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榮昌和孩子們在教室裡合影。他的堅守不僅給孩子帶來了知識,還有快樂的童年。
深山裡,一名老師,14名孩子。每天放學,代課老師佘榮昌都要拉著學生的手,送他們安全走過興安縣漠川鄉顯裡村委顯裡教學點門前的鐵索橋。作為教學點唯一的老師,佘榮昌除了教書,還要肩負起照顧學生們吃中午飯等職責,為此,孩子們都叫他「佘爸爸」。 記者毛登峰 梁劍 攝
山腳下,一所不大的學校,一名老師,14名孩子……這一單調的場景定格在興安縣漠川鄉顯裡村委顯裡教學點。
教學點僅有的老師叫佘榮昌,他是一名沒有教師資格證的代課老師。可他沒有怨言,為了孩子們,他放棄廣東企業中層幹部的職位,放棄4000多元的月薪,紮根深山;儘管他的決定曾遭到妻子的反對,但他卻用自己的這份執著打動了她,因為他相信,這份堅守會幫助山區孩子一個個走出大山。
6月18日,記者來到顯裡教學點,走近這位不是老師的老師。
放棄區外企業中層幹部回鄉當代課老師
顯裡教學點位於漠川鄉顯裡村委海洋山腳下,是該鄉最偏遠的教學點。
6月18日下午3點,記者驅車從漠川鄉政府出發,經過40分鐘的翻山越嶺,然後再步行10多分鐘的田埂路,最後過一座約10米長的鐵索橋,才到達教學點。
教學點沒大門,學生進出只能走一道普通小門,裡面有一塊籃球場大的空地,空地兩邊是兩排簡陋的瓦房,一排已被廢棄,另一排被分成幾間,分別是教室、廚房、教師辦公室、衛生間等。
教室裡,佘榮昌正在給準備放學的孩子們布置作業。
「這個教學點共有14名學生,全是學前班的學生,最大的7歲,最小的才3歲半。」佘榮昌說。
外表憨厚、說話輕聲細語,這是41歲的佘榮昌給人的第一印象。佘榮昌是漠川鄉佘家村人,高中文化,1995年起,他在該鄉一所小學代課。2001年,因政策原因,他被迫離開教師隊伍。2002年,他到廣東一化工廠打工,因工作認真負責,幾年後,他當上了廠裡的中層幹部。
「我那時一個月工資4000多元,廠裡還包吃住,生活還算可以。」佘榮昌說,「2013年初,我回家過年,聽人說,由於顯裡教學點條件艱苦,又很偏遠,老師們都不願意去,如果找不到老師,學生們可能要到10公裡外的小學上學……」
這讓佘榮昌著急了。
漠川鄉中心校校長佘錫標說,2013年初,顯裡教學點僅有的一名老師退休。在他退休前,他們找了很多老師談話,因教學點條件艱苦,又很偏遠,老師均不願意去。就在他們為此發愁時,佘榮昌主動找到他,表示願意去教學點工作,且接受每月1300元的工資。
曾經反對的妻子被他的執著打動了
「實際上,剛開始我還有些猶豫,可一想到孩子們要走那麼遠的路去上學,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去教學點當代課老師。」佘榮昌說。
聽說丈夫要放棄廣東的工作去教學點當代課老師,妻子趙永玲堅決反對。
「女兒正在讀初中,我又沒工作,靠在家裡種葡萄、打臨工生活。以前,老公在外打工,還寄錢回來,如果去教學點上班,家裡的生活很難維持。」趙永玲說,「可我拿老公沒辦法,他態度堅決。廣東化工廠的老闆打了幾次電話給他,還說,如果老公回廣東上班,工資還可以增加。」
但佘榮昌覺得,很多東西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就拿他對山區小孩這份情來說,金錢是買不到的。
2013年初教學點開學後,看到孩子們能繼續來教學點上課,佘榮昌很開心。半年後,通過他的堅持,原來反對他的妻子被感動了。
趙永玲說:「記得去年,我和老公說,你安心把孩子們教好,遇到什麼困難,我來想辦法。」
妻子的支持也感動了佘榮昌,他暗下決心,一定要不斷充實自己,把孩子們教好。2013年,通過努力佘榮昌考取電大。
「我讀書要花錢,女兒讀書也要花錢,家裡沒有錢,老婆就沒日沒夜地到鄉鎮附近的廠打臨工掙錢。為了不影響我的教學和學習,地裡的農活她總是一個人幹。今年5月的一個周末,當我看到老婆一個人拿著鐵器在葡萄地裡打水井時,我的眼睛紅了……」佘榮昌說,「都說一個女人能頂半邊天,在我們家,老婆撐起了『整片天』。」
他是老師也是孩子們的「佘爸爸」
佘榮昌心想,要回報妻子的支持,只有用心把山區的孩子們教好,讓他們健康成長。
顯裡教學點的前身是顯裡小學,2007年,因學生減少變成了教學點,目前,可以接納學前班和一年級的學生。
由於離家較遠,教學點14名學生中午都在教學點吃飯。作為教學點唯一的教師,一年多來,佘榮昌除了教書,還要肩負起照顧學生們吃中午飯等職責,為此,孩子們都叫他「佘爸爸」。
「我家住在漠川鄉佘家村,距離教學點10多公裡,騎摩託車要40分鐘左右,步行要2個多小時。星期一到星期五,我每天早上5點40分必須要起床,在家吃完飯後,7點40分趕到教學點門口。」佘榮昌說,「因為教學點門口就是一條河,上面是一座鐵索橋,我怕孩子們過橋時有危險,必須要早早在橋邊守候,看著他們過橋,我才放心。每天放學時,我一定要送他們過橋,我才回家。」
佘榮昌的辦公桌裡放有一些跌打損傷、消炎等藥品,一個登記本裡詳細記錄著每一個學生的家庭住址、聯繫電話等基本情況。
佘榮昌說:「我自己也有一個女兒,深知父母不在孩子身邊的艱難,登記本裡的信息可用來及時處理一些學生在教學點的突發情況。」
今年5月中旬,學生李妍潔在上課時突然拉肚子,佘榮昌邊打電話給家長,邊幫孩子張羅著換洗衣服。
有一次,3歲半的周曉詩不知道是著涼了還是其他問題,上課時突然嘔吐,臉色發白。佘榮昌聯繫學生家長的同時,馬上幫她清理,還做了一些應急處理……
佘榮昌的敬業贏得了學生和學生家長的信任、尊敬。學生小宏說:「佘老師每天都很辛苦,上午上完課,中午還要幫我們煮飯菜。」
說起佘榮昌,學生劉佳宏的爸爸不斷重複著一句話:「佘老師是個好老師,很難得。」
為了孩子的明天 他會一直堅守
早起到橋邊接學生、上課、做飯、傍晚送孩子過橋,去年以來,佘榮昌每天都做著同樣的事。
「在教學點當代課老師,生活的確很單調,工資也沒有城裡的高,但我認為,為了孩子們,值得!」佘榮昌說,「我相信,只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就能把孩子們教好,讓他們一個個走出大山。」
漠川鄉中心校黨支部劉書記告訴記者,據他了解,佘榮昌在教學點代課以來,很多人說他是「傻子」,放著好好的工作不要,跑到條件艱苦的深山裡堅守。
漠川鄉中心校校長佘錫標說:「這一年多來,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把學生們照顧好,佘榮昌結合山村小學生實際情況,刻苦鑽研,勤於實踐,總結出了適合山村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在任教期間,他所在的教學點教學質量經常居全鄉前茅。在漠川鄉及興安其他山區,像佘榮昌老師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在努力地工作著。」
「作為教師,就該踏踏實實搞好本職工作,把孩子們帶好,無愧於心。」這是佘榮昌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其實,佘榮昌還有一個想法:「為了孩子們的明天,只要我身體允許,就會堅持下去,一輩子紮根山區,照顧孩子們。但我還有一個當正式老師的夢想,現在我在讀電大,爭取有一天能成為真正的老師,去幫助更多的山區孩子。」
在山區,像佘榮昌這樣的代課老師,遠不止他一個,為了孩子能走出大山,他們努力著、奮鬥著。
我們知道,年輕時段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是人們從來不吝嗇用絢麗語言描述的時光。這些沒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他們放棄都市生活,將五彩斑斕的夢想帶到深山裡;他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自己的家鄉,奉獻給了山裡的孩子們。
對於山裡的孩子來說,像佘榮昌這樣的人,不但幫他們營造著屬於自己的夢想,更幫他們將夢想一一踐行。
山區的教學點,不但偏遠,條件還很艱苦,這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在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興安縣教育部門能想辦法,四處找老師,讓孩子們少走遠路、安心學習,本身這種做法就值得「點讚」。但這些沒有獲得教師資格證的代課老師,為了山區的孩子們,他們走進大山並紮根在那裡,按合格老師的標準盡職盡責。
希望相關部門關心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多關心工作在山區的這群可愛、可敬的代課老師,可否根據實際情況給他們點特殊政策,因為孩子的成長不容等。(桂林生活網—桂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