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航拍洋浦港小鏟灘碼頭。 駱雲飛 攝
中新網洋浦12月9日電 題:「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建設提速 海南自貿港船舶運輸政策更趨開放
記者 王子謙
海南洋浦港小鏟灘碼頭年底愈加繁忙,這裡貨輪有序停靠,貨櫃吊裝繁忙,運輸車輛穿梭,正在加速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於6月1日發布,明確推出「中國洋浦港」及相關政策。記者近日在洋浦採訪了解到,國際船舶註冊登記、保稅油加注等工作正在順利推進中,洋浦加速引進船運公司,開設新航線,促使航運要素進一步集聚。
海南自貿港首條洲際貨櫃航線(洋浦-南太-北澳)開通,對外通達度進一步提升。 駱雲飛 攝
自《總體方案》發布以來,海南圍繞「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政策,在自貿港國際船舶登記方面先行先試。海南海事局11月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船舶登記程序規定》,在優化審批流程、簡化申請材料、壓縮辦結時限以及便利船舶轉籍等方面開展了創新性探索,將有效吸引國際船舶在「中國洋浦港」註冊登記。
洋浦經濟開發區航運辦主任邵晉寧介紹,截至12月1日入籍「中國洋浦港」的國際船舶達到21艘,總載重噸超過340萬噸,洋浦已提前一個月完成20艘國際船舶註冊、總載重200萬噸的目標任務,預計年底註冊的國際船舶將達到26艘。
《方案》明確,境內建造的船舶在「中國洋浦港」登記並從事國際運輸的,視同出口並給予出口退稅。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介紹,目前已登記的國際船舶中有3艘擬申請退稅,涉及稅款近2億元。
在內外貿同船運輸加注保稅油政策方面,洋浦也積極推動政策落地。中石化燃料油(海南)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方林壽介紹,目前洋浦已開展6次加注作業監管測試,共加注2539噸,涉及稅款200餘萬元。
在自貿港政策加持下,洋浦航運業快速發展。洋浦航運辦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至11月底洋浦新增水運市場主體共20家,新增水運周轉量939億噸公裡。預計到年底新增控制運力近70艘船舶,包括登記「中國洋浦港」以及「洋浦港」的所有船舶,新增載重噸1120萬噸,新增水路運輸周轉量1500億噸公裡,為地方GDP貢獻增加值達22.5億元。
在自貿港建設中,洋浦大力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先後推出海南全省首票「抵港直裝」與「船邊直提」業務,推動實現船舶抵港「零等待」作業、離港「零延時」放行,通關效率大幅提升。
洋浦港海關有關負責人介紹,「抵港直裝」採用「提前申報+運抵放行」的申報方式,貨物運抵碼頭後如無需查驗便立即放行,運輸車輛可直接駛達泊位旁開展裝船作業;「船邊直提」以進口貨櫃貨物向海關提前申報為基礎,有關進境船舶抵港後,無需海關查驗,貨物即可放行,實現企業車輛從船邊直接裝卸、提貨。據悉,進出口貨物裝卸在傳統模式下需要2-3天,採用「抵港直裝」和「船邊直提」模式,平均僅需1小時左右。
洋浦港於2018年底成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新支點,目前完成與中國國內各大區域基本港的內貿航線鋪設。外貿航線從原來單一的香港、越南延伸至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和孟加拉國,同時打通洋浦至廣州南沙、錦州、天津等多條內外貿同船運輸路徑。初步構建起以洋浦為中心,連接國內沿海,輻射東協各國的貨櫃航線網絡骨架。
9月28日,海南自由貿易港首條洲際貨櫃航線(洋浦-南太-北澳)開通,標誌著洋浦區域國際貨櫃樞紐港建設從近海向遠洋延伸。該航線可與現有的內貿航線銜接,為中國與沿線地區和國家的椰子、原木、牛肉、礦產和生活快消品貿易提供快捷、高效的海上直航路徑。
洋浦工委委員、洋浦交通運輸和海洋局局長黃澎介紹,目前洋浦正在加快小鏟灘碼頭吞吐能力提升項目建設,預計明年6月完工後港口吞吐能力將達到220萬標箱。此外,洋浦還在謀劃小鏟灘碼頭改擴建工程,計劃在2025年將港口總吞吐能力提升至500萬標箱。
今年國際貨櫃航運市場受疫情衝擊整體貨量萎縮,洋浦港逆勢而上連續實現歷史突破。黃澎說,《總體方案》公布後洋浦新增11條航線,目前已開通33條海運航線(內貿19條,外貿14條),今年1-10月洋浦港貨櫃吞吐量近80萬標箱,同比大幅增長43%。(完)