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開法師︱「植物人」意識之流不曾停止

2021-03-05 彌陀學苑

文︱慧開法師

靈性生命的永續 vs. 肉體生命的有限(續)


深入了解了《唯識三十頌》所闡述的心識流轉,就可以清楚的理解到,我們在證悟到阿羅漢的果位之前,處於凡夫狀態的意識之流是恆常轉動的妄念,是根本就「不曾、也不會」間斷或停止,而且是像瀑布一般地洶湧流動。

如果我們將「死亡」定義為「生命的徹底斷除與絕滅」,那麼我們的「靈性生命」是從來就「不曾、也不會」死亡的。不論是從科學、醫學的觀點,或是一般常識的看法,客觀如實而言,所謂的「死亡」,只是我們的色身肉體由於老朽、衰敗或者重傷、絕症,導致不堪使用而終於停擺的現象。我們內在的靈性生命與心識流轉,從來就不曾片刻停頓,更不可能斷滅。簡言之,生命是「不曾、也不會」死亡的。

從生死流轉的層次與現象而論,我們的色身肉體並非生命的主體,只是生命的「載體」。再者,肉體是物質的結構,有其相應的使用年限,必然會經歷汰舊換新的歷程,因此肉體的生命終究會面臨「死亡」的關卡。靈性生命的意識之流才是生命真正的「主體」,此一生命的主體是無始無終的,沒有使用年限的,因而也沒有所謂的「死亡」關卡,只是永恆不斷地流轉。

就是因為我們凡夫身處於「靈性生命的永續」與「肉體生命的有限」這一種弔詭的情境當中,所以我們的生命就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生死交替」的方式呈現,因而產生了「一期接著一期」的生死輪轉現象,佛法稱之為「分段生死」。

至於已經證果的羅漢與登地的菩薩,由於他們已經斷除了「見惑」與「思惑」,凡夫的意識之流(亦即「妄念」與「煩惱」)就會停止,但不是斷滅,而是「轉識成智」,也就是將妄念的凡夫意識,轉化成深觀明照因緣性空的般若智慧,因此徹底解脫而不再受到生死輪轉的束縛,並且能夠不斷地將生命層次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他們所經歷的就不再是「分段生死」,而是「變易生死」。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生命永續」與「心識不滅」的進一步解析


《唯識三十頌》經文中有關有情眾生心識的說明與闡述,揭示了一個非常關鍵而重要的道理,就是「心識不滅」,而且可以「轉化升級」;換言之,我們的「心識」(或者「意識之流」),是不曾、也不會斷滅的。不但如此,我們的心識狀態還可以經由正勤修持「聞、思、修」與「戒、定、慧」的心性功夫,最終可以達到「轉識成智」的境界。

在一般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意識之流本來就是經年累月二十四小時不停地轉動,即使在睡眠之中也片刻不曾停止。在我們的睡眠狀態中,意識的作用其實是非常活絡的,遠遠超過大眾的理解與覺察,在睡夢中「色、聲、香、味、觸、法」樣樣具足。具體地說,我們在睡夢中,「眼識」可以「看到」五光十色,「耳識」可以「聽到」各種聲音,「鼻識」可以「聞到」各種香臭的味道,夢到吃東西時「舌識」可以「嘗到」酸甜苦辣,「身識」可以「感覺到」冷熱冰涼軟硬的觸覺,而且「意識」會經驗到「喜怒哀樂、生離死別、悲歡離合、恩怨情仇……等等」的情緒反應。夢中的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所以〈永嘉大師證道歌〉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不單是在睡夢當中,就連我們在昏迷當中──不論是因為意外撞擊受傷而昏迷,或者是因為醫療手術麻醉而昏迷──意識的作用也不曾片刻停止。甚至於有人還有「靈魂出竅(out of body experience)」的經驗,或是「瀕死經驗(near death experience)」,這些「心識不滅」的現象已經有許多國際的學術研究報告,在在顯示「意識之流」綿延不絕。

不只如此,甚至於我們的肉體在「死亡」(佛教說「舍報」)的那一剎那,意識之流也沒有片刻停止,而是肉體的運作終止,意識則逐漸脫離肉體,轉移進入另外一個時空環境。

在持續性植物人狀態(PVS)下,因為肉體還沒有死亡,所以意識還不會脫離肉體,因此意識之流也不會停止,但是因為肉體陷入昏迷,意識也無法彰顯,這一點我在下文中再進一步解析。

歡迎掃碼

留言討論

下篇待續 

*本文已得到慧開法師授權發表,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加入念佛共修群,歡迎添加西有君(微信號:Xiyouat2019)。

相關焦點

  • 慧證法師介紹
    「學經歷簡介 」學歷:U West 美國南加州西方大學宗教學碩士現任:高雄美濃般若學舍住持            大陸福州佛學班教師           」慧證法師,俗性黃,祖籍大陸福建漳州,臺灣臺南人, 1970年出生於純樸鄉間,因爺爺從事教育教職,擔任三十年的國校的校長,孩童時期,生長在書香世家環境中長大,父親自小受到爺爺嚴格的日本式教育,琴、棋、書、畫樣樣兼通,大伯亦是當年臺灣七0年代早期少數翻譯的日文作家,因此,法師自小耳儒目染之下,對於文學、藝術方面自有濃厚的興趣。
  • 祈誠屬想 觀音放光|東晉慧虔法師
    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自大法東來,親證三昧,現生得道而往生者,與具足煩惑,仗佛慈力得以帶業往生者,何可勝數!>DT-014-0003_慧虔_320kbs04:45來自慈光親愛的各位聽眾,大家好,今天為您帶來東晉時期高僧慧虔法師的往生故事。
  • 輪迴真相丨生命是邁向「進化」的意識之流
    哥哥製造了一些狀況,趁機剝削弟弟的財物,而弟弟為了牟利,常常欺騙哥哥...父母死後,兄弟的「財產爭奪戰」白熱化,重重的傷害了彼此的手足之情。兩人在過世以後,分別從「業鏡」(佛教語。他們是我們「對症下藥」的「醫生」,他們是對我們「因材施教」的「教師」。因著「唯心所造」「物以類聚」的人際關係,是我們的心識投射,我們會召感和我們一樣的人。當我們有負面的人際關係時,不要怪罪別人,首先要反省自己的性格,是不是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從而吸引了這樣的人來到我們身邊。
  • 貫藏法師《學佛三要》:二、生生不已之流
    2018.9.18目次【1】〈二、生生不已之流〉——文本——【2】(一)依佛法「調心、濟世」,是「滅世間苦」的最好方法出發於「有心理現象(有情)」的,且是「每一生命單位」 世間的一切,如作常識的分類,可分為礦物,植物,動物;或可以分為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如著重人類,更可從有心理活動的動物中,別出理智的人類。    對於這些,佛法所說的生生不已之流,是出發於有心理現象的,而且是每一生命單位。
  • 略論「玄奘法師」臨終的修持方法,這4方面對「往生」意義非凡!
    ………………正月十七日(5a)又夢見百千人,形容偉大,俱著錦衣,將諸綺繡及妙華珍寶,從法師所臥房室以次莊嚴遍翻經院內外,爰至院後山嶺林木,悉豎幢幡,眾彩間錯,並奏音樂;門外又見無數寶轝,轝中香食美果色類百千,並非人中之物,各各擎來供養於法師。法師辭曰:「如此珍味,證神通者方堪得食。玄奘未階此位,何敢輒受。」雖此推辭而進食不止。侍人謦欬,遂爾開目,因向寺主慧德具說前事。
  • 智慧「祖典失傳」對中國淨土宗傳承及發展之影響!
    當他宗他流,如慧遠流,以修定善觀行匯歸純粹淨土宗時,若先經過本宗獨尊的教理與行法之特色──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加以詮釋而統攝之。經「本門化」後,就能保持本宗的特色不失,又能加強本宗弘法的認受性,引導「要門」定善之機匯歸「弘願」的「專稱佛名」。
  • 探秘植物人的意識:40%的植物人神志清醒
    之前他就一直懷疑,很多昏迷的病人其實是有意識的,至少間歇性有意識,只是不容易被發現而已。勞瑞斯在聽說霍本的案例後,將他接來研究。霍本被推入一個核磁共振管,從顯示器上顯示來看,霍本的大腦只是輕微受損而已。勞瑞斯對此的結論是:這名身體如空殼般的男子,大部分思想意識其實是完好無損的。車禍發生後,霍本接受了普通治療後,然後被分到了「治療無效」的行列,被打上了「植物人」的標籤。
  • 探秘植物人的意識:40%的植物人神志清醒(二)
    專家們稱,在被診斷為植物人的病人中,有多達40%的患者事實上神志是完全清醒的。但我知道我兒子一直都在那裡,他的意識沒有死。」圖6:安德烈-馮-赫爾登博士警告稱,許多被誤診為植物人的病人實際上是能感覺到疼痛的,但是他們往往得不到所需的止痛藥,因為他們別當成了無痛覺的植物人看待。
  • 惠空法師:禪觀幾個問題討論(下) | 佛教義學論壇(第六講)▏ 講座要義
    在上一講中,法師曾例舉了四種禪法,即「根本四禪」、「聲聞禪」、「大乘有相禪」和「大乘無相禪」,並揭示出它們的本質差異在於所依理的不同。由於所依理的不同,決定了四種禪法的所緣境、所行境界和所證果必然有所差別。
  • ➮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悟泓法師和星慈法師
    悟泓法師帶著一幅黑邊眼鏡,高高的個子很魁梧,很少言語。在新加坡淨宗學會常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或複印檔,或答覆居士,有時背著書包,有時提著行李,進進出出。他是淨空老和尚身邊的衣缽師,有更多追隨老和尚的機會。我一直想找悟泓法師談談老和尚日常生活鮮為人知的話題,像老和尚這樣的高僧一舉一動皆德行啊!悟泓法師也滿口應承,可直到我離開新加坡、離開香港,也沒見他有個囫圇時間讓我開口。
  • 慧開法師談臨終關懷:安樂死是愚蠢的死法
    慧開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攝影:李國堅)編者按:佛教如何看待安樂死?癌症末期患者如何有尊嚴的離開?美國天普大學宗教研究所哲學博士、臺灣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生死學系專任教授慧開法師在首屆普覺論壇「生命教育之終極關懷」高端交流大會期間就生死學及生命教育等話題接受了鳳凰網佛教的專訪,慧開法師從事生命教育25年,對東西方生死學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以下是鳳凰網佛教專訪慧開法師文字實錄:我不客氣的講,安樂死是愚蠢的死法。
  • 視頻 | 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在西北大學主講《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從生命永續到生死自在》
    2016年2月1日,受星雲大師之託,慧開法師卸任了南華大學副校長的職務,促成人間佛教的國際化,在全球巡迴演講人間佛教與生死學。慧開法師緊緊圍繞生死這一主題,用幽默有趣的語言旁徵博引,以眾多生動的事例向大家講解在大陸方興未艾的現代生死學。
  • 宗教學系 應時代廣開教育路
    圖/記者楊祖宏【記者李祖翔新竹報導】「把你們的徒弟都送到這裡來。」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長宗性法師感謝玄奘大學交流不藏私,鼓勵團內法師將人送來學習。參訪第三日,一行人積極參訪,了解學校沿革、組織架構及課程,宗性法師甚至寫下詩句:「松風水月清華開,雪泥飛雁雨花臺;仙露明珠存朗潤,德智勤毅濟世才。」讚揚學校培育濟世人才,體現了玄奘大師的精神。
  • 「哪吒正經」
    生產植物人,並不是哪吒最初的目的。作為研發的副產品,植物人從僅能直立行走,到可以思考問題,到也能幫忙處理一些雞毛蒜皮,其中每一點進步,都讓哪吒倍感欣慰。而植物人的「木頭腦袋」也的確名不虛傳,每次行動總會出現偏差,但哪吒也懶得一一糾正。既然都是雞毛蒜皮,那麼處理不好也無所謂。在這點上,哪吒倒是意外地想得開。哪吒的技藝日益進步,精益求精,乃至產生心理依賴。
  • 《沙門果經》佛陀教導「三學修持」 止息生命之「苦」
    這種漸修道又可歸納成三學的修持次第: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和增上慧學。透過三學的修持,我們將得以淨除煩惱,解脫輪迴之苦,得證滅諦。《沙門果經》中停止輪迴的方法首先,修學須以信、戒為基,作為引入定慧的方便。戒(梵ZIla,音譯尸羅)是善的習性。
  • 大航法師:我與印順導師的思想是不同的
    這本是極單純的事,卻在不久後,有居士告知我,昭慧法師等人得知校友會邀請我演講,極為不滿,於其Facebook上大肆批評。得知後,因擔心校友會執事者會為難,便主動與會長連繫,此時會長尚不知昭慧法師反彈之事,我告之若有為難之處,我赴不赴會皆可,不需顧慮我。
  • 淨宗法師|法義學習的重要性
    淨宗法師|法義學習的重要性法義學習,以前我也談過這個主題,今天就不具體講某一段法義,只是就法義學習本身和大家交換一下思想。重要,就是重要性,為什麼要學習;內容,就是學什麼;方法,就是怎麼學;注意事項,就是哪些方面是要注意、克服的,不能走偏。
  • 聞觀世音菩薩的「五觀」,佛弟子如何下功夫思維和修習?
    宋朝戒環法師在《妙法蓮華經要解》中解釋說:「其所以觀音脫苦,能施無畏,現形度生,皆五觀之力。」觀世音菩薩正是以五觀之力成就修行,在娑婆世界廣度眾生。菩薩以此真空觀智,修習空觀,先觀一切外境,皆是緣生之法;緣生無性,當體即空,本非實法。次觀自身,四大假合,原非實有,終歸於壞。再觀六識妄心,依根緣塵而有,生滅無常;若離根塵,本無自性。如是內空我相,外忘法執,斷見思惑,證真諦理,是為真觀。」文珠法師說的真觀,強調的就是觀「空」。太虛大師則強調平等之義。
  • 在我們中國號稱「南梅北夏」,這兩位當時都稱為大士(淨空法師)
    「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極談,眾生本具之化儀,一乘之了義,萬善之總門,淨土群經百數十部之綱要,一大藏教之指歸也」。他從老師那個地方接受過來的,雖然自己智慧沒有開,他能夠如理如法,把他所學的傳授給我們,不夾雜他自己的意思,這也是好老師。像我們學的這部經,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真善知識。他有沒有證果我們不知道,居士身。我們知道老人當年在世,在中國佛教號稱「南梅北夏」,這就是佛教界裡面所尊崇的善知識。南面梅光羲居士,北面是夏蓮居居士。夏老山東人,梅老是江西人,一南一北,在那個時代佛門的大德。
  • (淨空老法師)
    但是你曉得他的學生,經上常講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佛到哪裡跟到哪裡,佛說法沒有停止,他們的學習沒有停止,所以這些人成就了。如果這些人在這個地方,佛在講經,他在這裡聽;佛到那裡,他就不去了,他就不能成就。這個情形太多,所以佛經上為什麼要記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沒有離開佛陀,他成就了。所以世尊的示現跟六祖的示現是兩個不同的環境,我們都要看清楚、要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