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小學教育與中國小學教育比較

2020-08-28 紐西蘭萊爾英語

紐西蘭的小學入學年齡是5歲,是6年制的教育。學生按照就近上學的原則,選擇本區的學校。也許你會問,學校那麼多,怎麼知道一個學校的優劣呢?在紐西蘭,有一個教育評審辦公室,對大部分的公立學校(包括幼兒教育)


  紐西蘭的小學入學年齡是5歲,是6年制的教育。學生按照就近上學的原則,選擇本區的學校。也許你會問,學校那麼多,怎麼知道一個學校的優劣呢?在紐西蘭,有一個教育評審辦公室,對大部分的公立學校(包括幼兒教育、小學、初中、高中)進行了評審,評審報告在網上公布,你只要輸入相應的區域,就可以搜索到相關的學校信息。每個學校的評審報告中,詳細介紹了學校的情況,包括學生人數、男女同學的比例、種族的比例、學校的優勢、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他們下一步的計劃等等。而在報告中,還有一個評分(1-10,10為最高),那是對學校所在區域的居民的經濟狀況的評分。這個評分有什麼奧妙呢?原來,公立學校雖然有政府的經費支持,但那對於學校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學校就需要籌集贊助了。如果這個區域的人經濟好,那麼學校收到的贊助就比較多,就更有利於學校的各項設施的建設。而一般中產階級,都比較重視教育,因此學生相對來說,學習氣氛會比較好。換句話來說,10分的學校,就是公立學校裡面最好的學校。一般來說,東方人比較注重選擇10分的學校,因此,他們買房子的首選,是該區從小學到高中的學校怎樣。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賣房廣告中,校區成了一間房子的賣點,這也是在好校區的房價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那小孩子怎麼入學呢?這裡沒有戶口本,怎麼證明自己住在這個區呢?答案簡單的不得了,原來只要銀行的月結單,或者電信、電力、煤氣等的收費證明上,任何一樣能有你的名字,就是證據了。這些證明跟租房的契約具有同等的效力。即使你是今天剛搬進新租的房子,你明天只要拿著租房的契約到學校,馬上就可以入學,並不像國內某些人滿為患的重點小學,要求你搬進該區N年以上才能入學。 
  
  這裡的學校每年分4個學期,一般情況下從2月初到4月中是第一學期,然後放假2個星期;4月底到6月底是第2學期,再放假2星期;7月中到9月中下旬是第3學期,休息2個星期之後進入第4學期,第4學期一直到聖誕前結束。聖誕假期剛好是暑假的開始(南半球跟國內的季節相反,這裡的聖誕節是夏天,沒有白色聖誕),因此差不多可以放2個月的假,一直到2月初又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始。這些假期安排,會提前一年在教育部的網頁上公布,方便家長安排旅遊等事宜。
  
  一、課本、課程以及作業  
  
  說出來也許大家不相信,紐西蘭的小學生,是沒有課本的。如果國內的小學沒有課本,我想大家都快抓狂了吧?沒課本,那我們怎麼知道孩子在學校學了什麼呢?那只能是通過作業了。可是家長很快感到失望了。在小學的低年級,他們居然沒什麼作業拿回家,頂多拿著一本幾頁紙的故事書回來,說是老師給他們帶回家念的。於是,家長每天聽孩子念書,可是孩子都把故事裡的句子念得很熟練了,怎麼那些故事書一直都這麼簡單呢?
    
  原來這些是閱讀理解的訓練。小學6年中,閱讀理解能力的級別從1-40,然後是半獨立、完全獨立。這些級別的劃分,不以你在讀的年級為標準,而是根據孩子的真正閱讀理解能力,也就是說,有可能孩子到6年級了,但是他的閱讀理解能力跟一些3年級的學生一樣。孩子無論閱讀能力到哪個級別,都會有不同的書拿回家看,完全是個性化的教育。而且這些級別的劃分標準還是統一的,這樣保證了學生轉學後可以跟新學校順利銜接。而每個級別裡,還會進行再細的劃分,例如級別10,裡面又可能再分10個小級別,以保證級別儘量個性化,不一刀切。也就是說,班上30個小孩,每個小孩拿回家讀的故事書,級別都可能有差別。而故事書拿回家後,孩子也不是單純的讀書,看看發音是否準確,而是要理解故事的內容。學生回到學校之後,會做一些有關該故事的練習,有可能是補充句子,填幾個單詞,也有可能是判斷對錯,但是這些題目都是圍繞故事書的內容,只有準確率達到80%,才可以過關,讀下一個級別的書。否則,就只能繼續讀原級別的故事書了。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小孩子拿回家讀的書也越來越厚,圖畫越來越少,字越來越多。老師還會根據每個學生的閱讀水平,指導他們每個星期在學校圖書館的借閱書籍的難度。
    
  除了閱讀能力分等級,原來詞彙的水平(也就是懂多少單詞)也有分等級的,小學6年,單詞的級別從A到X,一級一級往上爬。詞彙的多少,對閱讀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孩子們會有一個考試。例如:A等級的題目完全正確,那麼就可以做B級的,一直到C級出現錯誤,那麼你的詞彙水平就是到C級。雖然都是同班同學,但是有可能他們考試的題目完全不一樣,在一個班裡,有人到U級,但有人還是E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師布置給孩子的作業也十分生動有趣。小孩子都愛看故事,因此,作業就是要你編寫一本故事書。小孩子除了自己編故事,還給故事配圖,這本圖文並茂的書完成之後,小孩子還找來一個小盒子,把故事書放在盒子裡面,然後再在盒子上畫滿各種圖案,把盒子裝飾的美輪美奐之後,才上交「作業」。除了編故事,小孩子還會參觀一些展覽,然後老師根據年級的高低,布置作業。例如:到六年級的時候,當你參觀了畫家達文西的展覽後,便會要求孩子結合讀過的達文西的故事,寫一個人物介紹,介紹達文西的一生。這些沒有課本的學習,雖然家長不知道老師具體是怎麼教的,但是可以通過孩子完成的作業,窺到他們每天都在快樂地學習。  
  
  該校學生的另外一個有特色的活動是演講。通常是3、4年級進行2-3分鐘的演講,5、6年級進行3-4分鐘的演講。演講的內容不限,低年級的時候只是描述性的演講,到高年級了,就是對某些社會現象,表達自己看法的演講。低年級的演講,有說太空、有說椰子、橄欖球運動、貓、狗,連發夢都是他們的話題;到高年級的時候,他們開始學習對一些社會現象,發表他們的看法,例如捕鯨是好事還是壞事等等。而真正要做好演講,他們需要從圖書館借很多相關的書籍,從網上查找相關的資料,然後寫出一篇長長的文章,再進行刪減,然後在家不斷練習,如何控制演講的時間,如何吸引聽眾的注意,這些學習的過程,都是對孩子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這個學校的學生很少家庭作業。說出來也許你們不相信,2張A4紙大小的作業,居然是星期一發,星期五才交,一個星期的作業!不可想像吧?這些作業,對於國內的學生來說,恐怕一天的都比他們要多。而像我上面所說的,介紹達文西一生這樣的長篇大作,孩子多半都是在課堂上完成。你可以說是老師為了防止「槍手」,保證都是學生自己的寫作,也可以看成是老師不想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讓他們下課的時候真正是下課。那小小的2張A4紙的作業,再次顯示了學校的個性化教育。原來他們的數學學習,也是分級別的,因此A4紙上的數學作業,每個學生是不一樣的。當然,國內的數學水平比鬼子的要高多了。 
  
  上課期間的學習都這麼少的家庭作業,到放假的4個假期,就完全是「0作業」,讓孩子們真真實實地放假。因此放假期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興趣,有的學騎馬,有的學射箭,有的學畫畫,而這些大多數是2、3天的短期課程而已。同時在社區圖書館裡,多了很多借書的學生。這就是鬼子的教育方式:不強制學習,但是如果你想學,不會找不到地方尋找知識的樂趣。  
  
  要跟大家強調的是,沒有課本,不是這個學校的特點,全國的學校都是這樣的。學生雖然沒有課本,但是老師是有統一的教科書的;而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的多少因學校而異,這2張A4紙的分量是鬼子心目中的可接受範圍,當然也有些學校是什麼作業也沒有。這麼輕鬆的小學學習,在國內是不可想像的。拋開他們簡單的數學學習不談,還是有一些事情值得我們深思的。首先是他們對閱讀、詞彙等的專業細分,以及根據這些細分對學生的針對性教育。當然這些是教育工作者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得出的結果,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國內的教育改革的任務還很艱巨。其次,在他們的小學教育裡,已經學習如何到圖書館查找資料等綜合能力的培養,而這個,也是國內的小學比較欠缺的。最後,他們對於閱讀、詞彙的那些測試,為什麼不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呢?他們對這些題目,是如何設計的呢?我想這些問題,不僅值得教育工作者們思考,也值得為人父母的我們,認真考慮。 二、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方式
    
  學校每個星期都會通過孩子帶一份A3紙大小的簡報給家長,校長會告訴大家一周發生的事情、有什麼事情要注意、歡迎新來的同學、表揚一些表現好的同學、或者告訴家長學校最近參加的有關比賽的成績,然後提醒大家一些備忘。簡報的內容雖然很簡單,但是拉近了家長與學校的距離,增加了透明度。這個簡報還在學校的網站公布,對外公開。這種簡報不是每個學校都有,因為印製這些簡報需要經費,學校要有贊助才能保證這些簡報的印製。因此,在簡報的背後,可以看到一些學生家長開設的小公司的廣告。雖然廣告費不貴,但是這也跟家長的經濟實力有關,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學校的評分跟學校所在區域的居民經濟情況的關係。  
  
  其次,學校每個學期會召開家長會。家長會一般分2、3個下午舉行,通過提前預約時間的方式,每個家長都可以有10分鐘跟老師單獨見面的機會。學生在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都會自己寫一個學習目標,這10分鐘的家長會時間,就是由孩子對著老師、父母,總結自己學到了什麼,自己定的目標達到沒有等等。然後老師再說一些孩子的表現情況。比如閱讀能力、詞彙達到什麼級別、或者說這2個能力達到哪個年齡的水平(比如孩子10歲,老師會說,他的這2個能力已經是11.5或者12歲的水平)等。這樣的3方家長會跟國內家長會的區別是:比較有針對性,而且家長不需要浪費太多的時間,聽一些跟自己無關的事情。 
  
  
  三、家長怎麼參與學校的活動
  
  
  這裡的家長可以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這是跟國內的學校一個很大的區別。只要是學校組織的活動,任何家長都可以報名成為義工。例如:通過培訓,可以成為低年級老師的課堂助手,協助老師管理課堂,看管小孩;有時1、2個班級組織的活動,也是事先詢問有沒家長可以提供接送或者充當活動過程中的義務協助。這些事情在這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家長只要有空,也是樂於參與,積極配合。我想,這個也是學校的凝聚力的表現。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家長也在起一個言傳身教的作用,給小孩一個影響:當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多幫助人,要有愛心。這些對性格的影響是通過耳濡目染,家長實際的行動,比口頭上說100句空泛的教育要有效的多。


四、要繳交的費用  
  
  學生每年要交的固定費用是贊助和活動費。其中贊助是每個學生一樣的,每年140元;活動費因年級而異,1-2年級45元,3-6年級60元。也就是說,最多就是200元可以讀一年。這200元,你可以選擇開學的時候一次過付清,也可以選擇按學期分期支付。更有甚者,如果你中途入學,學校還會幫你把這些費用分攤到星期,絕對不會多收你。  
  
  學校每2年會舉行露營的活動,讓孩子嘗試過集體生活。雖然說叫露營,但是他們也不住在野外,而是在一些露營基地裡居中、活動。露營的時間長短,取決了孩子的年級。到6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就可以去露營一個星期了。由於去的地方比較遠,所以需要租車接送、支付給基地的住宿及食物的費用等,這麼多的費用,60元的活動費當然負擔不了,所以家長需要另外支付。一般來說,這樣去一個星期的露營,需要支付150元左右。  
  
  那麼學校是怎麼籌集資金呢?除了學校董事會的捐助,學校怎麼向學生家長尋求其他的贊助呢?我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搶錢」方式。
  
   賣巧克力每年,學校都會組織一次賣巧克力的活動。每個學生(如果家裡有其他兄弟姐妹在本校讀書,則最大的孩子)都會拿到20塊90克裝的吉百利巧克力,作為售賣的商品,有學生以每塊2元的價格,向其親戚、朋友或鄰居兜售。學生在學期末前把巧克力賣完,並把售賣的收入40元上交學校,學校扣除巧克力廠商的費用後,剩餘的金額撥入學校經費。我姨甥移民過來的第一年,興高採烈地在家附近挨家挨戶兜售巧克力,當他捧著一堆硬幣回家,然後說:賺2元也不是這麼容易的,要說很多話。讓孩子明白「錢不是這麼容易賺」,這個思想不知道是不是此次活動的主要目的,但是也起到了這樣的效果。不過這樣兜售巧克力的方法在國內估計行不通。  
  
   賣娛樂消費指南這本娛樂消費指南,其實是一些商家的折扣券,裝訂成一本厚厚的書,包括各種各樣的商店、食肆、娛樂場所,從賣雪糕的小商店,到麥當勞、肯德基、咖啡廳,到高級旋轉餐廳或者保齡球館、電影院,應有盡有。折扣優惠包括買一送一,或者單次在某餐廳消費滿一定金額,可以享受全單7.5折的優惠等。這本折扣書向家長兜售的價格是60元,50元歸出版商,10元歸學校。而實際上,這本書確實是物超所值,因為在某餐廳消費滿35元,就可以享受7.5折。不像國內的某些餐廳,名義上說打折,但是酒水跟海鮮不在打折之列,真正能省的價錢沒多少。因此,這個折扣書,一般情況下使用4、5次已經能收回成本,再用下去,就達到真正的省錢目的。因此購買者眾多。  
  
   學校的籌款嘉年華這種嘉年華每年舉行一次,一般都在周末舉行。每個高年級的學生,都需交一個蛋糕回去,可以是父母自己在家烤的,也可以是在商店購買。這兩、三百個蛋糕,就在嘉年華裡面以每個4-6元出售,老實話,這樣的兜售雖然賺不了多少錢,但是可以拉進學校與家長的距離。說是嘉年華,怎麼可以缺少玩的項目呢?於是就有面部彩繪,跳舞機等遊戲。而眾多遊戲中,最矚目的就是潑水遊戲。遊戲是這樣玩的:某人在凳子上坐好,他的頭頂放一個水桶,水桶裡裝滿水,孩子在離他5米左右的地方,用網球打那個水桶,如果打中,水桶的水就全部淋到凳子上的人的身上。那麼誰坐在凳子上呢?原來校長!這邊箱,學生排著長長的隊,每人花2元扔一次球,那邊箱,校長穿著T恤,沙灘褲,赤著腳,一邊跟學生哈哈大笑,一邊擦著臉上不斷流淌的水。這個攤位的旁邊,豎著大大的潑水時間表,你大可以按照這個時間表,看看你的「仇人」什麼時候「上班」,來一個「有仇報仇」,淋他一個「落湯雞」。這樣的遊戲,國內的小學校長是很少玩的,因為要維護他們校長的架子,這或許就是東西方人的文化差異。
五、學生在學校還學到什麼  
  
  這裡的學生,每年要重新進行分班,因為這裡沒有國內的重點班一說,因此每年的學期末,學生會收到一張下年度的同學名單。學校認為每個學生,都應該有機會跟更多的同學相處,而不是小學那麼多年,來來去去只有原來的幾個好朋友,演變成「小圈子」。讓他們學習跟不同的人相處,也是他們在小學中學到的除了課本之外的另外的知識。  
  
  他們學到的另外一樣,是集體榮譽。這裡所說的集體,還包括他們的組。原來是這樣的:學校把全校的同學,平均分為4個組,儘量做到每組的人數一樣。由於每年換一次班,每個班上代表4個組的人數可能有參差,但是學校在總數上調控成一致。在每個星期的學習中,每個同學的相關表現,都可以獲得一定的分數,每個組把這些分數累積,最高分的就是本星期的冠軍。一年中取得冠軍最多的組,就是年度總冠軍。這樣的評比比較客觀,因為每個班上各個組的成員都有,因此不存在老師的偏袒;而且這個總成績,是跟全校這麼多的班級掛鈎,因此評選的結果比較客觀、公正。而每個學生都會在課堂上努力爭取為自己的小組贏得分數。  
  
  不得不提一下學校的課外興趣小組,除了球類的小組外,還有話劇、合唱、電視臺等。學校每年都會籌辦一個由100多個學生參加的話劇表演,然後年底在學校禮堂對外公演3場,一個差不多2個小時的話劇,以5元的價錢對外售票,吸引了附近的大批居民前往觀看,真是盛況空前。而電視臺,則是教小朋友如何使用手提攝像機攝像,然後把攝到的畫面進行編輯。對於學校發生的事情,小記者們還會對校長、老師等進行採訪,這些採訪的內容會在中午時在每班的小電視上播放,對於小朋友來說,確實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最後,還要再提一下學校對學生的獎勵措施。每個班每周都會有3個同學,因為各自的優秀表現獲得一張綠色的小獎狀,而3個裡表現最出色的一位,可以拿到全班的最佳表現獎。這個獎,在每周的校會中頒發,獎品是代表每個班的小獎座一個,可以放在家裡一個星期。而在一年中,能夠獲取5張綠色的小獎狀,就可以到學校辦公室換取一張更高級別的金色獎狀。跟國內一樣的是,學校也有一個年終總結會,表彰先進。這個總結會,歡迎家長參加,讓家長一起分享孩子的喜悅。總結會上,每個班都會有3名學生獲獎,獎項的名稱相當於國內的「三好學生」、「學習積極分子」「文明禮貌學生」,而這3名學生的家長,會收到學校列印的邀請信,鄭重邀請家長參加總結會。跟國內不同的是,這些表現優異的學生,只是上舞臺領取一張大獎狀,沒有任何實物的獎勵。這或許是引導學生對於獎勵,應該持有的一個正確態度。當然,總結會除了總結、頒發個人獎勵,壓軸的項目當然是全年最佳小組的公布,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代表獲勝小組的組長高舉獎座,向所有同學致敬,感覺就好像參加金曲頒獎典禮一樣。  
  
  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這裡學生的壓力相對來說比國內的要小,孩子們都是快樂地學習。當然,每個國家的教育制度,都有其優缺點,我們盲目地讚揚別人或者貶低自己,都是不恰當的。只有學習別人的優點,然後反思自己的不足,才會有進步。

相關焦點

  • 紐西蘭小學教育大揭秘
    ,紐西蘭小學教育居英語國家首位 紐西蘭教育體制世界排名Top 10 國際教學評估機構報告,紐西蘭的基礎教育為全球第三 首先紐西蘭的小學評價體系與中國不同,按照教學硬體,周邊社區收入中位數,捐款情況等從1-10分劃分,最優質的為十分小學。
  • 全球排名第一的小學教育!
    1.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早期兒童教育--0歲至5歲2.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小學及中學教育--5歲至19歲3. further education    繼續教育--高等及職業教育其中,紐西蘭公立中小學教育系統分為
  • 紐西蘭的教育體系是怎樣的?
    原為英國殖民地的紐西蘭,其教育系統可視為英式教育體系的一種。紐西蘭的教育提倡終身教育。孩子2歲起可以上幼兒園,直至到達5歲生日起上小學。從小學一年級起到中學的第十三年級為政府資助的義務教育階段。原則上是免費的。但目前大部分的公立中小學會向家長徵收一筆贊助費(Donation),費用從每年100到900元紐幣不等。
  • 你想知道的紐西蘭小學留學問題,在這都有了
    紐西蘭中小學教育世界聞名,是國內家長送低齡孩子留學的首選國家。紐西蘭的教育體制採用的是英國的教育體制,與國內有很大差別。在紐西蘭上中小學年齡要求是在5歲以上,學生需要按照年齡申請對應年級就讀。在紐西蘭上中小學優勢很多,是進入世界名校的一塊最佳跳板,也是國內學生開拓視野的最佳方式。
  • 紐西蘭教育面面觀
    紐西蘭教育面面觀 紐西蘭的教育體系是沿襲英國的教育體系。
  • 加拿大的小學教育跟中國的小學教育,在其他方面有哪些不同?
    今天我來聊一聊,加拿大的小學教育跟中國的小學教育,在其他方面有哪些不同?我說的主要是公立小學,主要談八個方面。第一,加拿大公立小學的規模。這點跟中國可能差不多,也可能有些不同,這邊申請小學入學的時候,需要提供的一個重要的文件就是住址證明,可以是業主證明也可以是租房合同,然後根據住址所在的學區確定去哪所小學就讀。這裡沒有擇校費,而且加拿大實行的是12年義務教育,是完全免費的,而且也沒有書本費和學雜費。
  • 紐西蘭小學留學籤證辦理
    面對如此的情況,紐西蘭是一個允許中國的留學生去讀小學的西方發達國度,這樣更有助於學生的成長和融入紐西蘭的社會。然而作為一個小留學生,該什麼時候準備?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留學紐西蘭?首先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紐西蘭的教育體制,在紐西蘭5歲便可以進入小學一年級學習,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一共13個年級。
  • 紐西蘭奧克蘭這所小學華人學生佔六成,原因竟是……
    中國僑網12月6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奧克蘭Willow Park小學位於奧克蘭北岸的Hillcrest,是個口碑比較不錯的學校。在2016年教育部評估報告中,該校共629名學生,其中華裔13%,亞裔學生加起來大概在20%左右,和紐西蘭的人口結構也比較吻合。
  • 紐西蘭奧克蘭地區頂尖小學介紹——Milford School米爾福德
    木喬留學—國內新加坡與紐西蘭留學申請旗艦品牌!  歡迎關注木喬留學官方微信公眾號:muqiaoedu  木喬留學介紹:隨著低齡化留學越來越流行,紐西蘭由於其地理環境好,教育體制完善,成為了許多家長的首選之地。今天木喬留學的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所紐西蘭頂尖小學——Milford School米爾福德小學。
  • 紐西蘭留學讀紐西蘭小學的留學費用情況解讀
    紐西蘭小學教育是8年(5-12歲),小學畢業後進入中學,中學也分為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在進入中學之後體制安排有所差別。國內中學大多數地區一般是6年制:3年初中和3年高中。紐西蘭的中學是5年制,2年初中和3年高中,在稱謂上也有所區別,紐西蘭的初中4年分別稱為7、8、9、10年級,高中3年分別稱為11、12、13年級。紐西蘭小學分為公立小學和私立小學,立思辰留學雲老師下面就為你介紹一下讀紐西蘭小學的留學費用情況。
  • 紐西蘭教育是這樣成為世界第一的!
    說到海外教育,向來是英美加澳這幾個留學大國獨領風騷。其實,全球第一個頒布留學生準則的國家是紐西蘭,最早開放接受低齡留學生的國家還是紐西蘭,紐西蘭以基礎教育質量全球第一的領先優勢掌握著海外教育方面的話語權。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紐西蘭的「教育實力」都是被低估了。
  • 紐西蘭教育碩士全壘打!
    在紐西蘭移民局短缺行業指南中,教育被歸為「即時短缺行業」。而事實上,紐西蘭教師短缺程度已經達到了危機等級,尤其是以人口增長最快的奧克蘭地區,居民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與當地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矛盾,已經導致了紐西蘭基礎教育的捉襟見肘,因此,紐西蘭境內紛紛歡迎教育類專業的學生,前去留學深造或移民。教師在紐西蘭本地社會地位高、薪酬待遇優厚、移民優勢明顯。
  • 香港小學教育VS 深圳小學教育
    深圳教育優勢是基礎教育,從簡單到複雜,從慢到快,循序漸進, 基礎會比較牢固, 先慢後快,不斷尋求短板,補上其短板。所以各科需要均衡發展。 香港教育的優勢是小班教育,分層教學,重點英文,揚長避短,學校善於發掘每個孩子的長處加以培養。
  • 紐西蘭小學——鯨魚灣公立小學
    學校創建於1902年,在校學生人數800名左右,是紐西蘭當地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並且人數最多的政府公辦小學之一。另外,該校不是單一隻招男生或女生的,是當地政府公辦的男女生同校的。在紐西蘭,學校周邊的環境氛圍、家庭構成以及周邊經濟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整體成長,因此非常值得自豪的是鯨魚灣公立小學是Decile Rank (9分)學校。Decile Rank評分的滿分是10分。
  • 紐西蘭小學入學全攻略
    入讀小學的另外一個要求就是要居住在學校的學區內。是的,紐西蘭這邊也是按照學區劃分的。但是和國內不同的一點是,這邊只要是居住在學區內就行,租房和買房都可以。我們選的學校是Mount Eden Normal Primary School ,毛伊頓一般小學。HoHo,其實是伊甸山師範小學。當然,這個小學不是要培養老師,而是因為這個學校和奧克蘭大學教育系有合作關係,是培訓師範學生的示範學校。
  • 近現代小學教育與清末「新政」的小學教育
    一、近現代的小學教育近代小學教育的特點:第一,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教育目的發生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第二,教育內容世俗化,課程的設置更為科學,女孩對象普及化,女孩有受教育的權利,提出普及教育的口號;第四,注重開展樂學的教育實驗,
  • 紐西蘭奧克蘭地區六所頂尖小學詳細介紹
    木喬留學—紐西蘭與新加坡留學申請旗艦品牌!     歡迎關注木喬留學官方微信公眾號:muqiaoedu    木喬留學介紹:隨著持續升溫的低齡留學熱潮,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將小齡子女送出去留學。紐西蘭是一個為數不多允許國際生去讀小學的西方發達國家,下面介紹六所紐西蘭奧克蘭地區的頂尖小學。
  • 紐西蘭教育體系和學歷等級詳解,哪些文憑不被中國認可?
    對於中國的教育體系,我默認大家已經了如指掌,畢竟我們就是在這個教育體系中成長起來的。而紐西蘭的教育體系卻與之截然不同,簡單說來,它是6年小學(Primary School),2年初中(Intermediate School),5年高中(Secondary / High /College School), 3-4年本科,1-2年碩士,3年博士。 紐西蘭的教育體制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制之一,它沿用了英式教育體系,提倡終身教育,使用英語教學。
  • 紐西蘭教育體系和學歷等級詳解,哪些文憑不被中國認可?
    而紐西蘭的教育體系卻與之截然不同,簡單說來,它是6年小學(Primary School),2年初中(Intermediate School),5年高中(Secondary / High /College School), 3-4年本科,1-2年碩士,3年博士。
  • 小學教育美加澳新、英國愛爾蘭六大英語國家?你肯定會選這個!
    傳統的六個以英語為母語的大國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愛爾蘭;這幾個國家的教育資源都很不錯,但是也有一些差別。你覺得哪個國家的教育更適合呢? 談到教育,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