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訴你在紐西蘭上學書包裡沒有課本,課堂上沒有教材,回家也沒有作業,期末也沒有期末考試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國家瘋了!但是迪哥再告訴你,這個國家的教育水準竟然排名世界第一!你是不是覺得我在騙你,但是!這就是紐西蘭教育。
如果你腦子中充滿疑慮,那麼請仔細看看這篇文章。
但一項關於世界未來教育的研究,卻得出了一個非常震驚的結論。在2019年由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全球首個「未來教育指數」評估報告中,紐西蘭得分為88.9,居然排名世!界!第!一!被認為是促進學生未來發展最有成效的教學體系。甚至連廣為人知的教育強國:加拿大、芬蘭、瑞士都被排在紐西蘭之後的二至四名。
當你仔細看了報告的全文,就會發現紐西蘭冠壓群雄的原因:
一是紐西蘭對於未來教育的重視程度頗高。「紐西蘭國土面積較小且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在國際競爭中並不具備絕對的優勢,因此舉國公認面向未來的教育體系是極為重要的戰略。」
另一方面,紐西蘭政府制訂了相關政策,通過對科學技術、教學方法、課程設置、行業對接等方面的管理與應用來保證該國教育系統更具針對性和目的性。
沒有課本,上課不知道學的是啥,到了期末又沒有考試和排名,孩子到底學成啥樣沒有量化考核,紐西蘭學校是如何保證教學成果的呢?
奧克蘭北岸的Northcross Intermediate School,科技課老師Marc Rowlinson深入講解了紐西蘭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手段。如果未來孩子接受的是這樣的教育,那真的可以放心了。
Marc是紐西蘭教育部面向海外推廣紐西蘭未來教育的代表教師之一。他在Northcross負責一門叫做Makerspace的課程,在這堂課上,學生會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把自己的設想變成設計,再將設計做成成品。課上已經有學生做出了聽力障礙運動員使用的無線口哨、檢測房屋漏水的儀器、利用雷射切割原理設計的硬幣自動點鈔機等等,設計難度遠超過我的想像,有些還申請了國家專利,確實挺讓人吃驚的。
Marc Rowlinson與學生在Makerspace課堂
這些設計裡涉及的科技知識門類眾多,十二三歲的紐西蘭初中生是如何掌握的呢?Marc說,「Google和YouTube。我不可能什麼都會,我也是跟他們一起學習。我不信任何一個中國老師敢這麼坦誠地說出這些話,就算敢說,家長們還不知道會炸成什麼樣。
況且按照中式教育的步驟,應該是先打牢基礎知識,再進行科學實踐啊,現在孩子們憑著興趣學一些知識點,這知識體系不是會有很多漏洞嗎?但在Marc看來,項目制是最好的一種教育手段,「在上Makerspace之前,為數不少的孩子說,『我討厭數學』。但在Makerspace因為有自己的項目,要自主學習很多知識,有些人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只是不喜歡一部分數學,而其他方面的數學不但覺得有趣,而且學得很好。我相信有很多學生,因為一直在傳統課堂裡,很多天賦和能力都被掩埋了。」
Marc以前做班主任時,特別喜歡帶著學生們通過有趣的實踐來學習知識,也就是華人家長所謂的「每天上學就是玩」。
有一次他在講幾何和測量,為了讓學生學會測量長度、高度、面積和體積,學會識別不同的形狀,會測量角度,他帶著全班同學把學校的各個角落量了個遍。他安排每個小組負責一個不同的區域,把所有的數據測量回來之後,在Google Earth上根據這些數據繪製出學校的模擬圖來,如果與真實情況不符,或者數據不足以繪圖,學生會回去重新測量,修正和補充數據。
結果在一個學期之後,全班同學的數學平均進步幅度達到了1.86,同年級有十幾個班,第二名的進步幅度是1.49,低於Marc班級約20%。
紐西蘭有一個叫John Hattie的知名學者,他著有《可見的學習》一書,裡面對教學效果做過很多定量分析和數據統計。他認為在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之後,只要在課堂上能夠達到0.41的進步幅度就是一個成功的教學過程,Marc的課堂顯然已經遠遠超過了這一要求。
這又涉及到我的另一個核心疑問了。沒有統一的考卷,是如何衡量學生每個學期的進步的呢?
Marc說,紐西蘭採用的是澳大利亞教育心理學家John Biggs提出的SOLO分類法,全稱叫做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它是一種質性的評價方法,雖然學習行為不能被測量,但是學習行為的結果是可以被觀察和評判的。
比如Marc教過的一門微電子課,
按照SOLO分類法分成五個評價等級:
最低等級:直到學期末都無法連成電路;
第二等級:需要老師的幫助才能準確識別電路的主要部件,並讓LED燈成功亮起;
第三等級:正確連接控制LED燈的電路,並且能寫出正確的程序,可以焊接電路板,但是準確性有待加強,這個層次說明學生能夠像一個技術人員那樣進行學習;
第四等級:可以設計和製作電路,並且使用很多軟體來操控電路,可以精確地進行焊接,並能夠識別電路板上的焊接錯誤,在這個等級上,可以認為學生已經達到一個技術人員的思維水平;
第五等級:也就是最高級別,能達到這個層次的學生鳳毛麟角,它意味著學生能夠像技術人員那樣去創造和發明,在這個水平上,學生需要能夠設計、描述並搭建一個複雜電路,這個複雜電路裡包含額外的傳感器,可以通過程序設計將其激活,同時可以精確焊接電路板,不但能夠識別,還可以改正焊接錯誤。
「我認為紐西蘭的課程是世界上最好的。」Marc是英國人,在英國讀完大學,又來到紐西蘭攻讀教育學,近幾年每年也會去美國進修,「跟英國和美國的課程體系相比,紐西蘭教學大綱涵蓋的範圍要廣闊得多,而且它的理念非常超前。」
Marc拿出紐西蘭課程體系(The New Zealand Curriculum),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2015年啟動的「教育2030:未來的教育與技能」項目報告作對比。「裡面涉及到未來教育培養的若干方面,這些在紐西蘭的課程體系裡早就提到過了。」
紐西蘭課程體系中寫道,學生需要具備五方面的能力,包括:
思考能力
使用語言、符號和文本的能力
自我激勵、了解自我能力範圍、積極向上的態度等在內的自我管理能力
包括傾聽、辨識、協商與分享在內的與人相處的能力
從自身出發,到家庭、社區、國家以及全世界範圍內的參與和貢獻能力
這些都與「教育2030」不謀而合。
當然了,關於紐西蘭的教育實力,只是想說,沒有課本沒有期末考,並不會阻攔孩子的優秀進步之路,知道這一點已經很足夠了。
迪哥最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對待教育我們應該有著更寬容的態度,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去學習。我們要搞懂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追求金錢還是精神自由,為了就業還是探索未知。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90後走上工作崗位並不開心,有的追逐名利,有的抑鬱輕生,我們每一個成年人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又如何度過這短暫的一生。對待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是不是應該警醒,如何讓孩子避免我們走過的彎路,少一些不必要的補習班,在更快樂的環境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如果你說在國內我做不到,那麼紐西蘭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