周的時候,可以看到奶奶給孩子準備了車鑰匙、百元大鈔、算盤、計算機、毛筆等物件。一字排開後,就把寶寶帶過來了。寶寶一臉興奮地爬過來,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有對哪個物件都沒有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在爺爺奶奶們以為孩子有更大志願的時候,孩子的爸爸突然在計算機的前面放了一個麻將。接著就看到孩子卯足了勁地爬過去,一把抓住了麻將。看到孩子緊緊抓著麻將,爺爺一臉愁容地說「這可咋辦!」,奶奶卻覺得孩子很可愛,以後很可能會發大財。
  • 奶奶安排孫子「抓周」,看到孩子抓起的東西後,爺爺:這下可咋辦
    奶奶安排孫子「抓周」,看到孩子抓起的東西後,爺爺:這下可咋辦中國有一種民間傳統,就是在孩子一歲時讓其「抓周」,孩子憑著自己的直覺去抓一樣東西,用來代表孩子未來的方向。孩子在1歲時對於許多事情都處於探索的階段,並不知道某個物件代表著什麼意義,所以家長也是將這件事當成一個好玩且有儀式感的事情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