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一度被禁,蘿莉一詞的來源,畸形的愛情——《洛麗塔》

2020-12-20 未讀的一封郵件

洛麗塔這部電影,本身是由小說改編而來,影片於1998年9月25日在美國上映。這本小說在創作完成之後,可謂是經歷了一波三折,在當年對於一些普通的美國大眾來說,這本書的地位簡直就可以說是「黃書」。很多美國出版社也都拒絕出版此圖書,從1955到1982年間,在英國、阿根廷、南非等國家都被禁止傳播。但是在1958年時迎來了轉機,在巴黎得到奧林匹亞出版社認可,並獲得出版,從此之後銷量變一路上漲。

《洛麗塔》主要講述了大學講師亨伯特,因年輕時愛戀的女孩死去,導致自己產生了一些心理障礙,使得自己愛欲的對象,便是十幾歲的青少年,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戀童癖」。亨伯特在一次租房的過程中,結識了自己的房東夏洛特,發現夏洛特有一個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於是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她。為了能接近洛麗塔,亨伯特違背者良心選擇與夏洛特結婚,使用了各種方式,最終如願以償的得到了洛麗塔。但是畸形的愛情最終被夏洛特發現,憤怒的夏洛特衝出家門,結果慘遭車禍死亡,在影片的最後,洛麗塔也離開亨伯特而去,這段不倫的愛情,從此便結束了!

其實這部影片如果單看介紹,很容易讓人認為是一段,少女愛上大叔的跨年齡的愛情。但事實並不是如此,首先亨伯特對於洛麗塔的愛,是一種畸形的心理疾病。其次,洛麗塔對待亨伯特的感情,就只是感覺自己找到一座靠山,洛麗塔在這段感情裡,逐漸將亨伯特看作了達成願望的「道具」,這一點在洛麗塔的離開時,就能夠看出來。他們在旅行途中也有過快樂的時光,但是逐漸走向成熟的洛麗塔,也已經意識到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錯誤的。

之後洛麗塔在旅行時,認識了一個叫奎爾蒂的作家,也是從那時開始,便有了離開亨伯特的想法。直到三年後的一天,收到了洛麗塔寫的信,這時候的洛麗塔已經沒有往日的容貌,而且還嫁給了個窮小子,還有了身孕,這次給亨伯特寫信也是為了錢。亨伯特留下了住夠的錢,便回頭找到了奎爾蒂,那個曾經拐走洛麗塔,改變了她一生的人,故事的最終,殺掉奎爾蒂的亨伯特,在獄中因病去世,而洛麗塔也因為難產死在了那一年的聖誕節。

可以看得出來,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在最後的結局方面,都沒有走向完美。這是因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一段十分錯誤的,男主亨伯特的行為不僅違背了道德,更是違背了法律,而他不倫的想法與做法,更是導致洛麗塔最後悲劇的最終與直接的原因。亨伯特的行為是違法,犯罪,應該被譴責,絲毫不可取的。而如果從這個影片的表層故事來看,說到底,它與報紙上那些令人震驚的犯罪社會新聞並無二致。

但是在我們看完電影的同時,卻沒有產生生理上的不適,可能這就是導演,作者的高能之處。但是兩人最後的結局,同樣也是在提醒我們,錯誤始終是錯誤,無論他有多麼的精彩,結局都是一條不歸路。帶給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將永遠無法抹去。亨伯特對洛麗塔的欲望,使他抹殺了洛麗塔的未來,洛麗塔對於亨伯特的「利用」,也是促成這件事發生的必然。這種情感可以是對人,也可以解讀成為對社會,這可能就是作者,給我們的最終啟示!

分享更多更好的電影,歡迎大家關注我,再次感謝大家觀看我的一些想法!

相關焦點

  • 洛麗塔?蘿娘?原來是這個意思!
    洛麗塔作為一個舶來詞很多的網友們對它的含義都是一知半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下「洛麗塔」這個詞的各種具體含義。 說起洛麗塔,在當今使用更多的含義為來自日本二次元文化中的「非常萌、非常可愛的小女孩」。
  • 關於忘年戀的小說這麼多,為什麼《洛麗塔》最出名?
    《洛麗塔》為了讓小說儘可能吸引人,納博科夫連人物名字的發音都考慮在內。比如:女主角需要「一個有詩意、念起來節奏歡快又小巧可愛的詞」,他想到最清澈明媚的字母之一「L」,後綴「-ita」則充滿了拉丁語的溫柔,拼在一起,於是有了Lolita這個名字。
  • 小說《洛麗塔》中5個美到令人心碎的句子,描繪出了愛情的悲與歡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納博科夫這個名字,但小說《洛麗塔》一定會被很多人所熟知。《洛麗塔》在世界文壇上,是聞名遐邇的後現代主義文學經典,在眾多愛情小說中,獨樹一幟。可以說,雖然愛情類小說在今天比比皆是,但《洛麗塔》依舊很難被超越。
  • 納博科夫:《洛麗塔》是最難寫的小說,不得不虛構美國
    《洛麗塔》的中文版譯介過程也一波三折,2005 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主萬譯本是第一部全譯本,比 1989 年灕江出版社的黃建人譯本多了整整 12 萬字。 小說在美國出版已掀起軒然大波,1962 年斯坦利·庫布裡克指導的同名電影更是讓洛麗塔的形象深入身心,由此引申而來的「蘿莉」一詞至今已經作為一種次文化而獨立存在了。
  • 蘿莉控的日文是怎麼說的?好多看番的人不懂日文也會了
    今天我們要來談一談的,就是「蘿莉控」這個詞是怎麼來的。「蘿莉控」這個講法,源自日文裡的ロリコン這個詞。直接的意思就是,喜歡那些幼小的女孩的群體。而ロリコン的日文讀法,寫成中文,就和「蘿莉控」很像了,這種直接把外文音譯過來的手法在網絡時代很流行,而根據我的調查,國內最早這麼叫的,很可能是臺灣地區,但沒有確鑿的證據;而再往深處查,ロリコン也只是日本人的一個略稱,日本人喜歡用略稱,把一個單詞的開頭和另外一個詞的開頭省略一部分,結合成一個新的詞。
  • 日本「蘿莉控」文化的罪與非罪
    「蘿莉」泛指第二性徵尚未發育或未完全發育的14歲以下女童,語出1950年代經典小說《洛麗塔》,講述一位美國中年大叔和其未成年繼女的畸戀故事。「蘿莉」在一般動漫中通常以「大眼玲瓏,嬌小身材,膚白肩窄,純真無邪」的可愛萌蠢小女孩形象示人,但到了色情動漫場合往往衣著暴露,表情挑逗,畫面淫猥,不堪入目。
  • 大叔愛上蘿莉?這就是性侵,別扯什麼「愛情」
    一個成年男人和一個未成年女孩發生親密關係,這既不是纏綿悱惻的愛情,也不是自小缺乏關愛的女孩向成年男人尋求安全感。它只是一場權力背景下的剝削和利用,給未成年女孩的主體性發展帶來滅頂之災。許多看《洛麗塔》小說的人,都可能在被文字精心操縱的氛圍裡,被戀童癖亨伯特感動,以為這雖是一場不倫之戀,但唯美動人。
  • 《洛麗塔》是個令人皺眉頭的故事,刺激著人們深思背後的原因!
    大家好,日本動漫文化中有一個詞彙叫做「蘿莉控」,簡言之,就如英語字面上的意思,是指「有洛麗塔情結的人」。蘿莉控不是一種心理變態,也說不上是十分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只是日本人觀察到了流行文化中的一種特殊偏好,從而衍生出自我調侃的說法而已。
  • 【《洛麗塔》美國版出版60年】納博科夫:我永不後悔寫了《洛麗塔》
    《洛麗塔》的中文版譯介過程也一波三折,2005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主萬譯本是第一部全譯本,比1989年灕江出版社的黃建人譯本多了整整12萬字。小說在美國出版已掀起軒然大波,1962年斯坦利·庫布裡克指導的同名電影更是讓洛麗塔的形象深入身心,由此引申而來的「蘿莉」一詞至今已經作為一種次文化而獨立存在了。
  • 喜歡洛麗塔的女孩一般都這樣稱呼自己,聽完感覺好可愛!
    洛麗塔洋裝一直以華麗著稱,受到很多年輕女孩子的追捧。洛麗塔如今之所以被稱為洛麗塔,也是從英文音譯過來的。因為「Lolita」這一英文的開頭髮音接近於漢語拼音中的lo,所以大家也常常會把洛麗塔直接簡稱為Lo裙。在大家叫慣了Lo裙以後,姐妹們也就自然而然地把穿洛麗塔的女孩稱為Lo娘了。
  • 為什麼lo娘討厭被稱作「蘿莉」?或許你的理解一直都是錯的
    在他們的印象中,大部分洛麗塔小裙子都是甜美軟萌的粉色系,所以就自然而然的給人一種很可愛的感覺,而說到可愛,就難免讓人聯想起「蘿莉」這一詞語。但實際上,大部分lo娘是很反感這個稱呼的。通常以「蘿莉」來稱呼lo娘的人是沒有惡意的,因為他們認為蘿莉是用來形容一個女孩很可愛的。
  • 為何王奕萌敢自稱是「國服第一蘿莉」?看到她洛麗塔造型,我信了
    熟知網紅圈的人,肯定都知道每一個網紅的風格是不同的吧,就好比說蔡蘿莉,只要提到這個名字,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出「萌噠噠」的樣子,而她的蘿莉形象也是讓大家印象深刻。 可除了蔡蘿莉之外,其實這個圈子裡,也有很多特別蘿莉的女生,近期最火的那就是「王奕萌」。
  • 「中國第一蘿莉」VS「日本第一蘿莉」,誰才是三次元的蘿莉女神?
    喜歡二次元文化的小夥伴們,對於「蘿莉」一詞肯定不陌生了,這個最早源於《洛麗塔》小說中,形容可愛嬌小女性的詞語,如今已成為ACGN世界裡最流行的詞彙之一,與「御姐」、「正太」等並列為御宅文化裡的重要名詞。
  • 只有滿足以下條件才是真正的蘿莉
    經典蘿莉形象淺析蘿莉,被引進的一個二次元詞彙,代表著人們對純真小女孩的喜愛與嚮往{?}。最為一名合格的紳士,我們必須對蘿莉的定義有所了解,並且掌握她們的「起因,經過,以及未來可能的結果。」我們先來看一看對「蘿莉」這個詞的定義。蘿莉,是英文「洛麗塔」的簡稱,原指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所著作的小說《Lolita》的同名女主人公。再發展到今天后,變成了一種對一定範圍內的女性的概括稱呼。
  • 復仇版《洛麗塔》的生死抉擇:銘記過去還是擁抱新生?
    讀過這本小說或者看過電影《洛麗塔》的人,應該並不在少數,即使未曾接觸過這部作品的人,可能也會對「洛麗塔」這個名字再熟悉不過,經過幾十年的演變,「洛麗塔」和它的衍生名詞「蘿莉」,已經成為了少女的代名詞,提起它,似乎人們的印象多是活潑可愛、明眸善睞。
  • 「蘿莉控」們請注意!這些情況下,有可能發展成戀童癖!
    可是,從個體精神心理、尤其是性心理發展規律的角度,且結合我們的臨床案例來看,「蘿莉控」是有可能發展為戀童癖的。01、「蘿莉控」和戀童癖的區別普遍認為「蘿莉」這一詞來源於俄裔美國作家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該小說描述的是一名成年男性對一名未成年女孩的愛情,小說中的女主角12歲,名字就是洛麗塔。
  • 你才是蘿莉,你全家都是蘿莉!這些詞彙你用錯就尷尬了
    蘿莉?過去管年輕女孩叫姑娘,近些年是個女生都能叫美女,而現在「蘿莉」一詞被用得越來越廣泛。然而,怎麼才算是蘿莉呢?電影《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洛麗塔是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Lolita》中的十二歲女主,該作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
  • 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第一個詞和最後一個詞都是「洛麗塔」,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就此誕生。這是一出通俗的愛情幻滅記,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卻也更為膚淺。兩版電影對小說各有改編,但都保留了亨伯特以洛麗塔養父的正義姿態殺死了曾誘姦並帶走她的劇作家奎爾蒂,然後入獄病亡這一關鍵情節。
  • 日本的蘿莉文化為何如此的興盛?與她們的三大特徵有關
    蘿莉指的是15周歲以下的女孩子,該種蘿莉文化最早盛行於日本,是日本宅男十分喜歡的對象。聽說日本的蘿莉文化發展的非常繁榮,甚至有一些餐廳、商店、漫畫店會招募一些蘿莉來吸引顧客,那麼日本的蘿莉文化為什麼能如此昌盛呢?
  • 林奕含,李星星,和洛麗塔們
    對於一個受害少女來說,一段畸形性愛關係外在的壓力和內在的控制,最終讓她們放棄呼救,甚至患上斯德哥爾摩症。所以李星星難以離開鮑毓明,白慧華一次次和李教授發生性關係,房思琪讓自己愛上了李國華。「反正我們原來就說愛老師,你愛的人要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不相信愛,恥辱揮之不去,相信愛,眼前的一切才能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