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什麼時候才能開口說話,是所有家長都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在逢年過節密集聚會期,孩子口齒伶俐的孩子,就是現場的「明星」,總是能得到更多的關注,連父母也覺得「臉上有光」。為了讓自家孩子練出一張「巧嘴」,家長們大多都會特別留心在意,就怕自己一不小心,影響了孩子的語言發育。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明明什麼都能聽得懂,就是「金口難開」。比如,我家鄰居福星,都2歲半了,還只會喊」爸爸、媽媽」,急起來就尖叫,前兩天去醫院做了檢查,確認是語言發展滯後了,而導致福星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卻大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竟然是「輔食吃錯了」。
前天中午,若蘭睡完午覺,喊著要出去玩。外面實在太熱了,沒法出去,我就帶著她在樓道裡玩。突然,樓道的另一頭傳來了一個男子的咆哮聲:「2歲半的娃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你說你是怎麼帶的娃?」
「但凡孩子不那麼讓人滿意了,就全是媽媽的錯?做媽媽可真難啊!」,我在心裡這樣想著,就看到福星媽媽從樓道的另一頭走過來了。
我們住在同一層樓,偶爾會在樓道裡碰面,之前我帶著若蘭出去玩的時候,有好幾次也遇到過福星媽媽帶著福星在小區的廣場上玩,所以也算是老熟人了。她家福星比若蘭小半個月,現在也有2歲半了。
看到福星媽媽過來了,若蘭乖巧叫了聲「阿姨好」,又問道「怎麼沒帶福星弟弟出來玩」?福星媽媽沒有說話,就站在樓道的窗口跟前發呆。
又過了一會兒,一個男子也從樓道那一頭過來了,並且按了電梯向下的按鈕,若蘭就說「媽媽,電梯向下,就是出去玩,電梯向上,就是回家」。
正在等電梯的男子就問若蘭「小朋友多大了」?若蘭說「我2歲半了」。男子就對著福星媽媽說「你看看,同樣是2歲半,人家娃能說會道,福星除了會叫爸爸媽媽,還什麼都不會說。你說你這個當媽的,是怎麼帶的娃?」。
原來,這名男子就是福星爸爸。男子正說著話,電梯到了,他就進了電梯。福星媽媽從出來到這時候,包括被福星爸爸指責的時候,都一句話沒說。直到確認電梯已經下去了,才一臉茫然的,好像在問我,又好像自言自語道「孩子說話晚,怎麼就和吃飯扯上關係了?」。
其實,去年冬天的時候,我們都帶著孩子,在小區裡的廣場上玩耍的時候,好幾個寶媽在一起,就討論過孩子說話早晚的話題。當時我們幾個年齡差不多的孩子,都已經會說好多話了,尤其是若蘭,已經能夠很流利的說完整的句子,在一群小朋友中「遙遙領先」。但是,福星那時候連叫爸爸媽媽都很勉強。福星媽媽倒是很坦然,說這是「貴人語遲」。
雖然我很清楚,孩子說話晚,和「貴人語遲」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一樣,那時候福星還不到2歲,不怎麼會說話也正常。更何況別人家的孩子,人家父母都不著急,作為外人,何必非要說人家的孩子「有問題」,惹人家不高興呢?所以,後來大家也就沒再提過這個話題。今天突然被這麼一問,我一時都沒反應過來。
「孩子說話晚,怎麼就和吃飯扯上關係了?」見我沒有回答,福星媽媽又問了一遍。我終於反應過來,也確認了福星媽媽確實是在問我。
原來,見到同齡的孩子說話一個比一個利落,夫妻倆終於坐不住了。前天早上,福星媽媽帶著福星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福星的舌帶系、聲帶等與說話有關的器官的發育都沒問題。
在確認了福星一直是由媽媽在全職帶,家裡的語言環境很好,福星媽媽也一直在很積極的教福星說話等情況之後,又問到了福星的餵養方式,最後得出結論:福星到現在只會叫爸爸媽媽,是因為吃輔食「沒吃對」。
中午,福星爸爸回來吃午飯,福星媽媽就和他說了早上去檢查的結果,福星爸爸一聽就發了火,責怪她在家帶孩子,還沒把孩子帶好。而福星媽媽一直想不通,孩子說話晚,怎麼就和吃飯扯上關係了?
孩子說話晚,怎麼就和吃飯扯上關係了?相信有這個疑惑的,不止福星媽媽一個人。但是,事實就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確實跟吃飯有關係。
福星媽媽說福星小的時候,經常積食,醫生說福星的腸胃不是非常好。為了能讓食物好消化,她買了榨汁機,輔食料理機,把食物做得很精細,福星1歲以前一直只給他吃米糊、雞蛋羹、蔬菜泥這類的食物。
福星媽媽說福星平時吃的食物幾乎都是糊狀的。因為他發現給福星餵較大較硬的食物時,福星直接就會吐出來。所以,一直到福星過了2歲,才改成以粥為主,肉和菜都是弄成末煮在粥裡。她實在想不明白,自己的「愛」竟然會深深的傷害了孩子。
對寶寶來說,吃對輔食是口腔發育很重要的環節,不同性狀的食物可以幫助孩子強化呼吸、吮吸、咀嚼、吞咽的能力。如果全部在攪拌機打碎後做成精食,或者只喝一些稀粥等流質食物,一旦適應,就不願意費力咀嚼,給他吃大塊的食物,他就會拒絕。
孩子在學習吐字發音的時候,需要唇、舌、下顎,口腔肌肉的互相協調。如果餵養過於精細化,食物過於細軟,孩子吃得不費力,根本用不上牙齒、舌頭和口腔的協調配合,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孩子口腔和牙齒的發育也會遲緩,從而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系統。
所以, 福星的語言發育遲緩,跟他的咀嚼能力沒有得到鍛鍊息息相關,而罪魁禍首就是輔食只有液體和糊狀,並沒有顆粒狀或者稍微硬一點的東西。
添加輔食是寶寶成長發育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比較重視。如果添加輔食的方法不當,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嚴重的就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上面提到的福星,就是因為輔食「吃錯了」,導致的語言發育滯後。所以,給孩子增添輔食也是有講究的,不是「餵飽」就行了!
首先是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是需要給孩子增添輔食的,這樣才能夠滿足孩子對營養的需求,但是,添加輔食也是有時間要求的,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上面提到的福星媽媽,她之所以一直給福星吃糊狀的食物,是因為福星的腸胃不好。而造成福星腸胃不好的原因,就是「過早添加輔食」。
一般來說,寶寶要到6個月左右才開始添加輔食,不應早於月齡4個月或晚於月齡8個月。但福星媽媽聽信了別人「母乳比較稀薄,就是沒營養了」的話,為了給福星「補充營養」,福星媽媽沒有選擇配方奶粉(也許是從經濟考慮,也許會覺得母乳的營養都不夠了,配方奶粉就更不行了),而是不到4個月就開始添加輔食了。
這個月齡的小寶寶,腸胃發育尚不完善,過早添加輔食,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讓寶寶產生腹瀉嘔吐等一系列問題。
其次是輔食添加的量的問題。在寶寶1歲之前,很多營養還要從母乳或配方奶中攝取,寶寶仍要以「奶」為主食。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並不是要以「餵飽」孩子為目的,而是要建立起孩子對食物的適應和接受能力,同時建立起規律的飲食作息和良好的飲食習慣。
輔食添加的原則之一就是從少量到多量,例如雞蛋的添加,蛋黃由1/4個,到半個,再到1個,循序漸進的添加,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
但是,福星媽媽為了給福星「補充營養」,總想讓福星「多吃幾口」,結果福星頻繁的積食,腸胃也出現了問題。
再次是不同食物的添加順序。從種類上講,應該按照:澱粉類(穀物)→蔬菜類→水果→肉類的順序來添加。添加澱粉類輔食的時候,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含鐵的營養素,其次添加蔬菜汁、水果汁或泥,最後再添加蛋類或肉類。在寶寶未滿6個月前不能添加含肉的輔食。
但是,為了達到「補充營養」的目的,福星媽媽選擇了「更有營養」的肉類。福星最早吃到的輔食,不是含鐵米粉,而是牛肉泥!而且一次性添加多種食物,還美其名曰「營養豐富」。
最後就是食物的性狀問題。輔食添加應該遵守從稀到稠的原則。從流質到半流質再到固體,例如可以先給寶寶添加米湯,再到稀米粥或米糊,再到稠粥,最後再是軟飯。
輔食的製作也應該從精細的製作開始過渡,如先給寶寶添加米糊、蔬菜汁,然後是蔬菜泥,到蔬菜末,再到碎菜,最後再是塊狀菜。可以逐漸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6個月之前,寶寶吃的都是母乳或者配方奶粉等流食,6月齡開始添加半固體的食物,比如:米糊、水果泥、蛋黃泥、魚泥等。
7~9月齡時,可以由半固體的食物逐漸過渡到可咀嚼的軟固體食物,如面粥、碎菜粥等。
10~12月齡時,大多數寶寶可以逐漸轉化為進食固體食物為主的輔食。
福星媽媽因為前期的錯誤,導致福星腸胃受損,消化不好,於是一直停留在吃「糊狀食物」的階段。最終影響了孩子的語言發育,追悔莫及。
看到上面的介紹,很多新手爸媽們是不是頓感「壓力山大」?這麼多的「講究」,而且一不留神就掉進「坑」裡了,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怎麼辦?
新手爸媽也不用過度焦慮。有句話叫「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既然新手爸媽們沒經驗,也不懂這些,那就請「專業人士」來幫忙好了。若蘭媽咪為大家推薦一本非常靠譜的輔食書:《輔食每周吃什麼》。
這本書的作者劉長偉先生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兒童醫院的營養醫師,是營養學碩士,是33萬媽媽關注的兒童營養專家。這本書還是著名兒科醫生張思萊奶奶、《嬰幼兒睡眠全書》的作者小士大橙子和微博大V、婦產科醫生王玉玲聯合推薦,質量是非常有保證的。
這是一本專門為0-3歲寶寶打造的輔食添加書,幾乎涵蓋了所有0--3歲寶寶飲食中所遇到的問題。全書一共215道食譜,為寶寶搭配了每周的飲食計劃,一天吃幾頓,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書中都寫得一清二楚。
書裡的每一道輔食,都標註了食材、方法和時間,而且每一步的製作過程都非常詳細,不僅搭配了精美圖片,還標註了營養價值和注意事項,再笨的媽媽,再有代溝的長輩,也可以根據這個食譜做出美味的輔食來。
除了營養輔食之外,這本書還提供了不少特有的「功效」輔食,比如補鐵的、補鈣的、補硒的,還有不打針不吃藥,就可以緩解便秘、腹瀉、咳嗽的。簡簡單單的一本書,就可以讓爸爸媽媽輕鬆面對寶寶經常遇到的這幾個頭疼的毛病,堪稱是寶寶的「輔食添加寶典」。
寶寶好營養,關鍵三歲前,抓住0-3歲寶寶發育關鍵時期,科學餵養、均衡營養是核心。有了專家科學的配方和專業指導,媽媽們只要每天按照書中的介紹做就行了,再也不用挖空心思想辦法和擔心寶寶營養不均衡而傷腦筋了。
是不是很心動?目前只需要49.8元,感興趣的媽媽們可以點擊下方【去看看】,詳細了解。有了專業人士助力,就算是新手爸媽,也能讓輔食添加變得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